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春秋时齐侯约集诸侯伐楚,楚人质问为何伐楚,齐国国相管仲告知楚人是因为楚对周王室久未上贡祭祀用品,楚国君主听后感到理亏。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楚国对周王室没有尽到朝贡义务B.周王室已经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D.齐国进攻他国破坏了分封制度2.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明()时间事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D.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3.战国中期以后,秦国已普遍采用牛耕,而在秦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牛耕发展则较为缓慢。这可以用来说明秦国()A.最早出现牛耕技术B.农业耕作方式向其他地区扩展C.青铜农具已被摒弃D.农业生产技术已发生巨大变化4.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制定了“务财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齐桓公主持的葵丘之盟也有保护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的内容。材料表明()A.各国统治者放弃抑商政策B.商人的政治地位普遍提高C.诸侯国较为重视商业活动D.重商政策有利于兼并战争5.先秦时期实行井田制,商鞅变法时曾采取“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措施。此举直接意图是()A.提升官吏素质 B.修造战斗装备C.鼓励积极垦耕 D.抑制工商行业6.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A.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C.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7.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A.尊崇儒术,表彰六经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C.铁犁牛耕 D.诸侯纷争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 B.儒家C.道家 D.法家10.体现“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思想的学派是()A.法家 B.墨家C.道家 D.阴阳家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材料二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10分)12.下面为《春秋》所载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单位:次)。春秋时期的会盟活动反映了()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哀公总计天子与诸侯611111111诸侯与诸侯8841248366357诸侯与卿大夫243583151414560卿大夫与卿大夫131341010931总计1112726141523313118159A.传统宗法制度的式微B.周天子统治尚能维系C.儒家的政治功能凸显D.争霸战争的社会现实1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这说明()A.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B.血缘成为维系文化、政治认同的纽带C.全国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的差别已消失14.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15.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16.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17.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摘编自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1.C2.B3.D4.C5.C6.A7.C8.B9.C10.A11.(1)因素:兼并战争;大国形成;华夏认同观念。(2分)开创性意义: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模式。(2分)(2)主张:儒家提出仁、礼、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君舟民水等思想;法家提出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依法治国,变法革新,实现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5分)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主要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逐渐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士阶层崛起;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5分)12.D13.A14.B15.A16.C17.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将法纳入自己的礼学体系,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而韩非、李斯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故而“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符合三人的共同主张,故选A项;B项为孟子的主张,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治理天下,并未体现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孔子主张进行德治和教化的思想,并未体现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排除。]18.(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1分)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3分)(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