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_第1页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_第2页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_第3页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_第4页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60.01

CCSZ10/39

GXAS

团体标准

T/GXASXXXX—XXXX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waterecologicalenvironmentriskassessmentofcombined

pollution

(征求意见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布

T/GXASXXXX—XXXX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评估程序,规定了评估原则、危

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报告编制的操作指示,描述了档案管理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1111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生态复合污染combinedpollution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品共同暴露于水环境引起的污染。

3.2

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

水生态系统的不同物种对污染物敏感性差异的统计分布模型。

4评估原则

4.1科学性

充分收集已有化学品或混合物的暴露数据和信息,基于最新科学证据,根据水生态管理需要、评估

目的、数据可获得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确定评估方案,确保评估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评估结论

的客观性。

4.2谨慎性

在现实最不利情景下,谨慎评估敏感人群或高暴露人群暴露于水生态复合污染环境中的健康风险。

4.3透明性

风险评估过程保持公正、公开,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应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特别注意记录评估

的假设和分析不确定性及其处理方法、评估中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5评估程序

包括:评估方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报告编制,见图1。

2

T/GXASXXXX—XXXX

评估方案

危害识别

危害表征暴露评估

风险表征

报告编制

图1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程序

6评估方案制定

6.1评估目的

开展风险评估前应与风险管理者和相关方充分沟通,明确评估所要支撑的水生态复合污染管理需求

或需要关注的水生态复合污染问题。

6.2评估范围

通过与风险管理者及其他相关方的沟通、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现场调研等,明确评估受试范围,

包括:

a)评估对象。根据评估目标,在水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确定评估对象,确定能表征评估目标

水生态复合污染风险的评估内容和测试内容;

b)时间范围。综合分析评估对象的危害特征、暴露发生时间、受试生物生命阶段、暴露持续周

期等,确定评估的时间范围;

c)空间范围。综合分析研究区域的水环境特征、复合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评估对象的暴露特征

等,确定评估的空间范围。

6.3评估类型

定性评估用高、中、低等描述性词语表示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估用数值表示风险的大小。

6.4数据获取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料,确定通过文献资料、模型预测、实验研究或现场调查等方法获取所需数据。

6.5评估要求

根据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各过程的评估内容、评估步骤及技术要求,形成评

估方案。

6.6确定评估方案

充分征求风险管理者和相关方的意见,经评估组论证后确定评估方案。

7危害识别

3

T/GXASXXXX—XXXX

7.1评估内容

确定可能对水生态形成风险的化学混合物(即化学品组合)和相关的生态危害。对于受污染的水体,

包括确定污染的性质和程度。

7.2评估步骤及技术要求

7.2.1污染物识别

7.2.1.1基于化学分析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水生态环境中化学品,识别化学污染物来源、时空分布及

复合污染暴露特征,分析生态环境化学品的污染现状。

7.2.1.2化学品的分析检测,应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7.2.1.3对缺乏国家标准的污染物分析检测,应采用可靠的分析检测技术,保证化学品识别的可靠性

和全面性。

7.2.2污染物数据收集

7.2.2.1根据所识别的化学品,从文献或数据库中收集单一物质及其混合物的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毒性

暴露数据或开展毒性暴露试验研究获取毒性暴露数据。

7.2.2.2应制定详细的文献检索策略,全面、系统地收集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危害识别

或风险评价报告、国内外毒性数据库毒性数据、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毒性试验数据等。对于收集到的文

献或试验数据,删除重复数据,剔除无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详细记录文献或试验数据筛选的过程。

危害识别所需数据类型受体试验数据、及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数据等,具体数据包括:

a)基本信息,包括化学名称、化学文摘社(CAS)登记号、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等;

b)理化性质,包括化学品的密度、熔点、沸点、饱和蒸汽压及蒸汽密度、溶解度、化学反应特

性、稳定性等;

c)毒性数据,包括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具体包含单一物质或化学混合物的半数致

死浓度(LC50)或半数效应浓度(EC50)、无效应浓度(NEC)、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等。

7.2.3数据质量评价

7.2.3.1对所收集的或自行开展的科学研究的数据质量进行可靠性和相关性评价,剔除可靠性和相关

性差的文献或试验数据,同一种受试生物宜采样相同测试条件的数据。

7.2.3.2制定数据质量评价方案,从研究设计、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等方面,

评估每一项生物试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预测数据、文献收集文献或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评估试

验物种或代表性物质的选择、剂量设置和终点选择、暴露途径和时间等。

7.2.3.3对于无可用信息和相关性差的文献或试验数据予以剔除,并记录文献或试验数据质量评价的

过程。

7.2.4证据综合

7.2.4.1识别水生态环境受试生物可能的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确定化学品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综

合证据信息。

7.2.4.2基于经数据质量评价的文献或试验数据。

7.2.4.3识别污染物毒性效应(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效应终点(如死亡、效应、生理功能改

变等)及可能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7.2.5证据集成

7.2.5.1基于证据综合结果,依据污染物的毒性数据做出证据充分性评价。经评价,证据充分的,进

一步开展危害表征;证据不充分的,可开展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等模型、实验或调查等科学研究补充数

据,进一步开展危害识别。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补充数据的,则终止风险评价。

7.2.5.2基于证据综合信息,针对每一种可能的生态毒性效应,集成受试生物证据和作用机制证据等

不同证据链的信息,对目标污染物可能的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做出总体判断(例如令人信服的证据、很

可能的证据、可能的证据、证据不足等)。

4

T/GXASXXXX—XXXX

7.2.5.3对于存在令人信服的证据或很可能的证据的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进一步开展危害评估;对

于证据不足的,需要确认数据缺口,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调查、试验或模型数据。

7.2.5.4判断受试生物证据的证明力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

a)受试生物研究本身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b)复合污染物与水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的关联在不同研究、物种或种群间结论的可重复性;

c)复合污染物暴露剂量、暴露时间与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间存在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d)复合污染物与水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间关联的强度及精确性;

e)复合污染物与水生态危害或毒性效应间的关联与已知生物学原理的一致性;

f)毒性作用机制的生物学合理性。

8危害表征

8.1评估内容

8.1.1基于危害识别,定性描述复合污染引起个体或群体发生有害效应的危害等级。

8.1.2建立复合污染物暴露与有害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推导毒性参数,判断复合污染

物可能的加和效应、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8.2评估步骤及技术要求

8.2.1适用性评估

8.2.1.1检索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复合污染物危害表征结论并进行适用性评估。

8.2.1.2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已发布危害表征结论且适用的,可直接引用;国内外政府部门或

国际组织未发布危害表征结论的,或已发布危害表征结论但经评估不适用的,风险评价者应与风险管理

者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确定是否继续开展危害表征;经沟通后,如果不需要继续开展的,则终止危害表征。

8.2.1.3开展危害表征的,基于危害识别结果确定用于危害表征的效应终点并筛选相关数据。对危害

表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价,如果满足要求,则进行危害等级划分,或进行剂量-反应(效应)建模并

推导毒性参数,如果不满足要求且需继续开展危害表征,应补充试验或调查数据。

8.2.1.4根据所收集的复合污染物的毒性数据,如果判断复合污染物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定量

分析其相互作用大小。如果缺乏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信息,将污染物视为加和效应。

8.2.2定性危害表征

8.2.2.1可直接采用已有的危害分级结果,或根据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毒性分级标准(如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对复合污染物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

8.2.2.2可建立危害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危害评价指数,定性或半定量评价复合

污染物的危害等级。

8.2.3定量危害表征

8.2.3.1危害表征所需数据应尽可能包含更多不同受试生物毒性数据,对于缺乏的毒性数据可利用定

量结构-活性关系或交叉参照等模型进行定量预测,危害表征数据至少包含三种不同营养级的代表性生

物。

8.2.3.2直接引用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浓度-反应(效应)关系函数和毒性参数时,应详

细了解推导这些毒性参数所依据的效应终点、暴露时间等信息,并审查危害表征结论的时效性、可靠性

和适用性。当不同机构结论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开展专家论证。

8.2.3.3根据原始文献数据推导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函数和毒性参数时,应满足数据质量评价的要

求,且对暴露(或浓度)和反应进行定量测量,研究设计如暴露(或浓度)分组、暴露(或浓度)范围

和样本量等应科学合理;同时存在多种数据来源(如相同受试生物的不同毒性数据等)时,应权衡不同

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测试终点的一致性。

8.2.3.4浓度-反应(效应)表征。针对不同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和毒性效应,确定用于浓度-反

应(效应)关系建模的数据和效应终点,建立复合污染物暴露与效应终点间的浓度-反应(效应)关系

5

T/GXASXXXX—XXXX

函数,利用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表征浓度-反应(效应)关系,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

选择最优模型,建立浓度-反应(效应)函数,绘制浓度-反应(效应)曲线。

8.2.3.5浓度-反应(效应)低浓度外推。根据评估需要,对未观察到的暴露(或浓度)范围的浓度-

反应(效应)关系进行低浓度外推,推导毒性参数。针对不同暴露途径、暴露时间和作用模式的毒性效

应,分别推导备选毒性参数。根据收集和实验测试的毒性数据,利用评估因子、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等

方法推导每个化学品或复合污染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9暴露评估

9.1评估内容

定性或定量估计特定情景下水生态环境暴露于复合污染物的暴露量。

9.2评估步骤及技术要求

9.2.1确定暴露情景

根据评估目的,通过情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确定生态环境暴露于目标环境因素的暴露情景,情景包

括复合污染物及其来源、暴露时间、暴露浓度等条件和假设确定暴露情景。

9.2.2建立暴露模型

基于暴露情景,建立暴露评估的概念或数学模型,确定暴露评估方法,以及暴露浓度和暴露参数的

来源及测量方法等建立暴露模型。

9.2.3定性暴露评估

综合考虑复合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生态环境暴露水平等信息,确定生态环境所暴露于有

害化学品的数量、复合污染特征进行定性暴露评估。

9.2.4定量暴露评估

9.2.4.1根据定性暴露评估对水生态环境暴露水平进行分级,采用暴露模型对不同化学品或复合污染

物的暴露水平分别进行定量估计。

9.2.4.2污染物暴露浓度的确定方法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进行检测。

9.2.4.3基于复合污染物的分析检测信息,确定生态环境中复合污染物各组分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

9.2.5分析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定量暴露评估需要测量或预测生态环境对复合污染物的暴露浓度,基于95%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

(CI)、浓度加和、独立作用模型分析,获得复合污染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信息,以及实际环境暴露下多

元混合物的加和、协同和拮抗作用数据。

10风险表征

10.1评估内容

综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结果,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大小。

10.2评估步骤及技术要求

10.2.1信息汇总

综合收集复合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效应终点、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等信息进行信息汇总。

10.2.2风险估计

基于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暴露水平,估计复合污染物暴露有害效应的风险。

10.2.3不确定性分析

6

T/GXASXXXX—XXXX

基于风险评价全过程应用的假设条件、模型参数及证据评价等,分析风险估计的不确定性。

10.2.4模型计算

10.2.4.1利用浓度加和、独立作用和组合指数方法判断实际水样中的医药品混合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如复合污染物无相互作用,则分别基于加和模型、独立作用模型计算混合物风险商。

10.2.4.2模型计算三个阶段,各阶段要求如下。

a)仅以浓度加和为基础对所关注的复合污染物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价阶段:

1)基于环境浓度的混合物风险商(RQMEC/PNEC)。RQMEC/PNEC的计算是将复合污染物中的每一个化

合物的测试环境浓度(MEC)与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或5%有害浓度(HC5)的比值简单

地加和。每一个污染物PNEC或HC5需单独计算,它是通过标准测试物种方法得出的,对

每一种化合物最低的EC50/LC50运用评估因子100,从而获得相应的急性毒性数据。利用每

种化学品所有毒性数据EC50/LC5(0一般≥6种代表性指示生物)建立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

推导5%有害浓度(HC5);

2)基于总体毒性单位的混合物风险商(RQSTU)。RQST是首先计算每个营养级的毒性当量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