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代谢B.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容易诱发高脂血症C.长期铁摄入不足会引起镰状细胞贫血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可补充适量的葡萄糖盐水〖答案〗C〖祥解〗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详析】A、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代谢,A正确;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容易诱发高脂血症,B正确;C、长期铁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C错误;D、电急性肠炎的病人可补充适量的葡萄糖盐水,D正确;故选C。2.10-23酶可以和靶标RNA结合并对其进行切割,10-23酶包含一个由15个核苷酸构成的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的两侧为底物结合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酶被水解后可生成4种核糖核苷酸B.该酶降低了RNA中氢键断裂所需的活化能C.图示模型体现了酶催化的高效性D.若改变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则该类酶可结合不同的底物〖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可能将靶RNA切割成核糖核苷酸链。【详析】A、据图可知,该酶的碱基中含有T,故该酶应是DNA酶,水解后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该酶的作用位点是10-23型酶切割的是Y与R所在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图示过程没有无机催化剂,故不能体现酶的高效性,C错误;D、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决定了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故若改变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则该类酶可结合不同的底物,D正确。故选D。3.铊是一种稀散金属,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进入神经细胞时会消耗ATPB.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C.铊只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D.铊可能会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答案〗C〖祥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H2O分解成CO2,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详析】A、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K+进入神经细胞为逆浓度梯度,会消耗ATP,A正确;B、K+外流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铊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故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B正确;C、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铊不只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也可能会影响第二阶段,C错误;D、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D正确。故选C。4.人体内处于分裂状态的某细胞如图所示(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其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C.该细胞产生的过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占1/2〖答案〗B〖祥解〗根据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图示中同源染色体正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

Aa

,说明其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细胞左侧两条同源染色体形态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

X

Y

染色体。【详析】A、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图示中同源染色体正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A正确;B

、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分,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

Aa

,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该细胞可产生aY、ab、Ab=2:1:1三种精子,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占1/2,D正确。故选B。5.已知基因A和基因B位于同一DNA上,若甲、乙过程分别为两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M、N分别为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产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基因的甲、乙过程不能同时进行B.基因A和基因B可能会在同一细胞中表达C.甲、乙过程的碱基配对不完全相同D.若某细胞有M没有N,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A〖祥解〗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由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同一DNA上,若位于线粒体DNA上,同一基因的甲、乙过程可能同时进行,A错误;B、基因A和基因B可能会在同一细胞中表达,B正确;C、甲、乙过程的碱基配对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C正确;D、若某细胞有M没有N,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A。6.在太空微重力或失重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头部,机体会误认为身体水分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此外,机体内蛋白质和钙质的流失也会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的流失增多可能会引起机体局部组织水肿B.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引起机体脱水C.机体脱水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太空中,宇航员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钙含量的稳定〖答案〗B〖祥解〗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析】A、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从而引起局部组织水肿,A正确;B、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机体排尿减少而不会引起机体脱水,B错误;C、机体脱水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C正确;D、太空中,宇航员补充维生素D会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钙含量的稳定,D正确。故选B。7.发芽的马铃薯块茎中含有高浓度的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分解。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龙葵素能有效降低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河鲀毒素会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被分解D.细胞外液中的Na+和K+参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答案〗A〖祥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龙葵素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A错误;B、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引起的,可见河鲀毒素会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及时分解,从而避免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C正确;D、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不平衡分布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的基础,即细胞外液中的Na+和K+参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正确。故选A。8.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产生的物质甲依附于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量很少B.细胞1、2、3分别为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正常的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甲位于细胞外液中D.肥大细胞上的物质甲和细胞1上的受体能识别同种过敏原〖答案〗A〖祥解〗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详析】A、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不会引起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A错误;B、分析可知:物质甲为抗体,细胞3分别为浆细胞,细胞2为记忆B细胞,细胞1为B细胞,B正确;C、在体液免疫中,抗体(物质甲)位于细胞外液中,C正确;D、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物质甲)是接触过敏原通过B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所以与B细胞膜(细胞1)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D正确。故选A。9.实验小组探究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有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4-D溶液浓度/(mol·L-1)010-1510-1310-1110-910-710-5平均生根数/条2.03.81.920.39.11.30A.实验结果说明了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则抑制生根B.2,4-D溶液浓度为10-5mol·L-1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C.2,4-D溶液浓度为10-13mol·L-1的一组数据可能有误,应进行重复实验D.2,4-D溶液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有可能是10-15~10-9mol·L-1〖答案〗B〖祥解〗分析表格可得,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数。第1组添加清水,相当于对照组,第2-7组均为实验组。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平均生根数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ol/L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促进生根数效果最好,这需要缩小浓度范围,设置更小的区间浓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才能找出来。【详析】A、根据实验结果,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平均生根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甚至低于对照组,可知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则抑制生根,A正确;B、2,4-D溶液浓度为10-5mol·L-1时生根数低于空白对照,效果为抑制生长,B错误;C、根据数据趋势可知,2,4-D溶液浓度为10-13mol·L-1的一组数据异常,可能有误,应进行重复实验,C正确;D、实验数据中,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ol·L-1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即2,4-D溶液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可能是10-15~10-9mol·L-1,D正确。故选B。10.土壤线虫活动力差,以土壤中的细菌为食,是重要的土壤动物类型。某植物的落叶能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土壤线虫数量的增加。土壤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植物落叶,加快了物质循环B.土壤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减缓生物间的竞争C.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来调查土壤线虫的密度D.该植物大量繁殖有利于土壤小动物保持稳定〖答案〗D〖祥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3)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详析】A、土壤中的细菌包括分解者等,能分解植物落叶,加快了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生物利用资源和空间的能力,能减缓生物间的竞争,B正确;C、土壤线虫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来调查土壤线虫的密度,C正确;D、该植物大量繁殖使土壤线虫数量增加,从而使其他土壤动物的生存受到抑制,不利于土壤动物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D。11.某植食性动物迁入新环境一段时间,其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不变B.t1时刻,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最多C.t2时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3时刻与t0时刻的种群数量相等〖答案〗C〖祥解〗该种群在t0—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S”形曲线。【详析】A、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数量一直在增加,A错误;B、t1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该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B错误;C、t2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由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t3时刻的种群数量大于t0时刻的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C。12.“千枝万朵灿春光,田泛金波似海洋。蝶吻蜂亲谁入韵?山村三月菜花香。”诗句描写的是油菜花盛开的场景。菜籽油是人们的食用油之一,同时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农家肥还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中体现了物理和化学信息的传递B.蝴蝶和蜜蜂为油菜花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农家肥可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D.菜籽油作为人们的食用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祥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析】A、诗中“春光”等属于物理信息,“菜花香”属于化学信息,故诗中体现了物理和化学信息的传递,A正确;B、共同进化(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蝴蝶和蜜蜂为油菜花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农家肥属于有机肥,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C错误;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菜籽油作为人们的食用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3.液泡区隔化作用指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在蛋白复合体Sec24C的作用下从内质网运出并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这样可以减少重金属对其他部位的伤害,增强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在内质网中进行了加工B.在重金属胁迫下,Sec24C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C.推测液泡中的重金属通过ABCC1与ABCC2转运至其他部位D.重金属进入液泡所需要的能量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答案〗C〖祥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2在蛋白复合体Sec24C的作用下从内质网运出并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在内质网中进行了加工,A正确;B、在重金属胁迫下,Sec24C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B正确;C、载脂蛋白ABCC1与ABCC2成熟后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未转运至其他部位,C错误;D、细胞质基质可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重金属进入液泡所需要的能量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C。14.已知某自花传粉植株的株高由基因A(高茎)和a(矮茎)、花形由基因B(大花)和b(小花)控制。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则下列推断不成立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B.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纯合子占1/4C.若F1有2种表现型,则配子形成过程中没有株高基因和花形基因的重新组合D.若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祥解〗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根据已知条件,亲本的基因型都可能为AaBb、aabb或Aabb、aaBb,若控制高茎与矮茎、大花与小花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出现2种表型;亲本的基因型Aabb、aaBb,F1出现4种表型。若控制高茎与矮茎、大花与小花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出现4种表型。【详析】A、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或Aabb、aaBb,A正确;B、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纯合子占1/2x1/2=1/4,B正确;C、若F1有2种表现型,则配子形成过程中没有株高基因和花形基因的重新组合,C正确;D、若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15.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0.51.01.52.02.53.03.5肾上腺素5.005.756.256.506.756.826.906.80胰高血糖素5.006.406.256.005.755.725.705.68皮质醇5.005.105.205.185.155.175.205.2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5.007.508.309.5010.7511.2011.7012.50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所使用的激素的种类B.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C.胰岛素与上述三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呈协同作用D.三种激素中,单独使用时升高血糖浓度效果最好的是胰高血糖素〖答案〗B〖祥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血糖浓度变化,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结合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所使用的激素的种类和处理时间,A错误;B、对比表格数据可知,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如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1.2-5.0=6.2mmol/L,三种激素单独作用的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前者大于后者,B正确;C、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上述三种激素升高血糖,故胰岛素与上述三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呈抗衡作用,C错误;D、分析表格可知,0.5h时单独使用时胰岛血糖素的升血糖效果最后,但1.5h后肾上腺素的升血糖效果好于胰高血糖素,D错误。故选B。16.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情况,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92×104J·m-2·a-1B.清除幽蚊幼虫可能有利于鲈鱼增产C.上述食物网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D.太阳鱼捕食摇蚊幼虫,摇蚊幼虫食用太阳鱼的粪便,如此可实现能量在两者之间的循环流动〖答案〗B〖祥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详析】A、该生态系统为人工鱼塘,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应大于3.192×104J·m-2·a-1,A错误;B、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幽蚊幼虫存在时,太阳鱼为第三、四营养级,清除幽蚊幼虫,太阳鱼为第三营养级,太阳鱼获得的能量增多,其数量会增多,导致鲈鱼数量增多,所以清除幽蚊幼虫可能有利于鲈鱼增产,B正确;C、第一营养级浮游植物的同化量为31920J·m-2·a-l,第二营养级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的同化量为(3780+4200)=7980J·m-2·a-l,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980/31920×100%=25%,该值不在10%~20%之间,C错误;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在太阳鱼和摇蚊幼虫之间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干旱严重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脱落酸(ABA)在植物适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ABA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小麦幼苗均分为四组,处理方式及所检测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的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方式气孔导度/(μmol·m-2·s-1)Rubisco酶活性(相对值)光合速率/(μmol·m-2·s-1)①正常供水3.90.02338.1②正常供水+ABA2.70.03823.5③干旱1.90.01617.8④干旱+ABA1.70.02822.6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Rubisco能催化CO2的固定。(1)小麦幼苗体内ABA的合成部位是____。在干旱胁迫时,ABA主要通过____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可作为信号____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3)据表分析,在水分充足时,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Rubisco的酶活性会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②组的光合速率低于①组的,而④组的光合速率高于③组的。结合以上信息分析,这两种情况下光合速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4)经测定,干旱胁迫会引起小麦幼苗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其生理意义是____。〖答案〗(1)①.根冠、萎蔫的叶片②.促进气孔关闭(2)①.叶绿体基质②.调控(或调节)(3)①.升高②.促进CO2的固定,以适应气孔关闭引起的低CO2浓度环境③.在水分充足时,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在干旱时,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4)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减少失水〖祥解〗本实验目的是探究ABA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ABA(脱落酸)的有无、水分含量,因变量有气孔导度、Rubisco酶活性和光合速率。【小问1详析】小麦幼苗体内ABA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ABA促进了小麦幼苗气孔的关闭。【小问2详析】Rubisco催化CO2的固定,因此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可以作为信号调控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小问3详析】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在水分充足时,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Rubisco的酶活性会升高,这样可以促进CO2的固定,以适应气孔关闭引起的低浓度CO2环境,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由以上分析可知,ABA会降低气孔导度,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又能提高Rubisco酶活性使光合作用加强,正常供水下,②组在加入ABA后光合速率低于①组;重度干旱下,④组在加入ABA后光合速率高于③组,两种情况下光合速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正常供水情况下,施加ABA后,气孔导度的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光合速率下降。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ABA后,气孔导度的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于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光合速率提高。【小问4详析】干旱胁迫会引起小麦幼苗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这样可以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减少失水,使植株适应干旱环境。18.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水平的调控,胰岛素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后会通过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转运葡萄糖的蛋白向膜转移,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促进。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需要源源不断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_。(2)抗体1和抗体2是由自身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1作用于甲细胞后会导致甲细胞功能受损,抗体2只影响b的功能,不影响乙细胞的其他功能。根据发病机理,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等不同类型。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较低,结合信息,此类患者体内抗体_________(选填“1”或“2”)的水平较高。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_________。从免疫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均属于_________病。(3)现欲验证甘精胰岛素U300(胰岛素类似物)能有效控制血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材料与用具: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若干只,甘精胰岛素U300溶液,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属于②.激素的含量少,一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失活了(2)①.1②.抗体2与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作用于乙细胞,使葡萄糖不能进入乙细胞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升高。③.自身免疫病(3)将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并编号(A、B、C),测定每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给各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分别给A、B、C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甘精胰岛素

U300

溶液、基础胰岛素溶液和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祥解〗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同时产生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2、题图分析: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a表示葡萄糖转运蛋白,乙细胞是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b表示胰岛素受体。【小问1详析】胰岛素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激素含量少,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故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小问2详析】抗体1和抗体2是由自身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但抗体1和抗体2均作用于自身正常的细胞,进而导致血糖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1作用于甲细胞后会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较低,结合信息,此类患者体内抗体1的水平较高。b表示胰岛素受体,抗体2与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作用于乙细胞,使葡萄糖不能进入乙细胞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升高。【小问3详析】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甘精胰岛素U300(胰岛素类似物)能有效控制血糖,自变量是是否注射甘精胰岛素U300,因变量是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生理盐水组和胰岛素溶液组都是对照组。故实验思路是:将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并编号(A、B、C),测定每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给各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分别给A、B、C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甘精胰岛素

U300

溶液、基础胰岛素溶液和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19.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大足鼠是一类生活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的常见啮齿类动物。①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据此分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2)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3)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____。〖答案〗(1)①.偏大②.大足鼠天性警觉,一次捕捉后难以被再次捕捉,导致重捕的大足鼠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③.消费者④.大足鼠与昆虫B、蛇C与老鹰D(2)矮林—草原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多于草地的,其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害虫损害的能力更强(3)食物和活动场所(栖息条件)〖祥解〗1、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标记重捕法主要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小问1详析】①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大足鼠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说明大足鼠与昆虫B、蛇C与老鹰D存在种间竞争。【小问2详析】由于矮林—草原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多于草地的,其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害虫损害的能力更强,所以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小问3详析】“边缘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0.限制酶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之一。同尾酶指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不相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在基因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几种常见的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BamHISalIBglⅡXhoI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1)表中两组同尾酶分别是____和____。表中限制酶切割出的为黏性末端,若限制酶切割出的为平末端,则可以用____(选填“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2)某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GATC,某DNA分子上有4个该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用该限制酶切割该DNA分子,会生成4个片段。若用BamHI切割该DNA分子会生成2个片段,则该DNA分子为____(填“环”或“链”)状结构。若用两种酶同时处理该DNA分子,则会生成____个片段。(3)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是____(填化学键名称)。在基因工程中,与使用一种限制酶相比,同时使用2种同尾酶进行切割的优点有____(写出1个)。〖答案〗(1)①.BamHI、BglⅡ②.SalI、XhoI③.T4DNA连接酶(2)①.环②.4(3)①.磷酸二酯键②.一定程度上防止重组质粒再次被切割〖祥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小问1详析】同尾酶,也被称为同切酶,是一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表中两组同尾酶分别是BamHI与BglⅡ,SalI与XhoI。由表分析,BamHI和BglⅡ或SalI和XhoI可以切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平末端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小问2详析】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GATC,该DNA分子上有4个该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用该限制酶切割该DNA分子,生成4个片段,说明则该DNA分子为环状结构;若用两种酶同时处理该DNA分子,则会生成4个片段。【小问3详析】在基因工程中,与使用一种限制酶相比,若同时使用2种同尾酶进行切割,则切割后的DNA片段连接后,原来的酶切位点将不存在,不能被原来的限制酶所识别,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重组质粒再次被切割。21.某种遗传病L受到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缺失部分碱基产生的。通过对某家系(图1)的1~6号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电泳条带图如图2所示。若只呈现一条带,则说明只含有基因A或a;若呈现两条带,则说明同时含有基因A和a。图中成员的患病情况未标明,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位于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8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2)若该家系的1~6号成员中只有2号个体患遗传病L。据此分析,基因A对应的电泳条带是____。(填“基因①”或“基因②”)(3)若7号个体表型正常,她与人群中正常男性婚配。I.两人计划生育后代,7号个体进行了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两人最好生育女孩。据此分析,在图3中把7号个体基因检测最可能的结果的相图3应条带涂黑____。Ⅱ.7号个体生育了一个女孩,但该女孩患有遗传病L。就医后,医生提出2种可能的解释:原因一:父亲产生的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___而产生了含有基因a的精子,该精子与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女孩。原因二:父亲产生了含有基因A的精子,该精子进行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女孩,但基因A的启动子部分序列甲基化。根据前面所述信息继续分析,该女孩患遗传病的原因是____。〖答案〗(1)①.X②.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或X、Y同源区,则4号的电泳条带均为2条,与电泳条带上只有1条条带(基因①)的结果不符合③.XAY或XaY(2)基因①(3)①.②.基因突变③.基因A的启动子部分序列甲基化,RNA聚合酶不能够与基因A的启动子结合,基因A的转录受阻,不能表达,同时含有基因A的精子与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进行了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患病女孩〖祥解〗分析题图:由条带图中成员1只含基因A成员2只含基因a而成员4只含基因A可推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上述系谱图涉及部分为:XAXA×XaY→XAY;进一步可推知成员5、6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成员8的基因型为XAY或XaY。【小问1详析】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同源区,则4号的电泳条带均为2条,这与4号的电泳条带上只有1条电泳条带的结果不相符,所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是XAXa、XaY或XaXa、XAY,5号的基因型为XAXa,因此8号的基因型为XAY或XaY。【小问2详析】若该家系的1~6号成员中只有2号个体患遗传病L,结合图2分析可知,基因②对应基因a,基因①对应基因A。【小问3详析】Ⅰ.若7号个体表型正常,基因型为XAX-,与人群中正常男性婚配建议两人最好生育女孩,由于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7号基因型为XAXa,基因检测最可能的结果如下:。Ⅱ.7号个体生育了一个女孩,但该女孩患有遗传病L。可能是因为:原因一:父亲产生的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产生了含有基因a的精子,该精子(XaY)与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XAXa)进行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女孩(XaXa)。原因二:基因A的启动子部分序列甲基化,RNA聚合酶不能够与基因A的启动子结合,基因A的转录受阻,不能表达,同时含有基因A的精子与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进行了受精作用而生育了该患病女孩。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代谢B.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容易诱发高脂血症C.长期铁摄入不足会引起镰状细胞贫血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可补充适量的葡萄糖盐水〖答案〗C〖祥解〗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详析】A、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代谢,A正确;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长期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容易诱发高脂血症,B正确;C、长期铁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C错误;D、电急性肠炎的病人可补充适量的葡萄糖盐水,D正确;故选C。2.10-23酶可以和靶标RNA结合并对其进行切割,10-23酶包含一个由15个核苷酸构成的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的两侧为底物结合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酶被水解后可生成4种核糖核苷酸B.该酶降低了RNA中氢键断裂所需的活化能C.图示模型体现了酶催化的高效性D.若改变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则该类酶可结合不同的底物〖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可能将靶RNA切割成核糖核苷酸链。【详析】A、据图可知,该酶的碱基中含有T,故该酶应是DNA酶,水解后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该酶的作用位点是10-23型酶切割的是Y与R所在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图示过程没有无机催化剂,故不能体现酶的高效性,C错误;D、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决定了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故若改变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则该类酶可结合不同的底物,D正确。故选D。3.铊是一种稀散金属,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进入神经细胞时会消耗ATPB.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C.铊只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D.铊可能会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答案〗C〖祥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H2O分解成CO2,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详析】A、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K+进入神经细胞为逆浓度梯度,会消耗ATP,A正确;B、K+外流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铊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故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B正确;C、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铊不只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也可能会影响第二阶段,C错误;D、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D正确。故选C。4.人体内处于分裂状态的某细胞如图所示(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其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C.该细胞产生的过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占1/2〖答案〗B〖祥解〗根据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图示中同源染色体正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

Aa

,说明其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细胞左侧两条同源染色体形态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

X

Y

染色体。【详析】A、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图示中同源染色体正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A正确;B

、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分,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

Aa

,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该细胞可产生aY、ab、Ab=2:1:1三种精子,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占1/2,D正确。故选B。5.已知基因A和基因B位于同一DNA上,若甲、乙过程分别为两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M、N分别为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产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基因的甲、乙过程不能同时进行B.基因A和基因B可能会在同一细胞中表达C.甲、乙过程的碱基配对不完全相同D.若某细胞有M没有N,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A〖祥解〗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由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同一DNA上,若位于线粒体DNA上,同一基因的甲、乙过程可能同时进行,A错误;B、基因A和基因B可能会在同一细胞中表达,B正确;C、甲、乙过程的碱基配对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C正确;D、若某细胞有M没有N,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A。6.在太空微重力或失重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头部,机体会误认为身体水分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此外,机体内蛋白质和钙质的流失也会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的流失增多可能会引起机体局部组织水肿B.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引起机体脱水C.机体脱水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太空中,宇航员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钙含量的稳定〖答案〗B〖祥解〗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析】A、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从而引起局部组织水肿,A正确;B、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机体排尿减少而不会引起机体脱水,B错误;C、机体脱水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C正确;D、太空中,宇航员补充维生素D会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钙含量的稳定,D正确。故选B。7.发芽的马铃薯块茎中含有高浓度的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分解。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龙葵素能有效降低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河鲀毒素会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被分解D.细胞外液中的Na+和K+参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答案〗A〖祥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龙葵素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A错误;B、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引起的,可见河鲀毒素会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及时分解,从而避免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C正确;D、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不平衡分布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的基础,即细胞外液中的Na+和K+参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正确。故选A。8.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产生的物质甲依附于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量很少B.细胞1、2、3分别为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正常的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甲位于细胞外液中D.肥大细胞上的物质甲和细胞1上的受体能识别同种过敏原〖答案〗A〖祥解〗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详析】A、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不会引起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A错误;B、分析可知:物质甲为抗体,细胞3分别为浆细胞,细胞2为记忆B细胞,细胞1为B细胞,B正确;C、在体液免疫中,抗体(物质甲)位于细胞外液中,C正确;D、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物质甲)是接触过敏原通过B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所以与B细胞膜(细胞1)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D正确。故选A。9.实验小组探究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有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4-D溶液浓度/(mol·L-1)010-1510-1310-1110-910-710-5平均生根数/条2.03.81.920.39.11.30A.实验结果说明了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则抑制生根B.2,4-D溶液浓度为10-5mol·L-1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C.2,4-D溶液浓度为10-13mol·L-1的一组数据可能有误,应进行重复实验D.2,4-D溶液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有可能是10-15~10-9mol·L-1〖答案〗B〖祥解〗分析表格可得,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数。第1组添加清水,相当于对照组,第2-7组均为实验组。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平均生根数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ol/L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促进生根数效果最好,这需要缩小浓度范围,设置更小的区间浓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才能找出来。【详析】A、根据实验结果,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平均生根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甚至低于对照组,可知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则抑制生根,A正确;B、2,4-D溶液浓度为10-5mol·L-1时生根数低于空白对照,效果为抑制生长,B错误;C、根据数据趋势可知,2,4-D溶液浓度为10-13mol·L-1的一组数据异常,可能有误,应进行重复实验,C正确;D、实验数据中,第4组在所有组中生根数最多,说明在10-11mol·L-1浓度附近存在一个最佳浓度,即2,4-D溶液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可能是10-15~10-9mol·L-1,D正确。故选B。10.土壤线虫活动力差,以土壤中的细菌为食,是重要的土壤动物类型。某植物的落叶能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土壤线虫数量的增加。土壤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植物落叶,加快了物质循环B.土壤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减缓生物间的竞争C.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来调查土壤线虫的密度D.该植物大量繁殖有利于土壤小动物保持稳定〖答案〗D〖祥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3)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详析】A、土壤中的细菌包括分解者等,能分解植物落叶,加快了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生物利用资源和空间的能力,能减缓生物间的竞争,B正确;C、土壤线虫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来调查土壤线虫的密度,C正确;D、该植物大量繁殖使土壤线虫数量增加,从而使其他土壤动物的生存受到抑制,不利于土壤动物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D。11.某植食性动物迁入新环境一段时间,其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不变B.t1时刻,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最多C.t2时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3时刻与t0时刻的种群数量相等〖答案〗C〖祥解〗该种群在t0—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S”形曲线。【详析】A、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数量一直在增加,A错误;B、t1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该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B错误;C、t2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由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t3时刻的种群数量大于t0时刻的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C。12.“千枝万朵灿春光,田泛金波似海洋。蝶吻蜂亲谁入韵?山村三月菜花香。”诗句描写的是油菜花盛开的场景。菜籽油是人们的食用油之一,同时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农家肥还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中体现了物理和化学信息的传递B.蝴蝶和蜜蜂为油菜花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农家肥可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D.菜籽油作为人们的食用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祥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析】A、诗中“春光”等属于物理信息,“菜花香”属于化学信息,故诗中体现了物理和化学信息的传递,A正确;B、共同进化(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蝴蝶和蜜蜂为油菜花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农家肥属于有机肥,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C错误;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菜籽油作为人们的食用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3.液泡区隔化作用指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在蛋白复合体Sec24C的作用下从内质网运出并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这样可以减少重金属对其他部位的伤害,增强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在内质网中进行了加工B.在重金属胁迫下,Sec24C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C.推测液泡中的重金属通过ABCC1与ABCC2转运至其他部位D.重金属进入液泡所需要的能量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答案〗C〖祥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载体蛋白ABCC1与ABCC22在蛋白复合体Sec24C的作用下从内质网运出并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在内质网中进行了加工,A正确;B、在重金属胁迫下,Sec24C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B正确;C、载脂蛋白ABCC1与ABCC2成熟后最终定位至液泡膜上,使重金属聚集在液泡中,未转运至其他部位,C错误;D、细胞质基质可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重金属进入液泡所需要的能量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C。14.已知某自花传粉植株的株高由基因A(高茎)和a(矮茎)、花形由基因B(大花)和b(小花)控制。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则下列推断不成立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B.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纯合子占1/4C.若F1有2种表现型,则配子形成过程中没有株高基因和花形基因的重新组合D.若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祥解〗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根据已知条件,亲本的基因型都可能为AaBb、aabb或Aabb、aaBb,若控制高茎与矮茎、大花与小花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出现2种表型;亲本的基因型Aabb、aaBb,F1出现4种表型。若控制高茎与矮茎、大花与小花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出现4种表型。【详析】A、两亲本植株杂交,F1中高茎:矮茎=1:1,大花:小花=1: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或Aabb、aaBb,A正确;B、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纯合子占1/2x1/2=1/4,B正确;C、若F1有2种表现型,则配子形成过程中没有株高基因和花形基因的重新组合,C正确;D、若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15.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0.51.01.52.02.53.03.5肾上腺素5.005.756.256.506.756.826.906.80胰高血糖素5.006.406.256.005.755.725.705.68皮质醇5.005.105.205.185.155.175.205.2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5.007.508.309.5010.7511.2011.7012.50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所使用的激素的种类B.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C.胰岛素与上述三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呈协同作用D.三种激素中,单独使用时升高血糖浓度效果最好的是胰高血糖素〖答案〗B〖祥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血糖浓度变化,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结合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所使用的激素的种类和处理时间,A错误;B、对比表格数据可知,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如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1.2-5.0=6.2mmol/L,三种激素单独作用的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前者大于后者,B正确;C、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上述三种激素升高血糖,故胰岛素与上述三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呈抗衡作用,C错误;D、分析表格可知,0.5h时单独使用时胰岛血糖素的升血糖效果最后,但1.5h后肾上腺素的升血糖效果好于胰高血糖素,D错误。故选B。16.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情况,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92×104J·m-2·a-1B.清除幽蚊幼虫可能有利于鲈鱼增产C.上述食物网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D.太阳鱼捕食摇蚊幼虫,摇蚊幼虫食用太阳鱼的粪便,如此可实现能量在两者之间的循环流动〖答案〗B〖祥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详析】A、该生态系统为人工鱼塘,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应大于3.192×104J·m-2·a-1,A错误;B、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幽蚊幼虫存在时,太阳鱼为第三、四营养级,清除幽蚊幼虫,太阳鱼为第三营养级,太阳鱼获得的能量增多,其数量会增多,导致鲈鱼数量增多,所以清除幽蚊幼虫可能有利于鲈鱼增产,B正确;C、第一营养级浮游植物的同化量为31920J·m-2·a-l,第二营养级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的同化量为(3780+4200)=7980J·m-2·a-l,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980/31920×100%=25%,该值不在10%~20%之间,C错误;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在太阳鱼和摇蚊幼虫之间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干旱严重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脱落酸(ABA)在植物适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ABA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小麦幼苗均分为四组,处理方式及所检测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的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方式气孔导度/(μmol·m-2·s-1)Rubisco酶活性(相对值)光合速率/(μmol·m-2·s-1)①正常供水3.90.02338.1②正常供水+ABA2.70.03823.5③干旱1.90.01617.8④干旱+ABA1.70.02822.6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Rubisco能催化CO2的固定。(1)小麦幼苗体内ABA的合成部位是____。在干旱胁迫时,ABA主要通过____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可作为信号____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3)据表分析,在水分充足时,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Rubisco的酶活性会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②组的光合速率低于①组的,而④组的光合速率高于③组的。结合以上信息分析,这两种情况下光合速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4)经测定,干旱胁迫会引起小麦幼苗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其生理意义是____。〖答案〗(1)①.根冠、萎蔫的叶片②.促进气孔关闭(2)①.叶绿体基质②.调控(或调节)(3)①.升高②.促进CO2的固定,以适应气孔关闭引起的低CO2浓度环境③.在水分充足时,气孔导度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在干旱时,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4)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减少失水〖祥解〗本实验目的是探究ABA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ABA(脱落酸)的有无、水分含量,因变量有气孔导度、Rubisco酶活性和光合速率。【小问1详析】小麦幼苗体内ABA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ABA促进了小麦幼苗气孔的关闭。【小问2详析】Rubisco催化CO2的固定,因此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可以作为信号调控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小问3详析】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在水分充足时,小麦幼苗经过ABA处理后,Rubisco的酶活性会升高,这样可以促进CO2的固定,以适应气孔关闭引起的低浓度CO2环境,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由以上分析可知,ABA会降低气孔导度,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又能提高Rubisco酶活性使光合作用加强,正常供水下,②组在加入ABA后光合速率低于①组;重度干旱下,④组在加入ABA后光合速率高于③组,两种情况下光合速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正常供水情况下,施加ABA后,气孔导度的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光合速率下降。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ABA后,气孔导度的下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于Rubisco酶活性升高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光合速率提高。【小问4详析】干旱胁迫会引起小麦幼苗细胞中脯氨酸等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这样可以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减少失水,使植株适应干旱环境。18.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水平的调控,胰岛素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后会通过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转运葡萄糖的蛋白向膜转移,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促进。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需要源源不断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_。(2)抗体1和抗体2是由自身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1作用于甲细胞后会导致甲细胞功能受损,抗体2只影响b的功能,不影响乙细胞的其他功能。根据发病机理,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等不同类型。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较低,结合信息,此类患者体内抗体_________(选填“1”或“2”)的水平较高。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_________。从免疫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均属于_________病。(3)现欲验证甘精胰岛素U300(胰岛素类似物)能有效控制血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材料与用具: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若干只,甘精胰岛素U300溶液,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属于②.激素的含量少,一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失活了(2)①.1②.抗体2与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作用于乙细胞,使葡萄糖不能进入乙细胞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升高。③.自身免疫病(3)将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并编号(A、B、C),测定每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给各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分别给A、B、C组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甘精胰岛素

U300

溶液、基础胰岛素溶液和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祥解〗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同时产生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2、题图分析: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a表示葡萄糖转运蛋白,乙细胞是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b表示胰岛素受体。【小问1详析】胰岛素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激素含量少,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故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小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