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氟硼二吡咯亚甲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基于氟硼二吡咯亚甲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基于氟硼二吡咯亚甲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基于氟硼二吡咯亚甲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基于氟硼二吡咯亚甲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景介绍荧光探针分析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检测限低、响应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单,并可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诊断和可视化成像的优点,广泛用于金属离子、阴离子、应激氧化物和生物硫醇等物质的分析检测。荧光探针的组成一般包括信号基团、识别位点和连接基团3个基本单元。其中,信号基团起着将被检测对象的未知信息转变为易于识别和检测的输出信号的作用,与探针检测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密切相关。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信号基团对探针检测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氟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荧光染料具有易于修饰、高摩尔消光系数、高荧光量子产率、优异的光稳定性、对溶剂的极性和pH敏感性低等许多突出特性,被广泛用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构建。文章亮点1.

综述了2019年以来BODIPY荧光探针在金属阳离子、阴离子、活性氧和生物硫醇等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2.

梳理了BODIPY荧光探针的设计思路,对比了它们的检测性能;3.

指出了BODIPY荧光探针的不足,并展望和预测了BODIPY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内容简介1

BODIPY类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对BODIPY母体的修饰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引入特异性基团作为识别位点,实现对不同分析物的检测。BODIPY荧光团具有易于修饰的优势,其分子结构的1、2、3、5、6、7、8位均可引入识别基团。而且1、2、3、5、6、7位连有甲基或乙基等给电子基团时,可以有效提高探针的发光性能。二是在BODIPY母体的3、5和8位的空间位阻较小,常在这3个位点通过C=C双键引入共轭基团以增加探针分子的有效共轭长度,获得红光甚至近红外发射的荧光探针。三是引入靶向基团如吗啉构建具有靶向功能的荧光探针,实现对分析物的精准检测;或者引入水溶性基团如羧基以提高探针分子的水溶性。2

BODIPY类荧光探针的检测机理BODIPY类荧光探针检测涉及到的光物理过程主要有双键异构化、光致电子转移(PET)、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基于C=N异构化的探针分子,激发态的能量被异构运动耗散,以非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表现出弱的荧光。通过与氮原子络合或破坏C=N双键,可以有效抑制分子的异构化运动,探针的荧光显著增强。因此基于C=N异构机理的BODIPY类荧光探针大多表现出荧光增强。3

BODIPY类荧光探针在金属阳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金属离子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一方面,金属离子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在维持细胞功能和生物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在高浓度时会表现出很高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3.1

Cu2+荧光探针以BODIPY为荧光团,二氨基马来腈为识别基团合成了探针1。3.2

Hg2+荧光探针以BODIPY为能量供体,罗丹明为能量受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FRET机理的比率型荧光探针2,用于Hg2+的特异性检测。在V(MeOH)∶V(HEPES)=7∶3,pH

6.0条件下,当Hg2+存在时,探针中罗丹明的螺内酰胺环被打开,实现了BODIPY与罗丹明荧光团之间的能量共振转移,导致探针在513nm处的荧光峰降低,而在586nm处的发射峰增强,从而实现了Hg2+的比率型荧光检测(F586/F513)。3.3

Pd2+荧光探针开发出了一种基于PET机制荧光探针3。在乙腈中,由于存在苯胺氮原子上孤对电子到BIDIPY荧光团之间的PET机制,探针3表现出微弱的荧光。当Pd2+存在时,探针3能够与Pd2+以1∶2的物质的量比配合。3.4

Cd2+荧光探针将双羧基冠醚修饰到BODIPY荧光团,开发了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Cd2+荧光探针4。3.5

Fe3+荧光探针开发了可以特异性检测Fe3+的4个近红外荧光探针5~8。在V(DMF)∶V(H2O)=

1∶1的条件下,4种探针均可以与Fe3+螯合,导致探针位于697~657nm范围内自身荧光强度降低,而625~595nm范围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从而实现对Fe3+的比率检测。3.6

Sn2+和Al3+荧光探针设计合成一种可以同时检测Sn2+和Al3+的荧光探针9。4

BODIPY类荧光探针在阴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阴离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环境中,对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4.1

F-荧光探针以对二甲氨基苯腙基为识别基团,开发了探针10。在V(DMSO)∶V(H2O)=

9∶1的条件下,当F-不过量时,腙基的N‒H和F-会形成氢键,而当F-过量时,F-使N‒H去质子化,引起探针在613nm处的荧光增强。探针在3min内就能和F-彻底响应,对F-的检测限为0.27

μmol/L,能有效追踪HeLa细胞中的F-。4.2

CN-荧光探针开发了特异性检测CN-的探针11和12。在V(CH3CN)∶V(HEPES)=9∶1,pH

7.4的条件下,CN-可以与两种探针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导致探针11在492nm紫外可见吸收峰蓝移到388nm,并且在517nm处的荧光强度淬灭。而探针12在498nm的吸收峰红移到513nm,荧光发射峰从523nm红移到670nm。然而,探针11和12检测灵敏度不足,检测限只有25

μmol/L,只能用于水体系中CN-的分析。4.3

HSO3-荧光探针将BODIPY与半花菁染料共轭连接,开发出了探针13。由于存在水溶性基团,该探针表现出了优良的水溶性,能够在PBS中实现对HSO3-的比率检测。这是因为HSO3-能够与探针分子的双键加成,降低了探针分子的有效共轭长度,导致605nm的荧光减弱,515nm处的荧光增强。该探针对HSO3-只需要30

s,检测限达到了16.7

nmol/L,能有效监测HeLa细胞中的HSO3-。4.4

H2S荧光探针H2S在水溶液中会发生解离,主要以HS-的形式存在。因此对H2S的检测过程中与探针发生作用的实际上是HS-。在BODIPY荧光团的8位共轭连接了呋喃环合成了荧光探针14。4.5

硫离子(S2-)荧光探针在BODIPY荧光团中共轭连接二甲基吡啶胺(DPA),然后和Pd2+离子配合形成相螯合物,开发了探针16。S2-易于和Pd2+结合,夺取探针分子上的Pd2+,探针572nm处的荧光淬灭。该探针对S2-的检测限是0.24

μmol/L,可制作成检测试纸,实现对S2-的特异性检测。5

BODIPY类荧光探针在活性氧检测方面的应用活性氧如次氯酸(HOCl)和羟基自由(·OH)等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信号传递、机体免疫、维持细胞活性和抗衰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1

HClO荧光探针以硒化物为作为识别基团,设计了3种基于BODIPY荧光团的荧光探针,分别为探针17、18和19。5.2

羟基自由基荧光探针在BODIPY荧光团中引入了三苯磷基开发了探针22。探针中三苯磷基在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下被氧化,荧光增强。该探针对羟基自由基的检测限为50nmol/L,可以在HeLa细胞中检测羟基自由基。6

BODIPY类荧光探针在生物硫醇检测方面的应用生物硫醇主要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它们参与蛋白质的合成、酶的代谢、细胞信号的传导和基因表达。6.1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荧光探针在BODIPY的2位引入硝基烯烃部分(‒CH=CH‒NO2)作为识别基团,并在8位引入了不同的取代基团合成了探针23~26。6.2

半胱氨酸(Cys)荧光探针通过硫醚键在BODIPY连接吡啶鎓合成了探针29。该探针吡啶鎓部分被Cys取代掉,PET过程被抑制,探针617nm处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该探针对Cys的检测只需要2

min,检测限达到72nmol/L。该探针对HeLa细胞中以及小鼠体内的Cys进行了荧光成像。6.3

半胱氨酸(Cys)、谷胱甘肽(GSH)、同型半胱氨酸(Hcy)多功能荧光探针开发了一种具有线粒体靶向能力,可同时检测Cys、Hcy、GSH的探针30。在生物硫醇的作用下,探针分子上的2,4-二硝基苯磺酸被消去,分子内PET过程被破坏,荧光强度增强。7

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发现,在BODIPY母体结构上引入不同的识别基团,可以实现对不同分析物的有效检测;在BODIPY荧光团上连接共轭基团,可以扩展分子的有效共轭长度,可以实现对BODIPY衍生物荧光发射波长的灵活调节;在探针分子的设计过程中,引入靶向基团能够实现对特定组织内分析物的精准检测。基于BODIPY的荧光探针在分析检测方面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1)检测的特异性:大部分荧光探针表现出了很高的选择性和优异抗干扰能力,在分析测试过程中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而不受干扰。2)检测的灵敏度:基于BODIPY的荧光探针对分析物的检测限已经达到了nmol/L,能够实现超灵敏检测。3)应用能力:大多BODIPY类荧光探针与检测物作用后表现出显著的荧光增强,不但可以用于水样中分析物的定量检测,还能够用于活细胞和活体(斑马鱼、小鼠)中分析物的可视化荧光成像。一些探针可以被制成简单的试纸条,实现对分析物的快捷检测。BODIPY类探针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探针的水溶性需要改善,大多数探针的由于水溶性差,其检测过程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这对其实际应用尤其是在生物样品中应用非常不利;二是反应型荧光探针的检测时间过长,尤其是反应型荧光探针的检测过程都在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以上,不利于实时监测;三是大多数探针的最大发射波长在蓝、绿光区,而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数量偏少,近红外荧光信号细胞损伤小、组织穿透性强、背景干扰低的优势,在生物成像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四是探针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大多数的BODIPY类荧光探针还停留在细胞成像和小鼠、斑马鱼的活体成像,而真正的实际应用还很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