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镇槐花坪至刘家垭子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1页
通城镇槐花坪至刘家垭子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2页
通城镇槐花坪至刘家垭子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城镇槐花坪至刘家垭子段公路改建工程S2-11/3第二篇路线设计说明1、路线本次设计包含两段道路,原路改扩建:终点为兰英大峡谷方向,原路加铺:终点为巫山界。①、原路改扩建:本项目起点位于长红村附近与既有道路X001平面交叉。项目终点K2+154.83位于兰英大峡谷景区大门口附近,顺接既有道路。路线长度2.155公里,老路平纵指标较高,老路最小平曲线半径约15米,沿线设置有错车道;全线纵坡较小,全线最大纵坡为6%。主要控制点为:长红村、黑湾、徐家梁子、沿线居民聚集点。项目起点:K0+000项目终点:K2+154.84②、原路加铺:本项目起点位于长红村附近与既有道路X001顺接。项目终点K0+695.894位于巫山界附近,顺接既有道路。路线长度0.696公里,老路平纵指标较高,老路最小平曲线半径约45米;全线纵坡较小,全线最大纵坡为6.3%。主要控制点为:长红村、改扩建道路起点、槐花坪。项目起点:K0+000项目终点:K0+695.8941.1路线平面、纵面线形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4)勘察设计合同;2)路线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沿线地形、地质较为简单的特点,经仔细研究沿线地形、地物的实际情况,结合业主的要求,在路线测量阶段,我们确定了如下设计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避让房屋密集区,降低公路对沿线居民的影响。(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利用老路,减少新征土地。(3)坚持系统论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指标。(4)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5)坚持生态选线,尽量减少对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总之路线布设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通过灵活设计和创作设计,实现“安全”、“环境优美”、“节约资源”、“质量优良”、“系统最优”的设计目标。技术标准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设计车速20km/h。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指标执行情况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改扩建路段)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单位规范规定采用值说明1设计速度公里/小时2020加宽受限路段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2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30153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4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米150150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20/6最大纵坡%9(改建可加1%)5.37最小坡长米60608路基宽度米6.56.59土路肩米2×0.252×0.2510路面宽度米2×3.002×3.0011标准轴载KN10010012桥涵荷载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13大、中桥洪水频率//14路基、小桥及涵洞洪水频率1/251/253)路线布设路线设计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规定执行,结合地形、地质、工程量、拆迁赔偿、环境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路线平纵面布设。本路段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主要采用基本型,还因地制宜的采用了“S型”、“C型”平曲线组合。4)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①、原路改扩建:本项目平曲线最小半径15m/1处,最大纵坡5.3%/1处,最小坡长6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600m/1处,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500m/1处。由于原路改扩建路线穿越居民聚集点,受结构物影响,平面布置如下:①、改扩建路段路基宽度6.5m,长度共计1.855km②、加宽受限路段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长度共计0.30km。全线共设平面转角点23个,平均每公里转角数为10.674个,平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57.285%;纵面变坡点26个,竖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45.437%。改扩建路段平纵组合大部分满足路线设计规范中“组合得当”的要求。平纵面线形设计基本满足视觉连续、协调,行车安全顺适的要求。②、原路加铺:本项目平曲线最小半径45m/1处,最大纵坡6.3%/1处,最小坡长15.894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170m/1处,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800m/2处。全线共设平面转角点6个,平均每公里转角数为8.622个,平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30.352%;纵面变坡点8个,竖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42.717%。改扩建路段平纵组合大部分满足路线设计规范中“组合得当”的要求。平纵面线形设计基本满足视觉连续、协调,行车安全顺适的要求。本项目坐标系统为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5)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具体情况:平纵面布置具体情况:路线平面布设(1)原路改扩建本次设计采用四级公路指标,设计时速20km/h,公路最大纵坡为9%进行改扩建。由于本项目路线穿越居民聚集点,受沿线结构物影响,平面布置如下:①、改扩建路段K0+060-K1+320、K1+360-K2+155段共计2.055km,上述段落不受结构物影响,本次设计采用标准四级公路指标进行改扩建,设计时速20km/h,路基宽度6.5m,最大纵坡为5.3%,位于K0+930-K1+000段。②、加宽受限路段K0+000-K0+060、K1+320-K1+360段为加宽受限路段,受沿线结构物影响较大,本次设计中考虑作为加宽受限路段,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路线长度共计0.10km。平面最小半径为15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指标均满足四级公路标准。(2)原路加铺原路加铺路段长度0.696km,该路段起点顺接既有道路,为保证该道路与前后道路路基宽度的一致性,且为了控制总投资,本次设计中仅对原路面进行凿毛加铺,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路线纵断面布设(1)原路改扩建①、改扩建路段纵坡采用标准公路指标进行建设,公路最大纵坡为9%,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路线最大纵坡5.3%,段落位于K0+930-K1+000处,最短坡长60m,纵断面均满足四级公路标准。②、加宽受限路段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K0+000-K0+060段两侧为房屋K1+320-K1+360段两侧为房屋(2)原路加铺原路加铺路段纵断面拟合既有道路,纵断面最大纵坡6.3%,最短坡长15.894m,纵断面均满足四级公路标准。1.2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对全线布设的控制网进行联测,以确保路线线位放样的准确性。2、路线设计标高位置为路基中心线。3、公路用地为路堤两侧排水沟(无排水沟时为坡脚)或路堑坡顶(截水沟)以外1米。4、施工放样时,应注意起终点与原道路的平面、纵面衔接顺适。5、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乱挖乱弃,取料场及弃土场均应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