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法。

3、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

一些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拾起慢慢

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

一起去细细品读那朵开在他心头的“藤野之花”。

二、展示教学目标生齐读

三、经典回放:鲁迅的老师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试为每

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大屏幕展示:筛选信息的方法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生讨论,师总结: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

中国女人裹脚。

四、经典回放:永远铭记的温暖自读课文6-23段,任选一个镜

头,深情朗读,用“鲁迅致敬藤野先生”的方式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最能突出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

节。如何品镜头:先生,您行为,让我感受到您品质。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五、品味对话,走近人物

1、课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语言描写,其中有几处对话呢?(请

每对同桌从五处对话里面,选择任意一处,模拟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

的语气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对话表现了两位人物怎样的情感。先读,

再想,再品,再交流。)

2、展示一下研讨的结果。

六、深情朗读,理解主题

1.其实,在仙台这一部分,另外还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这

两件事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匿名信事件

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看似没写藤野先生,但正是通过日本一些人

对中国人的做法反衬出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鲁迅先

生因此而感激藤野。(板书“伟大人格”。)

2、鲁迅的爱国之情贯穿全篇,我们可以说,一言一行无不渗透

着鲁迅那炽热的爱国情感。你们从课文里找一处并大声地读一读,感

受一下鲁迅先生那深沉的爱国之情。

例:“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

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

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

见却变化了。”(第31段)

3.资料助读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

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

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

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

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再谈人物,理解主题。让我们回过头来,带着鲁迅先生深沉

的爱国情怀,再回望他所歌颂的藤野先生。你是否对藤野先生有了新

的认识?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因为鲁迅爱国,所以他更感谢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回望藤

野,我们仿佛看到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偏

见,不歧视,为中国的学子鲁迅,送去了寒冰中的温暖与春风。难怪

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后仍深怀着感谢与感激,带着怀念与尊敬写下这令

人难忘的文字。最后,我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第37段,去深沉地

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和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师生一起朗

读课文第37段。)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在体会鲁迅先生爱国之情的同时,跟随着鲁

迅先生认识了生活简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

偏见的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冬日里绽放的梅花,把美丽和馨香带到

鲁迅先生的心中,也带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难忘,永不忘!推荐

阅读: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评测练习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在东京,鲁迅看到“清国留学生”

盘着宛如小姑娘发ji―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他来到仙台

的课堂,听着藤野先生那缓慢而又抑扬顿挫的讲解,更增进了他学医

的信心;那封匿()名信和看“电影”时的欢呼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

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豪不tuoxie的斗争。

⑴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发ji―油光可筝()E()名信tuoxie_____

⑵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

⑶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油光可筝:

②抑扬顿挫: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2.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过了,不

但增加了许多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

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

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

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

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

小心些。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对中国核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

学家一一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

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李晓明非常喜欢出风头,与别人争吵时总会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

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5.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藤野先生》是他的一篇散文,

选自《》,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文小说《》。

6.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

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

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鲁迅

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

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

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

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

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副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②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

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阅读理解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

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

地望着我,儿声喟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

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

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

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幼

小的苗芽。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

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削,干净,

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

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

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

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

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

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

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

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

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

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

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

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

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

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

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

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一一这其中有我。有我

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二

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

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

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

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

话。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从家乡

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

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

鸟在栖枝而歌。(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