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_第1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_第2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_第3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_第4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适用勘查13级)

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教研室

2015年12月25日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

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

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

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掌握地基承载力验算、沉降验算、稳定性验算、基础

强度验算等内容。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

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有必要的插图,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

清晰,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2.课程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学生公寓,建筑标准层平面如图1所示。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底层柱子截面600X600mm(碎强度等级C45),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抗震等级为3级。±0.00相当于罗零高程+7.50m,室内外高差为300mm。

柱底荷载见任务书附件。

,390013900J390013900J570013900J39001390013900,

15610

图1建筑标准层平面示意图

(2)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场地上部为人工回填的①杂填土(Qml)、冲洪积的粉质粘土(Q4al+pl),

淤积的淤泥和淤泥质土(Q4al+m),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YR53)、

花岗斑岩及其风化层,除拟建场地外围存在地下管线外,勘察中未见、活

动性断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有对本

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如河滨、洞穴、孤石等。

根据野外钻探取芯肉眼鉴别,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

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及力学强度不同可分为8层,现将各岩土层的特征自

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人工堆填(Qml),灰黑、土黄〜灰褐等杂色,稍湿〜饱和,

松散〜稍密状,上部主要由人工回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生活、建筑垃圾

及碎石、碎砖构成,局部为原建筑地基,为条基或条石,该层全场地均有

分布,均匀性较差,上部杂填土为前期拆迁堆填,下部堆填的粘土、瓦、

砾等堆积年代大于10年。该层全场均有分布,该层分布厚度约2.60〜3.80m,

平均厚度3.01mo

②淤泥:冲、淤积成因(Q4cal+m),灰黑色,很湿〜饱和,流塑状,稍

具臭味,含有少量机质及腐植质,粘性较强,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

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夹少量呈透镜状及薄片状的粉细砂,含量约

10%左右。该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

厚12.00〜17.60m,平均厚度为13.30m。

③粉质粘土:冲洪积成因(Q4cal+pl),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

局部呈硬塑。含有铁镒质氧化物,以粉质粘性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的粉细

砂。粘性较强,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

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8.30〜11.90m,平均厚度为10.05m。

④淤泥质土:冲、淤积成因(Q4cal+m),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

含腐植质,稍有臭味,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切面光滑,局部含薄层(片)粉细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

层厚2.90—8.20m,平均厚度为5.45m。

⑤粉质粘土:冲积成因(Q4cal+pl),浅红色、深黄色、灰色,很湿〜

饱和,可塑,局部呈硬塑。含有铁镒质氧化物,以粉质粘性土为主,局部

含较多的砂粒。粘性较强,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仅在场地中均有分布,厚度为4.00〜10.00m,平均厚度6.32m。

⑥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丫53(2)),灰黄色、褐黄、

灰白色,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状。岩芯采取率为71%,为散体状〜碎裂状

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软岩,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中均有分布,厚度为3.40〜10.50m,

平均厚度6.96mo

⑦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丫53(2)),灰黄色、褐黄、

灰白色,上部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状,下部风化较弱,岩芯多呈碎块状。

岩芯采取率为67%,为散体状〜碎裂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

中均有分布,厚度为1.70-9.70m,平均厚度5.60m。

⑧中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丫53(2)),浅砖红色、灰白色,

中等风化,块状构造,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钻进较困难,节理、

裂隙少量发育,多呈闭合高倾角,岩芯多呈长柱状,少数短柱状。岩芯采

取率为85-95%,RQD=50-75%,为块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石

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W级。该层场地均

有分布,普遍揭示,揭示层厚4.60〜9.60m,平均揭示厚度为7.12m,均未

揭穿。

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场地特征状况

①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场地上部土层②淤泥、③粉质粘土、④淤泥质土及⑤粉质粘土的透水

性差,且局部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较好,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上层滞水与

下部弱承压水的联系差。根据勘察施工期间钻孔内水位观测及各岩土层性

状分析,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90-1.20m,

标高为5.34-5.49m,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本场地常年水位变幅约为2.00m0

近期内年最高水位约为7.00米(罗零标高)。

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环境与长期浸水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均具微腐蚀

性,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弱腐蚀性,在

长期浸水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均具微腐蚀性。场地内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

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

范》(GB50046)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5条桩基结构

的耐久性要求。

②场地抗震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

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拟建物均为抗震设防类别

为标准设防类(丙类),设计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7度标准的要求。

本建筑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ZK1、ZK12号孔地段的建筑场地类

别均为m类,其特征周期为0.55so场地埋深20m范围内不存在饱和的砂类

土或粉土,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场地埋深20m范围内存在一定厚度的

软土层(②淤泥和⑥淤泥质土),本区抗震设防烈度属7度区,根据波速实

测结果其剪切波速值>90m/s,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13-84-2006)判断,可不考虑软土震陷影响。

③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内杂填土中存在碎块石、条石、旧基础地梁外,场地内未发

现河沟、洞穴等埋藏物,未见活动断裂,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

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存在厚层饱和软土,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第4.1.1条规定,判定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采用桩基

础后,可消除不良影响,适宜拟建物的建设。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的住宅楼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桩基础方案。

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方桩或冲钻孔灌注桩长桩方案。地基土层物理-力

学性质指标见表lo

表1各岩土层设计计算参数表

冲钻孔灌

天压缩承载

预制桩极限注桩极限

然模量力

承载力标准值承载力标

密Es特征

土层编号准值

度值

及名称Esi

PoES20fak

QsikQsikqPk

00-200qpk

g/c0-400(kPa(kPa(kP(kPa

(MPa(kPa)

m3(MPa)))a))

)

1.7

/4.06025/20/

0*

1.51.59

(2W2.88#5011/10/

8#

1.96.61

③^质F占土9.27

1ft

1.61.65

鳏泥质土8018/14/

4#3.19#

2.06.6511.17

⑤粉质木

2##

⑥砂土状强风2.022*30*40014080001002800

化花岗岩*

⑦碎块状强风2.1

30*40*550180/1303200

化花岗岩*

⑧中风化花岗

/1500//2008000

石LU

3.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桩基技术设计规范》(JGJ94-2008)

(5)《基础工程》莫海鸿2008年建筑工业出版社

(6)《基础工程》闫富有2009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4.设计内容

(1)根据任务分配,查阅相关资料。

(2)桩型、桩长和截面尺寸的选择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4)确定桩数及其平面布置

(5)桩身结构设计

(6)基桩承载力验算

(7)沉降计算

(8)承台计算

(9)绘制施工图。

5.设计成果提交要求

(1)课程设计需要同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上交时间:2016年1月15日

(周五)中午12点之前。

(2)电子版包括:计算书电子版(word)、施工图电子版(AutoCAD)发送至

邮箱kanchazuoye@163.com。

邮件名称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某",word,CAD都用自己名字命名。

(3)课程设计的纸质材料装在土木学院统一的档案袋,由班长到思源楼四

楼找陈志清老师领取该档案袋。每位同学一个档案袋,写上姓名、班级、

学号,课程设计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写“方庆军,陈国周”。

档案内包括:

①任务书(教师提供电子版,学生打印一份放入档案袋,A4单面打印)。

②指导书(教师提供电子版,学生打印一份放入档案袋,A4单面打印)。

③计算书(A4单面打印),

④施工图(A3单面打印)。包括桩基础设计说明、桩基础平面布置图、

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

(4)计算书格式

①封面:单独一页,统一格式。

成绩评定表,在封面之后,单独一页,统一格式。

②正文:从第3页开始。详细计算内容参考指导书和教材相关内容。

包括:设计资料、详细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表格、插图、参考规范等。

字体设置“四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

计算过程中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如果涉及到查表,可以酌情增加

有效位数。计算书应有计算简图(插图),插图下面应该给出图名。

6.成绩评定

⑴成绩按百分制计取,详见成绩评定表。

(2)鼓励在设计过程中深入钻研,扩宽知识面。

⑶评审设计成果时,如有必要,对该生进行面试答辩。

4.2.2设计过程

(1)桩型、桩长和截面尺寸的选择

①选择桩型

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和施工条件、本工程桩基选择高强PHC管

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80,截面尺寸600X600mm。

②确定桩的截面尺寸

本工程采用PHC600-110AB-15型管桩,即该管桩直径为600mm,AB

型,壁厚110mm,单节桩长为15m,桩身强度等级C80,抗裂弯矩标准值为

224KN・m,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4255KN,理论质量440kg/mo

③确定桩长

本工程以第⑥成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

进入持力层2.0d,桩端采用十字形钢桩尖。

初选承台埋深1.5m,承台厚度0.8m,桩顶嵌入承台0.10m。

ZK9持力层埋藏较浅,桩长L=35.8-6.51+4.5+1.2+0.1=35.09,ZK2

持力层埋藏较深,桩长=60.3-6.42+4.5+1.2+0.1^39mo

(2)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①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Quk=。“+Q“k=«Z/,J+qnkAp

比较ZK1〜ZK10,由于ZK10的软土较厚,且持力层埋藏较浅,故选

用ZK10的柱状剖面图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

e„A.=3.14x0.6x(25x1.9+11x17.6+40x8.9+18x3.4+50x5+140x1.2)+8000x3.14X0.6/4

=4288kN

凡=%

&=4288/2=2144ZM取=2100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安全系数K取2。,

桩的入土深度h=37.5+1.2^38.7m

②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

RHO=0.75喂X°a

yX

a=\也,EI=O85Ec/o,%=0.9(1.51+0.5)=1.26m

vEI其中

桩侧主要影响深度

h,"=2(d+1)=2x(0.6+1)=3.2m,深度内桩侧面存在:

①杂填土,九=19",叫=3.5x103^//;

②淤泥,队=1.3m,机,=2.5xlOMN/m%

m.h.+mA2h,+hJh,

m-—----=~丁1---=------

_3.5xl()3X]§2+2.5x103X(2XL9+1.3)XL3

3.22

=2.85x103

所以,E1=0.85E(J0=172336JIN-nr

2.85xl03x1.26,/,t

所以,a=\------------二1461"?

172336

因为a/?=0.46lx32.5=15>4,取。〃=4,查表匕=2.441

取X()“=10用机=0.01加

0.75X0.4613X172336

所以,%=x0.01=52kN

2.441

(3)确定桩数及平面布置因为建筑物左右荷载对称布置,故可取一

半进行研究,如图1

柱1:n>—x1.3=^2^1x1.3=3.»初选4根

R,2100柱子布置图

柱2/3/4:空^1.3=""xl.3=3.5根,初选4根

Ra2100

柱5:空•xl.3=9"xl.3=3.9根,初选4根

段2100

柱6:〃N*xl.3=6682><1.3=4.2根,初选5根

R02100

柱7、8、9:〃2"、1.3=^^1.3=4.5根,初选5根

Ra2100

8491,.

柱10:n>—xl.3=------xl.3=53根,初选6根

此2100

〃2&xl.3=5806,c

柱11:=----xl.3=3.6根,初选4根

R2100

柱12、13、14:刀之空"><1.3=%11.3=4.2,初选5根

Ra2100

柱15:n>^-xl.3=^^xl,3=4.5,初选5根

Ra2100

综上,四桩承台的柱,柱1,2.,3,4,5,,11

五桩承台的柱,柱6,7,8,9,12,13,14,15

六桩承台的柱,柱10

为了发挥桩的承载力以及减小挤土桩效应影响,规范规定桩距的最

小值,对于挤土桩,其侧面土为饱和粘性土且桩数小于9根,其最小桩距

为4d=2.4m,假定承台厚1.5^保护层100mm。

按承台的构造要求,设计承台的尺寸得:

四桩承台:B,=4d+2d=3.6m,Lc=4d+2d=3.6m

22

五桩承台:Bt=44+2d=36m,Lc=2A/(4C1)-(2d)+2d=5.4m

六桩承台:=4d+2d=3.6〃?,4=2x4d+2d=6m

(4)桩身结构设计

现场按单点起吊施工,每节桩段长为15m,考虑起吊过程中的动力影响

将荷载乘以L5的放大系数,则

均布荷载“飞。伏皿

M]mx=64ZN•m<Mcrk=224kN•m,满足要求。

N=1.35Ra=1.35x2100=2800^0

N=2835kNW网=4255AN,满足桩身承载力的要求。

⑸桩基承载力验算

1)单桩承载力验算

①四桩承台

由于四桩承台中柱5的竖向承载力最大,所以选择柱5进行验算。

计算桩顶荷载,承台及其上覆土层的平均重度取几=20kN/〃九

Fk=6340kN,G=ad=20x3.6x3.6x3.3=855kN

Qk=殳2k=6340±855=1799kN<R=2100^

n4

=F+G+("、*+Vykh)yi+(Myk+Vlkh)xi

Q&max——Xp2-▽2

kminn\玉

单桩水平力验算:Kg=JV;+V;="42+892=99kN

V99

H=3L===25kN<RHa=52kN

kn4Ha

满足要求。

②五桩承台

由于五桩承台中柱9的竖向承载力最大,所以选择柱9进行验算。

计算桩顶荷载,承台及其上覆土层的平均重度取加=20kN/〃九

Fk=6340kN,G=ad=20x3.6x3.6x3.3=855kN

Qk=.+Gk=6340+855=1799kN<R=2\OOkN

n4

=F+G+(Mxk+Vykh)yi+(Myk+Vxkh)Xi

kminn'七

单桩水平力验算:丫皿=Jv;+V;=V442+892=99kN

V99

H==二=25kN<R=52kN

kn4Ha

满足要求。

③五桩承台

由于五桩承台中柱9的竖向承载力最大,所以选择柱9进行验算。

计算桩顶荷载,承台及其上覆土层的平均重度取%=20kN/〃九

Fk=6340kN,G="Kd=20x3.6x3.6x3.3=855kN

Qk=耳+Gk=6340+855=1799kN</?21OOkN

n4

cF+G+(Mxk+vvkh)yi(Mvi+Vxkh)Xi

kmmianx=---11--±----2--%------土—'七---

单桩水平力验算:Vmax=Jv;+V;=7442+892=99kN

V99

H==—=25kN<R=52kN

kn4Ha1

满足要求。

七度抗震设防地区,桩基础设计时地震效应为非主控项,可不进行地

震作用下的基桩承载力验算。

2)群桩沉降计算

对摩擦桩应进行沉降计算。

柱9:桩的纵向中心距,沉降计算按中心距不大于

6倍桩径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①计算附加压力

Lc=5.4m,8。=3.601,承台面积人=19.441112,埋深d=3.3m,地下水位于现地

表下2米,即承台底。承台下基底压力为:

口XX,7/T

P=-+yd=——+20x3.3=409.4往a

Ac°19.44

承台下基底附加压力为:

.=P-W=409.4-17x(6.48-4.5)

=375.7kPa

②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自中心把承台分为4部分,采用叠加原理计算土中附加应力。

b=—=1.8m,

2

_L,_ca_2.7_

ci———2.7——----1.5。

2b1.8

桩端平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为:

(TC1=17x2+7x1.9+5.8x17.6+9.1x8.9

+6.4x3.4=10.2x5+10xl.2=315.1kPa

桩端平面下9m处土的自重应力为:

q=315.1+10x4.2+11x4.8=409.9/a

桩端平面下z=9m,z/b=5,a/b=1.5,查2表得矩形面积作用均布荷载

角点附加应力系数a=0.0255,故该处的附加应力为:

G,=4舛0=4x0.0255x375.7=38.3<0.2/=0.2x409.9=82kPa故沉降计算

深度取z.=9*

③计算桩基沉降量s%把计算深度内的土分为两层,每层的厚度分别为:

4.2m,4.8m。Zj=0,4.2m,9〃z(i=0,1,2)。zjb=0,2.33,5.0。查附录相关表格,得矩形面

积作用均布荷载角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区=0.250,0.1336,0.108。

s'=4p°S总针/=

IXI

4确定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圆形柱,柱径d=0.6m,桩长/=28.6〃?,

人=冬=477&="=1.5,等效桩距比为:%=立=誓亘=3

d0.6Bc3.6dyjn-dv6x0.6

按&=3查附录相关表格,可得C°=0.00564,G=L7161,C,=10.8758。短边布桩

d

数%=2,桩基等效沉降系数为:

匕=。。+4-'八,.=

C\{nh—1)+C2

5计算桩基的最终沉降量。

&=»作飞=

查表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科=0.602,桩基的最终沉降量为:

s=if/y/S=xx=mm

柱10:柱的纵向中心距S。=2.4叫S/=4,沉降计算按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

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①计算附加压力

Lc=6m,Bc=3.6〃?,承台面积A=21.6m2,埋深d=3.3m,地下水位出现地表

下2米,即承台底。承台下基底压力为:

P=Z+/j=Z§^+20x3.3=431.0kPa

A°21.6

承台下基底附加应力为:

%=p_阻=431-17x(6.48—4.5)=397.3kPa

②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自中心把承台分为4部分,采用叠加原理

计算土中附加应力。

匕=2=1.8,a=4=3.0m,

22

a3.01-

-=------=1.0/o

b1.8

桩端平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为:%=315.kPa

桩端平面下9m处土的自重应力为:q=409.9kPa

桩端平面下z=9m,z/b=5,a/b=1.67,查表的矩形面积作用均布荷载角点附加应

力系数a=0.029,该处的附加应力为:

q=4初0=4x0.029x397.3=46.1<0.2a=0.2x409.9=82kPa

故沉降计算深度取z“=9m。

③计算桩基沉降量/。把计算深度内的土分为两层,每层的厚度分别为:

4.2机,4.8机。z,=0,4.2机,9m(i=0,1,2)。%=0,2.3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