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透7比较阅读鉴赏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透7比较阅读鉴赏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透7比较阅读鉴赏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透7比较阅读鉴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复习板块二专题二考点练透7一.(2024·广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青玉案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非常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注】①“同”即“彤”。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碧空”的宽阔。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子待客的热忱。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将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解析】A项,“衬托‘碧空’的宽阔”错误。“碧空黯淡同云绕”是说碧空被彤云环绕,写出了黄昏时的天空压着一层暗红色的低云,为后文写雪做了一个铺垫。2.这首词不着一个“雪”字,却到处写“雪”,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6分)答:_①“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写到打开窗子,一下子扑入眼帘的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②“正千里琼瑶未经扫”中“千里琼瑶”写出了雪之大。③“欺压梅花春信早”中“欺压”二字,写出了雪满枝头的情景。__【解析】“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意思是早起刚刚卷起珠帘,美人就惊讶地传报,一夜之间,青山覆满了白雪,就像一夜之间白了头一样,所以一“白”字写出了雪之大。“正千里琼瑶未经扫”写的正是未经打扫的千里的雪使客人无法上路,“千里”写出了雪之大,而“琼瑶”本是指美玉,这里用以比方雪。“欺压梅花春信早。非常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中,“欺压”二字写出了雪满枝头的情景。作者因雪见梅,因梅思春,再由春天联想到“非常农事,满城和气”,最终从“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中,作出一个“明年准是个好年头”的开心推断。二、(2024·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5月调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不睡文天祥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频搔白首”是诗人忧心如焚的表现。古人常以“搔首”表达忧思之重,如杜甫的“白头搔更短”就是这样。B.“细雨”句写雨声中青灯下,诗人思绪纷乱夜深不寐的情形,画面感强;且又紧承上句诗意而来,暗扣题目。C.颔联从时空角度落笔,以“三万里”“几千年”呈现诗境之开阔,表现诗人忧思之深广,为下联的感慨伏笔。D.诗人以“不睡”为题,并由这一寻常的生活细微环节绽开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最终回到现实,结构严谨。【解析】D项,“并由这一寻常的生活细微环节绽开想象”错误。“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诗人写自己在雨夜难以入眠,独守青灯忧思国事,并联想到广袤的历史时空。并未由“不睡”绽开想象。4.有论者以为尾联构思新巧、表意丰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前三联干脆写自己,尾联宕开一笔,以写马前卒来写自己,笔法敏捷,曲折有致,增加了艺术表现力:①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对比,突出了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②表面上有艳羡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示意了他的孤独孤独,意蕴更加丰富。【解析】前三联干脆写自己,首联“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写雨夜无眠,青灯下白头人因忧思国事而内心饱受煎熬;颔联“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写诗人绽开阔大的历史时空的联想;颈联“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写自己因关切国家时政而心有苦恼不能安稳入眠,写出不睡的缘由;尾联“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宕开一笔,以写正陶然入睡的马前卒来烘托不能安睡的自己,笔法敏捷,曲折有致,增加了艺术表现力:①“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形成显明的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体现诗人剧烈的爱国之情;②“隔床鼾鼻正陶然”写马前卒甜蜜酣睡的状态,烘托自己的忧国愁思。表面上有艳羡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示意了他的孤独孤独,意蕴更加丰富。三、(2024·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终南山①王维太乙②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①此诗为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所作。②太乙:终南山又名为太乙山。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首联写终南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夸张手法与《蜀道难》开篇异曲同工。B.“白云回望合”与“青霭入看无”用互文手法,它们交织为用,相互补充。C.“阴晴”指天气改变,和杜甫《望岳》“阴阳割昏晓”的“阴阳”意思相同。D.全诗未出现“我”却到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画终南山。【解析】C项,意思不同,杜甫《望岳》中“阴阳”指泰山北面、泰山南面。6.关于本诗,清沈德潜云“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你怎么看?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示例一)与通体相配。①前面写终南山景色壮丽,诗人想留宿,接着观赏;②诗人游至深山,深山有“樵夫”,说明旁边必有人居,询问合乎情理。(示例二)与通体不配。①“中峰”指终南山深处,人烟稀有,诗人“投宿”不合情理。②隔着深沟大涧不易发觉樵夫,隔水问樵夫不合情理。__四、(2024·湖南省衡阳市名校协作体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7~8题。(9分)到桂州①黄庭坚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②,奈此百嶂千峰何。秋思陆游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诗情也似并刀快③,剪得秋光入卷来。【注】①桂州:宋属广南西路,治临桂(今桂林)。②李成:五代宋初画家,为山水画派代表。郭熙:北宋画家,擅画山水。③并(bīng)刀: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所产剪刀,以锐利著称。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黄诗首句将桂岭比作雁荡山,同时交代了桂州城被群峰环绕的特点。B.黄诗次句描写桂岭的山色与山势,“苍玉”喻其色,“忽”字极具表现力。C.陆诗首句摄取典型深秋景物入诗,写景历历如绘,着色显明,富于动感。D.陆诗次句转写秋声,可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哀”字物我兼写,一语双关。【解析】D项,“‘哀’字物我兼写,一语双关”不正确。从全诗来看,陆诗是观赏眼前的大好秋色,并化为诗句,诗人内心明朗喜悦,故“哀”字仅写雁声,与诗人心情无关。8.同样是面对大自然景物,两位诗人的反应有何区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①黄庭坚希望能有李、郭那样的杰出画家,绘出桂岭的奇异景色,供自己许久观赏,惋惜现在已没有这样的画家,所以只能徒唤奈何,倍感惋惜。②陆游则凭借自己敏锐的诗思,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这样就可以通过回味诗歌,再次观赏眼前的大好秋色。__【解析】黄诗前两句状物铺陈。后两句点睛抒意。李成、郭熙均为宋代闻名山水画大师,大好河山照旧,但能画出这绝妙山水的人已不在。诗歌借美景以怀念故人,其言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