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必备技能。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 D.加块状固体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液化石油气燃烧 B.开水沸腾 C.铁锅生锈 D.蔬菜腐烂3.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C.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花香四溢——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二氧化碳验满C.闻药品气味 D.倾倒液体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6.缺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A.患骨质疏松 B.引起贫血 C.患甲状腺肿 D.造成龋齿7.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A.单质 B.混合物 C.氧化物 D.稀有气体8.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9.下列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 B.品红在水中扩散C.比较合金的硬度 D.胆矾研碎10.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CO2CO点燃混合气体BCuCuO加入过量的木炭粉,加热CCOCO2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锌粉铁粉用磁铁吸引A.A B.B C.C D.D11.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C.图Ⅰ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体积的五分之一D.图Ⅱ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成分金属D.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活泼14.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A.N2 B.NO C.NO2 D.N2O15.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请结合下图中A-F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2)实验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3)导致实验C测定结果偏小的因素有_______。(任写一条)(4)实验D__________(填你“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5)实验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6)实验F得出“水是铁生锈条件之一”这一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样品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混合,经测定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求:(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某固体样品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1)生成氢气_____g。(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航天航空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资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并已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国探月走上新台阶。思考与分析(1)发射嫦娥四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发射时与助燃剂四氧化二氮(N2O4)剧烈反应,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2)钛合金是制造航天器的重要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图中m=22,x=8,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Ti4+的核外电子数为18D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3)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资料二、据报道: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其中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活动与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过氧化钠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查阅资料]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NaOH溶液吸收CO2效果更好:;NaOH溶液与O2不反应[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反应并生成氧气。[进行实验]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2)实验现象及结论:经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变化。(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3)若该反应还产生了氢氧化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反思与交流](1)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质疑: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实验,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不需要加热B过氧化钠是固体C可以产生氧气并消耗二氧化碳(3)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健康成年人每分钟需氧气量约为0.224L(氧气的密度是1.43g.L-1),假设氧气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现要维持100分钟的呼吸.试计算:①100分钟的呼吸需要氧气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②至少需要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A、用灯帽连续盖两次火焰,使酒精灯熄灭;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有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正确;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先将试管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D、向试管中填装固体颗粒药品时,应先将试管平放,再用镊子将固体药品送入试管中,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液化石油气燃烧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物质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开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成气体,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铁锅生锈是铁变成铁锈,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蔬菜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A【详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不是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故A错误;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由于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只有一种物质,故B正确;C、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分子离解成氢原子与氧原子,一部分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部分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C正确;D、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故选A。4、C【详解】A、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A错误;B、二氧化碳验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B错误;C、闻药品气味应该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C正确;D、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D错误;故选C。5、C【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6、A【详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A正确;B、缺乏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故B错误;C、缺乏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缺乏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故C错误;D、缺乏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缺乏氟元素会造成龋齿,故D错误。故选A。7、A【详解】臭氧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臭氧中只有一种元素,故属于单质。故选A。8、A【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9、A【解析】A、陶瓷烧制,燃料在高温条件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品红在水中扩散,属于分子扩散,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比较合金的硬度,互相滑刻,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10、D【详解】A、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CO在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选项A错误;B、氧化铜与木炭粉加热时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铜不能与木炭粉反应,混合物加入过量的木炭加热,能除去氧化铜,但会引入木炭粉(过量),选项B错误;C、CO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将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错误;D、锌不能被磁铁吸引,铁能被磁铁吸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正确。故选D。11、C【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A正确;

B、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能倒吸,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正确;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是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故C不正确;

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正确。故选C。12、D【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故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氧气并不是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如金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D、氧气难溶于水,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正确。

故选:D。13、A【详解】A、铁生锈的条件是和氧气、水接触,故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符合题意;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不符合题意;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不符合题意;D、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接触。14、B【详解】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反应前的原子为:氮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0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则4X中含有氮原子4个、氧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点睛】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则X的化学式可求出。15、B【详解】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不能4P+5O22P2O5②中固体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③中无明显变化。【解析】(1)将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说明了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实验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填: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反应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尽可能的准确,通常要放入过量的红磷,以使氧气被消耗尽,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此外装置漏气、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也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4)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氦气,还可能是二氧化碳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填:不能;(5)实验E中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2)③试管中没有水,管口闭塞,管内只有空气,铁钉不易生锈,②试管中铁钉浸在水里,管口未做任何处理,故铁钉同时和氧气、水接触,符合钢铁锈蚀条件,②试管中铁钉易生锈,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这一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②中固体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③中无明显变化。故填:②中固体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③中无明显变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83.3%(2)7.3%【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412gx100gy4.4g==x≈83.3%y=7.3%答:(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18、(1)0.2(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故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故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点睛】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H2ONBC+4燃着的木条一段时间后熄灭为反应提供水蒸气物理2Na2O2+2H2O=4NaOH+O2↑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中有少量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ABC32156【详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4个X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氮原子:N;(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图中m=22,x=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