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苏州大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儒家思想的发展2.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列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这里的“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继承了西周传统 D.首创了郡县制度3.1907年,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党人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歌颂黄帝、夏禹在“华族”发展史上的功绩,“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泽长”。马君武的主要意图在于A.宣扬华夏祖先的历史功绩 B.号召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C.培育国民民主共和的观念 D.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4.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5.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6.“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段文字的作者当属于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洋务运动中的顽固派 D.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7.如表为1990年,美国商务部对美、日、欧12项主要新兴科技领域的研究即新产品的科技水平进行的比较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国家发展动力②为“新经济”时代到来提供保障③西欧与日本崛起瓦解了两极格局④美国国有化提供了科技发展潜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8.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9.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10.《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11.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 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12.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牌价提高了21.19%,全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并且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B.大力推行包产到户C.给予农民政策优惠 D.积极应对农业困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但颇有名气,其主要成就是他的绘画艺术。他是至今能够见到画迹的我国最早著名画家。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周瞻完美、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顾恺之也是我国第一个画学理论家。他主张画家“必贵观于明识”,要把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活灵活现地去刻画它们。他还认为画家功夫不到家,“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他还特别讲究画面的布置,《画云台山记》即是他作云台山图前,研究云台山图布置的一篇计划文章。他把骨法、气势、神情、韵味作为作画及鉴赏的标准,四者之中,尤推神情。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极大。——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顾恺之绘画理论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恺之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14.(20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T列材料:材料一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变革导致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顺应了这一变化?(2)概括材料二两人的政治主张。结合商鞅变法,说明他们主张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材料“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文人画追求意境,突出自身修养、才情、性致,这是受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D正确;风俗画是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A错误;B、C与材料无关。2、A【解析】

秦朝经过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故A正确。秦国地处西部,地理位置偏僻,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秦国继承西周传统,C错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不是秦国首创,D错误。3、D【解析】

根据材料“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泽长”可知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是告诉中国人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马君武的《华族祖国歌》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故选D;A没有体现材料的真实意图,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C【解析】

1892年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艾约瑟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反对洋务运动官管商办的政策,故C符合题意;材料以美国民营为例而非学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艾约瑟看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有提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排除D项。故选C。5、A【解析】

据材料“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等信息可知,元代实行的制衡的运行机制主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正确;分化地方权力是手段不是目的,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处理民族关系,故C选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不是材料最终目的,故D选项错误。6、C【解析】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拜异类为师”都是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中开展的活动的说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还没有同文馆,排除A项,洋务派不可能反对自己,排除B项;维新派也追求的是新事物,D不符合题意。7、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研究高科技项目和已成产品的高科技项目都保持相当优势,而20世纪90年代美国逐步进入新经济时代,说明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国家发展动力,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保障,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1990年两极格局尚未瓦解,③错误,BD排除;这一时期美国未实行国有化,④错误,C排除。故选A。8、C【解析】

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9、C【解析】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10、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1、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制定文书规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陈述内容的冗长繁杂,有利于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故D项正确;清代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对明太祖措施以简单粗暴的评价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科举选官向八股取士的蜕变,排除C项。故选D。12、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牌价,同时降低了征购粮食基数,又对口粮和杂粮不足地区进行了免购的规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民政策的优惠,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是对农民优惠,不是应对农业困境,D项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内容:主张画家必须有见识,有修养,主张以形写神;画家要掌握熟练的技术;要求画家注重精密构思;提出了神情等鉴赏标准。(2)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士族的家庭出身;个人的努力;继承和发展前人的艺术成果。【解析】

(1)内容:由材料“主张画家‘必贵观于明识’,要把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活灵活现地去刻画它们”可归纳为主张画家必须有见识,有修养,主张以形写神;由材料“画家功夫不到家,‘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可归纳为主张画家要掌握熟练的技术;由材料“还特别讲究画面的布置”可归纳为要求画家注重精密构思;由材料“把骨法、气势、神情、韵味作为作画及鉴赏的标准,四者之中,尤推神情”可归纳为提出了神情等鉴赏标准。(2)原因:由材料“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可知,士族的家庭出身为其巨大艺术成就的取得奠定基础;由材料“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可知,继承和发展前人的艺术成果是其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前提;再结合所学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展开分析,客观层面主要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其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物质基础,主观方面则离不开个人的努力。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