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然灾害
架构预览
核心素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等,观察、识别、描
述一些自然灾害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
灾害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
特定区域的自然灾害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生涯规划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北京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2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2兰州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2南京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北京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2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2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5武汉大学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张衡谢军
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雷达
家、发明家和地理学家。他专业c现任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能够总设计师。2018年入选感动中
准确地测定地震发生的方向。国人物侯选人,2019年中国经
济新闻人物。
第一节气象灾害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
内容标准
灾的措施。
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
灾害的成因。(综合思维)
合格考(水平12.根据给定区域信息,归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
-2)空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核心素养目
3.结合资料,说出主要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地理
标学业质
实践力)
量水平
1.从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综合思
等级考(水平3维)
—4)2.运用资料,归纳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和人文地
理特征。(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知识导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洪涝灾害
连续性的降水1-江河洪水泛滥财产损失
1.形成
短时强降水I一积水淹没低洼土地人员伤亡
2.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从气候因素看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
我国的分布区
到洪水侵袭
3.危害
(1)带来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
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
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害: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⑵危害的特点: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微思考』历史上,武汉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且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提示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
二'干旱灾害
/长时间无降水一空气干燥,持续时间较长干旱
1.形成<-------------土壤缺水「影响生产、生活
、降水异常偏少|f灾害
2.主要分布
(1)世界:非洲I、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韭洲最严重。
、一[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
(2)我国:东部学风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
[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
(3)危害|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
〔次生灾害: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微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
提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
的主要原因。
三'台风灾害
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在£级以上。
2.分布
(1)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我国:主要分布在东亶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
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填图』在台风结构示意图中的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台风的气流运动方向。
外国大风区।旋涡风雨区।H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台风眼
提示云墙气流上升,台风眼气流下沉,水平方向由外围流向台风眼。
『微思考』台风百害无一利吗?举例说明。
提示台风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雨,可缓解旱情,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四'寒潮灾害
L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1)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2)我国: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危害
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畜牧业损失
大风大雪冻雨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引发沙尘暴
『微思考』寒潮百害无一利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寒潮能够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
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识误区
洪涝与洪涝灾害
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不会形成灾害。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
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辨差别
干旱与旱灾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例如,我国西北大
部分地区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但极少发生旱灾;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但
由于气候异常可能导致旱灾。
辨差别
台风和飓风
二者成因相同,发源地不同,名称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的菲律宾、中国、
日本一带叫台风,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东部统称为飓风。
说事理
寒潮影响不到的地区
由于青藏高原高海拔以及北面祁连山脉等的阻挡,强冷空气很难到达,所以
青藏高原几乎不会出现寒潮现象。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弱,加上高山
的层层阻挡,抵达云贵高原时,势力较弱,所以也很少发生寒潮。
素养导学合作探究核心突破
探究点一洪涝和干旱灾害
情境探究
『情境』2019年开春以来,云南降雨稀少,气温上升,累计出现高温35℃
以上319次,约为常年同期的3倍,创历史新纪录。截至5月6日,全省农作物
干旱受灾面积211.46万亩,成灾43.56万亩,绝收2.17万亩。
『探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云南此次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夏季风异常,降水少;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
河,地表水不易存留。
素养凝练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1)来水量大《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
〔植被:覆盖率低
[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
(2)排水不畅1~[弯曲,排水不畅
〔〔淤积或占用河道
(3)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我国的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I梅雨过后,高温少雨,形成醒]
|江淮地区|夏季受西
春季气温
南季风、干
回升快,
热风和高
蒸发量大,
温天气影
雨季还未
响,形成四
来临,形
季均可发
成春旱
|华南地区|生的旱灾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3.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
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就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
降水多,形成涝灾(如下图)。
|1~@
风北方一®
素养应用
例1:(2018•浙江省6月学考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上钱塘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
从降水特征角度,简述钱塘江流域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解析』洪涝产生的原因,从降水角度,主要是降水量大,降水集中,
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答案』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
探究点二台风和寒潮灾害
情境探究
『情境』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
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
2020年1月,起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蔓延至北非、印度河流域的蝗灾,
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遭受严重蝗灾袭击,
受灾面积超过20万公顷,近三成农作物受损,数十万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探究』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分析,印度西北部蝗灾多发的原因。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简述这次蝗灾对印度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提示(1)该区域气候干旱;种植农作物面积广,易吸引蝗虫聚集;缺乏防治
虫害的有效方法。
(2)大量的蝗虫会吞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
素养凝练
1.台风的成因
热带或副热带海洋,外围空气流入补充,受地转当热带气旋的中心附近
温度超过26cC,空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时.
气膨胀上升转上升,形成热带气旋就形成台风
12~13级匚>14~15级匚>16级以上
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2.寒潮的成因
接受的太阳一
冷
强
半
冬
气干冷空气从高纬
热量很少
温
气
空
年高堆积,形成度向较
很
动
活
纬
度
低密度较大低纬度
冰雪覆盖,一
的冷气团流动
反射能力强
素养应用
例2:台风“温比亚”于2018年8月17日在上海登陆,受其影响,上海、
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山东、辽宁等地受灾严重。下图为“温比亚”
移动路径及强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⑵题。
⑴此次台风有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洪涝
C.寒潮D.干旱
(2)此次台风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大
②北方防范台风能力偏弱
③风力逐渐增强
④台风在陆地滞留时间长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⑴题,台风会带来大量降水,易引发洪涝灾害。第(2)题,台
风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大、台风在陆地滞留时间长带来的降水量大、北方很少受到
台风的影响,防范能力弱是此次台风影响严重的原因,台风登陆后因受到摩擦力
增大及没有足够的水汽补充,风力会逐渐减弱。
『答案』(1)B(2)B
他山之石遍览教材借鉴应用
鲁教版P94“正文”
洪涝
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
泻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若洪水或者雨水
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湘教版P89“正文”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
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防沙措施,对相关对象进行保护。例如,通过设置障蔽
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
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
林带等措施。
草方格防护林带
中图版P94—96“正文”
海洋灾害
灾害性海浪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
的海浪。
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
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课堂小结布点结网归纳总结
知识微网核心要点
1.洪涝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
素的影响。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
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2.干旱灾害: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
寒潮灾害生产生活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
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
3.台风灾害: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
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分
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
下IO
4.寒潮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
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可以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
害等。
课堂达标当堂训练随堂达标
(2020.辽宁阜新高一期末)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B.风暴潮
C.干旱D.寒潮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解析』第1题,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
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干旱,C正确。第2题,干旱使河流、
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
『答案』l.C2.B
(2020•辽宁丹东高一期末)读图,完成3〜4题。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厂房施工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
- 护理不良事件告知制度
- 河南濮阳小升初数学试卷
- 高中网络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 高处作业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 预防沉迷网络健康上网
- 眼部肿瘤的护理与管理
- 心理健康医学生培养体系
- 家长教育沙龙
- 健康评估中的心理评估体系
- 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年高州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初中中考1600单词
-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年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理想国》导读(复旦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章节测试答案
- 微观经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方工业大学
- 结室旁道的射频消融2例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
- R32环保(可燃)制冷剂空调器安装维修工艺操作手册(海尔)
-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输变电数字化转型
- DB13-T 5907-2024 油莎豆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