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第页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概述温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中团结渠小桥为万春镇长石社区安置房小区消防车入口跨越团结渠而修改小桥,连接团结渠路与长石安置房二期。团结渠净宽6.5m,深约2.0-3.0m。1.1任务依据1)业主批复的方案阶段图纸。2)业主提供的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图。3)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要求。4)业主提供的行洪、水文资料。5)地质勘察资料。6)相关规范、标准及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采用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年版)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6)《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D81-2017)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1)《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13)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标准。1.3设计标准(1)设计基准期:100年;(2)设计使用年限:30年;(3)荷载等级:汽车:城-B级;(4)道路等级:城市支路;(5)设计速度:20km/h;(详见道路工程)(6)设计洪水频率:1/20;(7)抗震设防烈度:抗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8)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9)桥梁最大纵坡:2.2%;横坡:车行道:1.5%;(10)平面设计:桥梁位于直线上;(11)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12)环境类别:I类。2建设条件2.1工程范围、工程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标段划分情况温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中团结渠小桥为万春镇长石社区安置房小区消防车入口跨越团结渠而修改小桥,连接团结渠路与长石安置房二期。团结渠净宽6.5m,深约2.0-3.0m。2.2地形、地貌及建设条件温江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地处\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成都平原腹心,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与双流区连界,西与崇州市接壤,北与\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郫都区、都江堰市相连,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33公里。区政府所在地柳城街道,距成都市中心城区16公里,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土地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3个镇(3个镇同时挂“街办”牌子),共118个村(社区),其中35个村委会、83个居委会。2.3气象与水文2.3.1气象资料温江区地势平坦,幅员不大,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按气候区划划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6.0℃,平均降雨量865.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991.1小时,年均风速1.2米/秒。温江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5.0℃),极端最高气温35.4℃(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无酷暑;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一5.1℃(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无严寒。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12月5日,平均终霜日2月27日。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降雨量充沛,平均达966.1毫米,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累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显的冬千夏湿气候特征。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冰雹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但夏季所占比例大,加上雨水多,对大春作物很有利。按现有光热条件,从当前农业技术来看,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2.3.2水文资料温江区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一一\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金马河、\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杨柳河、\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江安河、\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区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杨柳河属排、灌兼用河道,\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江安河、\t"/item/%E6%B8%A9%E6%B1%9F%E5%8C%BA/_blank"清水河则为都江堰内江灌溉干渠。这四条大河通过1058条支渠、斗渠和农渠,在区境内织成了布局合理,排、灌自如的水网,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拟建桥梁跨越团结渠连接江安河,为人工修建灌溉渠,经与渠道管养单位联系,拟建桥位处设计水位标高为538.50,灌溉流量为15m3/s。2.4筑路材料供应及运输项目所在地位于成都市区,所有建筑材料均需外购。钢材、水泥、沥青、化工原料等可在都江堰、成都等地采购,汽车运至工地。修建挡护工程、排水沟的水泥可在当地采购。混凝土建议采用厂拌成品混凝土。木材等均可在当地购买。施工用电可与电业管理部门联系,搭接附近电力线网。沿线水资源丰富,水质符合饮用水和施工用水要求,可作施工和生活用水。2.5地质条件(摘自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2.5.1、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长石社区旁。场地所在区域地势整体平坦,局部存在一定起伏。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根据现阶段勘察结果显示,在本次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组成。各层岩土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1\*GB2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杂填土=1\*GB3①-1:褐、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建筑垃圾为主,局部为原建筑基础残留,少量粘性土、砂、卵石等,硬杂质约占30-50%左右,场地内局部分布。素填土=1\*GB3①-2:褐、灰色,松散,稍湿-湿,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区域分布为卵砾石夹土,结构松散,含植物根须和虫穴。为新近回填。=2\*GB2⑵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②:深灰、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氧化物。粉土③:灰色、土黄色,松散-稍密,稍湿,干强度一般,韧性较差,摇震反应中等,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细砂、卵石等。细砂④:深灰色,松散-稍密,稍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局部夹卵石,局部地段分布。中砂⑤:青灰色,稍密,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场区内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局部夹含卵石、砾石。卵石⑥:灰色,稍湿~饱和,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次为其他变质岩,坚硬,呈亚圆形,一般直径2~10cm,大者15~20cm,局部含少量漂石,由砂粒、圆砾充填。根据N120动力触探试验判别卵石的密实程度,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4个亚层(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分别以⑥-1、⑥-2、⑥-3、⑥-4予以标注)。松散卵石⑥-1:层位较连续,局部呈薄层尖灭分布,均匀性差,颗粒排列较为混乱,颗粒间基本不接触,局部圆砾富集,充填物为细砂,局部充填为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中砂。卵石粒径在2cm~10cm,少量大于15cm,含量50%~55%。稍密卵石⑥-2:层位连续,呈层状分布,卵石粒径在3cm~15cm,个别大于20cm,卵石含量55%~60%,局部夹薄层中砂。中密卵石⑥-3:层位较连续,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卵石粒径多为5cm~12cm,个别大于20cm,卵石含量60%~70%,局部夹中砂。密实卵石⑥-4:层位连续,呈层状分布,充填中砂、砾石,含漂石。卵石粒径多为6cm~15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70%以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击数大于11击。本次钻探未揭穿。地层分布详见《钻孔工程地质剖面成果图-中间资料》。2.2.2.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西侧800m左右为江安河。紧邻场地东侧30m左右为团结渠,深1.5-2m左右、宽5-6m左右,渠水流稳定。场地内分布有一人工沟渠,渠深1m左右、宽2m左右,水流稳定。场地其他区域地表水主要为低洼处淤积,主要由降水补给。2)地下水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揭示,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由赋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砂卵石层中潜水。根据场地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考虑赋存于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卵石层中的潜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方式排泄。上层滞水无统一水位。根据地区工程经验,该场地砂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约为25m/d。2.2.3.抗震设计基本条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3桥梁设计3.1设计原则团结渠小桥上跨团结渠,桥型及桥位根据水文、通航要求、地质、河床特征、地形、路线纵坡要求、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拟定。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力求标准化、装配化。a、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选取适应于本桥位特点的桥梁结构。b、不降低河道、沟渠的功能,尽量不压缩河道断面、不破坏原有水系,使之与自然相和谐。c、桥梁方案应满足安全的需要,桥梁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d、桥型跨度和桥下净空应满足泄洪、通航要求,满足生态环保需求;建成的桥梁要保证使用年限内便于检修,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e、既要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远近期的交通需求。f、桥梁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互协调并应考虑当地的地方特色。g、所选桥型方案施工工艺成熟,施工难度小,节约造价。h、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3.2、技术标准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30年;设计基准期:100年;环境类别:Ⅰ类;设计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B级;;桥面宽度:8.0m(0.5m护栏+7.0m行车道+0.5m护栏);抗震等级: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反应谱特征周期:0.4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洪水频率:1/20;通航要求:不通航。3.3、材料、设备及产品采用的技术指标或标准3.3.1混凝土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的最低强度等级如下:桥面混凝土铺装:C40,抗渗等级P8;钢筋混凝土板梁:C40;伸缩缝后浇混凝土:C50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50kg/m3);铰缝混凝土:微膨胀细石C40;防撞护栏:C30;支座垫石:C40;桥台台帽、盖梁:C35;桩、承台、墩柱:C30;扩大基础:C25片石混凝土;搭板:C30。3.3.2钢材及预应力材料1、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的规定。HRB400钢筋直径均不小于12mm,为热轧带肋钢筋;HPB300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5mm宜采用钢筋机械接头连接,直径小于25mm的钢筋按45倍钢筋直径搭接、按10倍钢筋直径单面焊接或5倍钢筋直径双面焊接。2、钢材预埋钢板采用:Q235B。桩基声测管采用外径57mm、壁厚2.5mm的无缝钢管,需注浆的声测管端部开小出浆孔。3.4、桥梁抗震设计情况3.4.1抗震设防标准桥址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40s。本桥所处道路按照公路四级标准上,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要求划分,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抗震措施等级为二级。3.4.2抗震设防目标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的要求,桥梁结构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震后可正常使用。3.4.3抗震设防主要措施1)在桩基构造措施细节上,加强桩基主筋及桩顶箍筋配置,使桩基在正常使用及地震工况下,始终保持弹性状态。2)为避免落梁,对桥台盖梁进行适当加宽,对桥墩设置防落梁锚栓,对桥梁墩台设置横向限位块。3)桥台设置抗震挡块,梁端和桥台横向设挡块处均粘贴橡胶垫。3.5、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在本桥结构具体耐久性设计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2)本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按微腐蚀性考虑;(3)耐久性基本要求: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中的有关条文办理;(4)普通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中的有关强制性条文办理;(5)钢筋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6)桥梁混凝土均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密实,无气泡;(7)应对混凝土用骨料进行碱活性试验;高碱活性集料严禁用于桥梁混凝土结构;(8)桥面设置泄水孔,以便清洗桥面时,污物能及时被排除。3.6桥梁方案桥位区跨越团结渠,渠深1.5m,净宽5.1m。桥梁推荐方案如下:团结渠小桥桥梁中心桩号为K0+059.800,全长12m。上部结构为1-8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高0.42m;下部结构采用桥台采用桩柱式台、桩基础。桥梁宽度为8.0m(0.5m护栏+7.0m行车道+0.5m护栏)。上部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施工。3.7桥梁施工注意事项桥梁施工时除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中的有关要求外,施工前应通读整个设计文件,对有关设计标高、桩位坐标、桩位地面线资料等进一步校对。在施工中如发现地面线与设计图有较大出入(如取土、冲刷等引起)或施工钻孔中发现地质构造与地质纵断面图或地质柱状图出入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合理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前应对桥位影响段的电力、通道、联通、移动通信、自来水等管线进一步核实调查,签订相关协议,做好迁改工作,确保相关管线正常工作。施工前应作好宣传标示工作,应设立各种警示标牌。3.7.1施工放线(1)根据设计图中给出的墩位线与主线交点坐标、墩位线方位角,计算出桩位坐标进行放样。放样前必须反复对桩位坐标进行校核,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灌注桩施工。(2)桥位放线后应反复核对桥梁与被交路及河流的关系,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工。(3)由于河流的位置及规模可能人为改变,施工单位进场相对原地形地貌也会有一定改变,因此在桥位放线期间如发现现状地形与桥位图所示地形不符或墩位与地物、管线有矛盾时,请速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进行调整。(4)施工进场后,应对桥址范围地上、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如发现有与墩位基础冲突的情况,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调整。3.7.2空心板预制(1)浇筑空心板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泄水管、护栏、支座等附属设施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控制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浇筑混凝土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2)空心板预制时,按1m一道在铰缝的侧模嵌上500mm长的φ6钢筋,形成6mm凹凸不平的粗糙面。(3)空心板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空心板内。3.7.3空心板安装(1)预制空心板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的吊装方法。(2)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必须经过验算方可进行,且架桥机的重量必须落在墩台的立柱上。3.7.4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1)所有灌注桩在墩柱及承台浇注前均应作无破损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灌注桩在施工前应与有关单位联系,刨验,确认地上、地下构筑物的准确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钻。(3)钻孔桩施工中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桩的混凝土连续灌注,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移现象,孔底回淤厚度不得大于10cm,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4)桩基检测a、桩基应进行100%完整性检测。b、在工程设计中,对桩基100%埋设了声测管;每个承台基础不少于50%基桩进行超声波检测,根数不少于2根。其余均采用低应变检测。如超声波检测不合格的,应进一步采取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或采取补救措施。c、高应变动测法抽检率不宜小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以检测桩基的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桩基检测应由相当资质并且有相应测试技术和丰富测试实践经验的单位承担,以保证工作顺利展开和测试的质量。具体技术详见《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5)桩接柱式下部结构,注意墩柱在桩中的预埋钢筋,剔除桩头后放置墩柱预埋钢筋补浇桩基混凝土。桩基钢筋与墩柱钢筋的连接采用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d;焊接位置应按照施工规范错开布置。(6)桩基施工完成后,严禁在桩周取土,致桩外露造成隐患。(7)对于水中墩可采用筑岛围堰或刚护筒的施工方法。(8)施工期间对河道及排涝沟渠边坡造成破坏的,施工完成后及时按原状进行恢复。3.7.5伸缩装置及支座(1)伸缩装置a、桥梁伸缩装置安装时,应完成桥面铺装后按设计尺寸反开槽进行安装,伸缩装置附近护栏,待伸缩装置安装后,再行浇筑。b、伸缩装置应在工厂整体按设计制造完成,不允许到现场拼接,不明之处与设计联系解决,以保证质量。c、伸缩装置应符合交通部技术标准,并采用交通部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合格的产品。d、伸缩缝位置处设置的护栏半包钢板和活动钢板及支座的预埋钢板应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除锈达Sa2.5级,涂环氧富锌底漆两道厚100μm,外涂氯化橡胶面漆两道厚80μm。(2)支座支座需按设计平面位置进行安装,施工时应保证支座水平,支座与垫石之间用环氧树脂粘牢,并注意一般支座和滑动支座的区分,滑动支座的四氟板上设有不锈钢板。另外,支座还应注意以下要求:a、支座垫石的施工要注意高程关系,连接墩及桥台的支座中心线与分跨中心线不在同一位置,因此具体施做时要考虑纵坡影响,特别是斜桥处在纵坡变化段及竖曲线范围内的墩台,每块支座垫石现场放样,确保无误方可施工。施工完成后垫石顶面应水平。b、支座用钢板、不锈钢板的技术指标,规格应满足《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的规定。c、不锈钢板与钢板连接可采用亚弧焊或环氧树脂粘结,粘结度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d、支座应符合交通部技术标准,并采用交通部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合格的产品。3.7.6桥面铺装及防水层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前要进行桥面拉毛处理,然后用钢刷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用水冲洗后进行混凝土桥面的铺装,保证铺装层厚度以利与主梁结合,并切实注意钢筋网位置和捣实养护工作。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塌落度。完成后铺装层应平整、干燥、无油污、无突起物(如钢筋头等)。混凝土拌和物必须做到均匀密实。混凝土防止过振、过度抹面,严禁洒水帮助抹面,并不得在泌水停止前进行抹面。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应过大,以免离析、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其应控制拌和物塌落度。4引道设计桥梁连接团结路与建设小区,路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交通组成等基础资料,考虑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便于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并结合设计路段的交通特点,综合拟定路面设计方案。本项目路面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4.1、交通量及主要技术指标(1)自然区划:V2a;(2)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8年。(3)标准轴载:BZZ-10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Ne=9590251次。4.2、路面结构方案设计根据沿线交通量、筑路材料和当地地质条件,结合已建成项目经验,确定本项目路面结构形式。上面层4cm细粒式SBS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水稳级配碎石基层(5%)底基层20cm厚水稳级配碎石底基层(4%)垫层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土基回弹模量:E0=50MPa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设计弯沉检验值如下:路表验收弯沉值LA=27.9(0.01mm)路床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60.5(0.01mm)4.3、材料组成要求(1)沥青面层1)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指标如下表4-2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最小60JTJTO604-2000延度5℃(cm)最小30JTJTO605-1993软化点(℃)最小55JTJTO606-2000运动粘度135℃(Pa.s)最大3JTJTO625-2000闪点(℃)最小230JTJTO611-1993溶解度(%)最小99JTJTO607-1993离析,软化点差(℃)最大2.5JTJTO661-2000弹性恢复25℃(%)最小65JTJTO662-2000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最大1.0JTJTO610-1993针入度比(%)最小60JTJTO604-2000延度5℃(cm)最小20JTJTO605-1993SHRP原样沥青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1.0AASHTOM320-03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M320-03T240-03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2.2AASHTOM320-03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M320-03R28-02动态剪切31℃G*sinδ(Kpa)最大5000AASHTOM320-03T315-04蠕变劲度-12℃(Mpa)M值最大300AASHTOM320-03T313-04最小0.3SHRP路用性能分级PG76-22AASHTOM320-03表4-3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60~80JTJTO604-2000针入度指数PI-1.5~+1.0TO604延度10℃(cm)最小15JTJTO605-1993延度15℃(cm)最小100JTJTO605-1993软化点(℃)最小46JTJTO606-2000运动粘度60℃(Pa.s)最大180JTJTO625-2000密度(15℃)(g/cm³)实测记录JTJTO605-1993含蜡量(蒸馏法)(%)最大2.2JTJTO615-2000闪点(℃)最小260JTJTO611-1993溶解度(%)最小99.5JTJTO607-1993薄膜加热实验163℃(5h)质量损失(%)最大±0.8JTJTO609-1993针入度比(%)最小61JTJTO604-2000延度10℃(cm)最小6JTJTO605-1993Superpave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动态剪切64℃G*sinδ(Kpa)最小1.0AASHTOM320-03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M320-03T240-03动态剪切64℃G*sinδ(Kpa)最小2.2AASHTOM320-03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M320-03R28-02动态剪切25℃G*sinδ(Kpa)最大5000AASHTOM320-03T315-04蠕变劲度-12℃(Mpa)M值最大300AASHTOM320-03T313-04最小0.3路用性能分级PG64-22AASHTOM320-03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2.JTJ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E20-2011。2)粗集料:沥青面层粗集料采用卵石(粒径应大于8cm)轧制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4-4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2005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2005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20T0312-2005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04-2005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5T0320-200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2005吸水率(%)不大于3T0304-2005注:对于带“*”各项的指标要求,原材料及经过200℃高温处理后都必须满足要求。表4-5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路面部位或混合料类型具有一定数量破裂面颗粒的含量(%)试验方法1个破碎面2个或2个以上的破碎面T0346沥青路面上面层不小于80不小于60沥青路面下面层不小于70不小于50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及硬质卵石轧制的机制砂,细集料中不得含有杂物。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4-6沥青混合料对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50T0334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合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4-7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t/m3)不小于2.45T0352-2000含水量(%)不大于1T0332-1994颗粒范围<0.6mm(%)100T0351-2000<0.15mm(%)90~100T0351-2000<0.075mm(%)70~100T0351-2000亲水系数T0353-2000塑性指数(%)T0354-2000加热安定性T0355-2000注:试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A上面层AC-13C混合料设计:本项目采用密级配的混合料,根据有关规范,推荐的AC-13C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表4-8AC-13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9.016.052.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根据有关技术规范,采用改性沥青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指标要求:表4-9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技术要求混合料类型试验项目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6%矿料间隙率VMA空隙率为3%不小于14%空隙率为4%不小于15%空隙率为5%不小于16%沥青饱和度VFA70%—85%稳定度不小于5KN流值(0.1mm)20—45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85%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路面空隙率不大于7%车辙动稳定度(60℃、0.7MPa,次/mm)不小于280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10℃,50mm/min)不小于250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B下面层AC-20C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表4-10AC-20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6.052.30.150.075AC-16C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表4-11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C技术要求混合料类型试验项目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16C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6%矿料间隙率VMA空隙率为3%不小于14%空隙率为4%不小于15%空隙率为5%不小于16%沥青饱和度VFA70%—85%稳定度不小于5KN流值(0.1mm)20—45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80%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路面空隙率不大于7%车辙动稳定度(60℃、0.7MPa,次/mm)不小于280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10℃,50mm/min)不小于250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2)透层、粘层透层油采用渗透性好的慢凝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PA-2技术指标见下表,其喷洒量一般为0.35~0.75Kg/m2(以沥青质量计);喷洒量及渗透时间,应试验确定,在表面不得形成油膜,且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深度。表4-12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透层沥青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0恩格拉粘度E251~6筛上残留物(1.18mm筛)大于(%)0.1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蒸发残留物针入度(25℃100g5s)(0.1mm)50~300延度(15℃)不小于(%)4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常温储存稳定度1d不大于(%)15d不大于(%)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2/3粘层油均采用符合要求的快裂阳离子改性乳化石油沥青PCR,技术指标同改性稀浆封层。(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1)水泥:采用强度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水泥的物理性能级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2)粗集料:采用粒径大于5cm的卵石、卵砾石轧制碎石。要求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基层粒料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的比例不得小于50%,具有一个破碎面的比例不小于70%。3)细集料:采用粗集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天然砂的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含泥量不得大于3%。细集料中0.075mm以下的含量不得大于20%。4)混合料: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室内试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为集料:水泥=97~95.5:3.0~4.5;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基层混合料中的集料的级配范围要求见下表,混合料七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此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混合料离散性过大,考虑95%的保证率系数后,基层强度偏高,要求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0%以内。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2.0~4.0Mpa之间)。室内强度试验混合料试件宜采用震动法成型。5)施工前应根据现在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3.5MPa,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2.5MPa,基层水泥用量不得大于6%,不得小于3%。表4-1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范围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28<726.590~1001973~871665~8213.258~759.547~664.7530~502.3619~361.1812~260.68~190.35~140.153~100.0752~7(4)级配碎石垫层1)水泥、粗集料、水:与水泥稳定碎石相同。2)细集料:0.075mm以下的含量不得大于7%。3)混合料:碎石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的要求,CBR值应大于60%。表4-14级配碎石的集料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28<626.590~1001970~861662~7913.254~729.542~624.7525~452.3616~311.1811~220.67~150.0752~54)压实度: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不小于96%。4.4、 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各种路用材料在进行技术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路面开工前,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对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等先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及有关试验,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配比、沥青用量、压实度等。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3、为保证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采取外购的方式,水泥稳定集料采用拌和站拌和,并采用半幅全断面机械摊铺法施工。4、基层、底基层的养生不得少于七天。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应从便道进出施工地点。5、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6、禁止在不利季节、不利时间进行路面施工。严禁在雨中施工和雨后立刻施工。7、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要求专用的转运车,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8、为尽可能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缩裂,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为确保摊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表面平整性,建议采用进口摊铺机予以摊铺。(2)严格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即材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或最佳含水量的1%范围内。(3)采用18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充分。(4)加强养生,避免暴晒以降低失水速度,可采取薄膜、草垫等表面覆盖措施。5.安全设施以人为本,重视交通安全。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该路段的道路特点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考虑到公路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等因素,本交通工程设计共包括以:标志、标线、护栏、界碑、百米牌等。1)、本项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初步设计按照现行的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执行。交通标志、标线均参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执行,标志面板按设计速度30Km/h确定尺寸。2)、本项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只考虑了安全设施。安全设施中计列了标志、标线、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以及公路界碑、百米桩等设施。3)、安全设施布置情况:(1)标线全线设置,车行道分界线采用15cm宽4-6(4m画线6m空)的黄色虚实线,对车行道边缘线采用15cm宽的白色实线;对急弯陡坡路段设置减速振动标线;在较大路口及乡镇或学校路段设置必要的人行横道标线;(2)在交叉口处设置指示标志、警告标志;对主要村庄设置地名标志;对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设置警告标志;4)、材料及施工要求:(1)标志、标线的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规范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有关要求执行。标志基础放样应按设计桩号进行,同时应检查是否与其它结构物发生冲突,若位置不妥,可作适当调整。基础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经检查合格方可浇注混凝土。安装标志时应满足净空要求。(2)公路界碑均为钢筋混凝土。公路界碑原则上300m设置一对,如地形复杂或有特别要求时可适当增设。公路界碑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的有关要求执行。5)、护栏的布设原则二级公路波形梁护栏的最小连续长度一般≮48m,钢筋混凝土护栏的最小连续长度一般≮24m,缆索护栏≮120米,三、四级公路波形梁护栏的最小连续长度一般≮28m,钢筋混凝土护栏的最小连续长度一般≮12m,缆索护栏≮120米。护栏的形式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确定,其实施情况分土基和石基、混凝土路段,按以下方式进行选用:(1)B级普通型:①4m<路堤边坡高度≤15m的危险路段;(2)B级加强型:①4m<路堤边坡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②.路堤外有河流、水塘、学校、居民区及公路且路堤边坡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③路肩挡墙(悬崖)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④路侧有特别重要构造物两侧28~40m范围内的危险路段。(3)A级普通型:①路堤边坡高度>15m的危险路段;(4)A级加强型:①路堤边坡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②路堤外有河流、水塘、学校、居民区及公路且路堤边坡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③路肩挡墙(悬崖)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或④平曲线半径≤40m且路堤边坡高度>15m的事故多发路段(6)、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办理。6环境保护6.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6.1.1生态环境保护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组织,选取合适的取土和弃土场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地形,灵活掌握路线的平纵设计标准,减少土石方的开挖数量,视需要对路堑的开挖面、填方路堤的边坡等进行防护,做好公路两侧及取弃土场的绿化,以此减少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采取一些挡土墙、边坡绿化等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对路堑的开挖面、填方路堤的边坡等边坡绿化防护。注意合理开山炸石,以免对山体稳定造成破坏,导致新的地质灾害发生或留下灾害隐患。6.1.2水源保护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生活废水和施工材料进入水体,或因降水引起的材料冲失均能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施工桥梁基础前应先施工围堰,并做好隔离施工油污措施后方可进场施工,施工场地应注意生活废水和施工废水的回收和排放,对施工材料应妥善保管,避免洒落及雨水冲失。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须加强对施工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废油、废渣、污水的排放,垃圾、废渣应集中堆放、填埋。应修建必要的排水系统,以保证污水的正常排泄。对于工地附近的生活和施工垃圾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工程竣工后应进一步完善防护工程、绿化工程和排泄系统,加强养护。6.1.3大气保护施工过程中因挖掘、填筑、搅拌、装卸等产生灰尘,沥青加热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