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征新课导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预习检测作者文常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两百多次,达十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他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背景介绍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文学常识“疏”通称“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文体。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属于古代奏议类的文章一类。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常见的有表和疏,表又称“奏表”,是用来向皇帝陈述衷情的,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谏太宗十思疏》)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周公谏厉王止谤》)讥——指责别人的过失,是微言讽刺。诽——是背地里议论。讽谏谤讥诽文学常识朗读文本求木之长(zhǎng)者
浚(jùn)其泉源
壅(yōng)蔽 正身以黜(chù)恶
塞(sè)源 载(zài)舟 谗邪(xié)
谬(miù)赏 奏疏,古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谏太宗十思疏劝谏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解题魏征劝谏唐太宗的十条值得深思的意见奏疏。疏通文意
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听说主谓间取独生长。这里指长得好。使动用法,使……稳固疏通水道安定德行和道义表转折希望稳固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何况,况且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主持、掌握指帝位形作名,重权处在天地间形作名,重要的地位推崇高峻喜庆、福禄形作名。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难戒奢侈,行节俭【状语后置】以俭戒奢性情【判断句】隔阻,堵来这第一段译文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分析文本首先,通过比喻论证,从正面连用三个排比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对比论证,连用三个含“不”的排比,从反面突出进谏的主旨。最后,扣住君主的作为,再度从反面立说,指出人君应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积其德义。回扣开头,布局严谨,使立论步步深入。1.阐述本段的行文思路第二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所有的历代所有的帝王大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谁深德行显著好确实多能够形作动,保持到底表示推断,大概代词,指天下足够为什么深竭尽诚心志愿放纵看不起别人。物,人性情泛指古代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路人督察代词,指人民用刑罚同“震”威吓【状语后置】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苟且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名词作状语,在内心里朽烂绳索忽视第二段译文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将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能拥戴皇帝),也能颠覆船只(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分析文本首先,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强调人君之德多衰于功成志得之后,并提出取易守难的问题;然后,通过“竭诚”与“纵情”“傲物”对比论证,阐述取易守难的原因。最后,将问题归结到“可畏惟人”“载舟覆舟”上,把国家安危与民心向背紧紧联系起来。并提出警告“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阐述本段的行文思路分析文本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原文回答)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第三段如果就来将要满足建造,兴建使动用法,使……安宁谦虚养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喜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慎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采纳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之人。摒弃,消除
形作名,奸邪的小人因为不恰当地奖赏因为光大这选拔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仁爱,宽厚诚信的人献,呈献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管理,掌管役使亏损无为之治,顺其自然形作动,竭尽第三段译文身为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分析文本首先,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从不同角度,提醒太宗从各个侧面进行观照。然后,再用四个排比,从“智者”“勇者”“仁者”“信者”的表现,来阐述“十思”的效果,句式工整,气势磅礴。最后,期待太宗能开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1.阐述本段的行文思路分析文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2.“十思”各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思知足,戒贪欲思谦虚,戒骄傲
思节制,戒放纵思纳言,戒闭塞思公正,戒主观从五个角度提出了“十思”的具体内容:分析文本3.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1.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首先用了两个比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下来,作者从反面论证了这个观点,如果国君不积德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就像“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国家是不会安定的。然后,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观点。先以概述的方法指出历史上的君主“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告诫唐太宗“竭诚以待下”。又以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创业与守业时两种不同态度产生的两种结果:“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因此,要善待“下”,否则君主之“舟”,就有倾覆的危险。言辞之致,述理之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最后,作者指出“积其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只有积了“德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文本探究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地引经据典,其表达效果如何?①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第2段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引用《尚书·康诰》中的“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载舟覆舟”,总结了历史教训,说明守业之艰难、安民之重要,说明人心的向背将决定皇室的命运。同时,在引述历史教训的最后,化用周公、荀子的话来进行小结,在证据上也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②言简意赅,内涵更丰富。如在陈述“十思”内容时,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易经》中的话。这些经典中的话流传于世,早已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现经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有以少总多、言简意赅的作用,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具说服力。参考答案:1、尽臣子之责,极尽忠诚。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2、显谏臣之智,言辞恳切,委婉得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3、君主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3.讽谏帝王,极其危险的事。批“龙鳞”,犯“龙颜”,逆“圣听”,导致比干挖心,屈原放逐。但魏征的奏疏之为何能被接受?文本探究①骈散结合。一方面本文充分利用骈文对偶、排比的形式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老年人离婚协议范本
- 2024年公司借款合同书范本正规的
- 2024年武威客运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题库
- 2024年徐州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锡林郭勒盟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速记服务与保密协议书
- 个人养殖土地承包合同2024年
- 2024年日喀则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济南客运从业资格证题库下载
- 2024年银行分期还款协议书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科学家的故事》PPT课件.ppt
- 关于成立治安巡逻队的实施方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建议PPT课件
-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PPT.ppt
- 豇豆栽培技术PPT课件
- 脑病科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歌诀
- 防静电标准规范1
- 浅谈预应力锚索张拉验收及其张拉伸长量的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