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二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游云门记明·刘基①语东南山水之美者,莫不曰会稽。岂其他无山水哉?多于山则深沈杳绝,使人惜凄而寂寥;多于水则旷漾浩汗,使人望洋而靡漫。独会稽为得其中,虽有层峦复冈,而无梯磴攀陟之劳;大湖长溪,而无激冲漂覆之虞。于是适意游赏者,莫不乐往而忘疲□。②曩余行江浙间,闻会稽有云门、若耶之胜,思一游不可得。甲午之岁始至越,以事弗克游。明年春,天台朱伯言自浙西来,乃与友偕往游,则知所谓云门、若耶,采不谬于所闻,于是慨然有留连徘徊之意。而人事不偶,不能如其愿,遂自广孝寺度岭,至法华山而归。至于普济、明觉诸寺,名山古迹,多不得一寓目,而余之兴终未已也。其年六月,乃复与灵峰奎上人往,颇得观所未历,而向时同游之人,俱不在焉。予每怪古人于欢会之际,辄兴悲感,于此观之,良非过矣。③昔唐柳先生谪居岭外,日与宾客为山水之游,凡其所至,一丘一壑,莫不有记。夫岭外,黄茆苦竹之地,有一可取,犹必表而出之,而况于云门、若耶以山水名于天下者哉?惜余之荒陋,不足以发扬之也。虽然,岭外之地,各控一奇,而不能皆譬之于人,取其长,不求其全。故陈文子取其清,令尹子文取其忠,臧武仲取其智,尾生取其信,务光、卞随取其廉,孟贲、夏育取其力,庆忌、专诸、北宫黝之徒取其勇,如斯而已矣。若夫云门、若耶,则又不可以与此同条而共贯也。故但记其足之所至,目之所及,聊以志岁月云。若其昔游之地,则伯言已记之,不重述也。(选自《刘伯温文集》,有删改)18.可填入文章第①段方框处的是()A.焉 B.乎 C.者 D.耳19.根据文章第①段,作者将“会稽”相比于其他东南山水更美的原因概括为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0.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多次经会稽云门而不得游玩的经历,侧面描写出云门鼎鼎有名、令人神往。B.作者与奎上人同往云门才得以终游,抒发了对古人在欢聚之时总是产生悲感的不解。C.作者写自愧于柳宗元“一丘一壑,莫不有记”,体现出自己的荒陋无知、无以抒怀。D.作者认为柳宗元对岭外之地尚可记书,那作为天下胜景的云门就更有可记可书之处。21.请分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将景“譬之于人”的合理性。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琼花观①看月序〔清〕孔尚任游广陵者,莫不搜访名胜,以侈归口②,然雅俗不同致矣。雅人必登平山堂,而俗客必问琼花观。琼花既已不存,又无江山之可眺,久之,俗客亦不至。寂寂亭台,将成废土。丁卯③冬,余偶一游之,叹其处闹境而不喧,近市尘而常洁,乃招集名士七十余人,探琼花之遗址。流连久立,明月浮空,恍见淡妆素影,绰约冰壶之内。于是列坐广庭,,。,。夫前人之兴会,积而成今日之感慨:今日之感慨,又积而开后贤之兴会;一兴一感,若循环然,虽千百世可知也,而况花之荣枯不常,月之阴晴未定,旦暮之间,兴感每殊。计生平之可兴可感者,盖已不能纪极矣。今日之集,幸而传也,不过在不能纪极中,多一兴感之迹:其不传也,并兴与感亦无之,而所谓琼花与明月,固千古处兴感以外耳。(《湖海集》)【注】①琼花观:在今江苏扬州,始建于西汉,因观中有琼花,称“琼花观”,明代曾屡次修缮,今殿宇已圮,仅存琼花台和石匾。②以侈归口:以便回去后夸口。③丁卯:即康熙二十六年。孔尚任曾乡试未中,这站户隐居,后因讲经而受到康熙帝称赏,授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五年夏,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疏浚黄河海口。16.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夜深景阗②饮酒赋诗③感慨及之④间以笙歌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17.请对文中“恍见淡妆素影”中的“恍”字加以赏析。18.本文与苏轼的《赤壁赋》都借月抒情说理,但因人生遭际不同而有所差异。请结合相关文本内容,把下面这一则梳理表格补写完整。
孔尚任《琼花观看月序》苏轼《赤壁赋》景物特征琼花不存、明月阴晴未定江水东流、明月盈虚变化人生遭际(1)______________身处逆境,贬谪黄州抒发情感(2)______________感慨生命短暂,试图旷达超脱蕴含哲理(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东林书院记(明)王守仁①东林书院者,宋龟山杨先生①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入于佛老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②始以举子复聚徒讲诵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以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既已纪其废兴,则以记属之某。②呜呼!物之废兴,亦决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a!求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如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明,其间必有因迹以求道者,b!又使其时有司有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将无因而圮,c!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③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晦庵,其统绪相承,断无可疑。而世犹议其晚流于佛,此其趋向,毫厘之不容于无辨,先生必尝讲之精矣。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其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川之趋海。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弗能之。口口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轮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深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上求龟山之学,庶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有删节)[注释]①龟山杨先生: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人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他学于程颢、程颐,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理学南传做出了重要贡献。②邵先生:邵宝(1460-1527),明代学者。字国宝,号泉斋,又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少司徒:官名。16.可填入第③段方框的一项是()A.然而 B.然则 C.虽然 D.虽则17.本文第②段所说的“是三者”,与下面三句话所指的内容相关,请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将序号填入文中画线处。①则亦何至沦没于四百年之久②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居而荡为草莽之野③岂遂沦入于老佛词章而莫之知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18.本文反复提及“龟山之旧”“龟山之学”“龟山之风”,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三个短语的内在关联。19.本文第③段说“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请指出这句话中“是”的具体所指,并分析作者反复提及“先生之心”的用意。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环翠亭记(明)宋濂①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以“环翠”题其额。②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亭及万竹皆毁。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构亭以还旧贯,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三年而成林。③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夫仲孚,举觞次第为寿。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④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选自《明代小品集萃》)1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为 B.乃 C.然 D.盖17.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句”暗合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B.作者创作本文时,天下已经回归太平十余年。C.作者认为仲孚是因“亭”而得以耕读怡情的。D.作者自称并不擅长写文章,是一种自谦说法。18.第①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9.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卅有堂记(明)归有光①沈大中以善书名里中,里中人争客大中。大中往来荆溪、云阳,富人廷之教子。性独好书,及为歌诗,意洒然不俗□。卜筑于城东南,取昌黎韩子“辛勤三十年,乃有此屋庐”之语,名其堂曰“卅有”。②夫其视世之捷取巧得、倏然而至者,大中不为拙邪?其视世之贪多穷取、缺然日有所冀者,大中不为困邪?呜呼!彼徒为物累者也。天下之物,其可以为吾有者,皆足以为累。歉于其未有而求之,盈于其既有而不餍。夫惟其求之之心生,则不餍之意至。苟能不至于求也,故当其无有,不知其无有;一旦有之,亦适吾适而已矣。兹其所以能为有者也。③大中之居,本吾从高祖之南园。弘治、正德间,从高祖以富侠雄一时。宾朋杂沓,觞咏其中。蛾眉翠黛,花木掩映。夜深人静,环溪之间,弦歌相应也。鞠为草莽①几年矣,最后乃归于大中。夫有无之际,其孰能知之哉?纯甫吴先生雅善大中,为之请记。予观斯堂之名,有足慨者,遂为书之。[注]①鞠为草莽:形容衰败荒凉。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语是()A.乎 B.哉 C.耳 D.也23.对第①段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卅有堂主人的性格B.点出卅有堂选址的原因C.交代卅有堂的建成时间D.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24.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是()A.“为物累”者与“适吾适”者B.昔日的“歉”与今日的“不餍”C.南园的“花木掩映”与“鞠为草莽”D.我们家族失去南园与沈大中修筑卅有堂25.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8.A19.虽有层峦复冈,而无梯磴攀陟之劳;大湖长溪,而无激冲漂覆之虞。20.B21.将景色譬之于人,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点。①美好的景色各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能全部游玩到,也不能一一全部描述出来,只“取其长,不求其全”。②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只选取最能代表其特点的一点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原句“于是适意游赏者,莫不乐往而忘疲□”,意思是于是享受游览的人,莫有不乐意前往而忘记疲劳的了。这里需要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的词语。A.可以放在末尾表陈述语气;B.表示疑问语气;C.放在上句末尾,表示提顿会判断等;D.表示感叹语气。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写出“会稽”相比于其他东南山水更美的原因,并且用原句回答。第①段第一句点明会稽的山水在东南地区最美,第二句说的是其它山水不是最美的原因,第三句是会稽山水最美的原因,第四句是说游赏者都原意到会稽来观赏。由此可知答案为第三句:虽有层峦复冈,而无梯磴攀陟之劳;大湖长溪,而无激冲漂覆之虞。【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抒发了对古人在欢聚之时总是产生悲感的不解”错,原文“予每怪古人于欢会之际,辄兴悲感,于此观之,良非过矣”,可见作者通过自己游览的感受,理解了古人为何在欢聚时总是产生悲感。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将景色譬之于人,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点。文中写“岭外之地,各控一奇,而不能皆譬之于人,取其长,不求其全”,美好的景色各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能全部游玩到,也不能一一全部描述出来,只“取其长,不求其全”。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只选取最能代表其特点的一点即可。如“陈文子取其清,令尹子文取其忠,臧武仲取其智,尾生取其信,务光、卞随取其廉,孟贲、夏育取其力,庆忌、专诸、北宫黝之徒取其勇”。参考译文:①说到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没有不说到会稽的。难度是其它地方没有山水吗?山太多的话就会深沉幽邃,让人感到凄怆而寂寥;水太多的话就会旷远浩渺,让人感到空荡而无边无际。只有会稽在其中,即使有层峦叠嶂,而没有攀登的辛苦;有大湖长溪,而没有激流冲击颠覆的担忧。于是享受游览的人,莫有不乐意前往而忘记疲劳的了。②从前我到江浙之间去,听说会稽有云门、若耶这类美景,想要去游览却不能够。甲午这一年才到了越地,因为有事没有能够游览。第二年春天,天台的朱伯言从浙西来,于是和友人一同前往游览,才知道所谓的云门、若耶,风采与传闻没有差别,于是情绪激动有留连徘徊的意趣。可是世间事往往不和谐,不能如我所愿,于是从广孝寺度过山岭,到法华山才回来。到了普济、明觉各寺,名山古迹,多得看不过来,而我的兴致还没有停止。这年六月,就又和灵峰奎上人前往,终于能够观赏我没有看过的风景,而先前一同游览的人,全都不在了。我常常奇怪古人在欢乐聚会的时候,总是会兴起悲伤之感,在这时再看他们,的确并不过分。③从前唐柳先生被贬谪居住在岭外,每天和宾客游览山水,凡是他所到的地方,一个山丘一道沟壑,没有不记录。那岭外,长着黄茅草和苦竹的地方,有一处可取之处,尚且会作表让为它扬名,何况对于云门、若耶这些凭借山水在天下闻名的地方呢?可惜我才学荒疏鄙陋,没有能力来为它扬名。即使这样,岭外的地方,各自拥有一个奇特之处,而不能全都让人们知道,只取其中的一个长处,不求其全部。所以陈文子取他的清廉,令尹子文取他的忠诚,臧武仲取他的智慧,尾生取他的诚信,务光、卞随取他的廉洁,孟贲、夏育取他的力量,庆忌、专诸、北宫黝这些人取他的勇敢,如此罢了。像那云门、若耶,则又不能够与这些人采取一样的原则。所以只记下我脚步到达的地方,眼睛看到的地方,姑且来记下岁月罢了。像那些从前游览过的地方,伯言已经记下来了,不再追述。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6.A17.此处“恍”,恍然,忽然的样子。用来写不经意间看见浮空的明月映在玉壶中的淡雅、柔美的身影,突出了月影的美好,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惹人遐想。
18.①.居于俗者行列,不被重用②.兴会感慨原是不断变化的,相反相依的③.物自为物,本不因人之兴会而生,也不因人之感慨而废,永远无情④.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永恒不变
【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分析所给词组的大意:①夜深景阗,写时间和环境;②饮酒赋诗,写人物行为;③感慨及之,是写因什么生发了感慨;④间以笙歌,是相伴随的行为。联系语境看,前文写景,“于是列坐广庭”,写众人落座。要填写的内容需承接“于是列坐广庭”,且以标点符号的特征看,语意需分为两层。结合各词组大意,可推知两层意思分别为“夜深景阒,感慨及之”“饮酒赋诗,间以笙歌”,即排序为①③和②④。由后文“夫前人之兴会,积而成今日之感慨”可知,文段先写兴会,后写感慨,且“夜深景阗”提示聚会时久。故合理的顺序应该为②④①③。符合这一排序结果的是A。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恍”在动词“见”之前,有“忽然”的意思。看明月升在空中,作者写“恍见淡妆素影,绰约冰壶之内”,是由远景写到近景,用“忽然”来表示不经意的发现,可以突出作者沉浸于美景的状态。“素影”指月影,写月影用“淡妆”“绰约”,可见其淡雅、柔美的特点。由此可知,“恍”字可表现出月影的美,也可以表达出作者见到月影映在玉壶中的欣喜,描写生动,惹人遐想。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文题目“琼花观看月序”,点明了地点和事件。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在丁卯年冬天游览的琼花观。由“游广陵者,莫不搜访名胜,以侈归口,然雅俗不同致矣。雅人必登平山堂,而俗客必问琼花观”可知,琼花观是广陵的名胜之地,康熙二十五年夏,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疏浚黄河海口。作者自居于俗者行列,昔之亭台,今成废土,则今之登临,吊琼花遗址,也有兴会感慨。可推知,①处“人生遭际”可填:居于俗者行列,不被重用。②处,填“抒发情感”。情感是在“乃招集名士七十余人,探琼花之遗址”的景物描写之后,意与境会,物与情惧,“兴会”乃自此生发。“饮酒赋诗,间以笙歌”,无非补足“兴会”,只是蓄而未发。直到“夜深景阒”,文意陡转。月沉人静,四顾踌躇,百感交集,兴会顿然化作感慨,“一兴一感,若循环然,虽千百世可知也”,可推知抒发情感:兴会感慨原是不断变化,相反相依的。③处填“蕴含哲理”。由“计生平之可兴可感者,盖已不能纪极矣。今日之集,幸而传也,不过在不能纪极中,多一兴感之迹:其不传也,并兴与感亦无之,而所谓琼花与明月,固千古处兴感以外耳”可知,美景虽好,但物自为物,本不因人之兴会而生,也不因人之感慨而废,永远无情。④处与《赤壁赋》相关,要填“蕴含哲理”可联系“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段,可推知蕴含哲理是: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永恒不变。参考译文:游广陵的,没有不寻访名胜之地,以便回去后夸口,然而雅俗之人会有不同情致。高雅的人必定登上平山堂,而不高雅的客人必定打听琼花观。琼花既然已经不存在,又无江山之可以远眺,时间长了,不高雅的客人亦不至。寂寂的亭台,将成一堆废土。丁卯年冬天,我偶然游了一回,感叹它身处热闹的环境而不喧哗,接近城市的喧嚣却能常保整洁,于是招集以诗文等著称的人七十多人,探访琼花的遗址。流连忘返长久站立,明月浮现在天空,恍然看见淡妆月影,体态柔美地映在盛冰德玉壶之内。于是众人以次相坐在宽阔的厅堂,饮酒赋诗,穿插着奏乐唱歌,夜深之时景物盛大,对此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以前的人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积累而成今日的感慨:今日的感慨,又积累而启发后来的贤者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一兴怀一感慨,好像循环的样子,即使历经千百世也可了解,而何况花之荣枯无常,月之阴晴未定,早晚之间,被外物所触意趣感慨每每不同。计生平值得兴怀值得感慨的,大概已不能穷尽了。今日的集会,有幸能够留传,不过在不能穷尽中,多了一次兴感的印迹:如果不能留传,连并兴与感也没了,而所说的琼花与明月,本来也是千古处兴感以外的事物了。(《湖海集》)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6.A17.①.③②.①③.②18.示例:龟山之旧指的是杨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遗址,“龟山之学”指的是杨时的思想和学问,“龟山之风”指的是杨时的精神风范,恢复“龟山之旧”,有助于传承“龟山之学”,掌握了“龟山之学”,则渐渐受到熏染,而具备“龟山之风”。19.示例:“文轮之工”,“学术之邃”,“政事之良”。用意:强调仅仅推崇邵先生的文章学术政绩并不算懂得先生之心,邵先生的良苦用心在于继承并传扬以杨时为代表的宋儒思想,先生弟子修复东林书院的作为正体现了先生之用心。【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然而,连词,表转折,如此……不过;B.然则,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或“虽然如此,那么……”C.虽然,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D.虽则,连词,即使、纵然。根据原文,空前讲先生德高而能号召人,空后讲世人推崇先生的其他原因,所以,本空的关联词有转折意。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理清文章逻辑关系的能力。关于龟山学说沦没的三个原因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个空都是前面假设之后的结果,论述龟山学说沦没的原因。空a前讲龟山沉没,假设有先生这样的人跟着讲明它的原址,而龟山的学说,家乡的人将一定会有传承,怎么就会沦没在老佛词章中却没有人知道!故填③句。空b前进一步讲,探求当时跟随龟山游学的不是没有人,假使这其中有像华氏这样的人相继修葺它,纵然它的学术不能立即彰显,这中间一定有来求道的人的痕迹,那又何至于沦没四百年之久!故选①句。空c前再进一步讲,又假如有关政府中有像高先生这样的人,把好风尚激励读书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书院将没有原因颓圮,又怎么会成为僧侣居住之地而沦落为草莽田野!故选②句。【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题干问本文反复提及“龟山之旧”、“龟山之学”、“龟山之风”,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三个短语的内在关联。“龟山之旧”,由原文“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始以举子复聚徒讲诵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以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可知是指杨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遗址;“龟山之学”,由原文“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晦庵”可知,指的是杨时的思想和学问;“龟山之风”,由原文“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其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川之趋海。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弗能之”可知,指的是杨时的精神风范。所以恢复“龟山之旧”,有助于传承“龟山之学”,掌握了“龟山之学”,则渐渐受到熏染,而具备“龟山之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的关键词的含义,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分析的。由原文“然而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轮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可知,“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中“是”的具体指“文轮之工”“学术之邃”“政事之良”。这些成就只是文章学术政绩方面的。由后文“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可见邵先生的内心终究并不因为这些而满足。先生追求的是“龟山之风”,即发扬光大宋代儒家思想。这才是先生的人生追求,即真正的“先生之心”。参考译文:东林书院记(明)王守仁①东林书院是宋代龟山杨时先生讲学的地方。龟山沉没,那个地方变为僧侣区,而他的学说也就沦没在佛老训诂的词章中,而且有四百年了。成化年间,现在的少司徒邵泉斋先生开始把举子们聚集在这里讲学。邵先生做了官后这个旧址就荒芜了,属于家乡人华氏的财产。华氏是邵先生的门人,因为先生的原因,仍旧把这个地方作为书院,用来彰显邵先生的事迹,并且恢复了龟山的旧迹。先生要纪念它的兴废历史,就把做记这件事托付给我。唉!事物兴废,既由成败的定数决定,也在于人的因素。龟山沉没,假使有像先生这样的人跟着讲明它的原址,龟山的学术,家乡的人将一定会有传承,怎么就会沦没在老佛词章中却没有人知道!探求当时跟随龟山游学的不是没有人,假使这其中有像华氏这样的人相继修葺它,纵然它的学术不能立即彰显,这中间一定有来求道的人的痕迹,那又何至于沦没四百年之久!又假如有关政府中有像高先生这样的人,把以好风尚激励读书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书院将没有原因颓圮,又怎么会成为僧侣居住之地而沦落为草莽田野!这三种情况,都应该写下来用以教导后人。龟山学说,由北宋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向上接通孔子孟子学说,再传至罗从彦、李侗、再到南宋时期朱熹,它的学说得以传承,绝对没有可疑之处。但世间还议论它最后流于佛说,这也是它的发展轨迹,没有一点辩驳的,先生一定曾经讲述精确。先生为人乐观平易谦虚,德高有胸怀,喜怒不形于色。人们都愉快地跟从他,像百川归于大海。议论的人认为他有龟山遗风,并不单单是从他的学术中得到收获,应该也不能做到。既如此,不过,世人以先生为精神领袖,有人认为它的文章精巧,有人认为它的学术深邃,有人认为他的政事优良。先生的内心,终究不因为这些而满足。跟从先生学习的,因为我的话而深入探究先生的内心,又凭借先生的志向而向上探求龟山学说,那么书院的恢复,不是空话啊!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16.B17.C18.“晨光熹微,空明掩映……”句,使用整句(短句),描绘微明晨光与空明环境,强化了语言的韵律美。“若青琉璃然”句,运用比喻,把早晨阳光与晶莹水珠所掩映折射出来的光彩写得形象生动。“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句,运用整句/互文,把雨后露珠在竹林弥漫洋溢的清新感铺叙得淋漓尽致。“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句,使用双重否定,把竹林绿色主调满园弥漫着重强调突出。19.从“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可见本文是一篇应人而写之作,是应仲孚及其亲戚的要求创作的。从“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可见本文赞扬许氏一族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和高雅的生活情致。从“征于仲孚,其言不似诬也”可知作者认可通过亭子的兴衰可以推测时代的盛衰,进而赞美了当朝统治者拨乱反正让百姓安乐生活的丰功伟绩。从“三代之盛,诚可期也”可知本文表达对天下太平、盛世长在的期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根据语境,此句前后是承接关系,句首需要一个表承接的连词。A.为:没有连词的用法。B.乃:连词,表承接,于是、就。C.然:连词,表转折。D.盖:用在句首作连词,表原因。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仲孚是因‘亭’而得以耕读怡情的”错误,原文说“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作者认为仲孚能够耕读怡情大概是因为皇帝威力如天,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恢复正常的秩序,天下太平。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的能力。“晨光熹微,空明掩映”,使用对偶句式,描绘雨后初晴,早晨的阳光微明,空旷澄静的景象,强化了语言的韵律美,读起来顺畅自然,画面感极强。“若青琉璃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晨光照耀下的竹林好象青色琉璃瓦的画面,把晨光照耀下的竹林比作青色琉璃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早晨阳光与晶莹水珠所掩映折射出来的光彩的模样。“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句,运用整句/互文,写水光在四面八方充溢弥漫。把雨后露珠在竹林弥漫洋溢的清新感铺叙得淋漓尽致,描述形象生动,充满着美感。“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句,使用双重否定,写眼前的景色没有什么不被着上青绿色的。作者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竹林满园充斥着青绿色,一派勃勃生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写(陈闻)和仲孚来到词林,请求“我”替他们写一篇记。本文是一篇应人之邀而写的文章,作者是应仲孚及其亲戚的要求创作的作品。“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意思是“不只是因为仲孚善于继承而欢喜”,本文写作目的之一就是赞扬许仲孚一族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以及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从前的人也有题名园记的文章,说亭台楼房的兴起与废弃,可以用来占卜世事的兴盛与衰败。作者一开始很怀疑这种说法,现在在仲孚这里得到了证明,那些人的话好像不是无中生有的。作者认可通过亭子的兴衰可以推测时代的盛衰,进而赞美了当朝统治者拨乱反正,能够让百姓安乐生活的丰功伟绩。“三代之盛,诚可期也”,像三代一样和平昌盛,的确可以期待的。本文表达了对天下太平、和平昌盛的期待。参考译文:
临川县城的南面有五座山峰,高大耸立,像青荷花,鲜亮可爱。大姓许氏,世代居住在这山下。太平的时候,有个叫许仲孚的,曾经接受他父亲的命令,种植了万棵竹子,并在竹林间建造亭子。每当雨后初晴,早晨的阳光微明,空旷澄静,晨光照耀下的竹林好象青色琉璃瓦的样子。水光在四面八方充溢弥漫。没有什么不被着上青绿色的。仲孚在亭子里长啸吟咏,其声悠远,仿佛是在翠水岸边等待着笙凤的到来。虞文靖公听说后把这当作一件乐事,说:“这足够可以让山林的清幽静寂扩大并使世俗的胸襟泯灭。”于是许仲孚用“环翠”在匾额上题名。到了壬辰动乱时,烽火不断,亭子和竹子都被毁灭。等到天子出现,天下又恢复清明。仲孚同他的妻子子女从深山中回来,在修好了他的房屋之后,又修筑亭子还原旧貌,接着竹子的再生的枝芽也从山凹中茂密丛生了,三年过后就成了一片竹林。寿陵县中和许仲孚有亲戚关系的人,都去仲孚那里,举杯依次为他祝福,当中有叫陈闻的人,认为不可以没有什么用来给后人看的东西。于是和仲孚来到词林,请求我替他们写一篇记。呜呼!从前的人也有题名园记的文章,说亭台楼房的兴起与废弃,可以用来占卜世事的兴盛与衰败。我一开始很怀疑这种说法,现在在仲孚这里得到了证明,那些人的话好像不是无中生有的。从前仲孚在战乱中出生入死,从早到晚都战战兢兢、相当警惕,性命都不能保全。现在能够安心于耕种务农,尊崇于诗书。在有空闲的日子,在景物的美好中怡乐性情,难道是没有它的原因吗?大概因为皇帝威力如天,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恢复正常的秩序,天下达到太平已经有十多年了。看仲孚安乐地享受生活,那么江西各个郡县的百姓生活也是这样的;江西的各个郡县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广大地区也是安乐地生活了。这样那么这个亭子的重新修建,不只是因为仲孚善于继承而欢喜,实在可以用来预知世道趋向太平,像三代一样和平昌盛,的确可以期待的。我虽然不善于写文章,还是特意替天下人说这件事情,不只是记载一件事情罢了。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22.D23.D24.B25.第①段主要交代卅有堂的堂名由来;第②段,作者由对沈大中性格的议论转而对人的精神追求的议论;第③段通过园子的易主来重申关于“有”“无”的议论,最后交代写作缘由。【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乎”,句末语气词,一般表示表示反问、疑问、相当于“吗”“呢”;表示推测,相当于“吧”;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B.“哉”,句末语气词,一般表示表示反问、疑问、相当于“吗”“呢”;表示肯定,加强肯定语气;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C.“耳”,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antum奔图M6200-M6500-M6550-M6600-MS6000使用说明书
- 2024年内江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换向器购销合同样本
- 2024年怀化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义齿加工厂销售合同模板2024年
- 2024年驻马店客运资格证考试试题模拟
- 2024年白山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施工协议之一
- 2024年货物运输合同范本(经典)
- 2024年沧州客运模拟考试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莱州市梁郭镇大郎家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人工成本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XX医院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目录
- 拆除桥梁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新雳切割喷墨绘图机说明书
- 抗美援朝精神(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集团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 光的反射(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 全面设备管理(TPM)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