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远”“长”“万点”“千里”等词语都是指行人去向遥远。B.“满目”三句分写三个时段: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C.“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D.“迤”意为曲折连绵,词中指离人一路曲折行向天涯海角。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两句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春日山川图。B.“双燕语风樯”一句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C.词人叙写别离时,用“云”“花”“漏”等众多意象反衬离人的辛酸。D.结尾两句分别呼应开篇两句,这使得本词的首尾连贯,浑然一体。13.你认为词中哪一句最能展现词人形象?请写出这一句,并结合本词主旨说说你作此选择的理由。【答案】11.A12.C13.我认为结尾一句“无语对斜阳”最能展现词人形象。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别后的无限孤寂、凄苦。面对缓缓下落的斜阳,诗人倍感无奈,时光流逝之快,春日美好难留,挚友远去他乡,都让词人伤感无语,最后只有久久伫立,那凝望的眼神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深挚友情、无限的孤独、浓重的凄凉。所以我选择结尾一句。【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万点’‘千里’等词语都是指行人去向遥远”错,“万点”不是指行人去向遥远,“满目飞花万点”形容落花纷纷状,心中无限凄苦的人,面对暮春景致,飞花万点,更使得这种凄凉意绪加深加重。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反衬”错,应该是烘托正衬离愁别绪。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形象和分析主旨思想的能力。这首词赋离愁,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与友人离别后孤独寂寞凄苦,写来愁肠百转,深沉郁结,若不胜情。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词人形象,面对脉脉斜阳,诗人伫立无语。把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那凝望的眼神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深挚友情以及无限孤独凄凉。这首词以形象结尾,情中有景,则可收动荡、迷离之双重效果。“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彰显词人形象。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七里濑谢灵运[1]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2]。既秉上皇[3]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4],想属任公钓[5]。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4】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B.“据湲”“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12.“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B.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跳北楼》)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D.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忆旧》)13.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1.D12.B13.被贬谪后,于羁旅途中的孤独感伤对时光流逝的愁苦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清高孤愤。【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是一道客观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角度有:解词、译句、结构、手法、情感等。D项,作者情感态度解读有误,无中生有,并非“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而是写在贬谪的路上,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贬谪,远离都市,不由睹物伤情,内心愁闷。但一看到远处的严子濑,联想到东汉逸士严光曾隐居富春山,耕田打鱼,终老山林,又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了精神寄托。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解读能力。本题题干诗句氛围情调等特色已定,把选项诗句逐一进行分析,找出与题干诗句特点一致的,剩下的就是答案。要做好此题,理解诗句意思一定要细致入微,性质一定要准确,比如是乐景还是哀景,是喧闹还是寂静,是萧瑟还是空旷、辽远等。要做好此题一定要翻译准确、到位。A项,乐景,不能体现题干内容。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B.项,哀景,能体现题干。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C项,乐景,不能体现题干要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这美景刻画细微。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勃勃生机!D项,乐景,不能体现体现题干要求。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青山连绵不断,潮水褪去路上还带着泥沙。“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这里的描写对象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体悟景物背后寄寓了诗人多少、什么样的情感。“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分析”二字暗示了解答此题不仅要概括思想感情,还需要从诗中举出例子来证明。结合注释可以了解诗人处境为仕途之路不顺利,遭遇了被贬谪,首句可见诗人处于羁旅行役状态。“孤客伤逝湍”等句既暗示孤独感伤。又感伤江上行舟之艰险,以及岁月流逝之匆遽,表达了心中无可奈何的愁苦之情。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严子"和"任公"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人。严光是避世的隐者,而任公则象征着具有经世大才的非凡之辈。作者意思说自己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于不合时宜,宁可做个隐士。结尾两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调一致。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从而可以推断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清高孤愤。【点睛】《七里濑》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一韵到底,凡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节。开头四句语言颇艰涩费解。第二节的四句全是景语。第三节从写景转入抒情,却兼有议论。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诗意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这首诗以景入情,跌宕起伏,正相表里。(1)羁(jī)心: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积:聚集。(2)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3)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徒旅:游客。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4)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5)日落:日光下射。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6)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纷,纷纷,众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7)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悼:感伤。迁斥:被贬滴、斥逐。(8)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9)秉:掌握,把持。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岂屑(xiè):哪顾,不管。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诮(qiào):责备,讥诮。(10)想属(zhǔ):联想。任公:任国公子。《庄子·外物篇》中写道:任国的一位公子做了一个大钓钩和大绳子,用五十头牛当作钓饵,到东海去钓鱼。钓了一年才钓得一条极大的鱼。他把这鱼切开做成肉干,从淛河以北到苍梧以东的人都可以吃得很饱。(11)同调:情调相同,志同道合。译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长存的微妙要道。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乐游园歌(唐)杜甫乐游古园崒森爽①,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②,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③。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④。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⑤。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注:①乐游园:即乐游原,在长安城南,为唐代游赏胜地。《长安志》载,“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崒(zú):山高危貌。②公子:指筵席主人杨长史。③夹城仗:《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唐玄宗)筑央城入芙蓉园。”④阊阖:天门。这里借指宫城的正门。詄(dié)荡荡:阔大之意。银牓(bǎng),宫殿门端所愚金碧辉煌的匾额。⑤一物:仇兆鳌注释为酒,沈德潜以为是杜甫自谓。后学者释为一草一木、万事万物。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句,写景由近而远。先写乐游园上,后写乐游园周围,既见地势高敞,又见胸襟开阔。B.“青春”两句,描写皇帝游赏芙蓉园之景,既描绘出园内的优美景色,又彰显了皇家的赫赫声势。C.“拂水”两句,视听结合,写出舞姿的徘徊流连、歌声的凄清悲切,可看作诗人悲凉心境的外显。D.本诗为七言古体诗,用韵随内容和情感变化而变化,虽不似律诗有对仗的要求,但不乏对仗之句。20.诗人咏叹:“只今未醉已先悲”。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悲”的原因。(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凄清悲切”错误。实际上,“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中,“低徊”与“清切”写的是舞袖拂水时的柔美和歌声清越时的动人,而非“凄清悲切”。

故选C。

(2)诗人在诗歌中咏叹:“只今未醉已先悲”。他“悲”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可知,诗人自伤身世,虽然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想到白发日多而功名未就,因此感到悲哀;其次,由“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可知,诗人感到时局艰难,皇帝出游时声势浩大,但国家却处于危机之中,这让诗人感到担忧和悲哀;最后,由“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可知,诗人感慨社会现实,长安乐游园作为达官贵人欢聚的场所,诗人却只能独立苍茫自咏诗,这种孤独和落寞也让他感到悲哀。

答案:

(1)C

(2)①诗人自伤身世,虽然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想到白发日多而功名未就,因此感到悲哀;

②诗人感到时局艰难,皇帝出游时声势浩大,但国家却处于危机之中,这让诗人感到担忧和悲哀;

③诗人感慨社会现实,长安乐游园作为达官贵人欢聚的场所,诗人却只能独立苍茫自咏诗,这种孤独和落寞也让他感到悲哀。

译文:

古老的乐游园地势高出树木参天,连绵的碧草生长得很茂盛。

杨长史的筵席设在园中最高处,对饮美酒俯视秦川,秦川平坦得像手掌。

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贺酒之后又让客人骑上鞍马狂欢游赏。

春季的芙蓉园内碧波荡漾,晴日当空雷霆骤响,原来是天子出游时声势浩大的仪仗。

曲江岸边宫殿巍峨,门户大开多么壮阔,游宴的帐幕如绚丽的烟霞势排银牓。

画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轻拂水面,歌女们嘹亮的清音,宛转随云到青天上。

回想以前,每年的今天我都喝得酣醉,今日还没有喝醉而心已先悲。

年岁渐老,稀疏的白发哪里肯放过我,即便罚我多次喝下满杯酒也不推辞!

身居圣朝却长期贫贱我已自知丑陋,眼前一草一木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

酒宴已散众人皆去只有我无处可归,独自站在苍茫的暮色中吟出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写陪宴所见,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全诗画面繁复,情感郁结,气势磅礴,包蕴深远,显示了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逐渐形成。

此诗从设宴园中叙起,写景由近而远。头两句写乐游园上的景色。次两句写乐游园周围景色。既见地势高敞,又见胸襟开阔,其心旷神怡的程度,只有王维的《辋川集•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差可比拟,而笔力则更加雄浑。

正因为座上俯视,可见全城:“秦川对酒平如掌”,便引出下面“长生句至“缘云”句一段从所见宫阙园苑远景生出的有关皇帝此时此刻也在真宴游玩的想象。《两京新记》载:“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亘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兴庆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这一段提到南苑芙蓉园,提到夹城复道中如雷霆般轰鸣的车马仗经过时的声响,提到大开的天门阊阖,等等,可见指的是皇帝带着他的宠幸这时正赶着前往南苑诸胜去寻欢作乐。

“酌瓢”“调马”是就皇帝而言。唐玄宗崇道祖,信神仙,求长生,偶尔也会在大内用“长生木瓢”酌饮以“示真率”(即《朝享太庙赋》中二丞相颂扬玄宗“浇讹散,淳朴登”的意思,恐怕平日真有这么一番欺人自欺的做作),可是一旦遇到良辰美景,便再也按捺不住他那强烈的凡人情欲,而“更调鞍马狂欢赏”,到南苑诸胜散心去了。

这诗先叙杨长史设宴于地势高敞的乐游园,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次述因眺望所见而生出种种有关皇帝游幸情事的想象,并以含混的言辞加以表现。因为相隔很远,虽见到一些动静,到底只能凭想象揣度,并非亲眼得见,难能坐实皇帝一定在内,就是明明知道皇帝正在南苑寻欢作乐,即使不像王维那样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他辩护,说这只是“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也不能大肆张扬他跟爱宠们在吃喝玩乐啊,想说又不敢说,这就不免支吾其词,含混不清了。一想到了皇帝,势必会勾引起应诏、召试以来的无穷心事,倾泻出来,便是末段中那深沉的慨叹和徙倚无依的身世之感。诗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前后段诗意的过渡也很自然,只是前人未能悟透,讲解起来,不是这里就是那里,显得疙疙瘩瘩了。

此诗画面的繁复和跳跃、情感的郁结与变化,造成了纵深横阔的效果,显示了杜甫独特诗风的逐渐形成。旅食京华的十年,杜甫留下了一百一十多首诗,包括《前出塞》《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既具有广阔深沉的生活内容又充满杰出想象力的作品,所以《乐游园歌》并不能代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这首诗在杜甫七古长篇中第一次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征,在很多方面显现出诗人诗艺逐渐成熟的痕迹。【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3.(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水龙吟•莲子王夫之【1】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拚【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5】玉井:井的美称。(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2)“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杜甫《月三首》)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3)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A.词中“荻絮横飞”“蓼红斜眩”说明刚到秋季并非深秋,与题干“万物凋残”矛盾;“秋光无赖”是表现秋光的美好,与选项中“萧瑟凄清”矛盾,因此A.不正确。故选A。(2)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秋香为无形,“悬”字将无形化为有形,具体可感。ABD项的月、泪、雨,均为“有形”之物,与要求不符。故选C。(3)《水龙吟•莲子》为咏物诗,典型的托物言志。本题要求与《离骚》进行类比,因此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信息:①题干有诗评内容,注意做好翻译和理解;②二诗有相似点,即本题为对比分析题的类比题;③具体作答中,要求学生一方面读懂《水龙吟•莲子》,一方面理解《离骚》给的诗句;④作答中,学生要注意逐一展开表达。屈原的《离骚》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题目中说王夫之的此诗“神契《离骚》”,那也是写作手法或精神内核延续其传统,找出其与《离骚》的相同点即可。如王夫之使用“莲子”千年不坏表达自己对旧朝廷忠心耿耿的决心,与屈原的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如出一辙。答案:(1)A(2)C(3)①王词托物言志,状写莲子寄托忠贞,在这一点上与《离骚》创作手法与情感相同。②《离骚》诗中,作者写用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打扮自己,表现诗人的美好外形与内质,突出其高尚忠贞的爱国情怀。③王词描绘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赞美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借莲子相关的典故,表现作者亡国的悲苦、不改初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8.(12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