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生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焚烧垃圾发电 C.天然气燃烧 D.活性炭吸附异味2.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3.腐烂的蔬菜不能吃,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有毒且致癌的NaNO2。NaNO2中N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4.从微观角度解释“干冰升华”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数目增多C.分子间距离变大D.分子种类改变5.下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A.CO B.O3 C.H2 D.H2O6.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干冰制冷 C.铁矿石炼铁 D.铁杵磨成针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甲乙两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AlAl2O3 B.H2OH2C.KMnO4O2 D.FeFe2O39.可以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H2OB.从反应的结果看,金属Pd与盐酸不反应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10.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稀硫酸除铁锈B.用石墨制铅笔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1.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它们的组成不同 D.它们的用途不同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_____。(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_____。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1)A中_____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2)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3)C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4)D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15.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②_____。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mg。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ng。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仪器名称_____。(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V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6.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其原因是什么___?(2)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试管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实验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763.524.4M(1)哪几次反应矿石有剩余?___________。(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8.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注:“”表示氮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计算:(1)α﹣丙氨酸中含有_____种元素,其中碳、氧2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890克α﹣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所示,集气瓶Ⅰ、Ⅱ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Ⅰ,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Ⅱ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用微粒的观点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焚烧垃圾发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吸附异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B【解析】

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答案选择B3、B【详解】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NaNO2中N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B。4、C【详解】A、“干冰升华”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大,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数目没有增多,不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未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5、D【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等【详解】A.CO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一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B.O3由同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H2由同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D。6、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详解】A、水结成冰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制冷是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矿石炼铁,产生了新物质铁,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铁杵磨成针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7、C【详解】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故B错误;

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D错误。

故选:C。8、D【解析】A.铝在高温条件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该反应能实现转化,故正确;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能实现转化,故正确;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能实现转化,故正确;D.铁在点燃条件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生成氧化铁,故该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错误;故选:D。9、C【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X=2HCl+Pd↓+CO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是Pd和盐酸,说明两者不反应,即金属Pd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后,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均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目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10、A【详解】A、用稀硫酸除铁锈,利用硫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用石墨制铅笔芯,石墨有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钨丝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11、B【详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B。12、C【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就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例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B错误;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D、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形成密闭体系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防止由于气体膨胀而冲开瓶塞待滤液体未经过滤而从滤纸和漏斗的间隙流下,使滤液浑浊(或杂质未经过滤而进入滤液)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与未喷水的部分形成对照(或形成对比)【详解】(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其操作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目的是形成密闭体系,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红磷燃烧实验,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由于气体膨胀而冲开瓶塞;(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待滤液体未经过滤而从滤纸和漏斗的间隙流下,使滤液浑浊;(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由于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而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与未喷水的部分形成对照,证明H2O、CO2均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点睛】过滤液体的实验谨记,“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14、白磷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至刻度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析】(1)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A中白磷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3)该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至刻度1;(4)干燥的布条没有变色,湿润的布条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点睛】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现象、结论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5、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2KMnO4K2MnO4+MnO2+O2↑反应条件不易溶于水偏小【详解】解: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1)图中的a仪器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3)试管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V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16、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C+2CuO2Cu+CO2↑,CO2+Ca(OH)2═CaCO3↓+H2O【详解】(1)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故填: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2)试管中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2CuO2Cu+CO2↑,CO2+Ca(OH)2═CaCO3↓+H2O。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第3次;(2)4.4;(3)80%【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对比可知,5g样品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第三次加入的多加入的5g样品只产生了二氧化碳是4.4g-3.25g=0.88g<1.76g,说明了样品中碳酸钙有剩余。故填:第3次;(2)由表中的数据对比可知,5g样品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第三次加入的多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