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
(2011年7月1日实施)(2010年10月28日第H^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章工伤保险
第五章失业保险
第六章生育保险
第七章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八章社会保险基金
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
第十章社会保险监督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
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
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
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
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
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
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
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
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
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
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
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
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
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
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
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
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
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
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
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
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
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
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第二十六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
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
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
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第二十八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
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
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
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
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
计计算。
第四章工伤保险
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
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
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
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
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
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二)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十条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第四十一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
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第四十二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
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三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第五章失业保险
第四十四条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
保险费。
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六条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
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
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
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
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十七条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四十八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
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
险费。
第四十九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
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
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
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
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
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五十一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
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
的培训的。
第五十二条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
算。
第六章生育保险
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
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
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第七章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五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
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
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
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
用人单位的成立、终止情况,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的出生、死
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
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
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
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
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
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
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一条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
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
缴费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
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
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
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
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
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
协议。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
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
险费。
第八章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
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
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
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五条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第六十六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社会保险
项目分别编制。
第六十七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审核和批准,依照法律和国务院
规定执行。
第六十八条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九条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
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
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
用途。
第七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
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
第七十一条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
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
保障基金管理运营机构负责管理运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国务院财政部
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
监督。
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
第七十二条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
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
服务网点。
社公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
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
第七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业务经办、统计、调查获取社会保险工作所需的
数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如实提供。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
人员、缴费等社会保险数据,妥善保管登记、申报的原始凭证和支付结算的会计凭证。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
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
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核对其缴费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第七十五条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
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建设。
第十章社会保险监督
第七十六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
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
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第七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社
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与社会保
险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谎报、瞒报。
第七十八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
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
第七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
出处理建议。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结果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相关的资料,对可能被
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资料予以封存;
(二)询问与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调查事项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
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对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八十条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
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
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汇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
投资运营情况。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
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发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中存在问题的,有权提
出改正建议;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依法处
理建议。
第八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
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为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
第八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
诉。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财政
部门、审计机关对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
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
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或者个人认为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行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核定社会保险费、
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或者侵害其他社会保险权益的行为,可以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
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
机构依法处理。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
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
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
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
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
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
资格。
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
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九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
门责令改正;给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
(二)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的;
(三)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
(四)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
的;
(五)有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第九十条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
多收社会保险费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其追缴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者退还不应当缴
纳的社会保险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九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
营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
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九十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
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管理、监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
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九十五条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九十六条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
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九十七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九十八条本法自20n年7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章总贝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及时、客观、
公正、准确地作出鉴定结论,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
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依据国家颁布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对职工发生工伤经过
治疗后,医疗期满或伤情相对稳定时以及职工非因工致残、因病后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
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依法独立进行,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简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或者雇工(简称职工)。
第二章劳动能力鉴定的职能和作用
第四条劳动能力鉴定作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具体职能和作用是:
(一)确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为合理确定相应的保险待遇提供依据;
(二)确定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丧失劳动功能程度,为正确审批职工因病退休提供依
据;
(三)确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为正确审批职工享受停工留薪期提供依据;
(四)确定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的丧失程度,为保障符合供养条件的职工亲属领取供
养亲属抚恤金提供依据。
(五)确定工伤职工是否旧伤复发,为保障他们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提供依据。
第三章劳动能力鉴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五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标准为尺度,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六条为使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做到及时、客观、公正,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
高度负责、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秉公办事、热情服务,做到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人员专
业化、鉴定依据标准化。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省和州(市、行署)两级,委员会成员分别由同级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
位代表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
常工作。
第八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训的专家应具备医疗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医疗卫生专家库的每个相关科室应有3-5名专家。专家每届历任时间为5年。
第九条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政策、规定;
(二)制定和修改本省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指导和监督本省各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
(四)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会保险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
位职工的因工伤残等级、生活护理等级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鉴定工作;
(五)(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呈报的疑难,争议、再次鉴定工作;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组织鉴定。
第十条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颁布的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政策、规定;
(二)根据本办法拟定、指导和监督本州劳动能力鉴定的政策、规定;
(三)负责应在本地区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因工伤残等级、生活
护理等级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鉴定工作;
(四)负责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案件工作;
(五)负责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安排的其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第十一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劳动能力
鉴定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办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二)管理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文书、档案、印鉴;
(三)负责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工作;
(四)负责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的聘请和调整;
(五)负责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的聘请和调整;
(六)办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范围
(一)职工因工伤残等级及生活护理等级鉴定;
(二)职工工伤后是否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鉴定;
(三)工伤职工超过12个月以上的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以及工伤部位旧伤复发仍需治
疗的确认;
(四)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
(五)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
(六)对下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再次鉴定;
(七)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八)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第五章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第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一)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州(市、
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会保险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由用
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待下划属地统筹后,劳
动能力鉴定即由单位所在地的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十四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提交的材料:
(一)《云南省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二)原始伤病史资料、病情诊断证明、伤病的各种医疗检查资料及身份证复印件,
患职业病的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三)属工伤鉴定的须提供有效的工伤认定材料;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的其它材料。
第十五条申请鉴定的病情资料不全或伤病情况不清的,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可根
据需要要求被鉴定到指定医院进行检查,申请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进行检查。对指定
需要进行检查而被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的,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有权不予受理鉴
定。
第十六条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受理符合鉴定的材料后按以下程序进行鉴
定:
(一)对鉴定材料进行分类、分科整理、登记;
(二)通知需要进行面视或医疗检查的被鉴定人或申请鉴定的单位进行面视的时间、
检查项目及医院等;
(三)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依据国家鉴
定标准进行华^定并提出华^定意见,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
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
时通知(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七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伤病的主要部位、肢体或器官的功能等伤病情况,职业病名称;
(二)工伤职工是否需要生活护理及护理等级;
(三)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
(四)鉴定结论;
(五)辅助器具配备确认;
(六)不服鉴定结论申请再次劳动能力鉴定的部门和时间;(七)作出鉴定结
论的时间。
第十八条再次鉴定
(一)而人单位或者个人对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
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逾期申请的不予受理。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会保险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或
个人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再
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不能与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相同。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再次鉴定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十九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内,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
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病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原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
鉴定。
第二十条申请再次鉴定应填写《云南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复查表》,提出申请再
次鉴定的理由,并由原鉴定委员会出具同意上报鉴定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材料立卷归档,
至少保存5年。归档材料应包括鉴定表及相关医疗检查材料、专家鉴定意见、工伤认定证
明等鉴定依据。
第六章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第二十二条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第一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三条申请再次鉴定或由于伤情、病情变化,一年后申请复查鉴定的,鉴定
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第二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收费的使用范围:
(一)劳动能力鉴定聘请专家的费用;
(二)召开劳动能力鉴定会议的费用;
(三)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鉴定的会鉴费用;
(四)劳动能力鉴定所需表、卡、册、证等印刷费;
(五)与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的宣传、培训等业务经费;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日常经费支出;
(七)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的费用。
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支出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年终结余部分,可
转下年使用。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
则。
第二十六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在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医务
劳动鉴定委员会成立之前,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
第二十七条非法用工单位受伤人员鉴定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云南省劳动鉴定暂行办法》和《云南省
劳动鉴定工作规则》同时废止。
工伤保险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
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一般工伤的赔偿项目及标准
(―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
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1、标准: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三)康复治疗费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
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3、备注: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四)辅助器具费
1、标准:各省1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
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
(五)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
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
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
但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
(六)护理费
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
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
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第34条。
工伤致残的赔偿待遇标准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1、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
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
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2、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
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
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60%计算。
(二)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
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2、伤残津贴: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
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
社会保险费。
3、要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职
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
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
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4、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
5、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
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60%计算。
(三)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
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
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分别按
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
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
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的60%计算。
工伤死亡待遇标准
(一)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
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
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4、供养亲属范围
(1)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
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
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5、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一一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
列情形之一: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
周岁的;
(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
的;
(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6、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就业或参军的;
(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5)死亡的。
7、确定是否符合被供养资格时间
职工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按职工因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标准:死亡赔偿金,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2)要求:第一、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
一款规定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第二、一级至四级伤
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丧葬补助金、
第(二)项规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因工外出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
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
处理。
工伤赔偿标准计算表
一、一般伤情
1、医疗费:【29条3款】【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29条4款】【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的70%计算。】
【单位支付】
3、交通费:【29条4款】【条件为医疗机构证明、经办机构同意、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因公出差标准计算】【单位支付】
4、食宿费:【29条4款】【同交通费条件一样】【单位支付】
5、康复性治疗费【29条6款】【基金支付】
6、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轮椅费用:【30条】【国家规定标准】【基金支付】
7、工资、福利:【31条1款】【停工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原待遇不变、一般不超
过12个月,最长2年】【单位支付】
8、护理费:【31条3款】【生活不能自理、停工留薪期间】【单位支付】
二、造成残疾
1、生活护理费【32条2款】【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
【按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3个等级、统筹地区平均工资的50%,
40%,30%]【基金按月支付】
2、【A】一至四级伤残待遇【33条】
【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33条1款】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27月*本人工资/月】【二级25月*本人工资/月】
【三级23*本人工资/月】【四级21*本人工资】【基金支付】
[3]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一级本人工资的90%]【二级本人工资的85%]【三级
本人工资的80%]【四级本人工资的7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补足差额】
【基金支付】
[B]五级、六级【34条】【保留劳动关系、适当安排工作】
[1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五级18个月、六级16个月本人月工资】【基金
支出】
[2]伤残津贴:【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单位支付】【标准五
级本人工资的70虬六级60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标准《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
行办法》32条】【五级16个月、六级14个月,上年度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单位
支付】
[4]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标准《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厂房转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公司车辆租赁协议样本
- 2024道路安全员招聘协议样本
- 2024年聘用协议规范化样本
- 2023-2024学年郑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A卷)
- 2024安全生产与环保综合管理协议
- 二手车交易过户协议范本2024
- 2024年度专项宣传品订制协议
- 2024年项目实施阶段服务协议范本
-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检查表
- 2024中煤电力限公司面向中煤集团内部招聘1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复习课件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第13课《纪念白求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和食品操作流程
-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NB-T 10435-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锁止机构通.用技术要求
- 03SG610-1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
- 软木底生产工艺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