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区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说明_第1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区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说明_第2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区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说明_第3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区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说明_第4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厂区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9)《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1)《万州区何家岩污水处理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23年04月)(1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2019(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5)《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其他国家及地方相关图集与规范、规程4边坡支护设计范围及设计参数边坡支护设计目标为: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保证主体构筑物的施工空间,做到经济合理,同时考虑施工条件的难易程度,环境高边坡设计合理工作年限为50年、基坑边坡2年。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各段环境(基坑)边坡安全等级及支护设计范围见表4-1。表4-1厂区高边坡设计范围划分表序号边坡分段编号边坡类型安全等级、设计工作年限高度(m)长度(m)备注1B1-B-C填方环境边坡一级、50年7-11.82462D-E-F-G-H-I-J-K-L-M挖方岩质环境边坡一级、50年0-282503M-N-O-P-Q-R、A-A1-B1、C-D填方环境边坡二级、50年0-82394R-S-T-U-V-W-X-Y-Z挖方岩质环境边坡一级、50年0-251605I-I1、H1-H2-H3、G1-G2-G3填方环境边坡二级、50年1-42266C1-C2、C3-C4挖方土质基坑边坡二级、2年5-7.9113临时边坡4.1设计参数根据业主提供的《万州区何家岩污水处理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并参考相关规范,场地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见下表4-2。设计荷载:人群荷载3.0kN/m2,施工荷载5kN/m2,地面堆载10kN/m2,道路荷载:20kN/m22、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安全系数:环境边坡(一级1.35、二级1.30);基坑边坡(二级1.20,一级1.25.),环境类别:二(a)类3、边坡重要性系数: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取1.1,二级取1.0;4、中等风化泥岩岩体破裂角取60°,等效内摩擦角取55°(Ⅲ类)5、结合工程经验考虑:边坡压实填土饱和重度为20.5KN/m3,饱和工况下综合内摩擦角φ:30°,饱和工况下抗剪强度粘聚力为10kpa,内摩擦角25°;具体应以现场检测确定。4.2方案设计阶段主要结论及执行情况5月17日,建设单位委托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对我司提交的本项目的方案设计文件进行了可行性评估,评估意见和执行情况如下:明确边坡坡顶地面使用荷载。执行情况:经复核,坡顶地面荷载不超过10kpa,详见本说明第4.1节。复核边坡岩土参数。执行情况:根据评估审查意见,结合地勘报告进一步复核边坡岩土参数。3、补充填方边坡填料要求、施工要求、压实系数、抗剪参数等。执行情况:根据评估审查意见,补充完善边坡填料要求、施工要求、压实系数、抗剪参数。详见本说明第7.2节和4.1节。4、核实龙溪河对支护结构的影响。执行情况: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踏勘,该河沟水深一般在0.50~0.80m之间,最大深度约1.20m,为短小的支沟溪流;龙溪河对桩板墙影响很小。5、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执行情况:根据评估审查意见,强调高边坡”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要求,详见本说明第9节。表4-2岩土设计参数一览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kPa)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临时坡率建议值(无外倾结构面时)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粘聚力(kPa)内摩擦角(°)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8(土质边坡)素填土19.0*19.3*6*25*4*22*////8MN/m4///1:1.501:1.75//粉质粘土19.620.022.6913.1616.029.20/6*7.5*/15MN/m4//150*1:1.251:1.50/0.25*卵石土20.220.40*32*0*28*////20MN/m4//180*1:1.251:1.50/0.30*强风化砂质泥岩23.0*23.5*////////50MN/m4//300*1:0.751:1.00100*0.30*强风化砂岩23.8*24.0*////////80MN/m4//450*1:0.751:1.00120*0.35*中风化砂质泥岩24.5*25.0*39430//1458149780.3380MN/m38.125.2229501:0.501:0.65450*0.50*中风化砂岩25.3*26.0*142833//532300032700.26380MN/m327.4720.1066301:0.301:0.45900*0.60*裂隙L1////50*20*////////////裂隙L2////45*18*////////////层面L3////90*27*////////////注:1、表中带*的为经验值。2、素填土根据钻探揭示结合当地经验取值;后期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λc≥0.9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30kPa,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终以现场实测压实系数及静载试验确定;填土的压缩模量取7MPa,负摩阻力系数取0.25。3、潜在滑面(人工填土界面)天然抗剪强度值:粘聚力c=4.8kPa、内摩擦角φ=20°;饱和抗剪强度值:粘聚力C=3.2kPa、内摩擦角φ=17.6°(按现状人工素填土内部的统计标准值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80)。4、潜在滑面(粉质粘土界面)天然抗剪强度值:粘聚力c=20.4kPa、内摩擦角φ=11.8°;饱和抗剪强度值:粘聚力C=14.4kPa、内摩擦角φ=8.3°(按粉质粘土内部的统计标准值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90)。5、对于岩质边坡,表中临时开挖坡率值仅适用于无外倾结构面的边坡,边坡稳定性按岩体强度破裂角控制,场地砂质泥岩、砂岩岩体强度破裂角分别取值为60°、6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的边坡,采用坡率法放坡后的坡角应小于外倾结构面的倾角与岩体强度破裂角的小值。6、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根据边坡岩性及影响高度确定,Ⅳ类岩体等内摩擦角取42°(强风化岩体);Ⅲ类岩体等内摩擦角取55°(中风化砂质泥岩)、Ⅲ类岩体等内摩擦角取58°(中风化砂岩)。7、场内边坡目前尚未形成,考虑到结构面参数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受施工、地表水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结构面参数将发生变化,故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经验,在室内试验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应进行折减。5边坡地质评价及稳定性定性分析(1)A-A1-B1-B-C-D段环境边坡根据地勘报告,该段边坡为填方土质边坡,位于厂区西侧,旁边为现状龙溪河,典型地质剖面为(16~28剖面),直立高度5~11m,边坡底部岩性为粉质黏土及泥岩,其中表土为粉质黏土层,厚度2-4m,下部为砂质泥岩层。由于本段边坡位于场地最低地带,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呈单一斜坡状,由于现状坡面坡度较缓2°-15°,局部地貌剖面稍陡达20°(25-25剖面),场地回填加载后上覆土体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其中局部区域(25-25剖面区域)易沿现状坡面产生折线滑动破坏和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双控。(2)D-E-F-G-H-I-J-K-L-M段环境边坡根据地勘报告,该段边坡为挖方岩质边坡,位于厂区北侧,代表性剖面3~5、8-8、11-12,直立高度0~19m,边坡岩性为下部砂质泥岩,上部粉质黏土层厚约0.5~1.5m,土质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直立填挖不稳定,由于部分剖面控制段(11、12剖面)基岩面坡度较大,边坡开挖后上覆土体易沿基岩面产生折线滑动破坏;其余地段基岩面坡度较缓,沿基岩面产生折线滑动破坏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为局部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强风化岩质边坡:呈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层平缓,未见明显的控制性结构面,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破坏。中风化岩质边坡: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裂隙L1(62°∠67°)与边坡(254°∠90°)反向相交,为反倾裂隙,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185°∠72°)与边坡(254°∠90°)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层面L3(145°∠5°)与边坡(254°∠90°)大角度相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L1与L2的组合交线倾向为119°,组合交线倾角为52°,裂隙组合倾向与边坡切向,无外倾结构组合面,不会沿裂隙组合面发生楔形破坏,岩体因受风化影响或地表水冲刷,可能发生坡顶拉断破坏或产生局部掉块及间歇性垮塌,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D50330-2013表5.3.2,为永久性环境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35。边坡稳定性分析作赤平投影如下(见下图5-1):图5-1赤平极射投影图(3)M-N-O-P-Q-R段环境边坡根据地勘报告,该段边坡为填方土质边坡,位于厂区东侧,典型地质剖面为(19-19、20-20、3-3、4-4剖面),边坡直立高度0~6m,边坡岩性为粉质黏土及泥岩,其中表土为粉质黏土层,厚度2-14m,下部为砂质泥岩层。现状覆盖层较厚,现状坡面坡度较缓2°-5°,不易沿岩土界面和原始斜坡地面折线线,按照场地设计高程场地回填加载后上覆土体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4)R-S-T-U-V-W-X-Y-Z段环境边坡根据地勘报告,该段边坡为挖方岩质边坡,位于厂区南侧,代表性剖面3~8和26-27剖面;边坡直立高度0~17m,边坡岩性为下部砂质泥岩,边坡上部粉质黏土层厚约0.3~1.0m,覆盖层很薄。强风化岩质边坡:呈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层平缓,未见明显的控制性结构面,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破坏。中风化岩质边坡: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裂隙L1(62°∠67°)、裂隙L2(185°∠72°)均与边坡(317°∠90°)大角度相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层面L3(145°∠5°)与边坡(317°∠90°)大角度相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L1与L2的组合交线倾向为119°,组合交线倾角为52°,裂隙组合倾向与边坡切向,无外倾结构组合面,不会沿裂隙组合面发生楔形破坏,因受风化影响或地表水冲刷,可能发生坡顶拉断破坏或产生局部掉块及间歇性垮塌,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稳定性分析作赤平投影如下(见下图5-2):图5-2赤平极射投影图(5)C1-C2、C3-C4段基坑边坡根据地勘报告,两段边坡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C1-C2为新建构筑物二沉池基坑边坡,典型地质剖面为(22-22剖面),C3-C4段为新建构筑物二沉池基坑边坡滤池基坑;边坡直立高度5-7.9m;边坡岩性为粉质黏土及人工填土(局部南侧为中风化基岩),其中表土为粉质黏土层,厚度5-16m,下部为砂质泥岩层。按构筑物基坑区域场坪设计标高整平后,因覆盖层较厚,基坑边坡不易沿岩土界面滑动,边坡土体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6高边坡支护专项设计6.1边坡支护设计原则根据上节地质条件分析,场地有放坡空间,为此,设计以尽量放缓边坡,减少支挡措施为出发点,同时应考虑减少开挖和回填工程量,综合经济性确定高边坡设计方案。按照工程地质类法,拟定设计原则如下:=1\*GB2⑴对于高切坡满足放坡条件的地方,尽量按不陡于1:0.50放坡分级放坡达到自然稳定;=2\*GB2⑵景观要求高的地方,结合景观造型需要拟定坡率,再尽量设置一般挡护措施,加以灌木绿化遮挡,避免高大挡墙等降低路容美观的硬圬工防护;=3\*GB2⑶条件限制的地方,结合稳定计算拟定坡率,满足周边环境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及开挖;=4\*GB2⑷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查看,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提高技术措施的针对性。=5\*GB2⑸高边坡设计应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高边的安全可靠,加固工程设计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6\*GB2⑹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削坡减重,减少支挡工程,提高坡体的自稳性;=7\*GB2⑺突出边坡绿化,边坡加固防护工程实用与美观结合,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力求防护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加强“生态、环保”设计。6.2边坡支护专项设计(1)B1-B-C段环境边坡该段高边坡为填方环境边坡,最大高度为11.8m(放坡后),位于厂区西侧(临河侧),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支护采取“桩板墙+坡率法+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措施。边坡下部支护采取C30钢筋砼桩板墙,有效防止冲刷,边坡上部支护采取坡率法+坡面防护。C30钢筋砼抗滑桩直径1.8m,桩中心间距5(抗滑桩编号z1--z19范围中心距4.5)m,桩顶设置冠梁0.8x1.8m,桩之间采用C30钢筋砼挡土板厚30cm,挡土板迈入现状原始土层至少1m;抗滑桩底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锚固深度至少为地面悬臂高度的一半,且不得小于5m;桩顶采取单级放坡,坡率为1:1.5,坡高2.5-5m,坡面防护为喷播植草。桩板墙墙背后设置0.5m厚碎石反滤层,墙面设置PVC排水孔,孔径100mm,间距2.0mx2.0m,梅花型布置,墙面每隔10-15m需设置一道2.0cm宽的伸缩缝,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挡墙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围墙)。(2)D-E-F-G-H-I-J-K-L-M段环境边坡该段高边坡为挖方岩质环境边坡,边坡最大高度28m(放坡后),位于厂区北侧。边坡支护采取“坡率法+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措施;采取分级放坡,每隔8m一级,中间留2m马道,坡率自下而上为1:0.75(中风化岩层)、1:1(强风化岩层)、1:1.50(表土);坡面防护采取C25钢筋砼菱形格构,格构梁尺寸为0.20mx0.2m,格构梁间距为2.0m,格构节点采取构造锚杆122mm固定,锚杆长度为至少3m,倾角为15°,间排距同格构梁,格构内填充土工生态袋绿化护坡,每级马道并采取10cm厚C25混凝土封闭,表面外倾4%。边坡坡面每隔10-15m需设置一道2.0cm宽的伸缩缝,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围墙),坡脚设置排水沟。截水沟与坡顶之间采取10cm厚C25混凝土封闭。(3)M-N-O-P-Q-R、A-A1-B1、C-D段环境边坡三段边坡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最大高度8m(放坡后),C-D段位于厂区北侧。A-A1-B1段位于厂区西侧,M-N-O-P-Q-R段位于厂区东侧。边坡支护采取“坡率法+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措施,采取单级放坡,坡率1:1.50,坡面防护为喷播植草。坡顶设置排水沟和防护网(围墙),坡脚设置排水沟。(4)R-S-T-U-V-W-X-Y-Z环境边坡该段高边坡为挖方岩质环境边坡,边坡最大高度22m(放坡后),位于厂区南侧。边坡支护采取“坡率法+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措施;采取分级放坡,每隔8m一级,中间留2m马道,坡率自下而上为1:0.75(中风化岩层)、1:1(强风化岩层)、1:1.50(表土);坡面防护采取C25钢筋砼菱形格构,格构梁尺寸为0.20mx0.2m,格构梁间距为2.0m,格构节点采取构造锚杆122mm固定,锚杆长度为至少3m(其中R-S-T-U-V段边坡下部老土层较厚,削坡后构造锚杆应锚固于中风化基岩中至少3m,上部岩土界面较陡区域老土层很薄,在征地红线范围内可采取削坡清除表土),倾角为15°,间排距同格构梁,格构内填充土工生态袋绿化护坡,每级马道采取10cm厚C25混凝土封闭,表面外倾4%。边坡坡面每隔10-15m需设置一道2.0cm宽的伸缩缝,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围墙),坡脚设置排水沟。截水沟与坡顶之间采取10cm厚C25混凝土封闭。(5)I-I1、H1-H2-H3、G1-G2-G3环境边坡三段边坡主要为为厂区道路与紧邻构建筑物存在高差,产生的环境边坡,边坡高度较少,最大为5m,I-I1段位于污泥脱水间与厂区道路之间,为挖方岩质边坡、G1-G2-G3段位于沉淀池、滤池与厂区道路之间,挖方岩质边坡;H1-H2-H3段位于综合楼与沉淀池、滤池之间,为填方土质边坡;边坡支护均采用“重力式挡墙+排水”;采取C25砼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做法选用图集《17G008》P82路肩墙B,挡墙高度2-6m,地基持力层为压实填土层(墙底压实系数至少0.96,地基承载力至少150KPa)或者基岩层。挡墙顶高程为厂区设计道路高程,挡墙墙趾底部埋深至少1m,挡墙墙背后设置0.5m厚碎石反滤层,挡墙设置φ100泄水孔(PVC管),间排距2.0mx2.0m,梅花形布置;挡墙每隔10-15m及地质条件变化处需设置一道2cm宽的伸缩(沉降)缝,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墙顶设置防护栏杆。C1-C2、C3-C4段基坑边坡两段边坡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C1-C2段为构筑物二沉池东侧基坑边坡,与场坪后地面高程存在高程,C3-C4段为沉淀池和滤池东侧基坑边坡,该构筑物基坑底高程与现状地面存在高差,基坑边坡最大高度为7.9m。本工程为新建构筑物,场地存在放坡空间,基坑边坡支护均采取“坡率法+坡面防护+排水”;采取单级放坡1:1.50,坡面防护采取喷射C25砼,厚度5cm,设置泄水孔φ50,间排距2.0m,梅花形布置。坡面每隔10-15m需设置一道2.0cm宽的伸缩缝,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坡脚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7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要求7.1挖方工程(1)边坡开挖时严格按动态法、信息法、逆作法施工,不宜在雨季施工,尤其是避免在暴雨期间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1.5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5m。(4)边坡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严禁采用爆破施工,不得乱挖、过度超挖;石方开挖应以机械凿打应避免边坡大规模无序施工。如确实需要爆破,应采取控制性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6)基坑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7)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8)距离开挖边坡坡顶临边2.5m范围内严禁堆载,2.5m范围外堆载高度不得超过1.0m。7.2填方工程=1\*GB2⑴本工程填筑主要用于场平及边坡回填区域,可充分利用场平开挖料(中风化泥(砂)岩石渣料)或者碎石土料,填筑应分层碾压,填方边坡段分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40cm,且不得发生粗粒料集中现象。=2\*GB2⑵本工程采用挖方料(碎石土料)分层压实回填,最大粒径不超过200mm,5mm以下颗粒含量小于20%,小于0.075mm细粒含量小于10%;不充许采用腐殖土,压实度一般不得小于0.94,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或可通过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试验,并结合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其承载力应满足大于等于150kpa。=3\*GB2⑶水溶盐含量大于5%、有机质含量大于的土料、干硬性粘土、分散性土、软粘土、垃圾等不能做为回填料。=4\*GB2⑷土石料填筑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施工机具进行现场碾压试验,并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确定铺土厚度、碾压速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工程填筑材料多为挖方泥(砂)岩料,在进行现场碾压试验时,可采用重量大于13t振动碾(靠近构筑物四周区域应用小型机械进行施工填筑),并应根据料质、岩性适当洒水。碾压方式,可采用错距法或重叠法先静压,后振压。=5\*GB2⑸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经碾压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压实合格后才准铺筑上层填料。坡体填筑力求全断面平行上升,分段填筑时,段间出现高差应以斜坡相接,结合坡度约1:5;分段分片碾压,碾压搭接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3m;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错缝距离不小于1m。=6\*GB2⑹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筑,振动碾压实不到的边角部位如填方与山体角交接处,应填筑1.5m宽的细料,使用打夯机夯实。=7\*GB2⑺地面高低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向高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8\*GB2⑻铺填过程应注意天气变化,雨天不进行土方回填,必须施工时,雨前应用防水布覆盖作业面,当降雨强度大于5mm/12h时停止碾压填筑土;雨后应对填筑土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对表面再次处理,等质检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9\*GB2⑼填筑质量控制与检查必须贯穿整个填筑过程,检查填筑料、检测含水量变化、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层间结合、压实后的干密度以及边坡尺寸等,试验检测应符合《土工试验规程》到设计要求;铺层厚度不得超径、超厚,洒水量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与岸坡接合处的料物不得分离、架空,并对边角加强碾压,每层填筑必须在前一填筑层验收合格后进行。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检查验收合格证。=10\*GB2⑽回填料与原坡面的接触面须清除表层土体以及有机质土、植物杂草、生活垃圾等,地面横坡大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沿着岩土分界面分台阶开挖,并采用振动碾碾压至无明显沉陷为止。(11)本工程构建筑物地基处理采取强夯地基,详见结构设计。强夯施工应结合边坡挡墙协同进行。施工顺序大致如下:1、首先开挖厂区挖方边坡区域,将挖方量用于厂区回填区域;2、施工厂区生化池、二沉池及滤池中部区域可同步进行回填;3、构建筑物回填区域达到第一次设计强夯面即可进行第一道强夯;4、厂区构建筑物区域填方达到设计高程,可进行第二次强夯;5、施工厂区西侧桩板墙,该侧边坡填筑采取分层压实回填,其余区域边坡填筑可同结构地基设计采取强夯处理。7.3桩板式挡墙工程7.3.1成孔(1)本工程抗滑桩为机械钻孔灌注桩。钻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位置准确,防止因钻杆晃动引起扩大孔径;2.钻进速度应根据电流值变化,及时调整;3.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2)开挖前,应按平面图上给出的起始桩位的坐标进行桩定位放样,并核实准确。(3)挖孔桩应分段跳桩开挖,间隔1根桩开挖1根,待上一批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桩身开挖。(4)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时,应通知地勘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槽,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5)钻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铺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垫层。(6)每根桩均应安设钢护筒,护筒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2.护筒可用4~8mm厚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3.护筒的埋设深度:在黏性土不宜小于1.0m;砂土中不宜小于1.5m。护筒下端外侧应采用黏土填实。(7)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孔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最少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8)钻孔灌注桩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立即组织清孔,且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7.3.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直径18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纵向钢筋接头位置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处和滑动面处。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7.3.3混凝土浇注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应连续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7.3.4抗滑桩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岩芯并做试验,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岩体强度不得小于地勘报告所提数值。3、对施工完的每根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鉴定,采取静载和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声测管应满足《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JT/T705-2007)的要求,且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方可检测。声测管应在浇筑桩基混凝土之前预埋,并采取可靠措施保证其在浇筑混凝土期间位置。桩基检测要求须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因施工需要埋设的各种预埋件,在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切除并保证结构完整无损。5、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在不减少钢筋数量及净距前提下,允许进行适当调整布置,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6、施工应采取各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7.3.5挡土板施工桩间挡板原则上应与抗滑桩地面以上部分采取整体现浇施工,如施工现场受限,且挡土板钢筋无法预埋时,可采用植筋工艺,但应征求设计同意。1、植筋的施工流程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钢筋浇筑混凝土2、材料要求①锚固胶:锚固胶的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添加掺料。如使用环氧基锚固胶,锚固胶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规定,如是用其它品种的锚固胶,其性能应厂家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和认证。植筋用锚固胶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d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的规定。②钢筋:符号""表示HRB400钢筋,钢筋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在植筋前要清除表面的铁锈。3、施工操作①弹线定位根据设计间距,标注出植筋位置。经验收合格,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钻孔。②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孔直径28mm。钻孔深度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钻头始终与岩壁或者挡墙表面保持垂直。③洗孔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和碎渣带出,再用空压机吹出浮沉。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壁,不能用水擦洗。④钢筋处理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一般采用角向磨光机配钢丝刷除锈,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⑤注胶锚固胶要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水,产品应有合格证明。注胶要从孔底开始,为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⑥植筋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宜2~3mm),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⑦养护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h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⑧检测试验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抗拔承载力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5.2.2节执行。7.4喷射混凝土1)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输料管路和电缆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2)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先喷凹处和孔洞,后喷平处。3)喷射混凝土一般一次喷射达到设计厚度。若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终凝后再进行喷射。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清洗待喷射层表面。4)喷枪嘴应垂直坡面,最大偏斜角度不宜超过5°,喷枪嘴移动可为圆圈法,或为条形循徊法。5)喷枪嘴与坡面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水压应高于工作风压0.10~0.15MPa,水压绝不允许低于风压。灰体初凝后洒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6)喷射作业时,坡脚应铺设金属板以回收回弹混凝土;持喷枪人员任何时候都不准对着人,以防突然射石伤人。7)喷枪手应佩戴防护面罩、防尘口罩、穿防护服,其余工作人员应戴防尘口罩。8)结冰季节及大雨天气,严禁进行喷射作业;如果有地下水出漏,必须设泄水孔,将地下水引出。9)喷射混凝土防护工程要经常检查、维修。采用机械喷射。10)喷射混凝土厚50~150mm为宜,分2~3次喷射,沿边坡延伸方向每隔10~15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7.5钢筋砼菱形格构骨架7.5.1锚杆施工1、锚杆施工应按从上往下逆作法进行施工,应清除坡面不稳定松软块体及危石,加强场地及边坡的封闭处理及排水。2、锚杆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孔位→搭设工作平台→安放钻机→钻进成孔及制作锚杆→清孔→安放锚杆→浇注砂浆→浇筑格构梁。1)确定孔位:由专业测量人员按图准确定位。搭设工作平台:按照已放孔位,用钢管搭设承重平台。平台宽不小于6m,铺设厚度不小于5cm的木板。平台要求平整、牢靠,承重量不少于5吨。2)安放钻机:用专用地质钻机成孔。钻机安装周正、水平、稳固。主轴倾斜角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对位应准确。3)钻进成孔:注意观察纪录裂隙位置和结构面位置,应采用干(水)钻,对其孔周围岩体破坏最小。4)锚杆制作;按设计尺寸制作好锚杆,计算好尺寸,钻孔时应保留有足够长的有效锚固段,锚杆应除锈,应使锚筋位于锚孔中部,并确保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5)清孔:钻进终孔时,应停车冲孔5-10分钟清孔。6)应及时安放锚杆,以免时间延长造成塌孔,影响边坡整体稳定。7)灌注M30水泥砂浆:锚筋安放好后,应立即下灌浆管至孔底(注浆管距离孔底宜为100mm),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从孔底开始压浆至孔口返浆。灌浆压力应保持在0.5MPa以上,应根据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灌浆压力,应确保浆体灌注密实;注浆停止前应稳压至少10分钟,漏浆时应及时补浆。随盘取样作试件,并及时脱膜养护送检。锚杆为全长灌浆锚杆。3、锚杆施工前,锚杆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应在设计的锚杆位置处做基本实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层之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每种试验数量不小于3根,实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2进行;试验成果(如砂浆与岩石的粘结强度)应返回设计单位确认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待设计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4、锚杆完工边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验收试验,其根数为5%且不少于5根。122锚杆验收试验荷载为120.0kN,实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进行。5、锚孔长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500mm。6、按设计要求制作好格构梁钢筋后,与锚杆交接处采用绑扎(或焊接)连接牢固,现浇砼前应该确保边坡坡面的平整度,原则上不超挖,当坡面超欠挖大于30cm时,必须凿顺或用M7.5浆砌MU30片石嵌补以便整平坡面或者C25混凝土填充。7.5.2格构梁1、图中符号Φ、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混凝土:格构梁C25。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3、挡墙伸缩缝缝宽20mm,缝中内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止水,伸缩缝每10~15m设一道;4、钢筋砼或者素砼格构采用现场浇筑或预制,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5、按设计要求采取拉线定位的方法对边坡进行理坡,边坡要求平整;对松动坡面进行夯实,以防止不均匀沉降破坏格构。6、在边坡上采取拉线定位的方法,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轮廓线长度及宽度,开挖基槽,并在建基面平整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时保证基底土质及其密实度。7、砼格构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待砼格构固定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土质边坡人工填土与格构齐平,再撒播草籽;岩质边坡格构内堆砌土工生态袋(袋内填充含草籽种植土)。7.6重力式挡墙=1\*GB2⑴施工前请先按桩号对挡墙轴线进行放线,确保挡墙位置正确,且不与其他结构物冲突,若与其他结构物冲突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调整。=2\*GB2⑵墙身材料均采用C25砼现浇,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3\*GB2⑶挡墙基坑开挖时应分段跳槽开挖,开挖临时放坡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岩层1:0.75,中风化岩层1:0.50;严禁大面积开挖,分段长度以不造成边坡滑塌为准进行确定,开挖一段后应立即施做该段挡墙,开挖方法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人工或机械开挖。=4\*GB2⑷基底力求粗糙,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顺墙方向的地面坡度大于5%时,基础应做成高宽比不大于1:2的台阶。挡墙基底开挖后应通知地勘和设计单位进行验槽。=5\*GB2⑸挡墙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0m,外斜5%,孔眼直径100m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河底)300mm;为了防止衡重台处积水,在衡重台的位置需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和回填土之间设置反滤包。=6\*GB2⑹重力式挡墙基础置于压实填土层中时,压实填土层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以确定地基承载力(至少150KPa);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碎石土(土石比5:5)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根据实测承载力确定;挡墙墙趾埋深不小于1.0m。=7\*GB2⑺在地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挡墙墙高、墙身断面发生变化的地方,墙身应设置沉降缝,间距10~15m,缝宽20mm,缝中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埋深度不小于200mm,墙背沉降缝处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8\*GB2⑻墙后土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草皮、耕土、生活垃圾等有机质,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呈4%的逆坡,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填料饱和重度20.0kN/m³,饱和内摩擦角不低于30°,压实系数按重型标准不低于0.94,每100m2不小于2个检测点。=9\*GB2⑼浸水挡土墙最好在枯水季节或水位最低时施工,施工前应清理地表碎石和做好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水位以下部分基坑开挖需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修筑围堰等措施以确保挡墙的质量。=10\*GB2⑽开挖结合排水考虑,排水沟逐层领先;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有泉眼出露应作排引处理,不得随意填埋,以确保工程质量。=11\*GB2⑾施工前需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避免基坑开挖导致边坡垮塌。并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12\*GB2⑿重力式(衡重式)挡墙其它构造要求参照《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17J008)执行。7.7截排水沟⑴各类型截排水沟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坡顶截水沟位置离坡顶临空面一般为5m,可根据实际地形局部进行调整。⑵截排水沟每隔10~15m长度设置沉降缝,缝宽20mm,缝内填塞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后对表面进行沟缝处理。⑶截水沟内侧应设置一排排水孔,排水孔直径不小于5cm,排水孔间距2.5m,排水孔距离沟底面距离不小于20cm。⑷截排水沟位置可根据实际地形作适当调整,但所有调整必须征得设计同意。⑸边坡顶底部的截排水沟施工必须保证沟底纵坡不小于0.3%。⑹边坡上的截排水沟根据实际地形情况设置,如遇陡坡排水沟应设置急流槽和跌水,并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8边坡监测高边坡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边坡本身及邻近建构筑物、边坡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高边坡支护有关规范要求以及本工程项目的特点,结构主体地下部分施工阶段必须对边坡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高边坡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检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是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1)监测工点根据本次高边坡的特点,对场地存在人工高边坡均进行监测,同时施工时需对坡顶已建构筑物加强变形监测。(2)监测项目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对整个边坡工程进行必要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掌握信息,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9.1节内容要求,本工程为高边坡且坡顶存在重要构筑物,必需进行边坡工程监测,并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第3章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本工程应由业主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边坡进行监测,监测时间竣工后不低于二年。监测单位应编制边坡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应测项目为:边坡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两点合一)、边坡周围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坡顶地表的裂缝、降雨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位和渗水与降雨的关系、锚杆拉力、挡墙墙顶位移等相关内容。(3)平面及高程基准点布置在现场布设3个大地变形基准点。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4)边坡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置1)边坡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边坡变形特征的地方。观测点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桩板墙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冠梁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同点。2)边坡监测点设备埋设规格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执行,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在支护结构坡顶埋设位移观测点,间距:15.00m~25.00m。(5)临近已建物及道路、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地方。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执行。抽水井施工前埋设观测点,观测点应通视良好,以利于精密仪器测量。水准监测按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准仪型号为DZS2+FS1光学平板测微器,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标准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