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C.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D.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2.自传是作者本人对其所亲历和亲见的事情进行记述的回忆性作品。卢梭在其自传《忏悔录》中说:“我的《忏悔录》的本旨,就是要正确地反映我一生的种种境遇,那时的内心状况。我向读者许诺的正是我心灵的历史,为了忠实地写这部历史,我不需要其他记录,我只要像我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诉诸我内心就成了。”这说明A.自传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B.自传由亲历者记述,因此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C.由于主观性较强,自传的文学价值高于其史学价值D.使用多种类型的史料进行比较研究,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3.针对中国“百弊丛积”的现状,他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在体制内寻找解救之道,指出“夫天下国家者,……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也。”这里的“他”主张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4.中国古代疫灾多发,全国各地有许多关于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的记载:这些庙里供奉的主要是神农、扁鹊、华佗、孙思邈、钱乙等历代名医。《平度州志》载:药王庙“道光十一年州人共修。”《寿张县志》载:“瘢疹庙在城东南一里,小儿生瘢疹者。多以礼谢,灵验”。这体现了A.道教成为主流信仰 B.政府重视宗庙的修建C.中医研究水平先进 D.普通民众的心理诉求5.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6.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7.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8.在联合国成立的问题上,各国有着相同的出发点。“相同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A.建立一个和平平等的世界 B.建立一个美苏两国操纵的世界C.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D.成立联合国,重建世界格局9.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10.1953年我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模式制度化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提及运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两年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上述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C.优先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D.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11.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12.唐高祖李渊为笼络前来归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县以宠禄之”,自此“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在合并州县的同时,又设置了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准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以监察地方。唐太宗此举A.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 B.意图在于控制江南各地C.易于造成地方办事低效 D.起到了革新政治的作用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粮食、交通、安全都会是问题。据考,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京师长安有60多万人,东都洛阳有30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的城市,在盛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宋朝以后,中国城市规模大幅下降,最大的城市人口竟不及百万。古代中国的总体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全国总人口约为5300万,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摘编自徐建国《城市繁荣离不开城乡人口对流》材料二如图为“1850—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整体趋势及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中两国城市化的异同。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天宝来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每一节度使有若干军、镇、城,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是希腊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生产力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故B项正确;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雅典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政。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为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城邦出现在公元前8到前6世纪。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2、A【解析】

材料“我向读者许诺的正是我心灵的历史,为了忠实地写这部历史,我不需要其他记录,我只要像我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诉诸我内心就成了”体现的是卢梭《忏悔录》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自传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A正确;自传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历史,B排除;史学的价值明显高于自传文学价值,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3、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西方学习得出“君臣公理”的人,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B选项符合题意;“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此君臣之公理”的说法,与“中体”西用、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的主张不符,ACD第三项错误。4、D【解析】

由材料可知,各地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主要是祈求他们所供奉的神医的普济或保佑,以达到免灾免疫的目的,这是普通民众对疫灾流行所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通过民间信仰习俗,祈求神的庇护来安慰自己,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药王庙和瘢疹庙属于民间信仰场所,而不是宗庙,由材料“州人共修”等信息也无法说明政府重视,故B项错误;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无法体现中医研究水平,排除C项。5、A【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觉醒,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6、B【解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思是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7、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8、C【解析】

联合国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C正确;A中“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各个国家“相同的出发点”,排除;D是美苏两国的出发点,排除。9、A【解析】

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中央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到“多予、少取、放活”,乃至废除农业税的转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故B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不是主要目的,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1、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国推行后,国人对星期制有着一定的抵制态度,有人主张取缔星期制;有人主张用中国古制“旬日”代替星期制;还有人认为这一制度在中国早已存在,从国人对星期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心态,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人抵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星期制,没有体现国内思想的自由多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大众舆论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星期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排斥,而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故D选项错误。12、D【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合并州县添设十道,是对地方行政监察体制的改革,D项正确;A项表述错在把革除唐高祖旧弊解读为吸取隋朝灭亡教训,排除;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加强对全国地方的控制,并非针对江南地区,B项错误;仅凭材料难以推断出C项结论,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整体趋势: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特征:①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市民阶层出现,并导致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④城市规模与商业活动相关,并受到封建政府政策影响。(2)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异:英国的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中国的城市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起步发展缓慢。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解析】

(1)整体趋势:根据材料“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可知,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特征:根据材料“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城市化率较高,说明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城市化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市民阶层出现,并导致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城市规模与商业活动相关,并受到封建政府政策影响。(2)同:根据曲线时间和两国城市化进程可知,中国和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