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
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3
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
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
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
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
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识记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出文章大意,说明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
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
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
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
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完成时间
《北京的春节》2课时
《藏戏》1课时
《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机动3课时
总课时13课时
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6《北京的春节》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
气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和揣摩课文有
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1匕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个性化修改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朗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
一、自主预
读通顺。
习,学习前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作者写了春节中哪
检
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
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
舌L、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5、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
文化的热爱。标画出相关的词句来。
6、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
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
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
二、小组交
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流,合作探2、小组内交流。
究
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
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
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
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
三、展示交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
流,精讲释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疑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
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
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
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
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
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
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
(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
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
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
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
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
些繁文缗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
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
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5、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
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四、后检反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
馈,当堂达部分写得简略?
标(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
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
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
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
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春节各地的习俗
五、拓展交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
流,总结提
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升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
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
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
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
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
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
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
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
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
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
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
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
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
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
鲤,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
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1、回想我们过年的情形,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
按照时间的顺序,注意详略得当,写一写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作业布置2、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
者优美片段
6、北京的春节
板书设计腊八一一忙碌
除夕---热闹
正月初------悠闲
正月十五一一热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
庆气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1匕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看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个性化修改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
一、自主预
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习,学习前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
检
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
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
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
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
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
夹叙夹议等。
过年时。
二、小组交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
流,合作探
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究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
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
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
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
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
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
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
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
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
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1、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
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
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三、展示交
“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
流,精讲释
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
疑
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
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
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
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
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师:读了这一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元
宵节的红火而美丽,那么在写法上你有没有发现
四、后检反
呢?
馈,当堂达
总---分----总
标
小练笔:家乡的元宵节
提示:可以用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词句,试着用
用总分总这种写作方法。
五、拓展交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
流,总结提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
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
升
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
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
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写小练习册第六课
北京的春节一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板书设计详详
详详
腊八一一腊月二十三一一除夕一一正月初------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开始)(高潮)
(结束)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7、藏戏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三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
戏面具图片。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领悟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壬,学习课文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重金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
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
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
一、激趣导,,,,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
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
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
二、初读课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
文,感知文结束。)
^4^。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
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
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
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
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
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
三、朗读品点
味,了解藏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
戏的特点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
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
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
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
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
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
,,,,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
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
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
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
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
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
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2.师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
读:17和18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
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戏的形成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一凶险的自然。结合“数
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
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
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一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
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
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
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一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
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
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
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作业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戴面具演出
藏戏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
板书设计戏三五天没结束
课后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激趣导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
入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
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
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
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
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蔑
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
二、初读课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文,读通读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
准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三、了解民材料
居特点结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
齐!J,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
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
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
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
究,感知表达段落:第一自然段)
特点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
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
字一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
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
打比方一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
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拓展延伸师;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
互助等
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
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
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小结。生自谈收获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
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
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
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习作训练。
教学难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法:讲授法,引导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教学重点:
交流时余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
教学难点: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
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
要写的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
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
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一、回顾课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
文,激发兴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
趣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
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
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
二、畅所欲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言,感受各地(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
民风民俗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
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
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
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三、召开民(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风民俗发布(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会(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
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
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
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
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
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
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
理一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四、课堂小总结收获: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结:
作业布置:收集各地民俗民风
板书设计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课后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清楚地表达,有真情实感。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
一、激发习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
作兴趣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
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
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
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
二、确定思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路,回顾写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法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
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自主成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文
1.学生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
四、习作欣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赏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
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五、习作修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
改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
不合适的标点等。
3.改完将习作番抄到习作本上。
六、课堂小
结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整理习作资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指导对初稿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清楚地表达,有真情实感,进行习作修改。
教学难点:
叙述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备注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教师点评可供借鉴的地
一、激趣导方,总结归纳习作经验,对不足的地方可以提
入出合理的建议,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后面
的习作修改做准备。
二、自学指1、回忆本单元自己都学了什么?
导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互学生合作互助
助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借鉴好方法。
四、指导修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改2、学生将自己的初稿通读一次,准备在教师
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习作,并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清楚地,达,有真情实感,进行习作修改。
教学难点:
叙述顺序要清楚、要有具体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1.总结本次习作的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
一、小结习进步明显的同学。
作,提出任2.提出评议重点:
务(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
意图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
法。
1.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选择几名学生的习
二、欣赏佳作片段进行欣赏,说说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
作,师生互其中的不足。)
动2.赏析两名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
评议。
三、小组交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流,互议互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时,重点对语
评句、标点、字词等进行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
修改提出的意见。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
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
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
四、拓展练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
习,强化运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
用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誉抄后张贴在班
级的学习园地上。
五、测评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权转让协议合同
- 2025年个人借款合同英文版
- 2025标准装修合同模板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文汇编
- 2025年ZRO2陶瓷磨介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特种氯乙烯共聚物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板卧式电除尘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植物促生菌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单晶生产炉合作协议书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GB/T 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9560.4-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计划生育协会基础知识课件
- 【教材解读】语篇研读-Sailing the oceans
-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 10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