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第三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A.秦灭六国的战争 B.秦朝反击匈奴C.秦末农民大起义 D.推翻王莽政权2.观察下列图片,秦始皇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经济 B.文化交流C.巩固统治 D.便利交通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下列属于该起义的口号是()A.尊王攘夷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挟天子以令诸侯D.岁在甲子,天下大吉4.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中,与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史实相关的是()A.四面楚歌 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5.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为()西汉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属于____________)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6.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A.历史背景 B.基本内涵C.历史局限 D.积极作用7.卫青和霍去病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8.东汉前期,统治者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各项政策措施不同程度的实行,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这一强盛局面被称为()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9.“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该观点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A.外族入侵 B.外戚专权 C.农民起义 D.宦官专权10.《后汉书》记载,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该史料反映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 B.七国之乱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11.有人说,它的设立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就对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和治理,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它”指的是()A.西域都护府 B.刺史C.御史大夫 D.盐铁官12.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次,其中发病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不到10年间,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说明了()A.季节交替与疾病暴发相互影响B.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C.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D.人口减少与疾病暴发存在联系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丝绸之路图材料二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材料三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代丝绸之路交流的特点及影响。(5分)(3)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申遗的优势。(2分)14.为准备“楚风汉韵”的宣传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了如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楚地耀青铜。春秋云纹铜禁春秋礼器。当时承放酒器的案具称为“禁”。用失蜡法铸就,工艺复杂王孙诰编钟由26枚甬钟组成,每一枚钟均刻有铭文,为春秋中期的礼乐器王子午鼎春秋礼器。鼎腹有84字“鸟篆铭文”,是研究楚文化的珍贵资料透雕倗矛这件兵器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倗的兵器,装饰透雕纹饰,实用且美观材料二1.沤竹2.蒸煮3.抄纸4.晒纸材料三图A四川成都青城山图B河南洛阳白马寺(1)从材料一的青铜器图片和图片介绍中,你能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3分)示例:通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能了解当时的文字。(2)材料二所示的技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它改进于哪一个朝代?(1分)对此项技术的改进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3)与材料三中的图片有关的宗教分别是什么?(2分)请写出图B所反映宗教的传入时间及对我国文化的影响。(2分)(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请你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1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西汉的统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5分)【残破恢复】材料一刘邦称帝的时候,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战争的杀掠,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民大量逃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这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经济凋敝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分)【初步发展】材料二这期间国家规定的田租,一般均在“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之间,汉文帝十三年还免除过一年的田租……文帝元年“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文帝十三年下令“除肉刑法”……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呈现一片稳定、升平景象,所谓“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就是“与民休息”的直接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3分)他们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1分)【①】材料三齐铁官印封泥该官印是西汉时期齐王自行设立的铁官的官印。汉初开放山林川泽之禁,各地富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控制冶铁、煮盐之业,以增加自身收入到汉武帝初年,市场和民间所流通的货币名为四铢,实际上早已减轻到只有三铢或不足三铢。尽管政府明令私铸要处以死刑,但是盗铸犯令的案件依然增多。公元前133年后,汉朝与匈奴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军费激增,府库空虚,而许多家财万贯的富商大贾却不急公家之所急。—摘编自《文物秦汉史》(3)请为材料三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即位之初存在的经济问题。(2分)为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西汉王朝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答案速查123456789101112ACBADCCCBCAB2.C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并分析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文字和货币,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C项正确;发展经济只符合统一货币,排除A项;文化交流只符合统一文字,排除B项;秦始皇修建直道和驰道便利了交通,排除D项。6.C点拨:依据题干材料“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文景之治实质上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了社会矛盾,这凸显了文景之治的消极一面,所以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历史局限,C项正确。9.B点拨:根据材料“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12.B点拨:根据题干“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次,其中发病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不到10年间,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可知,严峻的疫情形势促使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说明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B项正确。13.(1)长安西域欧洲(大秦)(每空1分,共3分)(2)特点:双向交流;交流涉及内容广泛;既有经济交流,也有文化交流。(一点1分,共3分)影响: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3)历史悠久,涉及范围广,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等。(2分)14.(1)略。(提示:通过青铜器可以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文化、艺术、武器样式等;通过青铜器上的铭文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字内容、字体特点、反映的史事等。答出任意三点,符合题意即可得3分)(2)朝代:东汉。(1分)人物:蔡伦。(1分)(3)图A:道教。(1分)图B:佛教。(1分)传入时间:两汉之际。(1分)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分)(4)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参加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等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5.(1)原因: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连年战争的破坏。(一点1分,共2分)措施: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主要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统治局面:“文景之治”。(1分)(3)标题:步入盛世。(1分)问题:富商大贾和诸侯王控制盐铁等国家命脉,威胁中央政权;私铸货币屡禁不止;汉匈战争致使军费激增,财政危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4)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推行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民生;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旨。下列适合选作如图所示章节的标题的是()目录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60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65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69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段话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政权名称主要内容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A.促进农业恢复 B.加强了对外交往C.推动文化发展 D.巩固了局部统一4.某历史论文中写道:“(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A.《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B.《八王之乱:内讧没有赢家》C.《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D.《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5.4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的内迁B.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C.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西晋对内迁各族施行仁政6.下面两幅魏晋墓砖画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它们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族()牧马图耕牛图A.生活习俗的转变 B.思想观念的转变C.饮食爱好的转变 D.生产方式的转变7.观察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与①处政权相匹配的选项是()A.229年—孙权—建业B.266年—司马炎—洛阳C.317年—司马睿—建康D.420年—刘裕(宋武帝)—建康8.《宋书》中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这体现了南朝时期宋朝()A.经济繁荣 B.政治腐败 C.文化落后 D.社会动荡9.河南洛阳市区以北至邙山一带,分布着许多北魏墓葬,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元宏墓、元恪墓、元乂墓和元邵墓等。从这些墓主人所处的朝代、姓氏及墓葬位置来判断,他们的身份是()A.汉族大臣 B.匈奴贵族C.大月氏首领 D.鲜卑族皇室、贵族10.下列政权中属于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有()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1.“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的是()A.顾恺之 B.祖冲之 C.张仲景 D.王羲之12.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史料中可信度较高的是()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C.赤壁之战战场遗址D.诸葛亮的《出师表》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材料二(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建武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光武帝纪》材料三西汉时期史料记载南朝时期史料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1)材料一中的“与民休息”指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言文景,美矣”局面出现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光武帝重视民生所采取的措施。(3分)这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1分)(3)根据材料三,简析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1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原因。(3分)材料二图A居延汉简图B错金铁书刀(东汉)图C旱滩坡带字纸(东汉)1930年首次发掘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居延地区,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书刀是汉代的文房重宝之一,常与笔砚简牍等文房用具同时出土旱滩坡带字纸采用①改进后的造纸工艺制造,虽然已经残破,但纸面均匀细薄,纤维组织紧密,精致之感跃然纸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A,推测图B在当时的用途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①处的人物是谁?(1分)结合历史或现实,说说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2分)材料三李冰石像张仲景像祖冲之像中华优秀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班正在策划中华优秀人物事迹展,该班同学为此设计了如材料三第四幅图的宣传名片。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1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某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5分)【华夏认同】材料一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不满足于担任匈奴一族的“单于”,希望效法汉高祖刘邦建立一个新的华夏式帝国,他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随后少数民族建立的“赵”“燕”“秦”等华夏式政权名号的选择,体现了“五胡”对“中国”的认同。不仅如此,内迁“五胡”迅速接受、学习汉文化。史学家赵翼感慨:“(少数民族)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轻视)哉!”(1)请列举两个“五胡”中的民族。(2分)结合材料一,匈奴人刘渊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说明了什么?(1分)【文化认同】材料二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指不尽职的官员),拔幽滞(选拔不得志的人),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晋书·王猛载记》(2)结合材料二,概括王猛在前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革衣服之制。……诏(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按次序)赐冠服(汉人服饰)。—《魏书·高祖纪下》(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改革的目的。(1分)【民族交融】材料四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康国乐等。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4)根据材料四,说一说民族交融对汉族的影响。(2分)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2分)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答案速查123456789101112DCDBADCADCBC2.C点拨:据材料“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可知,这反映了曹操挥师南下,在长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时军队的盛况,故它与赤壁之战相关,C项正确。3.D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各自采取措施,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在客观上巩固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将来全国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只有曹魏涉及农业措施,排除A项;材料只有孙吴发展了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经济措施,与文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4.B点拨:根据材料“(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晋惠帝时发生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也从此衰落,整个国家各个阶层都没有赢家,B项正确。9.D点拨:根据材料关键词“洛阳”“北魏”“元”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如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拓跋改为元,由此判断出元宏墓、元恪墓、元乂墓和元邵墓等墓主人的身份是鲜卑族皇室、贵族,D项正确。13.(1)政策:休养生息政策。(1分)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人民负担,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2分)(2)措施: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田租,实行三十税一;下令释放奴婢。(一点1分,共3分)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1分)(3)变化:从落后到得到开发。(1分)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14.(1)甲骨文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汉字与汉语言语法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一点1分,共3分)(2)用途: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很多不便,如果书写时发生错误,人们只能用书刀将原字从简上削去,重新再写。(2分)人物:蔡伦。(1分)好处: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来看,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书写的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纸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纸来包裹物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示例1】姓名:李冰。时代:战国。(1分)事迹:主持修建都江堰。(1分)贡献: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1分)【示例2】姓名:张仲景。时代:东汉。(1分)事迹:写成《伤寒杂病论》。(1分)贡献: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治疗;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示例3】姓名:祖冲之。时代:南北朝。(1分)事迹: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或创制《大明历》)。(1分)贡献:他对圆周率的计算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或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1分)15.(1)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两个即可得2分)说明:刘渊接受了汉族文化,希望自己是汉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以此来增强政权的稳定性。(1分)(2)流徙放逐不尽职的官员;提拔被埋没未被重用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耕织;教化百姓。(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3)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一点1分,共3分)目的: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人文化,稳固自身统治。(1分)(4)影响: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因素: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推动、改革;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不同民族文化的互补;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互交流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分,符合题意,具有概括性即可)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一发现可用于印证半坡人()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贫富差距迅速扩大C.已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D.以手工业生产为生2.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到他们的陵前进行拜祭。材料中的“他们”是()A.黄帝和尧帝 B.炎帝和舜帝C.黄帝和大禹 D.炎帝和黄帝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下列文物中,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纸地图4.下图是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它是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之一,这些文物显示出蜀地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出()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C.中华文明具有民族交融的特点D.青铜冶炼技术开始于商周时期三星堆青铜大面具5.《吕氏春秋·重己》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铁器的使用 B.实行分封制C.牛耕的使用 D.诸侯争霸6.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 B.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7.下表措施共同反映了秦始皇重视()地区措施南方迁民至岭南,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北方巡视北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南派使节到西南夷,加强联系,设置郡县A.边疆治理 B.经济发展 C.制度创新 D.工程兴修8.2024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1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今天的()A.咸阳 B.西安 C.洛阳 D.敦煌9.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主要是为了()A.加强经济交流 B.证明地位正统C.学习先进文化 D.缓和社会矛盾10.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境内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B.中央集权在不断地弱化C.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D.南方政权更迭比较频繁1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称:“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不朽之术也。”这说明()A.蔡伦的功绩高过神农与仓颉B.中国古代造纸术始于蔡伦C.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世界D.蔡伦改进造纸术利国利民12.历史事实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B.汉武帝在长安设立了太学C.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D.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0分)【思想智慧】材料一代表人物主要主张.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思想核心是“②”,提出“为政以德”墨子“③”“非攻”,提倡节俭.④.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艺术之美】材料二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晋书·文苑列传》【传承之任】材料三第二,秉持开放包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表格补充完整。(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及一部绘画代表作,(2分)并列出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书圣”及其代表作。(2分)(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14.“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和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分)哪一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2分)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1分)请说明理由。(1分)②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2分)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的哪一部农学著作?(1分)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1分)(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3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就是说牛原来只用作祭祀时的牺牲,而如今却用来在田地上耕作。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名子耕。……用畜力耕田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当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