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我县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这一课时,出示一幅图片(见下图)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过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A.尧B.大禹C.黄帝D.舜

3、下列示意的现象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4、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

)A.象形字B.指事字C.形声字D.会意字

5、面对南北方的气候和地理差异,河姆渡人、半坡人分别创造了风格迥异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四形房屋。从中最能体现的中国远古居民的生存智慧是(

)A.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B.安于现状的心态C.不断迁徙寻找新环境D.发展农业、改进生产工具

6、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说明他()A.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B.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7、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李斯等人在制定统一文字时,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介。制定出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8、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如下图),请你判断它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马陵之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

9、据下表内容可知,汉初统治者(

)秦朝刘邦时期文景时期赋税约三分之二十五税一三十一徭役一年数次一年一次三年一次

A.轻徭薄赋B.重农抑商C.减免刑罚D.提倡节俭

10、“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

)A.使普通百姓受到沉重打击B.消灭了私营生产企业C.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D.完成了思想统一

1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2、如下图画作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的情景。图中的农民领袖挥臂呐喊的豪言壮语应是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民为贵,君为轻D.为政以德,道之以政

13、下图所示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14、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示意图展示的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分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15、“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严禁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实行汉化政策

16、《齐民要术》是一部A.医药学专著B.农学专著C.地理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

17、它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诸侯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它”的实施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统一国家思想C.发展社会经济D.缓和阶级矛盾

18、春秋后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

)A.石器的使用B.青铜器的使用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19、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B.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0、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所示示意图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文明起源B.社会变革C.国家统一D.政权分立二、综合题

2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1: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庶人之富者"主要指的是哪个阶级?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写出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并说说商鞅变法体现哪家学派的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商鞅变法的成功实践给后人带来哪些有益的启迪?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XX列传》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材料一中“孝公”指哪国国君?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变法”在军事上的内容?

(3)材料二中的“秦王”和材料三中的“秦皇”指的是谁?(写出名字);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依据材料一,请说出海内外华人以什么自己名称称谓自己?。并说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材料二: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一,请概括说出蔡侯纸发明后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图二,请说出一个造纸术向西传播到的重要国家或地区。

(3)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写出作者,并写出该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

(4)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请说出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采持的态度。

24、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材料二

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材料三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材料四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的局面被称之为什么?

(3)秦结束战国的分裂局面重用的是哪一家的思想?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的政策,树立个人权成,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材料三

秦始皇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开创中国历史上许多制度的先河……秦始皇横空出世,李斯作为丞相辅助,打破了原来历史的局面,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是圣人还是妖魔鬼怪,不可以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