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涉及回龙镇山河村、青杠村,八一村,治理河段位于左柏水库主坝下游白滩河流域,项目是以防洪护岸为主,兼有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等综合任务的水利建设项目。本次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总治理长度为4450.58m,治理段起点位于左柏水库主坝溢洪道末端,终点位于白滩河河口处公路桥。工程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防洪护岸工程,二是新建跨河桥工程,三是新建排导工程,四是新建下河梯步工程,五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工程河段新建防洪护岸工程沿河道两岸布置,总长5085.06m,其中左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808.22m,右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276.84m。清淤疏浚总长度4450.58m。新建3座钢筋砼桥,包含1座人行桥,2座机耕桥。本工程河段布置排导建筑物13处,其中穿堤涵管10处,排洪渠3处。设置8处下河梯步。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之规定,本工程防护区域为及回龙镇山河村、青杠村及八一村,保护人口2352人,设计耕地1555亩,人口小于20万人,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防护等级为IV级,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根据工程区域附近工程防洪等级标准,确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第3.1.3条规定,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工程的级别为5级。本堤防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15)规定,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为500年时,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级,不属于《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表3.0.1确定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各建筑物仍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采取抗震措施。设计使用年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规定,本工程主要为防洪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堤防永久性建筑物级别为5级,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因此,综合确定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工程所处环境为二类。一类环境内的配筋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0;二类环境内的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5;三类环境内的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5。本工程所处的侵蚀环境类别为淡水水位变化区,无抗腐蚀和抗冻要求,故对建筑物耐久性影响较小。关于建筑物耐久性设计主要要求如下:(1)涉水建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满足钢筋防锈、耐火以及混凝土之间黏结力传递的要求;(2)水泥宜选用质量稳定的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3)细骨料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按SO3质量计)不应大于胶凝材料的1%,粗骨料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按SO3质量计)不应大于胶凝材料的0.5%;(4)均值土堤的土料宜选用黏粒含量为10%~35%、塑性指数为7~20的黏性土;(5)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6)其他具体设计要求,参照相关规程、规范执行。工程批复情况受建设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河道站委托,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称“设计单位”)承担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设计单位于2024年1月,编制完成并报送《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2024年2月1日,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局在区水利局二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专家评审会。会后,设计单位根据修改意见对《报告(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2024年2月7日,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局发布了《关于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梁平水利许可〔2024〕13号)对《初设报告》准予行政许可。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文件(1)《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4年2月);(2)《关于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梁平水利许可〔2024〕13号)。主要技术规程规范《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SL/T792-2020)《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1247-20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以下简称《公路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15,以下简称《桥涵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以下简称《砼桥涵规》其他现行相关设计规程、规范。本“技术要求”应与以上及其它现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结合使用,对“技术要求”中未明确规定或未详细叙述处均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说明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将严格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版》的相关要求执行施工图设计。严禁将各类垃圾和油水混合物直接排入河中;不承重的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后(按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方可拆除;各种预埋铁件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经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上一阶段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说明受建设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河道站委托,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称“设计单位”)承担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设计单位于2024年1月,编制完成并报送《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2024年2月1日,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局在区水利局二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专家评审会。会后,设计单位根据修改意见对《报告(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经专家复核,出具了《初设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24年2月7日,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局发布了《关于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梁平水利许可〔2024〕13号)对《初设报告》准予行政许可。批复中本工程总治理长度为4450.58m,治理段起点位于左柏水库主坝溢洪道末端,终点位于白滩河河口处公路桥。工程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防洪护岸工程,二是新建跨河桥工程,三是新建排导工程,四是新建下河梯步工程,五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工程河段新建防洪护岸工程沿河道两岸布置,总长5085.06m,其中左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808.22m,右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276.84m。清淤疏浚总长度4450.58m。新建3座钢筋砼桥,包含1座人行桥,2座机耕桥。本工程河段布置排导建筑物13处,其中穿堤涵管10处,排洪渠3处。设置8处下河梯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本阶段无需进一步研究并落实的相关专家意见。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将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批复内容进行施工图设计。水文气象及洪水条件流域概况本项目治理河段位于梁平区左柏水库主坝下游白滩河流域。白滩河是回龙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回龙镇山河村银子垭口,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回龙镇山河村倒落湾、万家沟、洋海坝、左家坝、张家院子后,流入回龙镇八一村,流经八一村吊茅厕、徐家院子、李家嘴后,于回龙镇八一小学处汇入回龙河。白滩河全流域面积12.67km2,主河道全长8.675km,河道平均比降为25.14‰。水文气象工程流域位于梁平区回龙镇,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在极地大陆干冷气团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冬干天气,有时延至初春;春天气温回升快,春末夏初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团北移带来大量降水;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北伸进,常形成连晴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也是洪水发生的季节;入秋以后副高退出本地区,极锋南旋,受山脉阻滞,处于半静止状态,冷暖气团相交而形成绵雨。工程流域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根据梁平区气象站1952~2018年67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245.9mm,雨季从4月延续至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6.7%,其中以6、7两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29.8%,12月至次年2月是流域少雨季节,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93%。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990.2mm(1952年),最小年降水量747.3mm(1960年),相差达2.66倍。梁平区多年平均气温16.6℃,7月最高平均气温为27.3℃,1月最低平均气温为5.4℃,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6.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55.6mm(20cm蒸发皿);无霜期平均269d;平均日照时数1322.7h;多年最大平均风速为9.6m/s,极端最大风速31.2m/s(2010年5月6日),最多风向为NE。洪水计算偏于安全考虑,本次采用左柏水库入库流量按照水文比拟法计算工程河段设计洪水,另考虑到左柏水库从来家洞借水坝引水调入主库,借水流量为3m³/s。表5-1工程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断面位置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³/s)P=1.0%P=2.0%P=5.0%P=10%P=20%P=50%B4+450.58叠加后22019315713110467B2+081.35叠加后2021771441209561分期洪水根据洪枯水变化规律和施工设计安排,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5月~9月,汛前过渡期4月,汛后过渡期10月,及时段10月~次年3月、10月~次年4月、11月~次年3月、11月~次年4月、12月~次年2月、12月~次年3月等8个分期,以供施工设计选用。本阶段根据余家站1970~2015年实测最大洪水资料,各分期以年最大值取样,经频率分析计算,用P-Ⅲ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用水文比拟法(面积比的0.67次方)将余家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转换到工程河段,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5-2。表5-2控制断面分期各频率洪峰流量单位:m3/s河段分期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单位:m³/s)p=10%p=20%p=33.3%p=50%白滩河(B1+800~B3+554)4月32.015.36.93.410月37.517.37.63.810月~次年3月42.220.69.64.710月~次年4月60.531.715.87.911月~次年3月13.67.03.41.711月~次年4月37.318.08.34.112月~次年2月1.71.00.60.412月~次年3月4.22.61.60.9白滩河(B0+000~B1+800)4月29.314.06.33.110月34.315.86.93.510月~次年3月38.618.98.74.310月~次年4月55.429.014.57.211月~次年3月12.46.43.11.511月~次年4月34.116.57.63.712月~次年2月1.50.90.60.312月~次年3月3.82.41.50.8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白滩河河段属构造剥蚀型丘陵地貌,河谷浅切开阔,地势起伏总体较小。河道流向S49°E~S24°E,河道总体较顺直,局部蜿蜒。治理段河床宽5~20m,河床高程421.27~471.36m,河床高差约50.1m。两岸多以土质岸坡为主,基岩零星出露,现状多分布农田及居民区,农田外侧局部为简易干砌块石挡墙,岸坡高1~5m,地形平缓,地形坡度为5~25°。地层岩性工程区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s)、冲洪积层(Q4al+pl)和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1-2z)、珍珠冲组(J1z),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4s):主要为素填土,少量杂填土,灰褐色,成分为碎石土,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母岩成分以砂岩、泥岩为主,粒径一般为20~200mm,多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局部夹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稍密。主要分布于场镇已建区及其公路回填区,钻孔揭露厚度为2.8(ZK10)~6.4m(ZK3)。冲洪积层(Q4al+pl)砂卵砾石层:灰色、灰褐色,主要成分为卵砾石,粗颗粒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泥岩,粒径一般为2~20mm,局部粒径可达20~200mm,次棱角状~亚圆状,含量大于60%,充填物主要为砾、砂,少量为粘土,湿~饱和,结构松散~稍密。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钻孔揭露厚度为1.7(ZK2)~8.6m(ZK16)。砂质粘土层:呈褐色、黄褐色,砂含量一般小于30%,多呈可塑状,稍湿,摇震反应较慢,干强度、韧性较低,其表层多含有植物根系。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农田,厚度一般为1.3(ZK15、20)~1.5m(ZK21)。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夹碎石、角砾,棕褐色,可塑~硬塑状,稍湿,无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切面稍有光泽。碎石、角砾母岩为砂泥岩,粒径5~50mm,棱角状,含量5~10%。该层主要分布于河道两岸缓坡地带。厚度1.5~3m。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页岩夹灰岩:灰黑、灰黄色,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夹水云母等矿物,泥质胶结,含粉砂质,薄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属软岩。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砂岩:灰白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夹少量云母等矿物,泥质、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以黏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多与砂岩互层,属软岩。砂岩:灰白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夹少量云母等矿物,泥质、钙质胶结,中厚层~厚层状构造,中~细粒结构,局部夹泥质条带,多与泥岩互层发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以黏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属软岩。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强风化基岩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碎块状,岩石强度较低,钻探揭露其厚度为0.5~3.4m。弱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少量呈长柱状,岩体完整性较好,岩石强度较高,本次钻探未揭穿弱风化带,最大揭露厚度为7.6m。地质构造白滩河位于明月峡背斜南东翼,无次级褶皱和断层发育,岩层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185°∠40°。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L1:320~330°∠40~50°,裂隙多闭合,少量微张开,裂面平直,无充填,延伸长0.5m~1m,裂隙间距3~5m。L2:200~220°∠75~85°,裂隙张开1mm~5mm,裂面平直,无充填,延伸长0.2m~0.5m,裂隙间距5~8m。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类型按赋存状态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埋藏于第四系堆积物的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在孔隙中的渗流,向河流及地表低洼处排泄,少量补给基岩裂隙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大,呈分散状排泄于河谷地带。2)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基岩上部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接受上覆覆盖层孔隙潜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在基岩裂隙中的迳流,以泉的形式排泄于低处。多为潜水,局部具承压性。经腐蚀性评价,工程区环境水对地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据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河段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及致灾体分布。由于河流冲刷等物理地质作用,局部岸坡出现被洪水冲刷淘蚀后形成岸坡小规模垮塌等现象,未见明显的岸坡变形和大规模岸坡再造现象。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根据对工程河段岸坡稳定性分段评价统计成果,共划分为16段,长5784.72m。其中:1)土质岸坡:共10段,总长度5111.57m,占本河段岸线长度的88.4%。该类岸坡临河坡高1~4m,地形坡度一般为5~30°,局部呈直立陡土坎状。岸坡土体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砂质粘土、砂卵砾石及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为2~8m,局部大于8m。土质岸坡受河水冲刷淘蚀较严重,局部岸坡土体上部已临空,土质岸坡稳定性较差,在洪水冲刷作用下易产生坍岸。2)岩质岸坡:共4段,总长度76.21m,占本河段岸线长度的1.3%。该类岸坡高约1~5m,地形坡度为5~40°,岸坡基岩裸露,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强风化层厚度约0.5~2.0m。岸坡为切向坡,裂隙不发育,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现象,岸坡现状整体稳定,该类岸坡属稳定岸坡。3)工程岸坡:共5段,总长度596.94m,占本河段岸线长度的10.3%。该类岸坡高约1~4m,现状为已成挡墙及桥台等已成建筑物,现状建筑物结构完好,无变形、开裂等现象,抗冲刷能力好。岸坡现状稳定,该类岸坡属稳定岸坡。堤基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统计成果:本工程左、右岸坡总长5784.72m。其中,维持现状不采取工程措施的岸线共9段673.15m,占比11.6%;采取护岸措施的堤线共10段5111.57m,占比88.4%。根据堤基类别共划分为A、B两大类。A类堤基2段,总长度175.18m,占护岸段的3.4%,该类堤基为双层结构,沿线覆盖层厚度为0~2m,局部基岩出露,出露基岩为泥岩、砂岩,岩体强风化层厚度1~3m。建议以基岩作为堤基持力层。B类堤基8段,总长度4936.39m,占护岸段的96.6%。该类堤基主要为双层结构,局部为多层结构。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局部表层为砂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一般大于2m,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及页岩,强风化层厚度约0.5~3m。建议对砂卵砾石进行压实处理,挡墙以稍密的砂卵砾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堤基埋置深度应大于最大冲刷深度并采取护脚措施。清淤河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根据设计方案,拟对白滩河(B0+000.00~B4+450.58)段进行清淤疏浚,长度约4.5km。清淤河段河床宽5~20m,河床坡降较缓。清淤疏浚开挖对象主要为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主要成分有卵石、砾石夹砂,局部含块石、漂石等,浅灰色,灰褐色,母岩成分以砂岩为主,少量紫红色泥岩,粒径一般为5~100mm,局部粒径可达200mm,次棱角状~亚圆状,块石、漂石粒径达0.5~2m。多呈亚圆状,表层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具架空现象。清淤边界应与现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避免对现有建筑物基础产生人为扰动。对两岸为自然岸坡河段,不得破坏两岸自然岸坡的稳定。沿线河床存在已有管道穿过及已成桥墩,建议对已有建筑物采取保护措施,不得破坏现有建筑物结构稳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根据现场调查,堤防沿线主要分布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冲洪积砂质粘土层、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层基岩,并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E“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同时类比工程区附近已建堤防及类似工程,结合工程实际综合分析,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见表6-1、表6-2及表6-3。表6-1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土层名称容重(g/cm3)天然抗剪强度饱和抗剪强度渗透系数cm/s地基承载力(kPa)基底摩擦系数天然饱和C(kPa)堤基/岸坡φ(°)C(kPa)堤基/岸坡φ(°)粉质粘土夹碎石19.319.715/201212/15105.0×10-51200.30砂质粘土19.019.57/15155/10122.0×10-5水上110水下900.25砂卵砾石(稍密)20.020.40250205.0×10-21500.40表6-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岩石名称重度(KN/m³)饱和抗压强度抗剪断抗剪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基底摩擦系数u岩石/岩石砼/岩石天然饱和MPac′(MPa)f′f强风化泥岩21.522.0/0.050.380.303000.35强风化页岩21.021.3/0.050.380.303000.35强风化砂岩20.521.0/0.100.400.354000.40弱风化泥岩25.425.56.60.150.450.407000.42弱风化页岩25.325.74.60.100.420.405000.42弱风化砂岩25.025.325.80.400.550.5025000.50表6-3边坡开挖坡比建议值岩性状态及风化程度永久边坡临时边坡坡高<5m坡高5~10m人工填土松散~稍密1:1.751:2.01:1.25粉质粘土夹碎石可塑1:1.501:1.751:1.00砂质粘土可塑1:1.501:1.751:1.00砂卵砾石松散~稍密1:1.751:2.01:1.00//坡高<8m坡高8~15m/强风化基岩破碎1:1.001:1.251:0.75弱风化砂岩较完整1:0.501:0.751:0.35弱风化泥岩、页岩较完整1:0.751:1.001:0.50主要工程布置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回龙镇,涉及回龙镇山河村、青杠村,八一村,治理河段位于左柏水库主坝下游白滩河流域,项目是以防洪护岸为主,兼有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等综合任务的水利建设项目。本次重庆市梁平区白滩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总治理长度为4450.58m,治理段起点位于左柏水库主坝溢洪道末端,终点位于白滩河河口处公路桥。工程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防洪护岸工程,二是新建跨河桥工程,三是新建排导工程,四是新建下河梯步工程,五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工程河段新建防洪护岸工程沿河道两岸布置,总长5085.06m,其中左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808.22m,右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276.84m。清淤疏浚总长度4450.58m。新建3座钢筋砼桥,包含1座人行桥,2座机耕桥。本工程河段布置排导建筑物13处,其中穿堤涵管10处,排洪渠3处。设置8处下河梯步。1、防洪护岸工程工程河段新建防洪护岸工程沿河道两岸布置,总长5085.06m,其中左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808.22m,桩号BL0+000.00~BL0+560.06、BL0+561.46~BL0+620.73、BL0+623.73~BL1+169.27、BL1+230.51~BL1+384.06、BL1+406.53~BL1+624.92、BL1+629.92~BL1+883.90、BL1+937.64~BL2+333.37、BL2+334.75~BL2+956.45;右岸新建护岸长度为2276.84m,桩号BR0+000.00~BR0+263.41、BR0+264.81~BR0+328.81、BR0+331.81~BR0+467.03、BR0+672.06~BR0+814.56、BR0+919.05~BR0+974.92、BR1+091.59~BR1+113.22、BR1+128.90~BR1+330.01、BR1+335.01~BR1+344.92、BR1+438.75~BR1+955.67、BR1+957.00~BR2+618.36、BR2+623.36~BR2+828.27。左右岸护岸均采用“新建M7.5浆砌石挡墙”的型式。2、新建人行桥本方案在原3处人流量较大,必要性较强的跨河跳蹬的基础上新建3座钢筋砼桥,包含1座人行桥,2座机耕桥。1#人行桥均宽2m,净跨10m;1#机耕桥宽4m,净跨10m;2#机耕桥宽4m,净跨14m。3、新建排导建筑物为保证堤后居民区、田间排水沟等排水通畅,本工程河段布置排导建筑物13处,其中穿堤涵管10处,排洪渠3处,根据流量穿堤涵管采用DN400SN8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和DN500SN8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两种规格,排洪渠净空尺寸1.0*1.0m、1.5*1.5m、2.0*2.0m。4、下河梯步本次治理工程在河道原两侧居民长期取水产生生活或原有损坏下河梯步的地方新建下河梯步,下河梯步净宽1.0m,宽*高=0.3*0.2每处梯步步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共设置8处下河梯步。5、河道疏浚工程本次治理工程清淤段为治理全段,清淤河道中心桩号B0+000.00~B4+450.58,总长4450.58m,清淤深度0.3~1.5m。主要建筑物设计防洪护岸工程(1)堤顶结构本工程防洪护岸工程挡墙后多为耕地,建成后恢复耕作,工程区附近均有硬化道路通行,可作为防汛抢险道路,墙顶不设堤顶道路,结合规划路网、防汛抢险和征地等要求,预留不低于1.5m(含挡墙顶宽度)宽检修通道。(2)堤身结构设计本工程护岸高度介于2.5~4.5m之间,全段采用重力式挡墙护岸,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顶宽0.5~0.6m,墙高2.5m~4.5m,迎水面坡比为1:0.1,背坡坡比为1:0.35,为防止应力集中,背坡底部设50cm高竖直段,墙体设置坡度为5%的DN75Upvc排水管,间排距1.5m,呈梅花型布置,排水孔后设半径R=30cm的反滤包,沿堤线每10m设沉降缝,缝宽2cm,缝内宜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塞,填缝深度不低于30cm,挡墙顶设置5cm厚C20砼压顶,挡墙基础置于基岩及砂卵石基础上,墙趾台阶宽0.3~0.5m,高0.3~0.5m。堤脚采用基础开挖的砂卵砾石(尽量选择粒径较大者)压脚保护,墙后采用基础开挖的粉质黏土、粉质粘土夹碎石及砂卵砾石碾压回填,压实度不低于0.91。挡墙迎水侧需勾平缝,保持挡墙外观整洁美观。(3)基础设计本工程堤基地质结构为双层结构,上部砂卵砾石层,上部覆盖层厚度大于2m,堤基土层主要为砂卵砾石层。基础置于砂卵砾石层上,基础埋深必须满足抗冲刷稳定性要求。本次设计挡墙采用M7.5浆砌块石,墙高2.5m~4.5m,堤身采用土石斜坡碾压,适应变形能力较强,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工程河段防洪堤地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挡墙基础开挖到位后先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夯实处理后基础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Pa,根据已批复初步设计,最大冲刷深度为0.9797m,本次设计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待基础处理完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再进行挡墙施工。新建桥梁设计本方案新建在原3处人流量较大,必要性较强的跨河跳蹬的基础上新建3座钢筋砼桥梁。新建1#人行桥位于桩号B0+891.67,人行桥净跨度10.0m,桥面宽2m,桥板采用C30钢筋砼结构,桥总长11m,支承宽度0.5m,板厚度0.2m,型梁片数2片,T梁腹板宽0.3m,T梁直段高0.4m,安全带高0.2m,安全带宽0.2m,横隔梁高0.4m,横隔梁厚0.2m,T梁两端布置横梁,端部横隔梁厚0.3m。桥台采用C20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结构(埋石率20%),挡墙高5.0m,挡墙顶宽0.8m,底宽2.75m,迎水面铅直,上墙高2.0m,下墙高3.0m,上墙背坡1:0.25,下墙背坡1:0.15,设0.6m高,0.6m宽墙趾,桥台基础置于夯实后的砂卵砾石基础上,设计基础承载力不低于150kpa,基础上设置10cm厚C15砼垫层,基础埋深1.5m。桥面两侧安全台上设置1.2m高不锈钢栏杆。新建1#机耕桥位于桩号B1+893.13,桥面宽4m,桥板采用C30钢筋砼结构,桥总长11m,支承宽度0.4m,板厚度0.20cm,型梁片数4片,T梁腹板宽0.4m,T梁直段高0.6m,安全带高0.2m,安全带宽0.3m,横隔梁高0.4m,横隔梁厚0.25m,T梁两端布置横梁,端部横隔梁厚0.4m。桥台采用C20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结构(埋石率20%),挡墙高5.7m,挡墙顶宽0.8m,底宽2.765m,迎水面铅直,上墙高2.3m,下墙高3.4m,上墙背坡1:0.25,下墙背坡1:0.15,设0.6m高,0.6m宽墙趾,桥台基础置于夯实后的砂卵砾石基础上,设计基础承载力不低于150kpa,基础上设置10cm厚C15砼垫层,基础埋深1.5m。桥面两侧安全台上设置1.0m高波形栏杆。桥两侧设置20cm厚C20砼+10cm厚碎石垫层连接道路,新建桥梁两端连接道路高程应与桥梁两端现状道路高程顺接,避免形成陡坎,影响交通,并与桥梁两端规划道路统筹考虑,并设置桥梁荷载限重警示标志。新建2#机耕桥位于桩号B3+183.145,机耕桥分两跨,单跨长8m,桥面宽4m,桥板采用C30钢筋砼结构,桥总长16m,支承宽度0.4m,板厚度0.20cm,型梁片数4片,T梁腹板宽0.4m,T梁直段高0.4m,安全带高0.2m,安全带宽0.4m,横隔梁高0.4m,横隔梁厚0.25m,T梁两端布置横梁,端部横隔梁厚0.4m。桥台采用C20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结构(埋石率20%),挡墙高5.0m,挡墙顶宽0.8m,底宽2.75m,迎水面铅直,上墙高2.0m,下墙高3.0m,上墙背坡1:0.25,下墙背坡1:0.15,设0.6m高,0.6m宽墙趾,桥台基础置于夯实后的砂卵砾石基础上,设计基础承载力不低于150kpa,基础上设置10cm厚C15砼垫层,基础埋深1.5m。桥面两侧安全台上设置1.0m高波形栏杆。桥面两侧安全台上设置1.0m高波形栏杆。桥两侧设置20cm厚C20砼+10cm厚碎石垫层连接道路,新建桥梁两端连接道路高程应与桥梁两端现状道路高程顺接,避免形成陡坎,影响交通,并与桥梁两端规划道路统筹考虑,并设置桥梁荷载限重警示标志。新建排导建筑物为保证堤后居民区、田间排水沟等排水通畅,本工程河段布置排导建筑物13处,其中穿堤涵管10处,排洪渠3处,根据流量穿堤涵管采用DN400SN8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和DN500SN8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两种规格,排洪渠净空尺寸1.0*1.0m、1.5*1.5m、2.0*2.0m。表8-1穿堤排导建筑河段名称岸别桩号长度(m)白滩河1#穿堤管涵右岸BL0+024.6932#穿堤管涵左岸BL2+498.5873#穿堤管涵左岸BL2+518.36104#穿堤管涵左岸BL2+570.2445#穿堤管涵左岸BL2+699.8776#穿堤管涵右岸BL2+913.2347#穿堤管涵右岸BR2+791.7458#穿堤管涵右岸BR1+833.7589#穿堤管涵右岸BR0+300.04810#穿堤管涵右岸BR0+088.4991#排洪渠左岸BL0+478.9152#排洪渠左岸BL0+690.8193#排洪渠左岸BL2+431.136下河梯步本次治理工程在河道原两侧居民长期取水产生生活或原有损坏下河梯步的地方新建下河梯步,每处梯步步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共设置8处下河梯步。梯道宽1.0m,梯步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梯步宽0.3m,高0.2m。疏浚工程设计本次疏浚和拓宽局部段河道时,不得破坏已成建筑物,确保岸坡稳定安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对桥墩和桩基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以已成建筑边线进行疏浚起坡点,疏浚时不得破坏已成建筑物,距离已成建筑宽度不得少于1.0m,疏浚开挖坡率为不陡于1:3.0。施工期河道疏浚以机械疏浚为主,局部机械不能到达的地方由人工进行疏浚。人工疏浚:先由人工将河道污染层挖运上岸,再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配合清运疏掏土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机械疏浚,可在机械能达到的空旷堤段修临时机械通道,待疏浚完成后再恢复堤岸。在清运淤泥时,应立即派人将撒落的土方清扫干净,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全段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抬高了河床,壅高了水位,本次在B2+081.35以上,平均疏浚厚度为0.3m~0.5m,局部卡口及堰前清淤1.0m左右,B2+081.35以下,平均清淤深度0.6~1.0m,局部卡口及堰前清淤1.5m左右;因此本工程河段疏浚主要为:①清除河道内淤积的砂卵砾石、泥沙至设计河底高程;②打开主要卡口。通过河道疏浚打开卡口,既可以增加行洪断面,保证行洪安全,还可以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本次治理工程清淤段为治理全段,清淤河道中心桩号B0+000.00~B4+450.58,总长4450.58m,清淤深度0.3~1.5m,清淤总方量为22054.04m³。监测设施(1)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2020)的规定,本工程设置以下观测项目:①护岸沉降、位移观测;②水位观测;③护岸工程表面观测。(2)在堤顶沿堤纵向每100m设置1个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堤纵向每200m设置1个横向观测断面,每一断面设置1个垂直位移观测点,根据护岸断面形式分别设置1~3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定。(3)垂直及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均应设在本工程范围以外稳定,坚硬、利于长期保存、便于观测的基岩上。(4)水位观测:水位观测设置水位标尺,设置位置结合现场情况确定。(5)表面观测:主要观测裂缝、滑坡、坍陷、隆起、渗透变形以及表面侵蚀破坏等,工程运行中应经常进行外表观测,若有问题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6)水平位移标志可到专业生产厂家购买,水平位移观测墩顶宽度根据观测对中设备作相应调整。(7)其余未尽事宜按照相关强制性规程规范执行。工程施工导流及度汛(1)施工期的度汛、导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编制方案和预案,并报业主、监理及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批准。(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规定,工程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考虑到导流工程使用年限仅为一个枯水期,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历时较短,故采用5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堤防的导流设计,汛期度汛采用1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本工程若考虑到汛期进行施工,则汛期施工的度汛标准均采用全年10年一遇洪水,洪水来临时,期间低洼地段进行停工度汛,部分已完成建筑物采用土工布覆盖,条石压顶度汛,并做好护岸端头的保护;堤体填筑达到度汛高程以上的可继续施工。施工期若发生超标准洪水(即流域内发生大于1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采取临时处理措施。洪水来临时,停止所有施工,所有人员、机具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待洪水退去至作业面以下后,再继续施工。采取派专人负责了解气象、水文情况,做好洪水预警,在洪峰时临时停工渡汛,洪峰过后继续进行施工。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工程的防洪调度以保工程、保设备、保材料及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主,在此期间的监测人员应密切观测河道水位上涨情况、工程区岸坡和施工机械的安全情况。特别要加强施工工程区、治理河段岸坡居民区的监测,当发生不正常迹象,必须及时报告业主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依据流域降水及周边雨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重大险情,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当流域发生洪水标准大于10年一遇洪水时,抢险队伍人员迅速到位,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并按确定的撤离路线和地点,紧急疏散人员、机具,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抢救物资。(3)本次治理河段长度较短,工程量较小,施工区域较为集中,经工期强度计算,4个月时间能满足施工强度要求,本阶段选择导流时段为枯水时段的12~次年3月,对应导流流量为2.6m³/s。(4)本工程河道较宽,两岸施工工作面相距较远且河道流量小,为节省投资且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可采用河道中开挖导流槽的导流方式。测量放样(1)在施工开挖前,须业主、监理、施工方对工程区地形进行联测。联测成果没有发现问题方可继续施工。(2)施工前必须对导线、中线、水准点、纵横剖面进行全面复核,并应符合与有关规定测量的精度。护岸工程应根据设计设计堤轴线坐标进行控制放线,平面位置允许误差±30mm~±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3)护岸断面放样立模、填筑轮廊宜根据不同堤型相隔一定距离设立样架,其测点相对设计限值误差,平面±50mm,高程±30mm,堤轴线±30mm,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4)护岸基线的永久标石、标架埋设必须牢固,施工中须严加保护并及时检查维修,定时复核校正。基础开挖堤防工程基础开挖主要由机械施工辅以人工修整,开挖施工前,提前形成进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道路。土方及砂砾石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样,标识出开挖范围和位置,然后采用人工将开挖区域内的有碍物清理干净,清理范围延伸至开挖线外侧至少2m的距离,开挖直接采用1.6m³反铲挖掘机装车,配10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人工配合挖机集渣并清理工作面,对于量小且分散的基础开挖可人工进行清挖。部分堆放在临时堆料场,用于后期挡墙后碾压回填,多余料经综合统筹考虑运至堤后陆域回填,新增综合运距1.0km。本工程石方开挖量较小,因此石方开挖采用机凿法开挖,辅以手风钻钻孔人工撬打石方的方法施工。石方开挖采用1.0m³挖掘机凿挖和装渣,10t自卸汽车运输。开挖基坑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用C15混凝土封闭,如遇河水浸入基坑内,用水泵强行抽水排干。石方开挖需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2020)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主体工程施工一般规定施工测量必须准确放样,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地质工作。建筑物浇筑前应先进行基础地质素描,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或本“施工说明”中相关内容存在异议时,应及时向建设、监理、设计单位提出意见,但在设计单位未回复前或未接到设计通知书、图纸时,不得在施工中变更设计。施工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前期地勘资料有较大出入或遇地质缺陷部位,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三方,现场研究处理方案。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有关资料、报告等的整理、编制工作,并为工程验收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技术规范提交相应单项工程竣工资料和报告。模板一般规定(1)模板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及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与相互位置满足设计规定;b)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c)宜做到标准化、系列化,装拆方便,周转次数高;d)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2)模板选用应与混凝土结构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3)组合钢模板、大型模板、滑动模板、翻转模板等模板设计、制作和施工应遵守GB50113/GB50214和SL32的相应规定。(4)模板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均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5)模板安装、拆除的顺序应按审定的施工措施计划执行。材料(1)模板面板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等,模板支架材料应优先选用钢材,尽量少用木材。(2)模板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规定。(3)保温模板的保温材料应不影响混凝土外露表面的平整度。模板的设计(1)模板设计应满足结构物的体型、构造、尺寸以及混凝土浇筑分层分块等要求。(2)模板设计应提出对材料、制作、安装、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模板设计图纸应标明设计荷载及控制条件,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筑速度、浇筑方式、施工荷载等。(3)模板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规定,但各标准中的构造要求,可按模板的具体工作条件适当选用。模板的安装(1)模板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2)支架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老混凝土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斜撑应防止滑动。竖向模板和支架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3)模板的钢拉条不应弯曲,直径宜大于8mm,拉条与锚环的连接必须牢固。预埋在下层混凝土的锚固件(螺栓、钢筋环等),在承受荷载时,必须有足够的锚固强度。(4)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板,以及各块模板接缝处,必须平整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混凝土的密实性。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宜“错台”。(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根据结构物的安全、运行条件、经济、美观等要求确定,一般不得超过《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67-2014)3.5.8规定。高速水流区等要求较高的特殊部位,其模板的允许误差,应由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决定。(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置专人负责模板的检查。对承重模板的支架,应加强检查、维护。模板如有变形、位移,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混凝土浇筑。钢筋钢筋材料(1)钢筋应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不应和酸、盐、油等物品存放在一起。(2)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使用前,仍应作拉力、冷弯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尚应作好焊接工艺试验。钢筋需要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同意,按现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进行等效替换。钢筋加工(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加工前应将表面的油渍、锈皮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伤痕,调直后如有劈裂现象,应作为不合格品,并应重新鉴定该批钢筋质量。钢筋弯曲角度、半径及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所有受拉光面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的半圆弯钩,其弯钩内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手工弯钩时可带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长度的平直部分。钢筋加工的允许误差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67-2014)表4.3.9。(2)钢筋机械连接件应由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并经检验认定后生产供应,并有出厂质检证明。所有连接件的尺寸及材质、强度等均满足JGJ107、JG171的有关规定。型式检验要求及方法参见SL667-2014附录B.5。钢筋安装(1)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现场焊接或绑扎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的连接,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2)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埋设钢丝并与钢筋扎紧。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在多排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3)钢筋安装前应设架立筋,架立筋宜选用直径不小于22mm的钢筋。安装后的钢筋,应由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预制的绑扎和焊接钢筋网及钢筋骨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变形、开焊及松脱。在钢筋架设完毕,应及时妥加保护,避免发生错动和变形。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详细检查并作出检查记录。检查合格的钢筋,如长期暴露,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按照上述规定重新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4)受拉主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40d,φ25的钢筋连接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Ⅱ级,其余钢筋采用焊接,双面焊搭接长度5d,单面焊搭接长度10d,且同一截面内(两钢筋接头相距在35d以内,或两焊接接头相距在500mm以内,均视为处于同一截面),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25%,受压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减少露筋、错筋及少筋现象。各类钢筋搭接、弯折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施工时若钢筋之间占位有冲突,可适当调整钢筋位置。混凝土材料(1)水泥a)工程所用同种类水泥宜选择1~2个厂家供应。水位变化区外部、溢流面及经常受水流冲刷、有抗冻要求的部位,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b)内部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和基础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低热微膨胀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c)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水位变化区、溢流面及经常受水流冲刷、抗冻要求较高的部位,宜选用较高等级的水泥。d)水泥应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散装水泥运至工地的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罐储水泥宜一个月倒罐一次。e)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使用前应重新检验。(2)水a)凡符合GB5749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沼泽水不得使用。b)混凝土拌合用水与饮用水样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应大于30min,且初凝和终凝时间应符合GB175的规定。c)混凝土拌合用水与饮用水样进行水泥胶砂强度对比试验。被检验水样配置的水泥胶砂3d和28d龄期强度不应低于饮用水配置的水泥胶砂3d和28d龄期强度的90%。(3)骨料a)骨料料源品质、数量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补充勘察。未经专门论证,不应使用碱活性、含有黄锈或钙质结核的骨料。b)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应合理可靠,生产能力和料仓储量应保证混凝土施工需要。骨料生产的废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c)细骨料的品质要求如下:1)细骨料中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内。使用山砂、海砂及粗砂、特细砂应经试验论证。2)细骨料的表面含水率不宜超过6%,并保持稳定,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3)细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应符合SL667-2014表5.3.5的规定,且细骨料中含泥量应不大于2.5%.d)粗骨料的品质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粗骨料应质地坚硬、洁净、无风化、级配良好,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进行清除。2)施工中应将粗骨料宜分为小石、中石、大石和特大石四级,粒径分别为5~20mm、20~40mm、40~80mm和80~150(120)mm,用符号分别表示为D20、D40、D80、D150(D120)。3)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径、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不大于5%,逊径不大于10%。当宜超、逊径筛(方孔)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为零,逊径不大于2%。4)各级骨料应避免分离。D20、D40、D80、D150(D120)分别采用孔径为10mm、30mm、60mm和115(100)mm的中径筛(方孔)检验,中径筛余率宜在40%~70%范围内。5)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应符合SL667-2014表5.3.6-1的规定,粗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应符合SL667-2014表5.3.6-2的规定。(4)外加剂a)外加剂可单掺也可复掺,其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经试验确定。工程所用同种类外加剂以1~2种为宜。b)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没有试验资料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可参照SL667-2014表5.5.2,混凝土含气量不宜超过7%。c)外加剂宜配成水溶液适用,并搅拌均匀。当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通过试验论证,并应分别配置使用。d)不同厂家和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或仓库中,不应混装。粉状外加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外加剂储存时间过长,对其品质有怀疑时,使用前应重新检验。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运输a)选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并减少温度回升和塌落度损失等。在运输过程中,应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不应在运输途中和卸料过程中加水。b)不同级配、不同强度等级(标号)或其他特性不同的混凝土同时运输时,应在运输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分区标志或识别标志。混凝土运输设备,必要时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c)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拌合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不合格料处理:1、混凝土产生初凝;2、混凝土塑性降低很多,已无法振捣;3、混凝土被雨水淋湿严重或混凝土失水过多;4、混凝土中含有冰块或遭受冰冻,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d)不论采取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防止骨料分离。(2)缝面施工及处理a)永久缝缝面施工1)永久缝缝面的结构型式、位置、尺寸及缝面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止水设施的施工应按本技术要求进行。2)缝面应平整、洁净,如存在蜂窝、麻面等混凝土缺陷,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修整,预埋件附近的混凝土修整要特别注意,不得造成预埋件的损伤。3)缝面应干燥,应按设计要求涂刷分缝材料,再按序粘贴。涂刷厚度均匀,不得漏刷。其高度不得低于混凝土收仓高度。4)贴面材料要粘贴牢靠,破损的应随时修补。b)施工缝处理1)施工缝处理包括工作缝处理及冷缝处理。2)施工缝缝面必须使用压力水、风砂枪或人工打毛等加工成毛面,清除缝面上所有浮浆、松散物料及污染体,以露出粗砂粒或小石为准,但不得损伤内部骨料。开始冲打毛时间及冲毛时水压、风压等根据现场试验确定。3)缝面打毛后,将层面松散物及积水清除干净,保持清洁、湿润。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必须均匀铺设一层厚2cm~3cm的水泥砂浆,砂浆强度等级应比同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每次铺设砂浆的面积应与浇筑强度相适应,以铺设砂浆后30min内被混凝土覆盖为限。铺设工艺必须保证新浇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结合良好。4)因条件限制较难铺设水泥砂浆时,可在浇筑层面铺设约10cm~15cm厚一级配混凝土。采用该方式时,应在开仓前28天提出混凝土浇筑层铺设一级配混凝土的生产性试验成果,所铺设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同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代替砂浆的混凝土级配、厚度等要求在有关现场试验研究后最终确定。5)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6)遭受有害物污染的缝面按施工缝处理。(3)冬、雨施工a)雨季施工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2运输设备有防雨及防滑设施。3浇筑仓面有防雨设施。b)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应在雨天施工。c)小雨中浇筑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新浇混凝土面尤其是接头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d)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应新开室外混凝土浇筑仓面。e)浇筑过程中如遇中雨、大雨和暴雨,应及时停止进料,已入仓的混凝土在防雨设施的保护下振捣密实并遮盖。雨后及时排除仓内积水,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及时处理。停止浇筑的混凝土尚未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或能重塑时,可加铺砂浆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f)应尽量避开在低温季节浇混凝土,当日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必须采取低温浇筑施工措施。低温季节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措施计划和可靠的技术措施。g)低温季节施工,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施工部位不宜分散。当年浇筑的有保温要求的混凝土,在进入低温季节之前,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h)施工期采用的加热、保温、防冻材料(包括早强剂、防冻剂),应事先准备好,并应有防火措施。混凝土当采用蒸汽加热或电热法施工时,应按专项技术要求进行。(4)混凝土模板拆除的期限,应遵守下列规定:a)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才能拆除。b)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至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拆除。(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表面应保温保湿直到养护期满。在炎热或干燥气候条件下,早期混凝土表面应采用经常保持水饱和或作覆盖物进行遮盖,避免太阳曝晒。(6)混凝土质量控制a)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及止水结构必须按要求进行严格验收。b)施工时若发现贯穿性裂缝和深层裂缝,应及时报告监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浆砌石作业条件(1)根据图纸要求,做好测量放线工作,调协水准基点桩和立好皮数杆。有坡度要求的砌体,立好坡度门架。(2)基础块石表面人工整平后,放好轴线、边线、其他尺寸位置线,并复核标高。(3)毛石应按实要数量堆放于砌墙部位附近;规格和数量在砌筑前组织人员集中加工,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堆码,以备使用。(4)选择好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和料石安装等小型机械,尽量减轻人工搬运的笨重体力劳动,以提高工效。(5)砌筑砂浆应由现场施工员根据配合比要求确定水泥、砂投入量。工艺流程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浆砌块石砌筑(1)砌毛石应根据基础的中心线放出里外边线,挂线分皮卧砌,每皮高约300~400mm。砌筑方法采用铺浆法。用较大的平毛石,先砌转角处、交接处,再向中间砌筑。砌前应先度摆,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使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堵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严禁先填塞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灰缝宽度一般制在20~30mm左右,铺灰厚度40~50mm。(2)砌筑时,石块上下皮应互相错缝,内外交错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洞,同时应注意摆放石块,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劈裂、外鼓等现象。(3)如砌筑时毛石的形状和大小不一,难以每皮砌平,亦可采取不分皮砌法,每隔一定高度大体砌平。(4)为增强墙身的横向力,毛石每面至少应设置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在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5)在转角及交接处应用较大和较规整的垛石相互搭砌,并同时砌筑,必要时设置钢筋结条。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阶梯形斜槎,其高度不应超过1.2m不得留锯齿形直槎。(6)毛石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正常气温下,停歇4h后可继续垒砌。每砌3~4层应大致找平一次,中途停工时,石块缝隙内应填满砂浆,但该层上表面须待继续砌筑时再铺砂浆。砌至设计高度时,应使用平整的大石块压顶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7)料石的砌筑方法与混凝土砌块基本相同,砌筑形式有全顺、丁顺叠砌丁顺组砌等方式,第一皮及每个楼层的最上一皮丁砌。组砌前应按石料及灰缝平均厚度计算层数,立皮数杆。砌筑时,上下皮应错缝搭接;砌体转角交接处,石块应相互搭接。料石宜用“铺浆法”砌浆,铺浆厚度20~30mm,垂直缝填满砂浆并插捣至溢出为止。灰缝厚度为10~20mm。如在墙转角或交接处石块搭砌有困难时,则应每隔1.0~1.5m高度设置钢筋网或钢筋拉结条。(8)石墙勾缝应保持砌合的自然缝,一般采用平缝或凸缝。勾缝前应先剔缝,将灰浆刮深20~30mm,墙面用水湿润,再用1:1.5~3.0水泥砂浆勾缝。缝条应均匀一致,深浅相同,十字、丁字形搭接处应平整通顺。施工方法(1)测量人员通过仪器进行放线确定好浆砌石施工范围。(2)堤身施工时由上游往下游层层砌筑。(3)浆砌过程按设计要求高程放置PVC排水管,孔距1.5m,DN50,呈梅花型布置。浆砌石养护(1)避免在已完成的砌体上修凿石块和堆放石料;砌筑挡土墙时,严禁居高临下抛石,冲击已砌好的墙体。(2)砌体外露面。在砌筑12-18h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在砌体未达到要求强度之前,不得在其上任意放重物或修凿石块,以免砌体受震动破坏。低温施工措施(1)材料及砂浆搅拌①浆砌用块石需冲刷干净,无冰霜附着。露天堆放的块石、砂要用彩条布、草帘覆盖。选用不含冻块或冻结成团块的砂,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砌块坚决不用。②砌筑用砂浆保证正温,对受冻较轻的砂浆融化后重新拌合后重新拌合后方可使用,对受冻而脱水的砂浆不许使用。③砂浆应随拌随用,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间比常温时增加0.5~1.0倍,砂浆稠度要求40~60mm。④为了提高砂浆的抗冻性,在砂浆中掺加防冻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为加速砂浆硬化,缩短保温时间,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加氯化钙等早强剂,其掺量通过实验确定。对含外掺剂的砂浆应做成试件检查其强度。(2)块石砌筑①气温太低时砌筑块石时,应搭设暖棚,保证块石温度在5℃以上。可以对砂子和水进行加热,经拌合后的砂浆温度不得低于15℃。②拌合砂浆的速度与砌筑速度密切配合,随拌随用。③当搭设暖棚不方便时,可以在砌体上覆盖彩条布,然后在上边在覆盖一层较厚的草毡保温。施工过程注意事项(1)使用石料必须保持清洁,受污染或水锈较重的石块应冲洗干净,以保证砌体的粘结强度。(2)砌筑砂浆应严格按材料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砂浆应搅拌均匀,稠度符合要求。(3)砌筑石应拉通线使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砌料石应双面拉准线(全顺砌筑除外),并经常检查校核轴线与边线,以保证平直、轴线正确,不发生位移。(4)砌石应注意选石,并使大小石块搭配使用,石料尺寸不应过小,以保证石块间的互相压搭和拉结,避免出现鼓肚和里外两层皮现象。(5)砌筑时应严格防止出现不坐浆砌筑或先填心后填塞砂浆,造成石料直接接触,或采取铺石灌浆法施工,这将使砌体粘结强度和承载力大大降低。(6)毛石砌筑灰缝必须控制在20-35mm之内;灰缝厚度大于50mm时,应先坐1/2砂浆,然后垫入小石块,用手锤轻敲平实,再填砂浆。毛石砌体必须采用坐浆法砌筑,水平灰缝的饱满度应达到80%,砂浆的稠度应控制在30―50mm。严禁砌成“铲口石”、“填心石”、“双合面”、“过桥石”、“刀口石”土石碾压回填(1)浆砌石挡墙临水侧尽量回填开挖的大粒径砂卵砾石,墙后回填料采用开挖的土石料进行回填,回填前应先将地面表层松软或淤泥质土挖除并对基本固结的原状土进行碾压密实。(2)对设计要求填筑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以确定所采用的压实机具类型、型号、压实方法、行进速度、压实遍数、铺土厚度、含水量适宜范围,以利指导施工,满足设计要求。(3)填筑料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筑。(4)填筑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向高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m,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力或平土机平土,严禁出现界沟。铺填宽度比设计边线外侧应超填50cm。(5)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堤轴线,相邻作业面的碾迹必须搭接。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轴方向不小于1.5m。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夯实应连环套打、双向套压,夯迹搭压宽为1/3夯径。(6)分段分片施工填筑,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7)陆域回填部分将项目区内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运至堤后回填,仅需简单整平,不需碾压。分缝与止水(1)浆砌块石挡墙每隔10米或是地质条件变化位置布置一道伸缩缝。(2)伸缩、沉降缝缝宽20mm,缝中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抗压强度≥150Kpa,撕裂强度≥4.0N/mm),塞缝深度不小于30cm。主要材料技术要求块石料:要求石料为抗风化性能好,质地坚硬的砂岩或灰岩料;外形基本规整,可砌筑性较好,无风化、裂缝;石料厚度一般不小于20cm,单块重量一般不小于40kg,块石的加工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污垢、水锈使用前应用水冲洗干净。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容重不小于22.5kN/m3,软化系数大于0.7。混凝土: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级配为二级,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0%,不应含有泥块,坚固性不应大于8%。粗骨料(碎石、卵石)应级配合理、粒形良好、清洁、质地均匀坚硬、线胀系数小、吸水率低,不应含有泥块,坚固性不应大于5%,粗骨料饱和抗压强度应不低于40MPa。堤身回填料:墙后回填料采用堤基开挖的开挖料、河道疏浚工程中的堆积料进行掺和回填,掺和后的回填料粘聚力不小于5Kpa,内摩擦角不小于23°,容重大于20.5KN/m3,经碾压密实后的堤体压实度应不小于0.91,填筑前应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要求各填筑料碾压填筑后其物理力学参数不小于以上要求。陆域回填部分将项目区内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综合运距约1km,运至堤后回填,仅需简单整平,不需碾压。反滤料:采用粒径20mm左右碎石,要求水稳定性好,含泥量小于5%。土布:土工布为涤纶长丝土工布,每平米重350g,等效孔径0.07~0.2mm,渗透系数K×(10-1~10-3)cm/s,k=1.0~9.9,断裂强度大于11KN/m,断裂伸长率25~100%。其他技术要求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现场进行调查和勘测,主要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水深、地形测量施工前须进行地形图测量,明确水深和淤积深度及范围等,以便于设计及工程量统计。(2)地质勘察及岩土实验勘察工作应查明工程区内岩土的类型,岩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具体分布的详细资料作为指定施工方法、安排工期和计算费用的依据。(3)施工与环境影响的调查噪声调查:调查施工产生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尤其应评估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对河道两岸居住区的影响程度;调查施工区及渣场附近对取水、用水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4)施工组织条件调查施工作业可能出现的干扰程度;访问和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施工区水下障碍物和爆炸物的分布范围、位置、数量等,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探测;对水下管道、箱涵和水下电(光)缆,应详细调查其位置、埋设深度及其结构情况。当跨河建筑物和跨河电缆、电线可能会影响钻孔机具通过时,调查其现状,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对跨河建筑物应调查其净空尺度,桥下水深和标高、桥下流速、流向资料;对跨河电缆、电线应调查其位置、数量、不同水位时悬链线、最低高度、输送电压及其供电。对现有挡墙基础范围进行安全调查等。施工安全技术要求危险性较大专项施工安全说明(1)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第二十六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规定,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和石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围堰工程;水上作业工程;沉井工程;临时用电工程和其它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专项施工方案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规定审查论证,施工单位应根据审查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法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3)监理、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对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旁站监督。发现未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要求其立即整改;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4)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定期对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巡查。如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要求进行施工的,由此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应由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度汛安全说明(1)项目法人应根据工程情况和工程度汛需要,组织编订工程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报地方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和项目主管部门的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或备案。度汛方案内容应按SL721-2015第7.5.2条执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内容应按SL721-2015第7.5.3条执行。(2)项目法人应与参建单位签订工程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参建单位防汛度汛责任。项目法人在汛前应按SL721-2015第7.5.6条对本工程所有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同时,项目法人应建立汛期值班和检查制度,建立接收和发布气象信息的工作机制,保证汛情、工情、险情信息渠道畅通。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SL721-2015第7.5.5条和7.5.9条执行。3、项目法人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防汛应急演练。施工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和噪声的安全要求工程施工前应按国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关规定做好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和噪声防治工作。施工作业场所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应符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强制性条文11-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第3.4.2条及表3.4.2的规定;施工作业噪音传至居民区或学校区域的噪声应符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强制性条文11-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第3.4.6条及表3.4.6的规定。通用安全要求(1)对工地因停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事故、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