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提升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提升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提升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提升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提升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征发几百万人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孝文帝D.光武帝

2、隋朝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贡献是(

①兴修灵渠②完善三省六部制③开通大运河④开创科举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在我国封建社会422位皇帝中,只有一位是女皇帝,她是谁A.妇好B.慈禧C.妲己D.武则天

4、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小史同学特别喜欢历史,他想通过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的诗作来研究唐朝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符合该条件的最佳人选应是(

)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隐

6、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秦国建立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资治通鉴》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玄宗与安史之乱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金斗争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里的宋祖指的是(

)A.嬴政B.刘彻C.李世民D.赵匡胤

8、下图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秋时,人们跨坐其上,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这种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秧马D.筒车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

)A.隋B.唐C.五代十国D.北宋

10、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宋朝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丰饶的粮仓;

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高原的状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历史人物是(

)A.松赞干布B.唐太宗C.成吉思汗D.忽必烈

12、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题图是通过时间轴建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体系,下列选项中,符合④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1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的时间是(

)A.东汉时期B.两晋时期C.唐中期D.两宋时期

14、下列精美文字与文字体裁对应不正确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一唐诗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词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元曲

15、以下各项历史事实不会被记载入《资治通鉴》一书的是:

①晋文公与楚国的争霸战争

②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的统治

③后周世宗攻打南唐

④寇准要求宋真宗亲征辽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他的心愿,他也因战功赫赫而“威震海疆”,永载史册。下面属于他的功绩的是A.率船队七下西洋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抗击倭寇

17、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材料中的“它”是(

)A.都江堰B.明长城C.灵渠D.大运河

18、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

19、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杀人者死C.“均田免赋”D.起兵为百姓

2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内容

A.体现了民族的交融交往B.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C.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发展D.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21、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反映了清朝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B.完全禁止对外经济交流C.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2、下列哪一艺术形式与武术、书法、中医并称中国“四大国粹”(

)A.杂剧B.元曲C.京剧D.昆曲

23、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多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织。下面是来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我国古代某一主题下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综合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明太祖的政治探秘》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檐曝杂记》材料三伴随着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品。与科技相辉映的明清文坛上,世俗文学也展现了勃勃生机

(1)材料一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技与文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虽然如今祖国还未完成统一,但统一的进程必将势不可挡。请你谈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5、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摘编自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

图一:《步辇图》画作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的情景图二: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和吐蕃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这表明唐朝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三

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内外藩蒙古、回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3)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处理民族关系举措的共同作用。

26、中国古代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吟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诗仙”、“诗圣”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书籍印刷出版的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材料四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中被誉为“诗仙”的是哪位著名诗人?清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哪部著作?

(2)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