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A.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党争导致政局动荡C.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专制皇权受到侵夺2.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发展到极致 B.士大夫失去进取之心C.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D.严刑峻法的威摄力量3.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B.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D.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4.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说明“新政”的根本目的在于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5.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所说的“这个运动”是指:A.发动南昌起义 B.实施战略转移——长征C.起义军攻打长沙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6.“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观点见于A.《社会契约论》B.《论法的精神》C.《理想国》D.《纯粹理性批判》7.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英国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也有农民破败的茅屋草舍;既有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也有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当时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说,英国是“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这一时代的现象表明()A.英国进行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B.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被动摇C.工业化带来一定的社会危机 D.自由主义不再适应社会需要9.《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10.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A.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C.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D.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11.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C.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 D.政治制度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12.在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中,对罗马法的研究曾一时盛行。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影响D.罗马法思想深邃13.秦朝实行御史监郡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大夫派出御史到郡监督,与郡守、尉并列,还兼有领兵、举官和开渠等行政大权。汉文帝时一度派遣丞相史刺州,监察郡守和监御史,属临时性质,有事始岀而事毕即还。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可见,刺史制度的创立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A.监察权力逐渐分散 B.刺史直接参与地方政治C.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 D.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14.成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C.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D.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15.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儒家思想的发展16.在一次公共集会上,一位苏俄农民手持这样的标语:“我们可以为了国家换饿、流血、牺牲,但我们的血不能在战后也流个不停。”为改变这种状况,苏俄A.集中全国物力支援战争 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利用市场理念发展生产 D.推行计划经济体制17.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19.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B.终结了蒙古贵族特权政治C.体现了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D.加速了元政权封建化进程20.清代中期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诸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街等。由此可见A.汉口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汉口城市布局严整有序C.汉口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汉口手工业异常发达21.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这一现象说明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 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 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22.有学者曾说,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的稳定C.易于形成地方割据局面D.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23.“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格物致知” B.“知识即感觉”C.“因信称义” D.“知识即美德”24.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下降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C.议会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5.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26.“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强制去遵守公共意志。”主张此说的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 B.狄德罗 C.孟德斯鸠 D.卢梭27.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这一说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有相似之处A.霍布斯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28.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29.下表为中国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项目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长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钢535万吨296%5.8倍原煤1.3亿吨96%2.1倍发电量193.4亿度166%3.2倍A.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3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A.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B.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日本人占领了印度支那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1年7月24日要求日本立即撤军——为了使其要求更有力量,他下令冻结所有日本人在类国的资产,并禁止石油输往该国。此后,英、荷等国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这一毁灭性的打击迫使日本作困兽之斗,因为日本除了自动放弃其侵略政策之外,就只有坐以待毙。事实上,美国对日本基不留余地的行动就已经将双方直接摆到了战场两端,接下来的一切发生的如此顺理成章,说不好是谁导演了这一切。——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做法对日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的“困兽之斗”对二战的走向造成的影响。材料对美国的做法有怎样的个人猜测?32.冷战的盒子战后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美苏冷战“分割”了世界,但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乔纳森·雷纳兹《一个被分割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全球史》问题:(1)列举战后以来发生的不能装在“冷战盒子里”的重大事件。(2)为什么说“二战后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儒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他吸取了佛教“祖统”说的思想资料,虚构出一个儒家的学术传统,据说这个学术传统从古及今,世代相传,即所谓的“道统”。本来佛教,特別是中国禅宗是最讲求祖师法裔继承关系的,韩愈洞悉佛教思想的演变情况,为对抗“祖统”说,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汤“尧以之传之舜,舜以之传之禹,禹以之传之汤,汤以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直到韩愈才把“道统”恢复起来,使之相续不断。——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韩愈“道统论”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韩愈的“道统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明代在内阁首辅与司礼秉笔太监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冯保不敢一再压下首辅高拱的奏疏,只能发下内阁拟票等,体现了当时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政局动荡,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内阁掌握执行权,内阁为议行合一机构的结论不成立,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的制衡,不能说明皇权受到侵夺,D项错误。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政治虽然暴戾,但因为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士大夫们不可能谋反,故C正确;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极致,故A错误;明代的士大夫依然有进取之心,故B说法错误;严刑峻法的威摄力量不是士大夫不谋反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3、B【解析】

据题意可知《劳动者》创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意识以维护自身权利,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B;《劳动者》传播的不是西方启蒙思想,排除A;当时尚未发动起工人运动,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4、C【解析】

根据材料“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当时是不希望人均收入过于悬殊,因为这不利于“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因而可以推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故C选项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故A选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该选项从属于C选项,故B选项错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选项错误。5、D【解析】试题分析:A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南昌起义和攻打长沙属于城市中心路线,不会遭到指责;B项错误,长征是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D项正确,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自己的国情的认识还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等需要掌握。6、A【解析】

材料强调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倡导人民主权,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主要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C选项错误,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并未提出材料观点;D选项错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并未提出材料中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C【解析】

依据材料“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可以得出①②;依据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可以得出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后,③与题干中时间不符,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英国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影响社会的稳定。结合所学可知,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出现了一定的社会危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改革是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不能缓和材料中贵族与农民、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选项错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代议制民主,并未发生动摇;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时自由主义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D【解析】

据题意可知,先秦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和天下结合在一起,体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故选D;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时期,“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题意着重论述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排除B;先秦儒学没有适应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排除C。故选D。10、D【解析】

宋朝理学注重做人的气节和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时的家训中关于修身励志的“处己”数量最多说明是受理学的影响,D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唐宋家训的理论化趋势结论,排除A;程朱理学主张男尊女卑,强化了封建伦理关系,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家训”内容的变化,与印刷术无关,排除C项。11、D【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这时期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说明英国代议制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D项正确;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权力的象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王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项错误;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是材料表象,而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12、B【解析】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被后世继承和发扬。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出现了许多经济繁荣的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德国的汉堡等,城市经济的复兴需要罗马法律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条款作为支撑,故B符合题意。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势力强大,没有减弱,故A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的主旨是罗马法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而不是传统教育对学习罗马法的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罗马法思想深邃的表述太过主观,而且也不是促使欧洲中世纪罗马法研究盛行的根本原因,故D项不符合题意。13、D【解析】

秦朝的御史监郡、汉文帝派遣丞相史监察郡、汉武帝置刺史监察郡和国,由此可知,古代监察制度的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监察权力逐渐分散,故A错误;秦朝的御史能够直接参与地方政治,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政治决策封闭性,故C错误。14、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对外开放史实可知,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对外开放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不是材料所述问题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而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故C项错误。15、D【解析】

据材料“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文人画追求意境,突出自身修养、才情、性致,这是受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D正确;风俗画是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A错误;B、C与材料无关。16、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情景反映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了人民的反对,为改变这种状况,苏俄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C项正确;集中全国物力支援战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战时共产主义的特征,排除AB两项;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苏联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8、C【解析】

注意关键信息“最早”,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迫令放足,正是材料广告的体现,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最早”,联系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迁分析解答。19、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元朝恢复科举制,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并按民族分化政策进行考试并分别录取的制度,有利于元政权封建化进程,D正确;A、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实现了封建化。20、C【解析】

汉口是清代兴起的工商业市镇,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九省通衢”,故商业贸易兴盛。汉口有大量的商帮活动,从事区域性长途贸易,故汉口会馆林立,街巷命名也多与商帮有关,C正确;题干未对汉口和其它商业城市对比,排除A;题干主旨是关于汉口工商业发达,而非城市布局,B脱离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汉口因交通位置而商业发达,而非手工业发达,排除D。21、B【解析】

材料表明热消退则医学成就高,而神仙热则医学成就低,可见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汉代医学的信息,无法判定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排除A;材料表明汉武帝受到黄老学说的影响,C错误;材料表明中国古代医学注重养生,故D错误。22、C【解析】

依据材料“行省制度‘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可知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局面,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依据材料“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可知地方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央的节制,错误;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在中央政权受到削弱时,行省容易形成割据力量;D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而是地方权重、中央权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内容的共性进行归纳的能力。题中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的角度是主观唯心主义,选项中B项“知识即感觉”与之相符。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名师点睛】智者学派和苏格拉观点的异同:相同

都体现了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

不同

哲学研究重点不同

智者学派

社会

苏格拉底

认识人自己

对知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知识是为了适应民主政治需要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美德”的认识。

对真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

认为“善”“美德”就是真理

亚里士多德

提出真理高于一切

对政治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苏格拉底

反对过激的、泛滥的民主政治

背景不同

智者学派

民主政治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民主制度弊端暴露时期

24、C【解析】

审判国王的议会是由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组成,材料中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的言论说明当时议会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故C正确;此时英国旧贵族支持国王而不得势,但新贵族却正如日中天,因此不能说贵族地位开始没落,排除A;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B;材料的内涵并不是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故选C。25、B【解析】

根据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6、D【解析】

材料“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强制去遵守公共意志。”体现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故D正确。27、A【解析】

从材料中的“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来看,谭嗣同的思想与霍布斯有相似之处,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为保护自己免于暴力死亡需要权力的存在,故答案为A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排除B、C、D项。28、C【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一说错误,A项可排除。罗斯福十分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但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才纷纷建立起来,B项说法排除。D“新经济”时代指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和罗斯福新政无关。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9、D【解析】

1957年正是一五计划完成时期,钢铁、煤炭和发电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可知重工业发展,结合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工业经济基础是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后重工业发展,使得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选项D正确;重工业增速快是因为基础薄弱,而非急躁冒进,排除A;材料未提供轻工业数据,因此无法判断结构比例失衡,排除B;1949年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排除C。30、B【解析】

超大企业重视构建信息网络和收集信息,目的是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这样使得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B正确;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也即经济全球化尚未真正实现,因此这一时期垄断组织的行为并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垄断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其指导思想依然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因此D中“克服”表述绝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日本资源贫乏,一直把物资丰富、地位重要的东南亚视为推进侵略战争的关键,美国的做法不仅冻结了日本的海外资产,更断绝了日本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本如果不能解决石油问题,就无法完成自己制定的侵略方针。(2)影响: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拖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且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猜测:美国人故意对日本进行制裁,迫使日本发动攻击,甚至没有对珍珠港严加防备,从而顺理成章地对日本宣战。【解析】

(1)根据材料“冻结所有日本人在类国的资产,并禁止石油输往该国……英、荷等国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从日本资源缺乏、资产冻结对日本侵略进程的影响进行阐述。(2)一问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日本的封锁推动了珍珠港战役爆发,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二战胜利进程,二问根据材料“接下来的一切发生的如此顺理成章,说不好是谁导演了这一切”可从美国参战意图进行分析。32、(1)事件:联合国成立、亚非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七十七国集团、不结盟运动等。(2)答题思路:一是能指出战后国际格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