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技术国开第二节 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_第1页
动物检疫技术国开第二节 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_第2页
动物检疫技术国开第二节 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_第3页
动物检疫技术国开第二节 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_第4页
动物检疫技术国开第二节 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二类动物疫病的检疫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

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绵羊、牛、马较易感,常取急性败血症经过,

猪的抵抗力较强,常取慢性经过。人感染本病往往是因为直接接触病畜、剖

检和处理病畜尸体或食入染有炭疽病原体的畜产品,可发生败血症死亡,所

以本病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

1.最急性型

羊炭疽多为最急性型。病羊体温急剧升高,兴奋,抽搐,心跳加快,呼

吸困难,突然倒地死亡,尸体膨胀,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或不凝,呈

黑红色煤焦油样,尸僵不全。一般病程为0.5~1天。

2.急性型

牛炭疽多呈急性型。多数病牛精神不振,少数病牛兴奋不安,但很快转

为高度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跚,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

可视黏膜发绢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后窒息而死。一般病程为2~3

天。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2~15天),病情亦较缓

和。牛、马可在颈、胸、腹下、咽喉、外阴等处皮下发生界限明显的局灶性

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为热痛,不久则变冷无痛,甚至软化龟裂,渗

出黄色液体。

4.局限型

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发病后多为局部炭疽,典型的症状为咽型炭疽,

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临诊症状不明显,只在屠宰后才发现病变。极少

数病例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症状严重时,黏膜发绢,呼吸困难,

最后窒息死亡。肠型炭疽常伴有消化道失常的症状,便秘或腹泻,轻者可恢

复,重者死亡。

1,牛、羊败血型炭疽

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出血,并有坏死灶。在内脏的局部可见“炭疽痈",

周围有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脾髓软化、呈黑红色。对在宰前发现的可

疑牛、羊炭疽,严禁剖检。

2.牛痈型(局灶型)炭疽

主要病变是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胶样浸润,附近淋巴结肿大,

周围水肿,淋巴结切面呈暗红色或砖红色,有点状、条状或巢性出血,还往

往有小的坏死灶。个别病例出现脾脏肿大、脾髓软化等炭疽脾的变化。

3.猪局限型炭疽

猪咽型炭疽的特征是一侧或双侧下颌淋巴结肿大、出血,刀切时感觉硬

而脆,切面呈淡粉红色、樱桃红色或砖红色,上有数量不等的紫黑、砖红或

黑红色小坏死灶。淋巴结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胶样浸润。扁桃体也常发生

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疡,其表面常被覆一层灰黄色痂膜,横切扁桃体,可

见断面痂膜下有暗红色楔形或犬齿状病灶。

猪肠型炭疽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段的少数或全部肠系膜淋巴

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切面呈暗红色、樱桃红色或砖红色,

质地硬脆。

本病的诊断按《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561—2015)进行。

(1)细菌染色法。在生物安全条件下和严格消毒后,从疑似炭疽患病

动物耳根部或尾根部采取血液1~3ml于采样管中,或者抽取病变部水肿液

或渗出液及天然孔流出的血性物。疑似炭疽死亡的动物,针刺鼻腔或尾根部

静脉抽取血液l-3ml于采样管中。已经错剖的疑似炭疽患病动物尸体,

应立即停止剖检,可抽取l-3ml血液或血性物,或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

组织切面采样,做血液涂片或组织触片。用碱性亚甲蓝荚膜染色法染色,显

微镜下可见粗大杆菌呈深蓝色,菌体外围荚膜呈粉红色;用革兰氏染色法染

色,显微镜下可见粗大杆菌呈蓝紫色。暴露于空气后的病料标本,炭疽杆菌

单在、成对或呈短链条排列,菌体内形成小于菌体的椭圆形芽泡。如观察到

以上形态特征的杆菌,可初步确定为炭疽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检查。炭疽杆菌的培养性状具有特征性,是确诊的

重要依据之一,但病畜病程短,故分离培养检查主要用于动物死后新鲜标本

的检验。病料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挑取菌落接种于普通营养肉汤培养,涂

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抑制试验、荚膜形成

试验。

(3)PCR鉴定。

鼻疽是由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mallei)引起的单蹄动物(马、

驴、骡)的一种传染病。马一般呈慢性经过,骡、驴多呈急性经过。人主要

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

1.肺鼻疽

病畜常突发鼻蚓血,或咳出带血黏液,并可发生干性无力短咳,呼吸次

数增加。

2.鼻腔鼻疽

病畜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液性鼻汁,鼻黏膜潮红并有小米粒至

高粱粒大小的黄白色小结节,周围绕以红晕。结节迅速坏死,崩解,形成溃

疡。溃疡愈合后可形成放射状或冰花状瘢痕。下颌淋巴结肿大。

3.皮肤鼻疽

皮肤鼻疽主要发生在病畜四肢、胸侧及腹下,尤以后肢较多见。病初局

部皮肤炎性肿胀,继而发生鼻疽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深陷的溃疡。结节常

沿淋巴管径路向附近蔓延,形成串珠状索肿。

鼻疽的特异病变多见于肺脏。肺脏的鼻疽病变主要是鼻疽结节和鼻疽性

肺炎。在肺实质内有小米粒大至小豆大结节,新生者为灰色胶状透明,中央

部呈灰黄色,质坚韧,周围有暗红晕;陈旧者呈灰白色,常发生钙化或干酪

化,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围,结节通常略高于肺胸膜表面。鼻疽性肺炎有支气

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和融合性支气管肺炎3种情况。鼻中隔有粟粒大的灰

白色或淡黄色小结节并可形成溃疡,严重者鼻中隔穿孔,愈合瘢痕常呈放射

状。皮肤、淋巴结、肝、脾等受侵害时,也表现类似的鼻疽结节变化。

本病的诊断按《马鼻疽诊断技术》(NY/T557—2002)进行。活体检

疫常用鼻疽菌素点眼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无鼻疽症状、鼻疽菌素点眼试验

阴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马,须做鼻疽菌素皮内(皮下)注射试验。有疑似

鼻疽症状、鼻疽菌素点眼试验或鼻疽菌素皮内(皮下)注射试验阳性、补体

结合试验阳性马,判定为急性鼻疽马;无鼻疽症状、鼻疽菌素点眼试验或鼻

疽菌素皮内(皮下)注射试验阳性、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马,判定为慢性鼻疽

马(又称鼻疽菌素阳性马或马来因马)。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

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最常见于牛,其次是鸡和猪,羊少见,马更少见。人

的牛分枝杆菌感染主要是由饮用生牛乳或消毒不合格的牛乳引起。

病畜的症状随患病器官的不同而异,其共同表现为全身渐进性消瘦和贫

血,病牛最为明显。

1,牛结核病

肺结核时,病畜常咳嗽并伴有肺部异常,呼吸迫促,呼吸音粗粉并伴有

啰音或摩擦音。乳房结核的临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单纯的乳房肿胀,

肿胀界限不明显,同时无热无痛;有的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坚硬大肿块或

乳腺中有多数不痛不热的坚硬结节,泌乳期可见乳汁稀薄如水,颜色微绿。

肠结核时,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或持续性下痢。

2.禽结核病

禽结核病主要危害鸡和火鸡,成年鸡和老年鸡多发。多为肝、脾、肠结

核,病初无明显症状,后期才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鸡冠萎缩、产蛋量下

降或停止产蛋。

病畜的胴体通常比较消瘦,器官或组织形成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是结

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牛结核病

宰后检疫中,牛以肺、胸膜、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的结核病变较

为多见;其次是消化器官的淋巴结,腹膜和肝也常发生。

增生性结核结节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病变,结核结节的特点是大小不一,

呈针头大、粟粒大乃至鸡蛋大,多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坚实;新鲜的结节周

围有红晕,陈旧的结节常发生钙化,钙化后在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织。

渗出性结核结节比较少见,其病变比较坚实,切面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病

灶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水肿。

2.禽结核病

病灶多发生于肠道、肝、脾、骨骼和关节,其他部位少见。肠结核时可

见肠浆膜表面隆起麻籽大至豌豆大乃至鸡蛋大的结节。肝结核时肝脏肿大,

呈橘红色或灰黄色,常因脂肪变性而脆弱,大致可分为两型:一型是整个肝

脏散布粟粒大或更小的结核结节,另一型是在肝脏出现体积较大、数目较少

的结核结节。睥结核时通常脾肿大,有时可达鸡蛋大,结核病变与肝结核相

似,但结节较小。骨骼中较常受害的是股骨和胫骨,骨髓和骨端的切面可见

豌豆大至蚕豆大的干酪样团块。

本病的诊断按《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20)进行。

根据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及剖检特点,配合细菌学检查,可做出诊断。《禽结

核病诊断技术》(NY/T3072—2017)中还提出可用多重PCR检测分枝杆

菌核酸。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家畜中以牛、羊、猪较易感。人可通过与病畜或带菌动物及动物产品接触,

食用未经彻底消毒的病畜肉、乳及其制品而引起感染发病。

妊娠母畜流产是主要症状,流产时胎衣往往滞留,胎儿死亡。公畜主要

表现为睾丸炎或附睾炎,有些病例呈现关节炎、黏液囊炎,常侵害膝关节和

腕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出现跛行。

如发现屠畜有下列病变之一,应考虑有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可能。

(1)屠猪有阴道炎、睾丸炎、附睾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颈部

及四肢肌肉变性、子宫黏膜有较多的高粱粒大的黄白色结节。牛、羊患阴道

炎、子宫炎、睾丸炎等。

(2)肾皮质部出现养麦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

(3)管状骨或椎骨中积脓或形成外生性骨疣,使骨外膜表面呈现高低

不平的现象。本病的诊断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

2018)进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适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临

床诊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适用于动物布鲁氏菌

病的初筛;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泌乳母牛布鲁氏菌病的初筛;试管凝

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适用于牛、羊和猪布鲁氏

菌病的血清学确诊;病原的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的病

原学初步诊断;病原的鉴定和PCR,适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确诊。

乳牛全乳环状试验,不适用于检测患乳房炎及其他乳房疾病母牛的乳、初乳、

脱脂乳和煮沸过的乳,也不适用于腐败、变酸和冻结过的乳。虎红平板凝集

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不适用于犬和绵羊布鲁氏菌病的检测。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引起的各

种畜禽、野生动物共患传染病的总称。家禽和猪较易感染,牛、羊、马次之。

人亦可感染。

1.猪肺疫

(1)最急性型。常看不到症状就已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体温升高

(41~42℃),食欲废绝,咽喉部肿胀,有热痛。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

姿势,口鼻流出泡沫。

(2)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咳嗽,

有鼻液和脓性结膜炎,耳根和四肢内侧有红斑。

(3)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

2.牛出血性败血病

(1)败血型。病牛体温升高(41~42℃),精神沉郁,呼吸、脉搏加

快,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流泪,粪便粥样或便中

带血。

(2)水肿型。除全身症状外,可见咽喉部、颈部、垂肉和胸前部的皮

下组织有明显的炎性水肿,水肿有时也见于会阴部和四肢。病牛呼吸困难,

时发呻吟,流涎,黏膜和皮肤发绢。

(3)肺炎型。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为主。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

苦的咳嗽,流出泡沫状或脓样鼻液。胸部叩诊有实音区和痛感,听诊有明显

的啰音和摩擦音。

3.禽霍乱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天,有时引进病鸡后48小时内亦会突

然暴发。

(1)鸡。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①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病鸡无前期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

很饱,次日发现死在鸡舍内。有时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

迅速死亡。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

②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体温升高至43~44℃,少食或不食,

口渴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离群呆立;常有腹

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

肉髯肿胀,有热痛感。

③慢性型: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为多见。病鸡鼻

孔有黏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腹泻,消瘦,精神委顿,冠苍白;有的病

鸡有关节炎而发生跛行。

(2)鸭。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①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以成年鸭最为常见。病鸭无前驱症状,晚

间一切正常,次日发现死在圈舍内。有时见病鸭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

抽搐,迅速死亡。

②急性型:病鸭呆钝,不愿下水游泳,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常落于鸭

群后面或独蹲一隅,闭目打瞌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弯颈,食欲减

退或停食,但饮水增加;口鼻腔有黏液流出,呼吸困难,并常常摇头,企图

排出积在喉头的黏液,故有"摇头瘟"之称。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

的稀粪,有的粪便带血,肛门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并结块。

③慢性型:病鸭精神委顿,羽毛蓬松,食欲减退,产蛋量下降,局部关

节肿大,发生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还可见掌部肿如核桃大,体温变化不大。

(3)鹅。成年鹅的症状与鸭相似。仔鹅发病和死亡较成年鹅严重,常

以急性为主。仔鹅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拉稀,喉头有黏稠的分泌物,喙和

蹊发紫,眼结膜有出血斑点。

1.猪肺疫

最急性型病例主要为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尤以喉

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为特征。皮肤有红斑。全身淋巴结出

血,切面红色。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

肿大。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急性型病例除了全身黏膜、浆膜、实质

器官和淋巴结有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

的肝变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和气肿。严重者胸膜与病肺粘连。慢性型病例肺

肝变区广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

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胸腔有纤维素性物沉着,肋膜肥厚,常与病

肺粘连。

2.牛出血性败血病

因败血型死亡的,一般呈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黏膜、浆膜以

及肺、舌、皮下组织、肌肉处都有出血点。肺脏和肾脏实质变性。淋巴结显

著水肿。脾脏无变化,或有小出血点。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浮肿型者在咽喉部或颈部皮下,有时延至肢体部皮下有浆液浸润,切开

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间或杂有出血。咽喉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

带呈黄色胶样浸润,咽、前颈淋巴结高度急性肿胀,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

红。

肺炎型者主要表现为胸膜炎和大叶性肺炎,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

渗出液。整个肺有不同肝变期的变化,肺切面呈大理石状。

3.禽霍乱

(1)鸡。最急性型病例往往看不到病变。急性型病例的心脏浆膜、黏

膜下,肌胃或腹腔等部位会有针尖大或斑状出血和肠炎等病变,蛋鸡的腹腔

内亦会有蛋黄出现,肝脏常有弥漫性斑点,数天后就会成为白色至灰色坏死

灶。慢性型病例常有局部炎症病变。

(2)鸭。病死鸭皮肤上有少数散在的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心外膜、

心房、心冠有弥漫性出血斑点,心包腔内蓄积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渗出液。肝

脏略肿大,呈黏土色,质地柔软,易碎裂,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

死灶。十二指肠和大肠黏膜充血和出血较严重,并有轻度卡他性炎症,小肠

后段和盲肠较轻。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

(3)鹅。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特征性病变。急性型者全身浆膜、黏膜

出血,心冠脂肪、肺、气管可见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内有浆液性渗出物。

肝脏上密布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点,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出现卡他性出血性

肠炎。盲肠黏膜有小溃疡灶。腹腔内有纤维素渗出物。脾变化不大。肺充血、

水肿或有纤维素渗出物。慢性者可见鼻腔、鼻窦、支气管卡他性炎症。肺呈

纤维素性肺炎,发生肝变。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的诊断按《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2016)进行,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按《牛出血性

败血病诊断技术》(GB/T27530—2011)进行,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

的诊断按《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563—2016)进行。

怀疑为本病时应立即采样(病变肝组织、脾的新鲜切面、血液、凝血块)

制成压片、涂片或推片,甲醇固定的样品进行瑞氏或亚甲蓝染色,镜检时多

杀性巴氏杆菌呈两极浓染的菌体,常有荚膜;火焰固定的样品进行革兰氏染

色,镜检时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

确诊需进行细菌的生化特性鉴定、毒力鉴定、培养物定种PCR鉴定、培养

物荚膜血清型鉴定、菌体血清型鉴定、琼脂扩散沉淀试验。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引起的一种人和

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疯狗病。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

存在,可造成人、畜死亡,因此受到普遍关注。

可根据被咬的病史以及特征性症状进行诊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唾

液增多,见水恐惧,兴奋性增高和异常狂暴,如摇尾、嘶鸣或眸叫,攻击其

他动物或人。有的则表现沉郁,怕光,常躲在暗处,最后麻痹死亡。

患病动物常常无特殊病理变化。胴体消瘦,有咬伤、裂伤,常见口腔和

咽喉黏膜充血或糜烂,胃内空虚或有多种异物,如木片、石头、破布、鬃毛

等,胃肠黏膜充血和出血,中枢神经实质和脑膜肿胀、充血和出血。

本病的诊断按《狂犬病诊断技术》(GB/T18639—2002)进行。对可

疑为狂犬病而扑杀或死亡的动物进行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在大

脑海马角或小脑神经细胞内是否有内基(Negri)氏小体,对病理标本进行

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小鼠和细胞培养物感染试验。近年来,按《动物狂犬病病

毒中和抗体检测技术》(GB/T34739-2017)或《动物狂犬病直接免疫荧

光诊断方法》(GB/T34740-2017)进行诊断。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引起的各种家畜和

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牛、羊以发热、奇痒为主要症状,致死率极高。

仔猪以兴奋不安和神经症状为主,成年猪表现呼吸道症状或隐性感染。

1.猪伪狂犬病

肥育猪感染后体温升高,出现咳嗽、便秘、厌食、呕吐,尾巴和肋腹微

微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失去平衡,步态蹒跚,

伏卧,严重者昏迷,最后死亡。成年猪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仅有呼吸道症

状,多呈一过性发热、厌食、咳嗽等。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

2.牛伪狂犬病

牛感染后,主要症状为奇痒,多从头部开始,肩、后腿、乳房等部位的

皮肤有强烈痒觉,开始病牛无休止地舐舔发痒处,以后在四周物体上摩擦或

啃咬,以至于被毛脱落,皮肤被擦破,麻痹而死。

3.羊伪狂犬病

绵羊和山羊感染后体温升高至41.5℃,流涎,头部发生剧痒,唇及头

部皮肤常被擦破而出血。运动时常做跳跃姿态,最后衰竭,卧地,呼吸困难,

绝大多数死亡。

如果生前没有神经症状,宰后一般无特殊病理变化。神经症状明显者,

可见脑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体表擦伤及皮下胶样浸润。本病的诊断按

《伪狂犬病诊断方法》(GB/T18641—2018)进行。实验室诊断采用血清

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ELISA、病原分离鉴定、PCR、家兔感染试验等。

魏氏梭菌病亦称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Cl.Welchii)或称产

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类疾病

的总称。根据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性质和致病性的不同,将该菌分为A~F

6个型。该菌能产生12种外毒素,主要为坏死和致死性毒素,a、0、6

I、&0等有溶血和致死作用,丫、n也有致死作用,有些菌株还产生肠毒

素(cytopathiceffect,CPE)。

1.猪梭菌性肠炎

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和/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的1周龄内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最急性型病例在出生后数小时至

1天内突然出现血痢,后躯沾满血样稀粪,衰弱,不愿走动,很快变为濒死

状态;少数病例仅见虚脱、不见下痢就死亡。急性型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

精神沉郁,排血便,恶臭,很快出现脱水,常在2~3天死亡。慢性型病例

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排灰黄色、带黏液的稀便,逐渐瘦弱。

2.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俗名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

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绵羊多发,山羊也可感染。发病突然,病羊

表现不安,腹痛,腹胀,离群呆立,有时急跑或卧下,间或腹泻,排出黄褐

色水便。在濒死期,病羊步态不稳,呼吸加快,全身肌肉颤抖,磨牙,卧倒

痉挛,左右翻滚,头后仰,口腔黏膜苍白,鼻流白沫,四肢及耳尖发冷。

3.羊猝疽

羊猝疽又称羊猝击,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毒血症,

故也称为C型肠毒血症。本病主要侵害绵羊,也可感染山羊。病程短促,

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为不安、衰弱和痉挛,

在数小时内死亡。

4.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主要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

症。病羊精神不振,不吃奶,接着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由粥状很快转为水

样,黄白色或灰白色,恶臭,后期粪中带血,甚至成为血便。病羊虚弱,卧

地不起,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下降,常于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死亡。

1.猪梭菌性肠炎

病变肠外观深红色,剖开可见肠内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被染成暗红色,

则可做出诊断。

2.羊肠毒血症

由于皮下及肌肉出血,可在无毛处见有暗红色斑点,胸腔、腹腔、心包

腔积液,心内外膜出血,心脏扩张,心肌松软。肠黏膜特别是小肠黏膜出血

严重,致使整个肠段内壁呈红色,有的还出现溃疡,故有"血肠子病”之称。

肠系膜淋巴结急性肿大。特征性病变是肾脏软化,肾实质呈红色软泥状。肝

脏肿大,呈灰土色,质地脆弱,被膜下有带状或点状出血。脾肿大,但不软

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黑褐色。

3.羊猝疽

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大量积液,将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可形成纤维素絮块。

浆膜上有小点出血。在渗出液、脾脏和其他器官以及骨骼肌内均含有细菌。

死后8小时内,细菌在骨骼肌里增殖,使肌间隔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

有气性裂孔。

4.羔羊痢疾

尸体脱水现象严重。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真胃内往往存有未消

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常可见多数直径为1~2cm

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充

血肿胀,间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血点。肺常有充血区域或瘀

斑。

本病的诊断按《家畜魏氏梭菌病诊断技术》(NY/T3073—2017)进

行。实验室诊断采用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的

PCR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ELISA鉴定、肠内容物及血清中产气荚

膜梭菌a毒素的ELISA检测、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的胶体金试剂条检测等。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

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

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裳。

潜伏期由数月到2年以上。主要症状是持续性下痢,体温无明显变化。

病初无可见症状,只有用变态反应才能检出。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

经常性的顽固腹泻,粪便稀薄,混杂气泡和黏液,具恶臭。此时病牛食欲减

退,精神不振,逐渐消瘦,贫血,后臀部仿佛被削成尖,形成"狭尻",泌

乳减少,最后泌乳停止。同时在身体各部出现水肿,尤其是下颌及胸垂部更

为明显,最后衰竭而死。

病畜胴体极度消瘦。病变主要局限于肠道,肠的特异性病变出现于空肠

后段、回肠末端及回盲瓣区域。肠的典型病变是肠黏膜显著肥厚,一般可达

正常的2~3倍,最严重部分可达10倍以上,形成明显的横向的脑回状皱

褶,表面多见有充血和出血。有的黏膜表面呈天鹅绒样,很少见有坏死,也

无干酪样钙化灶。肠系膜淋巴结常肿大、苍白,切面多汁。淋巴管粗大呈绳

索状,这是本病的又一特征性病变。

本病的诊断按《副结核病诊断技术》(NY/T539-2017)进行,诊断

方法包括病原菌显微镜检查、皮内变态反应试验、ELISA、琼脂免疫扩散试

验。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引起的一种人兽

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和羊次之。人

亦可感染。

1.猪

急性黄疸型多发生于大猪和中猪,呈散发性,偶也见暴发。病猪体温升

高,厌食,皮肤干燥,有时见病猪用力在栏栅或墙壁上摩擦至出血,2

天内全身皮肤和黏膜泛黄,尿浓呈茶样或血尿。几天内,有时数小时内突然

惊厥而死,病死率很高。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至30kg以

下的小猪,呈地方流行性或暴发。病猪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

或黄染或苍白浮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日渐消瘦,头部、颈部或全身水

肿,有时尿液呈茶色或血尿。

2.牛和羊

急性型常突发高热,黏膜发黄,尿色黄暗,皮肤干裂、溃疡或坏死,可

在发病3~7天内死亡。亚急性型常见于奶牛,表现为体温升高、结膜黄染、

食欲不振、奶量显著下降或泌乳停止、母牛流产。

3.犬

急性出血型表现为高热,实质性器官出血,尤以肺和消化道出血较为常

见,最后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亚急性黄疸型以发热、严重黄疸、尿血、粪

便带血为特征。血尿症型以发热、尿血、出血性肠炎、口腔黏膜糜烂和溃疡

等为特征,重则昏迷,以死亡告终。

比较特殊的病变是皮下组织、全身黏膜、肌肉、骨骼、胸腹膜及内脏均

呈黄色。皮肤坏死,胴体多水分。肝脏肿大,胆囊充满黏稠胆汁。肾脏贫血

及间质性炎,皮质部有多数红棕色或灰白色小病灶,有时则表现体积增大、

柔软脆弱和多发性出血性梗死。慢性经过时以肾脏变硬为特征。脾中度肿大。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肺水肿。心脏、肠管等脏器常有出血点。患畜多数呈

隐性经过,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微生物学检查(活体检查早期用血

液,中、后期用脊髓液和尿液;死后检查在1~3小时内进行,一般采取肝、

肾、脾、脑等组织。病料采取后应立即处理,并进行暗视野直接镜检或采用

荧光抗体技术,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应用吉姆萨染色法或镀银染色法染色后

检查),可也用凝集溶解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PCR等。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

种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他家畜、家禽、一些鸟类和鱼也可感染。人的感

染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人也可通过食肉感染,

称为类丹毒(

erysipeloid)o

1.急性败血型

体温升高达42T以上,呈稽留热,寒战,喜卧阴湿的地方,食欲废绝,

间有呕吐,离群独卧。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不等、形

状不同,耳、腹及腿内侧较多见,指压时褪色。

2.亚急性疹块型

特征性症状是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上出现方形、菱形、

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色疹块,有的疹块中心部分颜色变浅,边缘部分呈灰紫

色。也有的疹块表面中心产生小水疱,或变成棕色痂块。

3.慢性型

常见的是病猪四肢关节肿胀,病腿僵硬、疼痛、跛行乃至关节变形。伴

发心内膜炎时,听诊心跳加快,杂音明显。有的病猪皮肤成片坏死或脱落,

也有的整个耳壳或尾巴甚至蹄壳全部脱落。

1.急性败血型

皮肤充血多见于腹部中线、背、耳根、后臀部,皮肤呈较均匀的暗红色

(俗称"小红袍"),有的漫及全身(俗称"大红袍")。暗红色部位的皮

下脂肪充血发红;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有小细点状出血,切面多汁;脾充

血,肿大,呈樱桃红色,边缘增厚,切面外翻,脾髓暗红且易刮下;肾脏淤

血肿大,皮质部可见大小、多少不等的小点状出血,切面常有肿大出血的肾

小球显现;胃底、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的黏膜出血、潮红;肝淤血肿大,呈

红棕色;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心冠脂肪,心房有小点状出血;肺充血、

水肿。

2.亚急性疹块型

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出现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小不一,突出

皮肤的红色疹块,疹块部的皮肤比正常的皮肤僵硬。有的疹块中心色淡,甚

至苍白,四周色红。有的疹块重叠,甚至大疹块中套小疹块。

3.慢性型

主要病变是在心脏二尖瓣上有菜花状赘生物。用此赘生物涂片,可查到

红斑丹毒丝菌。四肢关节变形肿大或粘连,切开腕关节和附关节的肿胀部分,

有黄色浆液流出,其中常混有白色絮状物。

本病的诊断按《猪丹毒诊断技术》(NY/T566—2019)进行。实验室

诊断采用病原分离鉴定、PCR、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

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兽

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和马感染本病可发生严重的脑炎,猪感染后可出现流

产和死胎。

1.猪乙型脑炎

几乎无特征性脑炎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稽留数日,沉郁,嗜睡,喜

卧,食欲减少或不食。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流产,产出死胎、弱胎或

木乃伊胎。感染母猪在孕期或流产后,均无明显的异常表现。公猪症状一般

不明显,有的可发生睾丸炎。

2.马乙型脑炎

病马年龄多在3岁以下,特别是当年驹。潜伏期为4~15天。病初马

体温升高达40~4:TC,精神不振,头颈下垂,呆立少动,食欲减少或废绝。

重症者精神沉郁,反射迟钝或消失,呆立或姿势异常,两肢交叉站立,圆圈

运动等。严重时站立不稳,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马

兴奋狂暴,乱冲乱撞。一般表现为沉郁、兴奋和麻痹症状先后或交替出现。

有的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咀嚼吞咽困难,后期因麻痹、衰竭而死亡。

1,猪乙型脑炎

肉眼病变主要在脑、脊髓、睾丸和子宫。脑的病变与马相似。肿胀的睾

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坏死。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腹水增多,皮下有血样浸

润。胎儿大小不等,有的呈木乃伊胎。

2.马乙型脑炎

肉眼病变不明显。脑脊髓液增量,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出血、水肿,肺

水肿,肝、肾浊肿,心内、外膜出血,胃肠有急性卡他性炎症。

本病应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及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或

脑脊髓炎等相区别。

本病的诊断按《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技术》(GB/T18638—2002)进

行。实验室诊断采用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

江苏省地方标准《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技术》(DB32/T2608—2013)

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免疫荧光鉴定、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鉴定等。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Streprococcus)引起的猪的一些疾病的总称。

其中以淋巴结脓肿最常见,但以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最大。

本病在临床上分为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和猪淋巴结脓肿3个类型。

1.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病原为R(原D)群猪链球菌2型、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停乳链

球菌类马亚种,I■群链球菌也能引起本病。潜伏期一般为工〜3天,长的可

在6天以上。

(1)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多在不见任何异常表现的情况下突

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委顿,体温升高达41~42。(:,卧地不起,

呼吸促迫,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

(2)急性型。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5。(:,继而升高

到42~43℃,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呆立,嗜卧,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

水。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呼吸促迫,间有咳嗽。鼻镜干燥,流出

浆液性、脓性鼻汁。颈部、耳郭、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

点。

(3)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一肢

或多肢关节发炎。关节周围肌肉肿胀,高度跛行,有痛感,站立困难。严重

病例后肢瘫痪。最后因体质衰竭、麻痹而死亡。

2.猪链球菌性脑膜炎

猪链球菌性脑膜炎主要由S(原D)群猪链球菌1型和C群链球菌引

起,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停食,便秘,流浆

液性或黏液性鼻汁,很快就表现出神经症状;盲目走动,步态不稳,或做转

圈运动;磨牙,空嚼;当有人接近或触及躯体时,则发出尖叫或抽搐,或突

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划动,状似游泳,继而衰竭或麻痹,多在30-36

小时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

衰竭而死亡或康复。

3.猪淋巴结脓肿

猪淋巴结脓肿多由E(原P,U,V)群类猪链球菌引起。猪淋巴结脓肿

以下颌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其次在耳下部和颈部等处淋巴结也

常见到。受害淋巴结首先出现小脓肿,脓肿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达5cm

以上,局部显著隆起,触之坚硬,有热痛。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出血性败血症的猪,可见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有紫红色出血

斑点,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凝固不良。胸腔有大量黄色或混浊液体,含

微黄色纤维素絮片样物质。心包液增量,心肌柔软,色淡呈煮肉样。右心室

扩张,心房、心冠沟和右心室内膜有出血斑点。心肌外膜与心包膜常发生粘

连。脾脏明显肿大,呈灰红色或暗红色,质脆而软,包膜下有小点出血,边

缘有出血梗死区,切面隆起,结构模糊。肝脏边缘钝厚,质硬,切面结构模

糊。胆囊水肿,胆囊壁增厚。肾脏稍肿大,皮质髓质界限不清,有出血斑点。

胃肠黏膜、浆膜散在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

患病关节多有浆液纤维素性炎症。关节囊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

并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脑膜炎者可见脑脊液增量,脑膜和脊髓软膜充

血、出血,个别病例脑膜下水肿,脑切面可见白质与灰质有小点状出血。

本病的诊断参考安徽省地方标准《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849—2017)进行。采集疑似病猪的肺、淋巴结或关节液、脑脊液等病料,

制作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形或卵圆形细菌,常

单个或成对分布,偶见短链或长链排列,无芽泡,有的可形成荚膜。实验室

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血清型鉴定。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引起的猪

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

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诊型,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

官(尤其是淋巴结组织)中均可发现有病毒存在。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可

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在妊娠30~50天感染,主要

产木乃伊胎;在妊娠50~60天感染,多出现死产;在妊娠70天感染,则

常出现流产症状。当妊娠早期胚胎受感染时,胚胎死亡后可被母体迅速吸收

而有效地清除子宫内的传染源。

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

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受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

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本病应注意与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和猪布鲁氏菌病等相区别。

本病的诊断按《猪细小病毒病检疫技术规范》(SN/T1919—2016)进

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凝抑制试验、ELISA、胶体金试

验、PCR、实时荧光PCR。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

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PRRSV)引起的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

统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母猪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

伊胎;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发紫,故俗称

"猪蓝耳病”。

本病的表现差异较大,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症状如下。

1.母猪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有的四肢及两耳发组,有的带有蓝色。

少数体温升高,不孕,早产,后期流产、死胎,死胎多呈木乃伊状娩出。有

些病例出现无乳症状。感染母猪在流产或早产后可重新配种妊娠。

2.公猪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精液质量明显下降或不育。

3.仔猪

以2~28日龄仔猪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首次发病,病死率高达90%

以上。大多数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

嚏、嗜睡,有的仔猪耳部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绢、腹泻。

4.育成猪

温和,眼睑肿胀、结膜炎,肺炎,流鼻液,有明显呼吸困难。

病猪肺脏呈暗红色、肿大。腹膜和肾脏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

脂肪出现水肿,胸腔积液、心外膜液、腹水量增大,耐过猪多发生浆膜炎、

关节炎、脑膜炎等。

本病的诊断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GB/T18090—2008)

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间

接免疫荧光试验、间接ELISA和RT-PCR。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和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症状多见于6~8周龄仔猪。表现为鼻炎、喷嚏、流涕和吸气困难。

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吸气

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的张口呼吸。继鼻炎后而出现鼻甲骨萎缩,致

使鼻腔和面部变形。若两侧鼻甲骨病损相同,则外观鼻短缩,此时因皮肤和

皮下组织正常发育,鼻盘正后部皮肤形成较深的皱褶;若一侧鼻甲骨萎缩严

重,则鼻弯向同一侧;鼻甲骨萎缩,额窦不能正常发育,使两眼间宽度变小

和头部轮廓变形。体温一般正常,病猪生长停滞,难以肥育,有的成为僵猪。

可用X射线做早期诊断。

病变一般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特征性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

软化和萎缩,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间有萎缩限于筛骨和上鼻甲骨的。

有的萎缩严重,甚至鼻甲骨消失,而只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

上。

本病的诊断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技术》(NY/T546—2015)

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分离、分离物特性鉴定(猪支气管败血波氏

杆菌分离物特性鉴定、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物特性鉴定)、PCR、

血清学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enzooticpneumonia),

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引起的一

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急性型

突然发病,精神不振,呼吸次数剧增,严重者张口喘气,口鼻流沫,发

出哮鸣声,似拉风箱,腹式呼吸,此时,病猪前肢撑开,站立或犬坐式,不

愿卧地,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呈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

2.慢性型

病猪的明显特征是在夜间、清晨、运动和吃食时发生持续性咳嗽。呼吸

加快,呈腹式呼吸,小猪生长发育停止。病猪体温正常,食欲变化不明显。

病变主要局限于肺脏,常在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的前部出现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肺的病变部分与正常部分界限分明,通常左右两肺

病变对称发生。病肺呈肉样红色或灰红色,无弹性,有时呈米黄色,很像胰

脏的颜色。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呈黄白色。

本病的诊断按《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技术》(NY/T1186—2017)进行。

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分离鉴定、PCR、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

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leucosisvirus,BLV)引起的牛

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本病几乎遍及全世界养牛的国家。我国于1974年

首次发现本病,以后本病相继在我国许多地区发生。

本病有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种。亚临床型无瘤的形成,其特点是淋巴细

胞增生,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对健康状况没有任何扰乱。有些亚临床型可进

一步发展为临床型。此时,病牛生长缓慢,体重减轻。体温一般正常,有时

略有升高。从体表或经直肠可摸到某些淋巴结呈一侧或对称性增大。腮淋巴

结或股前淋巴结常显著增大,触摸时可移动。如一侧肩前淋巴结增大,病牛

的头颈可向对侧偏斜;眶后淋巴结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

尸体常消瘦、贫血。腮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股前淋巴结、乳房上淋巴

结和腰下淋巴结常肿大,被膜紧张,呈均匀灰色,柔软,切面突出。心脏、

皱胃和脊髓常发生浸润。心肌浸润常发生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心膈,色灰而

增厚。循环扰乱导致全身性被动充血和水肿。脊髓被膜外壳里的肿瘤结节,

使脊髓受压、变形和萎缩。皱胃壁由于肿瘤浸润而增厚变硬。肾、肝、肌肉、

神经干和其他器官亦可受损,但脑的病变少见。

本病的诊断按《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检疫技术规范》(SN/T1315—

2010)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分离鉴定、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间

接ELISA和阻断ELISA。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

anemiavirus,EI-AV)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本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4型。隐性型病马不显症

状,实质上就是带毒马。自然感染发病的几乎都呈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

型很少。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症状相似,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以

及逆温差现象,临诊症状有规律地随体温的升降而变化。本病的特征性症状

是贫血,结膜及黏膜苍白、黄染、有出血点,尤以舌下更为常见。心搏亢进,

心律不齐,胸前、腹下及四肢水肿。食欲变化不大,畜体急剧消瘦。

一般可见皮下胶样浸润及出血斑,血液稀薄,体腔积液。淋巴结特别是

脾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切面多汁,常有溢血。脾脏肿大,呈暗红

色,由于白髓增生,切面呈颗粒状。

肝肿大,色灰黄或暗红,切面有槟榔状花纹。心内、外膜出血,心肌呈

土黄色。肾灰黄色,肿大,散在有出血点。慢性型尚见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本病的诊断按《马传染性贫血检疫技术规范》(SN/T2717—2010)和

《马传染性贫血病间接ELISA诊断技术》(GB/T17494—2009)进行。

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ELISA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本病的

组织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主要是脾、肝、肾、心脏及淋巴结等的网

状内皮细胞增生及铁代谢障碍。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

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多种组织处的淋巴增生,形

成肿瘤。

1.神经型

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其临诊特点是病鸡的一侧或两侧肢体麻痹,

步态不稳,跛行,蹲伏呈劈叉姿势。还可见嗦囊膨大,翅膀下垂。个别病鸡

有腹泻、消瘦、食欲减退。

2.内脏型

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面色苍白、下痢等。神经

症状不明显,常突然死亡。

3.眼型

眼型较少见,常为一侧眼失明,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虹膜褪色,瞳孔

小,边缘不整齐。

4.皮肤型

生前不易发现,往往在宰后腿毛时见局部或大部皮肤增厚,毛囊肿大呈

结节状,有时可在肌肉上形成肿瘤。

1.神经型

主要病变为被侵害的神经水肿、变粗,横纹消失,甚至出现小结节。

2.内脏型

内脏器官发生细胞性肿瘤病灶。其特点是肝、脾、肾及卵巢等器官比正

常明显增大,色彩变淡。卵巢病变最常见,肿大卵巢的正常结构消失,形成

很厚的皱褶,外观似脑回状。法氏囊常发生萎缩,不见有肿瘤性结节,可以

此与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区别。

3.眼型和皮肤型

病变基本同活体检疫。

本病应与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病相区别。

本病的诊断按《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技术》(GB/T18643—2002)进行。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virus,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

传播快,致死率较高。

急性患鸡的特征性症状是鼻孔中有分泌物,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继而

咳嗽和喘气。病鸡体温可上升到43T左右,精神委顿,蹲伏于地上或栖架

上。严重病例呼吸困难,吸气时张嘴、伸头,做尽力吸气的姿势。喘气时可

有喷嚏和痉挛性咳嗽,间或喷出带血的黏液或凝固的血液。过量的炎性渗出

物和血液在咽喉、气管或鸣管积聚,常使鸡窒息而死。检查口腔时,可见喉

部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

排绿色稀粪,最后衰竭而死。

症状较轻者仅见生长迟缓,产蛋减少,流泪,结膜炎,眶下窦肿胀,持

续性鼻液分泌。

主要病变见于喉部和气管。病初该处黏膜呈黏液性炎症,中后期发生黏

膜变性、坏死和出血,常覆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有时喉部和气管

完全被渗出物所充满。有的病例见有剧烈咳嗽时脱落的上皮组织和血凝块。

炎症也可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也能上行至眶下窦。在轻症病例,只见

眼睑及眶下窦上皮肿胀和充血。

本病的诊断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诊断技术》(NY/T556—2002)进

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各个鸡龄均易

感,幼鸡以喘气为突出症状,产蛋鸡出现蛋产量和蛋品质下降。

一般无前驱症状,病鸡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迅速传染至全群。常表现

为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甩头,呼吸时有"咕噜、咕噜”的特殊叫

声(啰音)。鼻窦肿胀,流黏液性鼻液,眼泪多。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并

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蛋的质量变差,如蛋白呈稀薄水样、蛋黄与蛋

白分离以及蛋白黏着于壳内膜上。

多数不出现下痢,但被侵害肾脏的毒株感染时可引起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