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和图2分别为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分布示意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际霸权的转移 B.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C.生产社会化加剧 D.石油资源分布的差异2.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一再提醒光绪帝对国会、议院等不可操之过急。至1901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屡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宪法、开设议院”的“本原”,并不断呼吁立宪。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维新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加深 D.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3.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 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4.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5.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①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②隐含了面向全民大众的价值取向③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理想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6.有人说:“从政治文化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假如这场革命能象那样,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的话,中国就不必承受此后长期内乱的痛苦”。假如这一观点成立的话,空格内应该填入最典型、确切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7.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国民议会的会议应当是公开的,允许民众旁听,导致实践中旁听者通过鼓掌或呐喊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群众举着武器在议会大厅内列队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主权在民的原则得到有效执行 B.温和保守的政治主张备受推崇C.代议制民主保障广大民众利益 D.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渐进中完善8.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 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 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9.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0.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汉代孔子与道门关系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居右执贽处从位,左向对着老子,单向鞠躬行鞠躬礼.这反映了汉代A.道家的黄老无为学说处于正统地位 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C.尊儒政策对基层思想意识影响有限 D.三纲五常未被统治者采纳1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渴望征服自然 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12.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日益高涨,英国首相艾德礼不得不于1947年2月20日宣布,至迟将于1948年6月把政权交给印度人。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3月24日,蒙巴顿接替魏菲尔出任印度总督,6月3日发表了英国政府称之为“印度独立法”的新宣言,即“蒙巴顿方案”——摘编自《难灭的硝烟世界战争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巴顿方案”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蒙巴顿方案”的影响。14.(20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10月,英国本土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期。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其对华政策转向积极。1940年10月14日,英国大使卡尔在与蒋介石会谈时表示“英国国策今已改变”,建议中国向英国提供武器弹药和飞机等军事装备的要求,中国还可以要求英国对华贷款100万英镑。作为回报,中国可以考虑派遣壮丁三四十万人协助英国作战,或在日本进攻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时,以大军攻击广州地区,牵制日军南下。1941年2月,丹尼斯少将将出任英国驻华武官后,中英展开了有关军事合作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其主要内容有英国训练和指挥中国游击部队及英国空军的援华问题。1941年7—8月,中英连续举行了4次关于联合军事行动的具体问题的商谈。8月中旬,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华政策转趋积极的背景与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联合军事行动达成初步协议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俄和第三世界国家日炼油能力的提高,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B项正确;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变化,与国际霸权的转移无关,不能体现生产的社会化,AC两项错误;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分布与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同,D项错误。2、C【解析】

康有为从“不可操之过急”到不断呼吁立宪,反映出当时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需要通过改革来维护统治,故C正确;社会矛盾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成为主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新政的重心变化,排除D项。3、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正确;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近代化,故D错误。4、C【解析】材料中进口的鸦片不断增多,与结构趋于合理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进口商品结构示意图,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两个时期进口商品中,鸦片与棉织品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再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中国市场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图示反映的是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无法获知鸦片贸易利润的升级,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一方面需要紧扣图示时间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5、A【解析】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图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北大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不是面向全民大众,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6、D【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故选D;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BC与“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不符,排除。7、A【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近代法国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举着武器……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等处可以看出在实践中公民的权力得到执行,故A项说法正确;材料中体现了较为充分的民主权力,而不是保守的主张,故B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近代法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所以代议制保障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说法错误;当时的法国属于民主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对民间设厂的资金和政策鼓励,有利于殖产兴业的发展,D正确;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发展的私人企业,A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问题,B排除;废藩置县政策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C排除。故选D。9、A【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可知这些公司大大促进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符合题意;17世纪时主要是以重商主义为主,还没有建立起自由贸易体制,排除B项;17世纪时世界市场刚开始出现雏形,经济全球化尚未出现,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项。故选A。10、C【解析】

地方出土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谦恭拜见老子情形。这反映出汉代政府的尊儒政策对地方影响有限,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道家的地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孔子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三纲五常,故D错误。11、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立行走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详解】12、D【解析】

辛亥革命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前后,列强侵华程度没有加剧,排除A项;早在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C项。【点睛】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英国殖民主义的推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及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高涨;印度民族宗教矛盾重重;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制定。(2)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制造了民族,宗教矛盾与领土争端;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可归纳出英国殖民主义的推行;根据材料“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日益高涨”可归纳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及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高涨;根据材料“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可归纳出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制定;根据材料“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可归纳出印度民族宗教矛盾重重。(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蒙巴顿方案”的影响可从政权建立、国家矛盾、英国利益等方面回答即可。14、(1)背景: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征服英国的计划;日本加快远东地区的侵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