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诗词史串讲•先唐诗
第一节诗境浅说
如何让孩子走入无邪的诗境?唤醒我们内心中早已沉睡的单纯,走入纯粹的内心。
现状
当前中小学诗词教育完全受制于应试的指挥棒,教给学生的是应试的套路,套路深就考得好,结果学
生根本失去了学诗词的兴趣,甚至完全不会感受诗歌。
过去
中国传统教授诗词的方法,重字词功夫,重诵读艺术,重体验和联想,重从写作的角度分析作品,把
诗词教育作为写作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未来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红学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大家俞平伯先生的父亲俞陛云为孙子们启蒙而特意撰写
的,这本小书自从问世以来,一版再版,被称为“大家小书”,适用于小、中、大学的学生和成年诗歌爱好
者的学习。
(节选自陕西师大何依工教授文章《雏凤清音》)
第二节诗史串讲
有人说,如果中国人只读一本诗集,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诗经》。
鲁迅说,“《诗经》一一先民之生活,历史的痕”。
最真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美情话: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最靓风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最深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坚磨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高德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下启唐诗,今天却被大大忽视。它有“诗母”之称,虽然仅仅19首五言诗,但是
任何一首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都不弱于巅峰的盛唐。对于离别、失意,以及人生无常的忧虑与困惑等人
类共同的情感母题,《古诗十九首》之后的诗歌乃至文学,都再也无法回避它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称它是“五言之冠冕”;钟蝶《诗品》称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明代学者胡应麟称
它“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社会剧变到来,人人都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有人不甘穷贱,高喊要抓住时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
可走(“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有人感慨人生苦短,行乐须及时(“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别误会,这样熟悉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来自当下现实的撕裂,而是来自将近两千年前的汉末,出自一组不
知作者的古诗一一《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文学与人生的浑然一元。如果说,诗经是人性之真最初的萌动;魏晋文学是人之
觉醒的源头与滥觞;古诗十九首,则确立了一千多年来我们共通的人生母题。
可以说,读懂了《古诗十九首》,就读懂了从魏晋、唐诗以下古典诗歌中的人生真义,看清那些浸润在我们
人生态度深处的文化传统。
一、上古----口头歌谣
二、先秦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国风”是现实主义的
精华。
(1)表现手法:主要为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2)代表作品:《茉苜》《静女》等。
(3)语言句式:多用双声叠韵词;四言为主。
2.《楚辞》
楚辞一一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1)楚辞体文体特点:
①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②“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③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④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2)奠基作家:屈原一一中国最早且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
(3)代表作品:《离骚》《国殛》(选自《九歌》)《天问》等。
三、汉代
乐府本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后来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名称。
(1)乐府民歌内容特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代表作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上邪》《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五言诗)《涉江采芙蓉》等。其
中,《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3)语言句式: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五言为主。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1)三曹:曹操(《短歌行》)、曹植、曹丕。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3)文学风格:后人概括为建安风骨。
2.两晋文学
(1)西晋:左思。
(2)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3.南北朝文学(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1)南朝民歌
①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语。
②代表作品:《西洲曲》。
(2)北朝民歌
①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②《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第三节先唐诗选讲
(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
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
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
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生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
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春•四川广安•高一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各题。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
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⑦尺素:古
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
领起下文。
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
的孤凄和想念。
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
了远方传来的情意。
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用哪些手法表达的思
念之情?
(2020秋•上海杨浦•高一复旦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诗(其八)
阮籍
灼灼西晴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蛋留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②P贯:落下。③回风,旋风。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⑤磬折,磬是古代
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5.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
6.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
(2020秋•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米莒
《诗经•周南》
采采米首,薄言采之。采采米莒,薄言有之。
采采米首,薄言掇之。采采米莒,薄言捋之。
采采米首,薄言秸之。采采米首,薄言撷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手法上有
,,赋,,,,比”,,兴,,三种。
B.诗歌开篇四句写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茉营。前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流露出将要
采到米莒时的喜悦心情。
C.诗歌中间四句中“掇"''捋"两个字不但写出了米甘的不同长势,而且使人想象出忙碌的场景以及人们
采摘紫苜时娴熟的技巧。
D.诗歌最后四句具体描写人们采摘的紫甘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米首,“秸”“襁”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
们采摘荣营的敏捷灵巧。
8.诗中“采”“有”“掇”“捋”“祐”“襁”六个字能够调换顺序?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秋•北京顺义•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营缸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下列诗集中,能查到曹操《短歌行》的一项是()
A.《诗经》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I).《万首唐人绝句》
10.下列诗句,不审于《诗经》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要善于择枝,投效明主。
12.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
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2020秋•广东广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13.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
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
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
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
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14.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2021秋•陕西西安•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O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为什么如此忧愁,忧愁的是什么,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B.第四句中,“揽衣”"起”“徘徊”这一连串动作描写,表明诗句的主人公忧愁之深切。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游子的内心独白,点出游子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忧愁无眠的原因。
D.诗中的主人公因愁思太浓,在室内“揽衣起徘徊”也无法排遣,因此只好走出室外,室外皎洁的月光消
解了其忧愁。
16.诗中的“明月”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意象。
(2022秋•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雄?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报告
- 2024年“南粤家政”健康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技术文件
- 2023年简易车辆买卖合同(26篇)
- 2025年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 2023幼儿园中班班务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 2023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串讲讲义(二)
- 2023年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练习综合题 (一)
- 2023车销售工作计划(20篇)
- 广东省惠州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版特色酒店经营管理权租赁合作协议书
-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 《外来物种入侵》课件
- 商业步行街项目招标文件样本
- 食品厂员工食品安全培训
- UL4703标准中文版-2020光伏线UL中文版标准
- 《T-ZGYSYJH 005-2022 食养药膳烹饪技术操作规范 通则》
- 企业的研究院规划
- 2024年-2025年公路养护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缆敷设船行业需求潜力与发展趋势洞悉研究报告
- 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阅读综合测评
- 专题16 双曲线(1大考向真题解读)-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