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同学们,你知道登山是一项怎样的运动吗?同学们,你知道山上有怎样的风景吗?同学们,你知道登顶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吗?有人说《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孤绝之境的超越?抑或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昌耀是新诗史上的大诗人。昌耀的一生,是为理想主义不懈追求与搏击的逆旅。“诗是不易获取的,唯因不易获取,更需殉道者般的虔诚。”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殉道者般的虔诚”的诗人;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是极罕见的。昌耀先生在80年代以一首大诗《慈航》名世。但他在1962年就写出了这样动人、卓绝的诗篇,显然不只是艺术才华的灵光一现。正如他将自己最主要的作品集命名为《命运之书》,这是命运之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峨日朵雪峰之侧》,走近昌耀。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2.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重点)3.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昌耀的个人经历,理解诗歌宏大的主题。(难点)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79年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1.了解作者

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2.文题解读

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

“峨日朵”是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作者借称这座山为“峨日朵雪峰”。

侧:点明位置,山壁的一侧。3.背景介绍

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诗人特别善于在历史场景与自然环境中追问人生价值,抒写苍凉悲壮的生命体验,讴歌潜在的丰盈的生命之力。

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由此,他得以用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4.创作背景

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诗人昌耀此时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4.基础知识检测(1)明确加点字的读音彷徨

(pánghuáng)

决然(jué)

嚣鸣(xiāo)

铆钉(mǎo)揳入(xiē)

罅隙(xiàxì)

锈蚀(xiùshí)﹒﹒﹒﹒﹒﹒﹒﹒﹒﹒(2)词语释义:

罅隙:缝隙。

揳: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这里指用力插入。如果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首诗的风格,你会想到什么词语?节制、内敛、沉思、理智、冷静、清醒……

诗人前期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探究一:品味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探究二: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理解诗歌的宏大的主题。探究一:品味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感受诗韵明确:《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了“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军旅”“铆钉”“巨石”“血滴”“雄鹰”“雪豹”“蜘蛛”等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的张力。雪峰①“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②“我小心地探出前额”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雪峰的终年积雪、圣洁神秘,而是用所处位置和感受来衬托雪山的峻拔巍峨。“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用作者历尽艰险,毫无保留,也尚未登顶来衬托雪峰之高峻。“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的举动可见雪峰的海拔之高。太阳彷徨许久、决然跃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神态,生动传神地描摹出落日从慢慢下沉到余光犹在到突然滑落、完全消失的过程,尤其最后的“跃”字,加上“决然”一词,写得充满力量,整个场景极其壮观。山海引力无穷太阳无比磅礴尚且无法抵抗地球引力而坠落,对一个普通的攀登者来说,那无穷的引力也在竭力使“我”下坠。石砾深渊军旅不时滑坡棕色、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远去、喊杀声这几个意象的组合,描绘了一幅碎石滚落、山谷轰鸣的画面,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的比喻非常形象,军旅的喊杀给人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义无反顾之感,写出了碎石滑落的气势,同时“远去”,又准确写出了碎石滚落的过程,声音渐行渐弱,直至消失。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李白《蜀道难》中的“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诗句,那种惊险与紧张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明确】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峰落日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思考1】“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营造了怎样的画面?【思考2】“石砾”“深渊”写出了怎样的情形?如何理解“雄鹰”“雪豹”的象征意义?

【明确】突出了攀登时脚下的险情。它们作为自然界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的强大、雄壮和坚韧,作者用它们来鼓舞自己,可见作者不息奋斗的精神。【思考3】作者为何要写“蜘蛛”这一意象?【明确】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体现了谦卑而强劲的精神力量,呈现新的精神高度,写出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探究二: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理解诗歌宏大的主题。【思考1】如何理解诗歌开篇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明确】要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我们要抓住这两个点,一个是“我”,一个是“高度”,这里这个“我”,当然指的就是昌耀自己,那么,昌耀为什么要以自己为意象核心,写这首诗呢?这里我们要对昌耀的生平和所生活的时代有一些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昌耀可以说是一个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好青年,他曾经高喊着“党就是我的母亲,部队就是我家”,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甚至还因此光荣负伤。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人,却因为一首诗,被迫流放于西部垦区,这大有古代文字狱的意味。而昌耀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抗战胜利、解放胜利、新中国成立、各大改造相继展开的民族狂热的时代,与时代主流相对抗的结果总是惊险的。而昌耀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小小的牺牲品,也承受了不该有的委屈。随之而来的是他热情的权利被剥夺,以及他理想、信念和追求的要求被拒绝。

然后,我们再看看“高度”,这里的高度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联系一下后文,这高度能够看到峭壁那边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山海,还能看到石砾滑坡,听到喧嚣声。这个高度能够看得到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但却危险可怖。由此看来,这高度不单单是客观的具体的物理高度,还是一种精神高度,指的是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的高度。【思考2】昌耀“小心地探出前额”,他看到了什么呢?【明确】看到的表层内容:即峭壁那边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山海,还能看到石砾滑坡,听到喧嚣声。深层内容:这跃入山海的太阳,即象征着客观的真理与信仰,而石砾则象征着弥漫整个时代的虚无狂热的荒谬信仰。而昌耀所看到的“石砾滑坡”正是指代着虚无和狂热终将消失了。【思考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怎么理解?

【明确】面对困难和苦痛,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识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体现的是昌耀坚定不移的顽强意志。【思考3】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见解。

【明确】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就是诗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中文桥点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昌耀这首创作于早期的诗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与精神质量的承载,更是他对生命本质强有力的确认。结构图解峨日朵雪峰之侧背景

形象太阳雪峰山海石砾蜘蛛——渺小——众生平等“我”——高大——坚韧不拔———宏阔——自然之美石砾坚守冷静真实理智山海太阳深渊雄鹰雪豹蜘蛛喊杀声默享狂热虚浮伟岸高大喧嚣峨日朵雪峰之侧我的高度诗中的我与物之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城市昌耀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新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不知道什么叫复活。新的城市是昂奋的。昂奋中,它的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了。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就这么颤动。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在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儿童的回转木马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在颤动。就这么颤动。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是抒情的,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也更有永久的魅力!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城市是勤劳的人们的伟大创造。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C.“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是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D.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伟大创造。【解析】A项,“夸张”应该是“拟人”。A2.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鉴赏能力。“诗眼”,顾名思义,诗歌的眼睛,也就是最能传达诗歌神韵和情感的词语,这类题目需要准确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核,然后关照诗歌的内容层次,才能准确把握。【答案】诗眼:“颤动”。原因: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颤动”着的城市,“颤动”着的玻璃窗叶,“颤动”着的黎明与黄昏,“颤动”着的云层和电磁波……诗人说“颤动”着的“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镶着玻璃幕墙的城市群楼),“颤动”着的不只是一种外在的景象,更是人心中的“欲念”。空城堡与孩子径直走进那座城堡,最初的一刻已使我深信不疑。我想:他们不会不在。

与孩子登上楼梯,鞋跟叩响石级错落有致,颇悦耳,如落空山野。鞋跟踏着人造花岗岩,铿然作声,如落空山野。我想:他们能到哪儿去呢?门厅是敞开着的,旭日临窗之下华灯仍旧高照。水晶碟上烟蒂飘一缕淡蓝。高脚杯贴一撮桃色的晨膏。孩子已震怖于这空城堡无人的宴席,在我胯下瑟缩,裹足不进。我想:他们岂敢无视孩子的莅临!【思考】请仔细阅读这首诗,指出作者表达了怎样情感?

诗作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纯洁的“孩子”造访一座“空城堡”的奇异描写,揭示了现实世界对于纯洁与光明正大的轻慢、拒绝和冷漠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悲愤和谴责。而后我们登上最高的顶楼。孩子喘息未定,含泪的目光已哀告我一同火速离去。但我索性对着房顶大声喝斥:——出来吧,你们,从墙壁,从面具,从纸张,从你们筑起的城堡……去掉隔阂、距离、冷漠……我发誓:我将与孩子洗劫这一切!

1985年12月11日(收入《昌耀的诗》)

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孤绝之境的超越

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