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七章 证据_第1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七章 证据_第2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七章 证据_第3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七章 证据_第4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 课件 第七章 证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节证据的种类第三节证明第四节收集和运用证据的原则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七章证据总则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客观依据,没有证据就无法认定案件事实,更无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因此,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证据,刑事诉讼活动既不能开始,也无法进行。。证据之所以有证明力,是因为它具有下述两种属性。(一)客观性(二)关联性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分类一、证据的概念与属性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分类二、证据的分类司法实践中,各个证据的内容及证明作用是不同的。为了对证据作深入分析,便于公安、司法人员正确运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一定标准,对证据进行划分。这种划分虽属学理性的,但对司法实践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们对证据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下述四种对刑事司法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一、物证(一)物证的概念和特点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最为广泛,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有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各种物质痕迹。(二)物证的作用(1)物证是侦破案件的线索和向导。(2)物证是鉴别其他证据尤其是言词证据真伪的有力手段。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二、书证(一)书证的概念和属性书证是以文字、图画、符号所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品。例如:贪污案件中伪造的账本、单据;犯罪分子有关犯罪动机和犯罪过程的日记;诬告、陷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交给司法机关的诬告信;等等。(二)物证与书证的异同物证、书证相同点有二:一是物证、书证都是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同属于实物证据;二是在某些情况下,物证、书证可以有同一个载体。物证与书证的区别在于:(1)物证是以其物质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书证则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二者的证明方法不同;(2)在某些情况下,书证可以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例如,犯罪分子作案后写的记载犯罪活动的日记、遗书等),是直接证据,而物证无论在何时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它只能是间接证据。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三、证人证言(一)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到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所作的陈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的形式和内容未作具体规定,但从司法实际情况来看,证人一般是口头向公安、司法人员陈述其所了解到的事实,公安、司法人员通过制作询问证人笔录的形式,对其证言加以固定。经过询问,证人可以在口头陈述的基础上书写证言。(二)证人资格证人是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均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非证人,他们就其所了解到的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人员所作的陈述,不是证人证言。(三)对证人的保护1.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是公安、司法机关的义务2.保护证人的特殊措施3.证人作证的补助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四、被害人陈述(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被害人陈述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就自己了解到的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人员所作的叙述。被害人陈述的内容,包括揭发犯罪事实和检举犯罪人或提供有关犯罪人的情况。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可以是被害人亲自感受到的案件事实,也可以是听别人转述的。被害人提出的如何惩治犯罪分子或如何赔偿其损失的要求,不是被害人陈述的组成部分(二)被害人陈述的特点(1)被害人陈述有可能比较清楚地反映案件事实,尤其是能清楚地反映犯罪结果。(2)被害人陈述可能夸大犯罪事实。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俗称口供,它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人员所作的叙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供述、辩解,一般是当面向公安、司法人员作口头叙述,尤其是在法庭上当着诉讼参与人的面直接口头回答公诉人、审判人员及有关诉讼参与人的讯问(提问)。(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1.有可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案件事实2.供述和辩解真假混杂,难以辨别3.具有不稳定性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六、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由公安、司法机关指定或者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提出的看法或主张。鉴定意见以书面形式为主,以口头形式作为说明或补充。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就鉴定材料鉴定后提出的一种意见,其内容不仅包括鉴定人就鉴定材料所观察到的事实,而且包括针对观察到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性看法或主张。例如,法医对尸体所作的鉴定意见,不仅要叙述尸体表面现象和解剖情况,而且要根据表面现象和解剖情况,作出死因判断。但是,鉴定意见不能就法律问题,例如犯罪构成要件以及是否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等问题作出结论。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对于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和人身勘验、检查后所作的一种记录。辨认笔录是公安、司法人员对刑事诉讼中的辨认活动所作的一种记录,包括对辨认过程和辨认后果的记载。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是对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对象、过程和结果的机械性描述,根据工作要求,不能掺杂笔录人的主观因素。因此,我们往往把这些笔录式证据归入实物证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有权进行勘验、检查和辨认,因此,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均可制作勘验、检查、辨认笔录。只有公安机关能够进行侦查实验,故侦查实验笔录只能由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作出。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视听资料亦称音像资料,它是指以录音带、录像带以及其他设备储存的声音、图像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电子数据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资料。与其他种类的证据相比较,视听资料有以下特点:(1)直感性比较强。(2)科技含量比较高。(3)容易被伪造。第三节证明一、证明责任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所负有的收集并运用证据查清、阐明和确定(认)案件事实的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责任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二、举证责任(一)举证责任概述举证责任是指刑事诉讼中公诉机关、当事人所负有的向法院提供证据以说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二)举证责任的分配我国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以下机关和当事人承担。1.公诉机关2.自诉人3.公诉被害人4.被告人5.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第三节证明三、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是指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明确证明对象,便于公安、司法机关和有关当事人依法收集证据和提供证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刑事诉讼的任务,是要查明有无犯罪事实以及应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因此,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应当是与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的事实。刑事诉讼法并未对证明对象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对证明对象的内容作了不同的阐述。司法实践中,某些办案人员由于不明确证明对象的范围,时常延误诉讼。第三节证明四、证明要求证明要求,也称证明任务,是指刑事诉讼中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每作出一项决定,都需要对案件事实作出证明,由于各个决定的内容和条件不同,其证明活动不同,证明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因此,证明要求只能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不可能是统一的。例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作有罪判决的证明要求与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证明要求是不相同的。第四节收集和运用证据的原则一、重调查研究刑事诉讼中的调查研究,是指公安、司法人员走出公安、司法机关,到犯罪现场以及其他存在证据的地方了解案件情况,掌握证据材料,然后再分析判断,探求案件的事实真相。调查研究是对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等证明活动的高度概括。刑事诉讼法要求重调查研究,是由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的规律性所决定的。重视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侦查人员、公诉人员提出的要求,但审判人员也应当遵守这个原则。第四节收集和运用证据的原则一、重调查研究二、严禁刑讯逼供三、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一)重视证据(二)不轻信口供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一、证据的收集(一)收集证据的概念收集证据是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和人员为了发现和取得证据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也是证明活动的基础环节。(二)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集证据的原则、基本要求和途径1.收集证据的原则(1)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原则。(2)依靠群众的原则。2.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3.收集证据的主要途径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二、证据的审查判断(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审查判断证据是指审判、检察和侦查人员对收集到或者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以鉴别其真伪,查明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真相作出结论的诉讼活动。(二)审查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