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德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2.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 D.“燔诗书而明法令”3.邓文如《谈军机处》载:“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称为‘小么儿’”,“从前京师士大的风习,达官多喜延接宾客,有往谒者无不答拜(回访);惟军机大臣,例不向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由此说明军机处A.注重廉政建设 B.重视人员素质 C.强化保密意识 D.杜绝官场旧习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5.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人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这反映出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6.汉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两年后,高帝逝世。即位后的惠帝下达诏书,“令郡、诸侯王立高庙”。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豪强地主 B.实行“推恩令” C.强化政权认同 D.推行“无为而治”7.中世纪的地理观认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岛”所环绕,而当时人们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岛屿和流传的海岛神话结合在一起对有冒险欲望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岛、“金岛”、“银岛”等一直刺激着欧洲航海人,连哥伦布在航海时也曾试图寻找“失落之岛”。据此可知A.《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探险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C.欧洲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早期海上探险活动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人寻求新的海外市场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9.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10.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11.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发表讲话:“让我们伟大的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作战,此次战役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2.1830年,力主啤酒商自主经营的《啤酒法》颁行,该法加剧了当时社会的酗酒问题并遭到禁酒协会的强烈反对,但英国议会仍然坚持推行,仅在1834年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以加强社会治安。这反映了当对的英国A.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B.议会背叛了选民的利益C.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D.自由主义成为发展趋势13.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14.“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1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16.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D.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17.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同时又强调“不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就不能实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对于上述材料,错误的看法是A.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八七会议以来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不再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政策C.《宣言》推动了这一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D.反映出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错的复杂局面18.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A.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开始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恩格斯曾在1862年写道“……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文中省略的是A.伦敦 B.上海 C.东京 D.纽约20.1904年,留美学生张继业在参观了圣路易斯博览会之后写道:“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这反映出近代的世界博览会A.带动了崇洋媚外风气 B.是列强扩大侵略的工具C.具有经济外交的功能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1.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中“榷场”作为互市场所主要存在于A.西周和东周时期 B.西汉和东汉时期C.西晋和东晋时期 D.北宋和南宋时期2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3.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其实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24.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该法的公布是平民的胜利 B.该法没有给平民阶层带来任何好处C.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特权26.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B.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C.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D.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27.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这一体制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28.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29.秦朝部分律法律法主要内容《田律》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厩苑律》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仓律》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军事化 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30.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A.开放包容的气象 B.诗歌受宗教影响C.世俗文学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局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1)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32.材料二战期间,美国正式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后,其军队得以进驻属英、法势力范围的中东,美军主要驻扎在波斯湾,少数部队驻扎在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以保证盟国的伊朗走廊的安全和保护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航道的畅通。美军在波斯湾地区建立了“波斯湾司令部”,并通过修建机场,形成一个空军基地网。美军进驻多个国家港口,使海军得以补给,战略和援助物资有了安全保障。随着对英国在中东军队的武器供应,美国军事人员也随之进入中东各地。同时,中东大多数国家为削弱英国的控制,也希望能直接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美国通过《战时租借法案》,先后向埃及等国提供了武器,军事代表团、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也随之进入这些国家的军事机构和军队。--摘编自张士智《美国中东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介入中东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介入中东的影响。33.19世纪的中英贸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64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织机,并用女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珍妮机”。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9世纪初,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著名的“棉都”。材料二英国对华输入商品(不包括鸦片)年代输华货物总值(英镑)输华棉纱棉布值(英镑)纱布值占总值的%1840524,198327,137621842969,381716,3147418522,394,8271,735,14172——苑书义:《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丝、茶向外国(主要是英国)输出量年代茶(磅)丝(包)1838—1842(平均每年)42,353,0003,190184580,194,00013,220184684,016,00018,746——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结合材料中的中英贸易,谈谈你对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不是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A;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2、B【解析】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民本,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最符合儒家思想,B正确;A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C是军事上的措施,排除;D是思想上的措施,排除。故选B。3、C【解析】
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以防泄漏机密,说明军机处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军机处选用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听差,无法体现重视人员素质,排除B;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联系所学军机处的特点分析解答。4、C【解析】
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5、D【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漫画反映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失灵,因此重新加强国家干预才是渡过危机的必由之路,故D项正确。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仍掌握国际经济主导权,故A项错误;八国集团不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摆脱经济“滞胀”状态,故C项错误。6、C【解析】
西汉前期,中央政府先后下令,让全国各地的诸侯王都在其封地内为太上皇和高祖皇帝立庙,其目的在于强化对中央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在诸侯王的封地内为皇帝们立庙,与打击豪强地主无关,A项错误;实行“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为皇帝们立庙与推行“无为而治”不符,D项错误。7、C【解析】
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纪地理观影响下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的文化因素,故选C;题意没有涉及《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体现了欧洲人当时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中世纪水平,天文地理知识没有进步,排除B;材料中欧洲人海上探险是追求财富,而非寻求海外市场,排除D。故选C。8、C【解析】
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是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风俗属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贡赋是诸侯国向天子缴纳的赋税,故B项错误。礼仪属于行为规范,不是材料中“礼”的主要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9、A【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来看,该宪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答案为A项。B项作者认为这是4个利益集团发起的,不是自由主义的潮流,排除;C项作者认为该宪法未体现启蒙思想家立国的原则,排除;D项1787年宪法制定时,美国尚未出现垄断资产阶级,排除。10、C【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11、B【解析】
依据材料“1941年11月7日”“让我们伟大的祖先……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并结合二战的过程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莫斯科战役。②处是莫斯科,B正确;①处是列宁格勒,A错误;③处是斯大林格勒,C错误;④处是罗斯托夫,D错误。故选B。12、D【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由主义成为当时英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英国议会推行的法案不过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而已,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故A不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禁酒协会反对该法案,没有涉及议会背叛选民的问题,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不正确。13、B【解析】
依据表格内容来看,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只通过数据不能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排除;C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的高度繁荣状态,排除;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14、D【解析】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是,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发现有国家兴起并冲击了自己的地位。而材料中说的是美洲大陆,那么只有美国。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都是世界霸主,而其地位的下降则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革命首先爆发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冲击的英国的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以答案选D15、A【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16、C【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17、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之下,一直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政策,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此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号召全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同时也强调只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才能实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这调整了八七会议以来的方针,推动了此时的抗日救亡运动,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错的复杂局面,故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C【解析】
从材料中的“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等信息可以看出,实施这些措施的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村出现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故答案为C项;A、B项与材料中的“人民公社”不符,均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19、A【解析】
根据题干“1862年……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首都伦敦成为繁华的工业城市,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0、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我国赛品与其他国家展品的对比,体现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无关,排除。21、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反映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交往的情况,而“榷场”就是贸易交往的重要场所,主要存在于宋朝,故答案为D;ABC时期没有榷场,排除。22、A【解析】
材料反映了作者认为史料分为文字史料何实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种即指实物史料,第二种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说明了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故A正确。23、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遇到重大事件必须通过占卜决定。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说明商代重视农业收成,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D正确;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A错误;农业收成、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C错误。24、B【解析】
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25、B【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但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汇编。故选B。26、D【解析】
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削弱了西欧共产党的影响,遏制了苏联,从而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D项正确;A项错在“平等伙伴关系”的表述,排除;欧洲对峙、欧洲一体化并非美国主观政治目的,B、C排除。27、B【解析】
根据材料“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这种宗庙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大宗的地位,最终是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宗和小宗作为宗庙主的地位,没有强调贵族在政治上特权身份,A项错误;材料通过大宗小宗作为各自范围内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体现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与嫡长子的合法继承无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宗对祖先的祭祀具有优先权力,但不能表述为“独享”,D项错误。28、B【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9、C【解析】
秦朝部分律法内容体现了政府“关注农业的发展状况”及与农耕密切相关的“耕牛”饲养,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奖罚。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也做了严格限制,这体现了经济管理的军事化,C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部分律法,B以偏概全;D与材料无关。30、A【解析】
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奉公守法,接受监督;公平施政,灵活务实。(2)影响: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解析】
(1)要求:据材料“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可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据材料“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可知,强调德才兼备,真才实学;据材料“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可知,强调官员奉公守法,接受监督;据材料“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创新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 社交媒体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 外墙专合同范本
- 钼矿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木竹藤棕草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基于ZnO和黑磷的忆阻器的突触模拟研究
- 金属硝酸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氨纶纤维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女童上衣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水泥木屑板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公路工程节后复工安全教育
- 小王子-英文原版
- T-CHTS 10021-2020 在役公路隧道长期监测技术指南
- AQ/T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教学设计
-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培训2022年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 管理学原理(南大马工程)
-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交通安全设施养护技术.ppt
- 工程施工联系单范本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