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短文两篇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工一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值情(yi)狡季(xid)诺准(ji6ndn)
涉碍(zhi)阐证(chan)死於(kou)
sh八涉)猎zdo(藻)饰统ch6u(筹)
劝ji。(诫)Idn(滥)加要ju6(诀)
lidn(练)达吹毛求嫩(ci),然贯通(hub)
味同嚼蜡(jido)狂wdng(妄)自大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其惜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使心情愉快。
⑵读书时不可存心诺奉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拿州句,而应推敲细思。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⑶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储,呼呵嚼螂矣。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⑷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呼韦求斯之人。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⑸不要固执一点,啰义嚼事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静然要速。
1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
3.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充满充实充分)的理由。
(2)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完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
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
(丢弃放弃放松)了整体。
4.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③,数学使人①,科学使人④,伦理学使人②,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
彳.,一.=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⑷题。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
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汇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田囹吞枣,不仅
没能品尝到菜舂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ye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鹫远,
急于求成。你想来得快些,但学得不扎实,结果反倒慢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磔冏吞枣(hi!)菜舂(ydo)因y©(噎)废食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融汇贯通”,正确写法是“融会贯通”o
(3)“循序渐进”中“循”的意思是按照。
(4)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2
7.(广西百色中考)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
言连贯,不超过60字。
+1阅毕归还原矶T读考离高一I
|办理借印登i己
~若需复印~卜|办理归还手续|
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
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
【解析】流程图有先后顺序,所以在描述时,应用“先”“再”“然后”“最后”等词来连接。
同时还要说明清楚“若需复印”时有两个不同的流程,一是办理借印登记,二是办理归还手
续。
(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
名人主张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法
①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法”)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②会意法(或“不求甚解
然忘食。”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循序渐进法
思。”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o
示例一: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示例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3
1•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一)阅读《谈读书》,回答问题。
8.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
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的作用。
9.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10.“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
经蒸储,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好书一定要亲自阅读,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11.“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
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这段话主要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借读书来弥补的观点。
(二)阅读《不求甚解》,回答问题。
12.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内容上,开篇点明作者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为下文蓄足了势;
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结构上,
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13.文章第五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具体论证了读书要虚心,要不断努力学习,“不能只记
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
14.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这对我们读书有何启示?
4
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就启示我们在读书时也应该抱以虚心的态度,不要过
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要学会前后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拓展阅读
(湖北襄阳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
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
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
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一一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
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
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
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
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
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
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
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
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
“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
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
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
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
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
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
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
5
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
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
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
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
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
的独特意义。
(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对阅读的作用的论述。
16.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
点和理由。
会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
富的生活”这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表示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
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18.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
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选文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
证更严密。
【解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虽然有“对比”二字,但是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自己观点的描
述性语言,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19.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6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
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
中。
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恢复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
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解析】判断时,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中士兵通过阅读“恢
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与本文中心论点”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
活,让人生气象万千”是一致的。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一
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
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
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
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0.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
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
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
读书如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了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
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
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考点链接
第13题:分析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7
判断文章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
1.单纯摆事实、讲道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为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3.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为对比论证。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论述内容,为比喻论证。
[答题模板]
题型:第义段画线句(第X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模板: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格言或俗语等,充分有力地
论证了……的观点,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力量。
③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
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文章对比鲜明,说理严密,给人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
点,使道理浅显易懂,易被读者接受。
8
14山水画的意境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工一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姻怅(ch6uchdng)真zhi(挚)浮光填影Qii©)
暮匕i(霭)谟染(xudn)到朝暮暮(zhdo)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做到“全马在胸”“阿存感””“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
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
非常熟悉。
⑵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为填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
境。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道弟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比喻夸大地形容。
⑷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学果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气势宏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当我们读
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
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
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乙]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
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进入”与“感受”调换位置。
9
⑵[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智慧”后加上“的境地”o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
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
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
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
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解析】“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
的方法是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
运用好的表现方法一一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L=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⑷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冲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
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o然无味、无动于zhong,这样当
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
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
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
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冲(pei)sub(索)然无味无动于zhdng(衷)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疏乎”,正确写法是“疏忽”o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C)
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
10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
⑷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7.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创其拍卖纪录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
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h
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
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
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
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
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
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
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
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把“围绕”改为“以“(或:删J
去“为主题”)。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显现”改为“体现"o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
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
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
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11
•・.一课内精读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8.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
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
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
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
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解析】“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理解有误。
9.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中描写自然的景色与山水画绘出的景色都包含了感情,诗人、画家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
作者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10.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
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
征坚忍的品质,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
向上,此亥U,通过实地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11.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
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都融合
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
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
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12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
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
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
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
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
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
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
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
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
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
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
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
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
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一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
《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
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
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
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
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3.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13
文章先提出中国山水画具有意境美的观点;再分别论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灵之美、外象之
美、诗意之美;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自然之妙,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14.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论证
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诗情与画意交融;③画面上适当
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6.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
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的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
然,感悟造化。
考点链接
第13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分析论证过程,可采用以下方法。
L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
论”的三段论结构方式。往往又演化出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多种结构方式。
2.明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3.弄清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4.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
[答题模板]
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本文论证过程是什么?/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模板: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从而条理清晰地证明了……观点。
14
15*无言之美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
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医深巷中,鸡鸣
桑树didn。”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曾如(pi)狗医(f3i)桑树didn(颠)
⑵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唯妙唯肖",正确写法是“惟妙惟肖”。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⑷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2.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
“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B青。(A.松枝B.柳条)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
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
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展想象感悟意境
【雕塑之美】
(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15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
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
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
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上口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
至U,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从”与“雕像”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智慧”后加“的感觉”o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江苏淮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一一《诗刊》
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
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
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
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
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
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
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
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
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
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
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
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
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16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
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
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
心不改;从“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
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
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
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
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
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
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
作为。
(有删改)
3.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示例:①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②滋养人们的心灵;③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解析】本文第①②两段以武亦姝夺冠引出“古典诗词”的中心话题,第③〜⑧段论述古典诗
词之于个体心灵滋养、民族审美方式、走向民族复兴等方面的作用,抓住第⑧段段末的总结
句“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精神支撑”进行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限
制。
4.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5.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
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放在文中【B】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
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主要内容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
④段主要内容贴近。
17
【解析】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观点。所给材料主要是讲诗词对生活
清贫的王海军的深远影响,这与第④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所
以应放在文中【B】处。
6.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点题(呼应题目);点明主旨。
【解析】第⑨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而结尾段落一般有收束全文的作用。从“这就是中华民
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来看,这句话呼应了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主旨。
考点链接
第6题:分析议论文句段的作用。
分析议论文句段作用的方法,可分以下几步。
1.理解句段内容。
2.明确句段位置。
3.了解一般作用,如结构上: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照应题目。内容
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4.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题模板]
题型1:文章第一段用XX的事例/名言/奇闻趣事,有什么作用?
模板1:通过引用……的事例/名言/奇闻趣事,提出……的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
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论述的趣味性。
题型2:谈谈最后一段中引述X义的话有何作用。
模板2:深化(或点明)了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了……的中心论点;发
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18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而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
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
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
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a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n(衬)托怅然(chdng)wdn(宛)如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一抡”,正确写法是“一轮”o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A)
A.空而宽阔B.心境开阔
C.耽误;荒废D.长久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2.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⑴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
意美,不少于100字。
19
示例: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
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
挑在雨幕里,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3)王宁要向大家介绍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下面是他的发言稿,其中有一些
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
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
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
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
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展开”改为“展示”o
②[乙]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能否”改为“要”o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
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你
看,甲骨文的雨(T)、山(曲)、本(东)、末(淤、采&)、休(如,视之其象可见,察之其事
可明,思之其意可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当我们吟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
③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
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④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
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
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为什么
20
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
“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
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
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传承五千
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⑤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直
到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时的汉
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⑥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
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
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⑦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
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
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选自2018年5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3.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追溯汉字的根
与源,可以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通读全文,综合考虑,找到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概括。本题概括出文章首尾两段中的关键句即可。
4.“甲骨文的雨(下)、山(曲)”“视之其象可见”。请用简短的文字分别描述你看到甲骨
文“雨”和“山”后想到的景象。
示例:看到甲骨文的“雨”,想到云层中的水滴降落到地面,淅淅沥沥的样子;看到甲骨文的
“山”,想到地平线上的群峰连绵起伏的样子。
5.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⑥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
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
示例:我认为可以。第⑥段主要论述了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
迷恋汉字的观点。特朗普的外孙女从小就学习中文,并能用中文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足以
证明这一论点。
21
【解析】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特朗普的外孙女从小就学习中文,能用中文背诵《三字经》
和古诗,这与第⑥段的分论点“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
汉字”相符合,故可以作为该段的论据。
6.有人认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不必深究字的本源意义。请联系自
己学习汉字的经历,结合本文及材料【甲】【乙】,谈谈你的认识。
【甲】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
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绝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
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
(选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乙】观看《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字以溯源”中王宁老师展示的“正”“直”
的造字思路和演化。行不离轨是“正”,目不斜视为“直”。“正直”就是看清道路,奔向目
标。之前,我都不知道每天都在书写的汉字,竟这么富有哲理。
(选自某中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示例:我认为,学习汉字不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汉字具
有融形、声、义三者于一体的特点,这是一切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
追溯汉字的根与源,可以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文章内容,指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这
句话的错误之处。这可从汉字的渊源和本身具有的丰富含义来分析,同时,可结合第⑦段最后
一句内容作答,以达到答案与文本相结合。
考点链接
第5题:补写论据或分析论据是否合适。
解答此类论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明确要求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1)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
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2)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
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2.补写论据时,可仿写文章原有的论据。
22
3.分析论据是否合适要注意理解论据内容,分析论据内容和文章观点是否统一。
[答题模板]
题型1:在文章XX处添加一个事实/道理论据。
模板1:事实论据:人物+行为+行为原因或行为方式+具体结果。
道理论据:XX(名人)曾说道/《XX》这本书中提到……
题型2:下面有关义义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模板2:我认为可以。这段文字的观点是……,所给材料说的是……,足以证明这一论点。
我认为不可以作为论据,这段文字的观点是……,所给材料说的是……,不足以证明这一论
点。
23
口语交际辩论
1.(山西中考)班里召开“向拖延症说再见”主题班会,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
议论:
小明说:“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来嘛!”
小梦说:“我也觉得拖延是小事儿,改不改区别不大。”
小亮说:“我倒是很想改掉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就是不知道怎么改。”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议论,该说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要求:
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
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示例:我觉得拖延症必须要改正。因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
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
病。尤其对我们学生而言,它就像一个毒瘤,会使我们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球赛积分+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中国铝合金挤压管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空调水暖钻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火车鹤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星条绸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CD/DVD内页制造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美术课程中的性别平等探讨计划
- 技术文档撰写与管理技巧培训
- 生物课教材例题精解方案计划
-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计划
- 如何搞定你的客户-
-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二章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 宁夏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压缩机辅助系统试运
- 环磷酰胺原料药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职高新思政-第五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天然气超声波脱水技术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