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29/wKhkFmahZnqABfssAAK3uE6wKAA693.jpg)
![温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29/wKhkFmahZnqABfssAAK3uE6wKAA6932.jpg)
![温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29/wKhkFmahZnqABfssAAK3uE6wKAA6933.jpg)
![温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29/wKhkFmahZnqABfssAAK3uE6wKAA6934.jpg)
![温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29/wKhkFmahZnqABfssAAK3uE6wKAA6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举办了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作为宙斯祭祀庆典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地人借此表达对宙斯的敬意,对力量和智慧的崇拜。这次体育竞技盛会的举办地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2.明朝人陈确针对士人增多而科举录取名额不变的社会现实,主张士人经商以解决家庭的生养问题;徽商吴长公因父早亡遵从父命外出经商,认为名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A.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变化 B.职业选择以家庭利益为中心C.民间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 D.中央政府改变了“抑商”的政策3.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陪审法庭在原告的指控、被告的辩护、证人的证词和判决结果等方面采用口头陈述的方式,而到公元前4世纪,诉讼双方的辩词和证据都要以书面形式提交。这一变化A.立法程序趋于严密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民权利逐渐扩大 D.体现了公平与效率4.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D.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5.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个观点反映近代日本的一个特点,即A.“脱亚入欧”B.“和魂汉才”C.“师夷长技”D.“尊王攘夷”6.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A.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 B.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C.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 D.人口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7.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8.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9.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学习内容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10.如图为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依据此图能够说明A.政治中心北移导致经济格局变化 B.晋商主要得益于丝路起点这一地理优势C.晋商初步形成传统市场体系网络 D.自然经济造成清代南北之间的商业对峙11.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12.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13.有学者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的主旨是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 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14.某小组为制作“过渡时期大事记”展板搜集了部分资料。其中适合列入展板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 B.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C.高举三面红旗 D.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15.英国王室的影响力被称为“无形资产”。2018年5月,哈里王子大婚期间出现的下列这种杯子纪念品(见如图)很是畅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英国A.王室具有干预经济的权力 B.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国王大都备受国民的爱戴 D.国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16.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7.两宋时期,宗法家族制度以建宗祠、置族出、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的形式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宫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变化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宗法伦理的淡化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18.下图所示的疆域为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帝国 D.北宋王朝19.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A.开放包容的气象 B.诗歌受宗教影响C.世俗文学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局面20.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1月,英国的入欧申请遭到法国的否决。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67%的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B.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C.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21.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出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22.1932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23.南朝的《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要考诗赋C.书籍匮乏 D.唐朝喜爱南朝文化24.下图可以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C.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2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②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吴江市镇的发展④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吴江市镇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6.“它是时代的产物,它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它”是A.封建等级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27.192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联席会议作出了“减轻佃农田租25%”“禁止重利盘剥,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20%”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A.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B.民主革命的要求C.国共两党分歧日益消除 D.民族主义的趋向28.1908年,刘师培为《共产党宣言》所撰写的序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革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指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A.阶级斗争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29.据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之一格罗夫斯回忆:按计划,美国准备投掷3枚原子弹,小仓是第二目标。因天气原因都投到了长崎,一颗没有爆炸,后神秘失踪。若从史学角度看,该材料()A.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 B.孤证不立,还需其它史料互证C.是亲历者回忆,材料真实可信 D.说明了历史阐释常受制于政治30.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中的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丰岛附近海域 B.②大东沟附近海域C.③旅顺附近海域 D.④威海卫附近海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胡适(1891年12月~1962年2月),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一方面介绍欧美的思想、文化,一方面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整理重估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并兼顾自己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在文史哲三个领城都著作颇丰。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同时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摘编自白吉庵《胡适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先生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先生所作贡献的时代背景。32.材料唐初依靠良性运行的均田制,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之下,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天宝)八,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开元十年(722年),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颁布了《命诸道节度使募取壮丁诏》: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据《全唐文》卷31《玄宗十二》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特质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这种新的统一文字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營他们常常听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却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在整个东亚的影响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党和政府认识到“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扫盲的行政领导机关和统一机构;还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协助政府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计划如期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扫盲教材除了识字之外,还包括拥护共产党、爱祖国、爱岗敬业等内容。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扫盲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奥林匹亚是古希腊举办体育竞技盛会的地点,其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依据图示可知,①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②②③均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2、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朝时期部分士人认可商人与商业的社会价值,体现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家庭利益成为职业选择的中心,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轻义的风气,C选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3、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以书面形式取代口头陈述,不仅可以防止诉讼人篡改证据,还可以保证法律在运用时的准确性,也节省了法庭审判的时间,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司法程序,不是立法程序,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范围的变化,B、C选项错误。故选D。4、C【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5、A【解析】
根据材料中福泽谕吉所说的对邻邦和西洋国家的态度,可知这是日本近代所谓的“脱亚入欧”论,A项正确;“和魂汉才”是古代日本学习中国的做法、“师夷长技”和“尊王攘夷”分别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和武装倒幕运动,这些活动与“与其坐等邻邦之进……不如脱离其行伍”的说法不符,BCD三项错误。6、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清史稿对人口的统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学者对人口统计的重新整理具有新的参考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看出清末人口分布,也无法说明人口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人口统计有较大随意性,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判定1930年的人口统计是否接近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B【解析】
由明清时期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和刘滋世经商致富,20年后又投资土地“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权与资本互相转化现象,B项正确;材料并非意在强调再生产的资金不足,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C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9、C【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仍然固守“中体西用”主流思想,郭嵩焘的思想超越了当时这一主流思想,故选C;“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嵩焘“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排除A;“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排除B;一位驻外使节的认识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分析解答。10、C【解析】
晋商的商路以山西为中心,辐射北方诸省为主,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C正确;清代经济重心仍在江南,排除A;陆上丝路起点在西安,而非山西太原,排除B;此图为晋商示意图,并不包括徽商等其他商帮布局,看不出南北商业格局整体结构,排除D。11、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C【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减轻赋税,允许百姓铸钱、冶铁和煮盐,这一政策有利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故D项说法错误。13、D【解析】
从材料“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可以看出史学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史料,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作用,但“依赖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论斗争的信息,故B不正确;C向本身说法不正确。14、A【解析】
“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和平解放西藏是1951年,符合过渡时期的内容,答案为A;B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符合题意,排除;1958年产生了“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不符合“过渡时期”,C错误;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D。15、D【解析】
王室经济效应显然是因为国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爱戴,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A项错误;王室经济效应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没有直接因果关系,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D。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性质17、C【解析】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兴起,宗族关系开始复兴,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由平等思想不断传播,宗法族规成为法律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变化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正确;两宋时期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宗法伦理的加强,不是淡化,B排除;材料变化与君主专制无关,D排除。故选C。18、C【解析】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符合图示,故答案为C项;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排除A、B项;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图示不符,排除D项。19、A【解析】
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20、C【解析】
英国选择加入或者脱离欧洲,衡量的主要标准是国家利益,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C正确;A不符合史实,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历史潮流,排除;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是英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有利,排除D。21、A【解析】
清政府之所以不派遣中国人担任驻美使节,原因是礼仪问题,故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依然有华夷观念,A正确;特使是临时设置,不属于制度性规定,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应当是设置总理衙门,排除B;甲午战争后朝贡体系彻底瓦解,排除C;清政府委任蒲安臣为特使,实际上是在履行条约内容,排除D。22、D【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时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政府采取了贷款的方式给工商企业、救济失业机构和公共工程,目的是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D正确;材料不仅有对救济机构的贷款,而且还有对企业的贷款救助,故A片面;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是胡佛政府时期,而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B错误;C与材料无关。23、B【解析】
“文选烂,秀才半”反映了熟读《文选》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故选B;唐代儒家思想仍然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C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选烂,秀才半”,联系所学科举考试的内容分析解答。2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学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汉代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学制系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学只是太学的教学内容而非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在隋唐时期而非材料中的汉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学是中央的学校,不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增多,受到了白银普遍流通、商帮活跃、商品经济发展和手工业进步等现象的推动,①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明朝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②与吴江县市镇发展无关,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26、C【解析】
依据“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肩负着两个重大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结合所学可知,“它”应该是都铎王朝时的君主专制,国王在实现国家统一和自立的过程中扮演了引领民族的角色,故C正确;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与“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的历史使命无关,排除AB;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此时英国国家已经统一,D错误。27、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减租减息的规定对发动农民反对土豪劣绅,打倒军阀,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民主革命的要求,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国共两党的要求,“普遍”一词无法得出,A选项错误;两党分歧并未日益消除,C选项错误;这些规定与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故选B。28、A【解析】
根据材料“复以古今社会变革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阶级斗争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材料中的思想不符,排除B。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与材料不符,排除C。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与材料不符,排除D。29、B【解析】材料只是格罗夫斯一个人的回忆,属于孤证,还需其它史料互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材料并未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孤证,不一定真实可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受制于政治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0、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是在丰岛海面,即丰岛海战,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丰岛海战是在丰岛附近海域,故答案为A项;大东沟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黄海海战,故B项错误;旅顺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旅顺战役,故C项错误;威海卫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威海卫战役,故D项错误。【点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贡献;介绍欧美的思想,文化;翻译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提出文学革命,进行新文学创作;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2)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解析】
(1)胡适的贡献根据“一方面介绍欧美的思想、文化,一方面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整理重估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并兼顾自己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等信息进行总结概括即可。(2)胡适所做贡献的背景应该根据所学从民族危机加深、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启蒙思想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等方面进行作答。32、(1)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解析】
(1)根据材料“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2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说课稿 新人教版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公开课 听课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 滨州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
- 桥梁空心板施工方案
- 隧道墙体加固施工方案
- 初中语文听评课记录文字
- 安全用电协议书免责版
- 超市卫生管理制度
- 2025年度国际贸易结算合同范本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同底数幂的乘法》听评课记录
- 2025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 长安大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业需求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医院物业管理制度
-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双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练习100道及答案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 提升模组良率-六西格玛
- DL-T+5196-2016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