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高》优质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吟诵方法: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中意象:把握诗歌中的风、天、猿等意象,品味其构建的意境。感受作者情感:体会杜甫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鉴赏方法:学会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科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诵读与分析中品味《登高》的语言魅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知人论世,深入思考杜甫选取特定景物的原因,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4文化理解与传承:理解传承杜甫忧国忧民思想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分析前四句写景的内容,营造雄浑苍凉的意境。教学难点深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悲悯。理解诗人借助自然意象抒发复杂情感的手法。教学方法吟诵法:通过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吟诵,学生跟读。讲析法和点拨法:分析写景部分的意象,讨论其表达的情感。讨论法:小组讨论首联与颔联所选意象及其给人的感受。情景展示法:用故事性导语引入,让学生构想凄楚的故事画面。教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故事性导语引入(4分钟):“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通过讲述背景故事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登高》就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期的代表作,写于767年的秋天。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国家依然动荡不安,地方军阀乘除而入,烽烟四起。而杜甫却依然深陷于无休止的羁旅生涯,再加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的相继离世,感慨万千的他,独自登高排遣郁闷。可萧瑟凄切的长江秋景更让他诸多痛苦一时全涌上心头,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同学们知道这幅对联是写谁的吗?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他的那些作品?能背诵一首我们共同欣赏吗?(学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登高》(板书)二指导诵读(3分钟):1美美地读——训练语感,把握情感。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朗诵全诗,指导学生诵读要领,如理性的把握和感性的表现。师: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诗歌更是不厌百回读。(学生大声地自由诵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诗人的情感。)2教师范读明确节奏3学生再读(1)第一次读:播放《登高》音频朗读,请学生跟着小声仿读;(2)第二次读:学生自由朗读,酝酿感情。(3)第三次读:1-2名学生朗读,注意节奏舒缓,读出诗歌的感情。4、朗读方法小结:(1)读准字音;(3)注意轻重;(2)把握节奏;(4)读出感情。三知人论世:作者简介(4分钟):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动机。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湖南耒阳、平江各有一座杜甫墓。)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1、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四、赏析文本(28分钟)(一)解诗题: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明确:“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王维曾在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然而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本来约好一位友人一起登高,可是友人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强打精神登高。那么,这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诗人,他这次“登高”会是一种什麽样的心境呢?他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二)前两联的鉴赏活动:把握特征,品鉴意象。首联与颔联的分析:聚焦于风、天、猿等意象,讨论急风、高天、哀猿等给学生带来的感觉,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心境。①问题引导: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这些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感觉?明确: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②本诗是诗人登高时的创作,请同学们探索一下,诗人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③通过这些景物,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④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分享并完善思路)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看法后,教师明确:描绘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中展现八种景象,语言紧凑而富有画面感)2、表达的情感:悲凉、悲壮①风急:秋风凛冽,使人感到寒冷刺骨,同时让人心生凄凉②天高:在辽阔的天空下,更显人的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这秋景增添了一层悲伤、凄凉的氛围正如“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描绘,猿声本身无情感色彩,是诗人内心的哀伤使得猿声也显得哀怨。④渚清沙白:从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寒之感(三)鸟飞回:为何鸟儿要盘旋飞翔?明确:可能是因为风势太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狂风中挣扎盘旋的鸟极为相似。(四)那么此诗中的鸟是一只更好还是一群更好呢?明确:两者都可以:一只鸟恰似诗人的化身;一群,则鸟群正好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如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四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五)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明确: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体意境,并体会作者情感明确:——孤独、凄楚、忧伤、悲哀。(七)颈联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逐词理解并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与情感。明确:逐词理解:万里悲秋:“万里”指辽阔的距离,显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悲秋”则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特有的感伤,秋天象征着收获,但对于流离失所的诗人来说,却更多地带来了悲哀与凄凉。常作客:“常”表明诗人频繁地处于客居他乡的状态,无法安顿;“作客”指的是寄居他乡,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强调了诗人的流浪生活。百年多病:“百年”指一生,形容诗人的一生;“多病”则直接反映了诗人身体的孱弱,暗示了其生活的困苦与不幸。独登台:“独”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无人陪伴;“登台”通常有着超脱或者抒发豪情的意味,但在这里,结合前面的词语,更多地透露出诗人独自面对苍茫世界的悲凉。这两句诗凝聚了杜甫漂泊、悲秋、多病、孤独的心境。诗人用沉重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长期漂泊、生命垂暮、疾病缠身、孤独无依的形象。这不仅仅是个人遭遇的自述,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动乱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命运。(八)讨论罗大经提出的八层意思详解,深入探讨杜甫漂泊、悲秋、多病、孤独的心境。明确:罗大经提出的八层意思,使得这两句诗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和复杂,万里:指出距离之远,漂泊生涯的漫长与艰辛。悲秋:秋天本是丰收之时,但对于杜甫来说,却是心情悲凉的象征。常:表达了频繁、持续的意味,说明这是一种常态,而非偶然。作客:寄居他乡的无奈,没有归属感,无法安顿。百年:一生的时间,强调了时间的长久和生命的有限。多病:身体上的疾病,也暗喻着社会的不安定和个人命运的坎坷。独:独自一人,无人陪伴,无人理解,凸显孤独感。登台:本为壮举,但在这里却成了诗人独自面对世界的行为,增添了悲壮感。杜甫通过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悲苦,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给文人带来的普遍影响。这两句诗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ppt出示】(九)尾联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①讨论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国难与个人遭遇。体会杜甫借酒消愁却因健康与经济原因无法喝酒的无奈与沉重。明确:这两句诗是《登高》中的尾联,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与收束。我们来逐词理解并讨论其含义与情感。逐词理解:艰难苦恨:“艰难”指的是诗人所处的困境和不幸,“苦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困境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痛苦。这两个词紧密相连,构成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高度概括。繁霜鬓:“繁霜”形容的是白色如霜的头发,寓意着衰老和岁月的痕迹;“鬓”指鬓发,即头发两侧的部分。这里用“繁霜”来形容“鬓”,意味着诗人已至暮年,头发斑白,体现了老去的无奈和对逝去青春的哀悼。潦倒新停:“潦倒”通常用来形容生活困顿、失意的状态,“新停”可能指的是刚刚停下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因生活的艰辛而不得不停止某些活动或习惯。浊酒杯:“浊酒”指质量低劣的酒,“杯”是饮酒的器具。在这里,“浊酒杯”象征着诗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连饮酒都只能是劣质的酒。这两句诗凝聚了杜甫对人生艰难和社会动荡的深沉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老去、困顿和潦倒,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这里的“艰难苦恨”不仅是诗人个人遭遇的写照,也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以及文人士大夫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普遍困境。“繁霜鬓”透露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流逝的悲哀,而“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失落。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悲苦与时代的沧桑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厚度和历史内涵。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杜甫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杜甫成功地将自己个人的体验上升为对整个时代的思考,使得这两句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ppt出示】五、鉴赏诗歌艺术特点明确:情景交融:杜甫的《登高》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诗歌中,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交织,构成了一幅饱含哀愁的秋景图。从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到飞鸟,这些景物不仅仅是秋天的背景,更是诗人内心孤独、悲凉情感的外化。情与景的交融,使得读者在感受画面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绪。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非常丰富,每一个景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例如,“猿啸”象征着悲哀,“落木”预示着生命的消逝,“长江”滚滚东逝,则反映出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这些意象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仗工整:《登高》的诗句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显示了杜甫高超的语言艺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中,“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不仅在字数上对称,在意义上也相互呼应,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情感深沉: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深层次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自己漂泊无依、生命凋零的悲伤,以及对时代动荡、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深沉与厚重,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打动人心的力量。语言凝练:杜甫的语言选择精准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词都承载着深厚的意义。如“艰难苦恨繁霜鬓”,不仅描述了物质生活的困苦,也透露出精神上的痛苦与煎熬。这种语言的凝练,使得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无限的意境。结构紧凑:《登高》共四联,每联之间过渡自然,结构紧凑。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哲理的概括,层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