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H1路西延伸段)施工图设计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TOC\o"1-2"\h\z\u1. 设计依据 页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低影响开发(LID)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标准国家规范及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1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镇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88-20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596-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地方规范及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50/T-276-2017);《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12;《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试行)》2020.07;《重庆市海绵城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渝建安发〔2019〕27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国家、地方规定的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采用及参考图集《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设计的资料依据(1)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大渡口区跳磴南侧两横一纵路网工程施工图设计》【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21.07】(3)《陶家隧道项目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04】(4)《大渡口区跳磴储备地块道路整治工程——纵三路、纵四路、横六路、横七路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12】(5)《大渡口区跳磴镇储备地横五路和横七路东延伸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02】(6)《大渡口区跳磴南侧Z2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05】(7)《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1.12】(8)《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方案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2.05】(9)《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22.08】(10)《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建城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2022.07】(11)2018.10.09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通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8〕558号】(12)《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加强海绵城市相关设计内容审查的通知》(渝规资【2019】1226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12月3日】(13)业主提供最新实测1:500地形管线图(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3.04】(1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7】(16)《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7)现行国家、建设部、重庆市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18)本项目道路、交通及排水工程等设计文件(19)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批复情况本项目尚未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初设批复,本文件仅适用于业主编制清单及招标,不得指导施工。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大渡口区住房和城乡建委组织了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初步设计审查,邀请了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经认真讨论,审查结论为通过,排水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结合重庆市及大渡口区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章节,建议完善LID设施(生态树池)设计,简述LID设施基本构造、主要技术参数和平面设计。回复:①本次设计参照周边已设计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暂不设计生态树池。②已按意见补充,详见设计说明10.6.1章节。1.4工程地质条件(摘录地勘报告)1.4.1地形地貌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位于长江北岸,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线与山脊线一致、呈北北东——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拟建工程沿线最高点位于Z6路设计终点、高程约345m,最低点位于Z2南延伸段起点处、高程约187m。原始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形为丘包和丘谷相间排列,丘包呈串珠状排列。场地内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决定了场地内丘包浑圆,丘谷宽缓开阔的地貌特点。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中丘地形,反向坡较陡、坡角20~30°,局部存在陡崖;顺向坡西侧区域较陡,坡角30~40°,由西向东逐渐变缓,坡角10~20°。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面多呈不规则的台阶状。目前,场地西侧18号线线路范围、二纵线范围、两横一纵范围正在进行施工,相关区域地形变化较大,建议后期根据施工进度随时更新地形图。1.4.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据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22.9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绝对湿度17.7hpa左右。风向:主要风向为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2)水文:本项目场地附近常年性地表水流为跳磴河,在场地西北侧和西南侧两次从场地附近流过。跳磴河水面宽度约10~25m,勘察期间水深1.0~2.0m,上游在拟建场地北西侧(拟建道路红线范围外),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226m,调查访问历史最高水位约231m,距拟建道路H2路西延伸段最近处约120m。下游在拟建场地西南侧(拟建道路红线附近),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184m,调查访问历史最高水位约186.5m,距拟建道路Z2南延伸段起点最近处约20m,根据搜集资料,该段跳磴河100年一遇洪水位约198.25m。除跳磴河之外在Z2路南延伸段里程K0+030附近为跳磴河支流,该支流先由西向东,后转为由北向南汇入跳磴河,西侧明流段水面宽度约2~5m,水深0.5~1.0m,标高在185~220m左右。Z2路与该支流交叉处设置桥梁上跨跳磴河支流。H1路西延伸段、H3路与该支流交叉处设置管涵引流,目前该两处为在建18号线线路范围,目前正在进行施工通道施工,管涵正在铺设。该支流在H4路南侧径流方向变为由西向东,在H4路里程K0+350~K0+550左右为现状箱涵,下穿现状填方边坡。该支流在Z4路里程K1+520附近拟建3#永久箱涵与二纵线在建箱涵相接串联。西侧Z5、Z6、Z7路多处山沟汇集的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此支流。区内其余地表水体主要为地势低洼段分布的地表水塘和蓄水洼地、季节性地表溪沟等。本项目多处设计管涵或箱涵对上述地表水体或汇水区进行引排。1.4.3地质构造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本线路具体构造位置上位于金鳌寺向斜西翼。场地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拟建工程沿线的岩层呈单斜产出,勘察区总体产状80°~110°∠5°~50°,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具体产状分布见表3.4-1)。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60~285,倾角39~80,裂面平直,多呈闭合状,裂隙间距2.5~8.0m,走向方向延伸2.0~3.0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350~20或155~205,倾角65~85,多闭合,局部张开3~10mm,并见泥质充填,裂隙间距1.5~3.0m,走向方向延伸1~3.0m,局部倒倾。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3:倾向270~280,倾角20~30,多呈闭合状,裂隙间距2.0~7.0m,走向方向延伸2.0~4.0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该组裂隙主要发育于场地西侧在建18号线施工便道两侧的砂岩体中。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表2.3.2-1跳磴南侧片区路网地层产状统计表道路名称里程层面产状优势裂隙产状H1路西延伸段K0+000~K0+314.75790°~100°∠35°~45°,优势产状95°∠45°J1:280°∠45°;J2:350°∠75°;J3:275°∠24°1.4.4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情况,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砂岩块石、碎石和泥岩碎石、角砾,砂土和少量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组成。骨架颗粒含量约40%,粒径一般30~1000mm。在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正在施工的18号线、两横一纵、二纵线两侧及其施工通道附近和H4路里程K0+200~K0+550的现状填方边坡区域,厚度1~51.8m。其余分布范围主要在现状乡村道路两侧,厚度一般0.5~5m。在建18号线、两横一纵、二纵线两侧填土主要为施工抛填形成,局部为碾压回填,堆填年限一般1~2年,填土以松散~稍密状为主;H4路里程K0+200~K0+550的现状填方边坡主要为弃渣堆填而成,填土厚度一般5~51.8m,堆填年限一般2~5年,填土以松散状为主,局部为稍密状。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及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组成。骨架颗粒含量约50%~80%,粒径一般50~1000mm,局部堆填块石可达2000mm。主要分在在居民区附近,由施工拆迁堆填形成,厚度一般小于4m,堆填年限一般1~3年,以松散状为主。(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褐色或黄褐色。一般呈软塑~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呈中等压缩性。现状在原始地貌沟谷地带广泛分布,一般厚约0.5~8.0m,最厚可达10m,其上部1m范围内多分布耕植土。局部鱼塘、水田或沟谷地带表层分布有流塑~软塑状粘土,厚度1~3m左右。(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崩坡积块石土(Q4col+dl):杂色、主要有砂岩碎块石组成,石含量一般为40~50%,局部可达60~70%,粒径一般为60~500mm,个别可达1000mm以上;石间以粘性土充填,局部粉粒含量较高。一般厚度1.2~4.8m,分布于场地Z2路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H3路设计起点西侧(具体分布见工程地质平面图),为崩坡积成因,在地形局部平缓地带分布有孤石。(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本组岩层主要由一套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灰白~红灰色砂岩组成,两者呈层状交替分布。a砂质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5~2.0m,局部基岩出露区强风带厚度大于4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砂质泥岩广泛分布于场地内,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b砂岩:灰色、红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等。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50~1.50m,局部段厚度大于2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中风化岩芯呈中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与砂质泥岩在场地内互层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c粉砂岩:黄灰色、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粉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00~2.50m,局部段厚度大于4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灰色,碎块状、粉砂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风化岩芯呈中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饱水后手捏易碎。该岩性在场地内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Z2路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范围。1.4.5水文地质条件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小,原始沟谷或地势低洼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为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水塘水体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根据现场勘察,该类型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分布在沟谷和现状水体四周的土体中,地下水水位不统一,多为局部的季节性上层滞水,雨季时雨水向沟谷汇集,该类型地下水短时抬高,顺地势由高向低继续径流,最终补给水塘或水沟(主要为跳蹬河支流和跳蹬河),枯季时该类型地下水较贫乏,主要赋存于地表水体四周和原始地貌低洼的汇水地段,由地表水体或雨水补给地下水。根据抽水试验及相邻场地的抽水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沿线覆盖层的均匀性差,场地填土为强透水层,渗透系数取11.8m/d,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取0.128m/d。(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根据本次勘察,勘察期本类型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但雨后可见顺岩土界面或砂、泥岩裂隙径流的股状裂隙水。综上,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根据抽相邻场地的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场地区砂岩渗透系数取0.36m/d,砂质泥岩渗透系数取0.15m/d,均属弱透水层。1.4.6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4.7不良地质现象根据调查和走访,拟建道路沿线在Z7路里程K0+250~K0+350道路右侧、H4路里程K1+720~K1+840道路道路左侧因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较陡,雨季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过土体局部垮塌现象。Z2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起点处原始地貌为沟谷,两侧为山坡,目前18号线正在进行施工便道施工,西侧山坡主要为砂岩斜坡。勘察期间调查发现该侧斜坡部分被18号线施工便道开挖,该侧边坡为顺向坡,局部为陡坎,砂岩体大规模裸露,有风化和卸荷现象,局部存在卸荷松弛岩体,存在一处危岩体,坡体和坡脚可见崩坡积块石,现状整体未见变形滑塌现象。线路沿线除上述土体局部垮塌、危岩体外,未发现其它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作用。未揭露有埋藏的沟浜、古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影响的工况条件。1.4.8结论及建议(1)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建设场地范围内除在建18号线、二纵线、两横一纵道路范围和H4路里程K0+200~K0+550的现状填方边坡范围外,其余地段以原始地貌为主。地质构造位于金鳌寺向斜西翼,岩层倾向约80~110,倾角5~50°,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沿线岩土层序正常,除Z7路里程K0+250~K0+350道路右侧、H4路里程K1+720~K1+840道路左侧存在局部表层土体垮塌,Z2南延伸段和H1路西延伸段中间的区域存在一处危岩体,其余段未发现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层序正常,场地现状稳定,适宜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的建设。(2)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为主,主要赋存于原始地貌沟谷的地势低洼地带,无统一地下水位。(3)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4)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抗震地段。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工程概况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共包含10条道路,分别为H1路东/西延伸段、H2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Z2路南延伸段、Z3路、Z4路、Z5路、Z6路、Z7路,道路全长8966.895m。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H1路西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26m,道路全长314.757m。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岩土工程、排水及综合管网、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海绵城市工程、景观工程。本分册为海绵城市工程。H1路西延伸段工程道路规模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长度(m)设计速度(km/h)路幅宽度(m)车道数1H1路西延伸段次干路314.7574026双4设计范围本次道路设计范围为大渡口区跳蹬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范围内的H1路西延伸段海绵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配套综合管网的新建设计详见排水专业施工图。其中:H1路西延伸段道路标准段路幅宽26m,具体路幅分配如下:26m=3.5m(人行道)+2m(生物滞留带)+7.5m(行车道)+7.5m(车行道)+2m(生物滞留带)+3.5m(人行道),道路设计坡度0.8%~3%。LID控制目标及设施类型上位规划及项目控制目标根据《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次设计道路属于跳蹬河流域十七分区,公共海绵设施含雨水塘3座,容积分别为3280、6925、3250m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限84%,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下限50%,总控制容积不低28130m³。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工程,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海绵城市规划道路控制要求如下:“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原则上,新建道路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小于3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5%;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路侧带是指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的统称,路侧带宽度指道路两侧路侧带的总和。”根据道路标准横断面图,道路红线标准宽度为26米,路侧带宽度为11m,则道路路侧带宽度比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人行道宽度道路宽度路侧带宽度比H1路西延伸段11m26m0.423因此,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要求,本项目海绵规划控制指标表如下:项目名称用地性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污染去除率(%)H1路西延伸段城市道路用地≥75%≥50%LID设施选用及设置情况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人行道、自行车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调蓄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shedProtection,CWP)的研究数据。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注:●——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LID设施设计遵循以下原则: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车行道透水路面负责收集车行道路面上的降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结合上述原则,本项目提出了两种设施种类:A)透水铺装;B)生物滞留带。本次设计在道路两侧路侧带中布置生物滞留带和人行道透水铺装,其中生物滞留带设置于人行道内侧,新建段宽度为2米,人行道路面均为透水铺装。LID雨水系统流程道路LID雨水系统图下垫面情况本次设计H1路西延伸段考虑采用生物滞留带和透水铺装作为海绵城市设施,其中生物滞留带按净宽1.7米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参数设计降雨量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大渡口区(沙坪坝数据)近30年日降雨数据的分析,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下表。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对应表序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设计降雨量H(mm)1508.925510.536012.546514.957017.867521.478026.288532.799042.6径流系数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关于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见下表: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Rv流量径流系数Ψ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0.8-0.90.85-0.95铺石子的平屋面0.6-0.70.8绿化屋面(覆土厚度≥300mm)0.3-0.40.4混凝土和沥青广场、路面0.8-0.90.85-0.95块石等铺砌路面0.5-0.60.7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40.5非铺砌的土路面0.30.4透水铺装路面0.15-0.30.4绿地0.1-0.20.25水面1.01.0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1-0.20.25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3-0.40.4本项目雨量径流系数取值分别为:透水铺装0.15,车行道路面0.90,生物滞留带取值1.0。污染物去除率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无条件时参照下表: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名称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w(%,以SS计)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雨水塘50~80雨水湿地50~80蓄水池80~90雨水罐80~90植被缓冲带50~75本项目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污染物去除率均取80%。设施工艺设计生物滞留带计算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豁口流入沉砂槽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已设计雨水系统。(1)所需调蓄容积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3.1章节关于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计算:VT=10HTRvFVT——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3);F——排水分区面积(ha);H——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Rv——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多种用地性质时采用加权平均值。(2)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计算Vs=V-Wp式中:V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单位m3,砾石层孔隙率取0.3V—所需调蓄容积,m3;Wp—渗透量,m3。1)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式中Wp—渗透量(m3);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8×10-6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指将于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取2h。2)调蓄容积量设施空隙蓄水深度H空隙=H砾石e砾石H空隙—设施空隙蓄水深度(m);H砾石、e砾石—砾石层厚度,取0.3米,砾石层空隙取0.3;单位面积生物滞留带处理雨水量计算H总=H蓄水+H空隙H蓄水—下凹蓄水深度,取0.25米;H总—考虑下凹蓄水、渗透以及种植土,砾石层空隙的蓄水深度(m)。H总=0.25+0.09=0.34米,即每一平米该类生物滞留带可以处理0.34m3的雨水。考虑沉砂槽、行道树、植物种植及放坡对生物滞留带的折减,本次折减系数取0.75。根据道路各排水分区下垫面情况,进行生物滞留带设施计算结果如下表:编号服务面积(m2)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mm)所需控制容积(m3)滞留带有效面积(m2)2小时下渗量(m3)蓄水容积(m3)蓄水深度(mm)H1路西延伸段Z1450车行道3900.99042.617.51512.9413.010.25滞留带601Z21495车行道12160.99042.658.5123713.6660.470.25滞留带2791Z32401车行道18970.99042.694.2042824.68109.240.25滞留带5041Z4298车行道2560.99042.611.60362.069.100.25滞留带421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本项目人行道透水铺装采取基层和垫层均透水,雨量径流系数取小值0.15。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当单个汇水分区整体为透水性下垫面(绿色屋顶、绿地或透水铺装)时,可近似采取(1-雨量径流系数)作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该分区可不设控制容积,但项目整体年径流污染去除率需进行加权平均校核,整体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应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人行道透水铺装和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0.85。结合道路各排水分区下垫面情况,进行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如下表:H1路西延伸段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0410.150.8500.150.85项目年净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的计算本项目采用的LID设施为生物滞留带+人行道透水铺装,在各LID设施计算结果基础上,核算各排水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如下:H1路西延伸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生物滞留带88590800.72受控下垫面3759人行道透水砖铺装204185800.68不受控硬质下垫面1257000合计794274.47—59.58设计指标完成表道路规划值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受控比例(%)H1路西延伸段755074.4759.5874.94经计算,设计范围内H1路西延伸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满足规划要求,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满足规划要求。建议超标部分雨水可通过海绵专项规划统筹考虑,进入周边地块(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主)或海绵专项设施中进行指标分解。豁口(路沿石开孔)间距、溢流口、生物滞留带挡水堰、排空时间校核计算公式及参数1)车行道汇流时间计算公式(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如下:(min)式中,m——地表种类参数,沥青路面取0.013L——汇流长度,根据L1为道路长度(m)和L2为道路宽度(m)计算;i——道路坡度,本工程中,其中i1为道路横坡(0.015),i2为道路纵坡。2)设计峰流量Qmax计算如下:(m³/s)式中,Ad——汇水面积(m2);——流量径流系数,沥青路面取0.9,生物滞留带取值1.0;q——暴雨强度,根据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P=3a。3)路缘石雨水开孔为立孔式侧向进水,其和拦水堰的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Q式中:B——雨水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0.52;h——侧孔前水深(m)。豁口(路沿石开孔)间距校核本次设计中,道路最大纵坡为3%,每10米生物滞留带单侧汇水面积在重现期5年下的计算流量为4.09L/s。雨水豁口设计过流能力为计算流量的1.5~3倍,本次设计取3.0倍,豁口宽度取B=0.3m,经计算,侧孔前水深h=0.13m,故每隔10m布置一处雨水豁口(B×H=0.3×0.2m)可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保证整条道路生态设施的进水充分性和设施美观性,道路路段均每隔10m在路缘石设置净空为上底0.5m,下底0.3m,高0.2m的进水孔洞。路沿石豁口过流能力校核路段(按坡度)计算长度L1(m)重现期P(年)汇流时间(min)单幅路宽L2(m)计算流量(L/S)设计流量(L/S)路缘石拦水高度(m)豁口(路缘石开孔)间距(m)0.0081051.607.54.0012.010.13100.031051.377.54.0912.260.1310溢流口校核道路最大纵坡为3%,生物滞留带宽度为2米,生物滞留带内每隔约30m设置一座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结合雨水检查井布置和增补,排水就近排入附近雨水检查井,根据计算,重现期5年下的计算流量为14.97L/s,溢流口过流能力为计算流量的1.5~3倍,本次设计取3.0倍。本次选用圆形溢流口,单个溢流口最大过流能力为50L/S,满足要求。溢流口过流能力校核路段(按坡度)计算长度L1(m)下垫面类型流量径流系数综合流量径流系数计算流量(L/S)溢流口设计流量计(L/S)溢流口类型溢流口数量过流能力(L/S)0.00830生物滞留带10.9214.5643.67圆形溢流口150受控下垫面0.90.0330生物滞留带10.9214.9744.90圆形溢流口150受控下垫面0.9生物滞留带挡水堰豁口校核为防止生物滞留带设置位置处坡度过陡(道路纵坡大于2%),对生物滞留带内植物行程长期冲刷,间隔5m设置挡水堰。生物滞留带阶梯跌落挡水堰开孔为有底坎直角进口宽顶堰流,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Qmax'=δ式中,b——雨水溢流口宽度(m);h——雨水溢流口高度(m)δc——侧收缩系数,取值0.922(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P106页表2-30);m——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数,取值0.32(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P103页公式2-39);本次设计雨水溢流孔的尺寸为B×H=0.7×0.1m,经计算,过流能力为28.9L/s,满足内涝重现期50年下的设计流量(Qmax=23.6L/s)要求。排空时间校核绿地植物的耐淹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渗透设施容积深度确定以后,需要用绿地的淹水时间进行校核。绿地淹水时间与持水深度、土壤渗透系数有关,校核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即空池标准水深(渗透设施蓄水高度达到挡水堰的高度)时,雨水全部下渗所需的时间。式中:t0—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h;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5cm;A0—渗滤设施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K0—滞留带介质层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8×10-6m/s;to=0.25/(3600×8×10-6)=8.68h生物滞留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to=8.68h,满足排空时间应在8h-24h的要求。既能够起到一定缓排作用,也能保证蓄水时间过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LID设施设计生物滞留带设计原理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侧壁开孔,流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道路雨水系统收集示意图平面布置本次设计在H1路西延伸段两侧人行道新建生物滞留带,内部净宽1.7m。竖向布置生物滞留设施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最小种植土厚度取45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5cm;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砾石层厚度,取30cm;H5—超高,雨水豁口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其它附属设施设计(1)阻隔带本次设计中,生物滞留带主要负责收集和处理沿线相邻车行道及人行道的径流雨水。在道路坡度不大于2%的路段,采用卵石阻隔带将生物滞留沟的持水区均匀分割(每10m设置一条阻隔带,阻隔带高出持水区底部30cm),生物滞留带收集的雨水优先通过下渗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处理(下渗雨水通过卵石层内的穿孔管收集);超出下渗能力的雨水在持水区持续蓄积,蓄水高度超过卵石阻隔带顶高时,将向下一格持水区溢流;随着蓄水高度进一步增大,超量雨水将通过溢流口(溢流口高出持水区底部20cm)直接溢流至雨水检查井。(2)挡水堰在道路坡度大于2%的路段,取消阻隔带,采用挡水堰对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进行分割(每隔ΔL(生物滞留带每级长度)设置一条挡水堰,挡水堰顶高高出持水区底部30cm),且每一格持水区沿道路坡度采用阶梯形式布置。(3)溢流口生物滞留带需每隔30m左右布置一处雨水溢流口,当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将雨水检查井设置为圆形雨水溢流口。考虑溢流水头高度,本次设计雨水溢流口入水标高需高于水面1cm,雨水溢流口下游档水堰豁口底标高高于雨水溢流口入水标高1cm,其他溢流堰标高以大样图为准。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球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511-2017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圆形溢流口最大过流量为50L/s,溢流口做法参考《圆形雨水溢流口大样图》,圆形溢流口井体参考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做法。(4)种植土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450mm,乔木≥1000mm,种植土要求应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确定,为增加渗透性能,可掺入20%细沙,种植土渗透系数K不小于4.6×10-6m/s。(5)砂滤层砂滤层厚度为100mm,采用中粗砂渗透系数K大于等于10-5m/s;(6)砾石层砾石层厚度为300mm,采用粒径20-30mm的卵石,(孔隙率35%~45%,有效孔径≥80%),砾石应洗净;砾石层渗透系数K≥10-5m/s。(7)透水盲管及土工布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选用的塑料管的直径为DN20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透水盲管每隔30m左右接入雨水检查井中。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横向同人行道横坡,纵向同道路纵坡。穿孔管孔隙率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3%(孔隙间距≤10cm,孔隙直径≥1.6cm),仅仅在管道上半圆弧开孔,管身用土工布包裹,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5~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横向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50,纵向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10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8)防渗膜防渗膜布置原理: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防渗膜均采用全包形式。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9)路缘石及雨水豁口路缘石雨水豁口做法参考相关大样图,路缘石雨水豁口低于道路路面5cm,每隔10m布置一处。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埋设深度、合适的背后支撑、填土应夯实。路缘石应以干硬砂浆铺砌,保证砌筑稳固,路缘石背后及基础以下填土按设计要求夯实,避免出现差异沉降后产生路缘石失稳倾斜现象。除雨水豁口外保留现状路缘石,应根据现状路缘安装实际情况应保证现状路缘石的安装稳定性。(10)卵石消能区本次设计道路雨水豁口出口排入生物滞留带前处设置卵石消能区,卵石粒径取5cm~10cm,对溢流雨水进行缓冲及均匀布水。(11)管网防水处理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电力工作井需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LID设施种植设计要点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优先选择多年生植物,节约植物更换成本,维护植物选择的经济型原则。2)美学原则植物选择与配置时,应遵循景观的美学原则,通过利用植物的形质地、色彩、芳香等个体美和合理配置后产生群体艺术构图美,以及不同季节、场地植物产生的意境美。3)功能性原则根据其雨水滞留和雨水净化的功能选择耐污染、抗性强,净化能力强,周期性耐涝、耐旱的植物品种。植物配置方式本次植物设计采用了规则式配置方式,乔木主要用于行道树,行道树的选用详见景观相关图纸。生物滞留带内草本植物选用:花叶杞柳、黄菖蒲、花叶美人蕉。详细设计详见景观专业。透水铺装设计(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人行道透水砖铺装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考虑,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2.7mm。根据该地区气象资料分析,日降雨量小于等于32.7mm,暴雨强度不超过五年一遇暴雨强度,即q=692.32L/(s·104m2)。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不应≤2.0×10-2cm/s,大于q=692.32L/(s·104m2),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要求。(2)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结构层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如下:预制仿石材生态砖60×30×6cm石屑找平层厚5cmC20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级配碎石垫层15cm路基压实(重型压实度≥95%)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41cm(3)人行道垫层人行道基层采用C20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垫层采用级配碎石15cm,级配应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4)透水砖技术要求透水砖的透水系数应大于2.0×10-2cm/s,防滑性能指标BPN不小于60,耐磨性不大于35mm。透水砖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透水砖强度等级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拆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人行道≥40.0≥35.0≥5.0≥4.2透水砖铺装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mm)≤5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次取最大值2相邻块高差(mm)≤2塞尺量取最大值3横坡(%)±0.3水准仪测量4纵横缝直顺度(mm)≤2量3点取最大值(纵向20m;横向路宽)5缝宽(mm)±2钢尺量3点取最大值6井框与路面高差(mm)≤3塞尺量取最大值7高程(mm)15水准仪测量8各结构层厚度(mm)30钢尺量3点取最大值透水砖铺筑完成后,表面敲实,应及时清除砖面上的杂物、碎屑,面砖上不得有残留水泥砂浆。(5)石屑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厚度为5cm,采用干拌石屑,石屑直径粒径3~5mm,采用水泥干拌施工,水泥与石屑比例为1:6。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6)透水混凝土1)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指标项目计量单位性能要求耐磨性(磨坑长度)mm≤30透水系数(15℃)mm/s≥0.5抗冻性2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20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5连续孔隙率%≥10强度等级-C20抗压强度(28d)MPa≥20.0弯拉强度(28d)MPa≥2.52)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GB3①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的规定。=2\*GB3②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可按下表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0~7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4)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缝,纵向接缝的间距3m~4.5m范围内确定,横向接缝的间距为4m~6m,缝内填嵌柔性材料。5)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养护,养护时间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不宜小于14d。(7)级配碎石垫层垫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或砂砾等颗粒材料,宜采用无公害工业废渣。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2)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下表采用。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8)人行道土基质量人行道路基宜采用低液限粘质土、低液限粉质土或粗粒土填筑,不得使用淤泥及有机质土等填料,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95%;平整度:≥20mm;横坡:±0.3%,且不反坡。(9)排水设计1)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2)对人行道全幅敷设透水砖段,路面内部雨水通过HD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横向透水盲管管径DN50,每隔10m布置一处,纵向透水盲管DN100,通长敷设。3)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9.2.9章节要求,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断层,本次设计部分道路纵坡大于2%,故应考虑布置隔断层。①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底端超出透水基层地5cm;②隔断层采用厚度大于1mm的防渗膜;③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计算如下:其中Lpmax——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m);Dp——透水基层厚度(m),本次设计为0.15m;Sp——透水铺装坡度,本次道路(坡度>2%)设计坡度为3%。根据以上计算,本次透水砖铺装隔断层在道路3%纵坡段采用最大间距分别为3.3m,防渗膜采用大于1mm的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静水压0.4Mpa。4)路基防水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7)透水铺装的运营管理维护要求1)透水铺装应按常规道路维护要求进行清扫、保洁。2)禁止在透水铺装及其汇水区对方粘性物、砂土或其他可能造成堵塞的物质;当装油农药、汽油等危险物质运输经过透水铺装区域时,应采用密闭容器包装,避免洒落,以防污染地下水。3)应定期对透水铺装道路进行巡检,检查透水铺装面层是否存在破损、裂缝、沉降等。4)当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5)由于空隙堵塞造成透水能力下降时,可使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冲洗、真空泵抽吸等方法清除堵塞物。采用高压水冲洗时,水压不得过高,避免破坏透水面层。抗震设计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本次海绵设施管道设计应满足以下抗震要求:(1)地下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地基土质突变处。穿越铁路及其他重要的交通干线两端。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且附件支墩的设计应符合该处设置柔性连接的受力条件。(2)管道穿过建(构)筑物的墙体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在穿管的墙体或基础上应设置套管,穿管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当穿越的管道与墙体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3)架空管道的活动支架上,应设置侧向挡板。监测设计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是“海绵城市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雨水调蓄重要节点、建设项目排出口、河流断面等重要位置进行监测,用实际监测数据来反应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为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评定提供数据支撑。可在道路积水区域布设水位监测点,监测积水情况及其应对城市内涝。在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进行液位、流量监测,作为过程监测数据,为运行评估及风险预警提供依据。监测的设置情况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本项目参考已建与在建项目的实际案例,暂不考虑设计监测,业主可根据发展情况后期统一增设。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验收要求施工注意事项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路沿石豁口、溢流口以及生物滞留带内各设施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确保排水通畅。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卷03-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卷)(解析版)
- 潜水作业水车租赁合同
- 货车租赁合同样本
- 空调维修技术员聘用合同模板
- 电商品牌运营聘用合同
- 量子计算模板施工合同
- 餐饮管理顾问聘用合同要点分析
- 保安公司暖气管道维修施工合同
- 艺术品投资房产买卖合同
- 教育信息化董事长招聘协议
-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实例分析与研究
- 中石油反恐培训课件
- 电磁感应-2023年高考物理复习练(上海)(解析版)
- 品牌管理 课件 第11章 品牌IP打造
- 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汇编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 Fun Time(市一等奖)
- 引导孩子学会适应与调适
- 厦门大学2023年826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含答案)
- 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法的应用课件
-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
- 军事知识常识小学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