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一中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2.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下列属于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A.雅尔塔会议 B.杜鲁门主义 C.欧洲共同体 D.古巴导弹危机3.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4.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A.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 B.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C.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D.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5.1935年开始,美国联邦法院先后宣判多部新政法律违宪,但在1937年后联邦法院判决支持了国会的每一项经济立法。联邦法院态度的转变表明美国A.制衡机制已经失灵 B.总统能够左右立法C.新政成为社会共识 D.逐步走出经济危机6.曾任湖广参政,礼部尚书等职的陶凯自称“耐久道人”,明太祖认为他不署朝廷官爵而署别号,是“轻君路而美山野”,后找借口将其下狱处死。明太祖此举A.是因为其出身贫贱,不理解文人志趣B.是为钳制士人思想,以强化专制统治C.一改宋朝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方针D.意在打压士人风骨,以加强中央集权7.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北美洲工业化的环境比非洲显得更优越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8.美国成为“两洋国家”过程中,损失最大的是A.白人移民 B.黑人移民 C.墨西哥人 D.印第安人9.下表列举了中法建交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表中信息折射出1950年1月法国准备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坚决反对1950年6月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1963年12月12日中法双方在瑞士举行建交谈判1964年1月21日美国政府照会法国政府,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签署建交公报A.北约组织逐渐解体 B.西欧向政治一体化迈进C.美国冷战政策破产 D.西方集团内部发生分化10.“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引文评价的是A.周文王 B.秦始皇 C.唐太宗 D.魏孝文帝1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该地区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追溯到:A.公元1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6世纪12.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美苏两个大国的插手干涉 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颍州知州任上,上书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貴于勤”;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摘编自张沧海《苏颂:博学爱民清白传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14.(20分)材料明初,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都对宗藩势力进行了限制和防范,但并未完成削藩的任务。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迅速平定了叛乱,为削藩创造了条件。按照明制,每位藩王设有三支护卫,护卫的人数各不相同,少则数千人,多则一万余人。明宣宗寻找借口收回藩王的护卫部队。明宣宗规定宗室享受国家的给养,但没有从事四民之业的权利。禁止宗室出任,严禁宗室议论国事、干预军事。明宣宗严禁亲王相见和宗室出城,防止宗室内部相互勾结,图谋不轨。为了防止王府与官府勾结姑咸某一种利益集团或某一股政治势力,严禁官府和王府往来。王府姻亲不得授予京官。可以说,削藩活动在明宣宗时期已基本完成。——摘编自赵中男(明宣宗的削藩活动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宣宗削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宣宗削藩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儒家礼仪,只是由繁琐走向简化,A错误;生活化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B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错误;故选D.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发生在1945年,B出现在1947年,CD两项出现在1960年,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中设置的时间背景1947—1948年的要求。考点:美苏“冷战”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3、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并且群众广泛参与,这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该活动只能体现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保证”其性质,A选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选项错误;1954年宪法反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不是根本任务,D选项错误。故选B。4、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反映了秦汉至明清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体现出中外之间交流是的双向性,故A项正确;题干显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并非以技术交流为主,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历代封建国家重视海外贸易,也不能反映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排除CD两项。故选A。5、C【解析】
1935年时美国联邦法院宣布新政法律违宪,但是在1937年支持了国会立法,结合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政成为社会共识,C正确;联邦法院的做法本身体现了制衡作用有效,A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不能左右立法,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6、B【解析】
材料表明明太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首先尊重朝廷官爵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对士人思想的钳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正确;材料中明太祖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理解文人志趣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未反映明太祖要求以文治国的方针,C排除;材料表明明太祖要求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D排除。故选B。7、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美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能够很好地借助工业革命来实现工业化。而这一时期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还处于殖民状态,没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工业革命的影响很小,体现出了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B正确;并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发展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环境进行比较,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制度因素,而不是自然条件,排除D。8、D【解析】
美国成为“两洋国家”国家是指从大西洋沿岸发展到太平洋沿岸,即美国所谓的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造成了大量的屠戮和掠夺,故选D项;白人移民是最大的获利者,排除A项;与印第安人相比,黑人移民和墨西哥人都不是最大的受损者,排除BC项。故选D。9、D【解析】
根据材料,因为美国的反对而一度停止的中法建交活动,终于在1964年取得突破,实现了中法建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西方集团内部在60年代出现了分化,D选项符合题意;北约组织至今仍然存在,A选项错误;西欧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在材料里无从体现,B选项不符合题意;美国冷战的主要对象是苏联,中法建交不能表明其冷战的破产,C选项错误。1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指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改汉姓等功绩,故D正确;周文王、秦始皇、唐太宗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11、D【解析】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后,从16世纪开始不断与奥地利、俄国等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战争,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不时爆发矛盾冲突,因此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火药桶”可以追溯到16世纪,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排除。12、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朝鲜和德国的分裂都是二战后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两国分裂并非由于民族矛盾,C项是二者分裂之后的结果而非原因,D项与此无关。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②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⑤“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本题考查的角度是④。【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历史贡献: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负责修史,贡献颇丰;主持科学研究创制天文钟并主持编写《本草图经》;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2)原因: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理学的兴起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厚的家学渊源;个人的勤奋进取精神;长辈的严格要求;叔父一家的深远影响。【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等,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官、修史、科研和家风作风等方面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2)原因:根据材料“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及其为官治学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的、家庭的、教育的和个人性格等方面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14、(1)揩施:削弱藩王的军事力量,宗室由国家给养;严禁宗室干预朝政;禁止宗室之间,官府和宗室之间交往,限制王府姻亲在京城做官。(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严禁宗室做官、会见和出城,加强了对藩王的监控,防止藩王相互勾结危害朝廷;藩王由国家供养,禁止从事“四民之业”,防止与民争利,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也防止宗室积蓄力量,图谋不轨;但是也培养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寄生的官僚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数据转换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红泥陶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四)
- 2025年中国快充协议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华中锑矿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研究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 医疗设备安装进度计划与技术验收措施
- 中国游戏手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中国水性聚氨酯树脂行业调查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安防监控系统安全漏洞修复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中国平安钻石俱乐部课件
- 2025年中国二手球鞋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产品售后成本管理制度
- 对海外公司法务管理制度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2025年广东省高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驾驶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33523.7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区域法第7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仪器的校准、调整和验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