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目录考情分析命题趋势阶段特征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秦统一中国知识点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4秦末农民起义【点拨·易混易错】【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秦的统一、评价秦始皇考向02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考向03秦朝巩固统一措施考向03陈胜、吴广起义考点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知识点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3东汉的兴衰知识点4张骞通西域知识点5“丝绸之路”知识点6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点拨·易混易错】【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文景之治”考向0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评价汉武帝考向03东汉的兴衰考向04张骞通西域与汉朝对西域的管理考向05“丝绸之路”考向06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医学、《史记》)链接中考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命题角度——统一/制度文明。命题点:秦朝的疆域与统一的意义;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重点)楚汉之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命题角度:民生/大一统/交往交流/合作共赢/交通/政治制度/人民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题点: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查重点);东汉的兴衰;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重点考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考查重点)。本阶段时间界限为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84年黄巾起义,主要包括:秦朝、西汉与东汉的建立、秦汉统一措施与灭亡;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政治方面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等措施ꎬ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东晋以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秦汉时期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突出成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ꎬ取得巨大成就。考点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知识点1.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战国以来长年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长平之战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点2.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知识点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4.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匈奴侵扰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知识点4.秦的暴政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4.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闷杀工匠,残杀兄妹,四处巡游,穷奢极欲等)(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知识点5.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3.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知识点6.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西汉王朝。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2.区分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由商鞅变法开创的县制演变而来的。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5.特别注意: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项羽、刘邦起义早期是农民起义,秦朝灭亡以后演变为了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楚汉之争。1.秦国完成统一的条件有哪些?(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了社会发展和稳定,人民渴望统一;(2)秦国的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3)秦王嬴政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招募人才,听取意见,为统一做准备。2.秦朝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作用?(1)政治上:措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2)经济上:措施: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意义:改变了币制、度量混乱的情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3)文化上:措施:统一文字(李斯,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意义:有利于政令推行,人民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交通上:措施:统一车轨,修筑驰道(设驿站);意义: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开灵渠。(6)思想上:焚书坑儒。(影响: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3.如何评价秦始皇?(1)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公正;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主要看历史人物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多角度辩证评价。(2)评价:①功:a.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修长城、开灵渠,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②过:a.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施行暴政,给人民带来灾难,加速秦朝的灭亡。考向01秦的统一、评价秦始皇【例1】(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答案】B【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攻韩、攻赵、攻魏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占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名师点拨】秦用十年时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熟知重要的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抉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
)A.建立皇帝制度 B.修筑万里长城 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书同文,车同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意思是说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李白这首诗颂扬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伟大历史功绩,C项正确;建立皇帝制度是秦朝统一后确立的制度,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为抵御北方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排除B项;书同文,车同轨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1-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A.秦始皇的功与过 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可知,该学者认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意在说明秦朝统一全国的意义,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始皇的功与过,排除A项;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考向02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例2】(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答案】C【解题思路】据图示“郡守、县令、地方政府”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名师点拨】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变式2-1】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抵御了外来侵略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拓宽了国家版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全国材料“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和所学知识可知,建立郡县制的目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题干“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与抵御了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交融,拓宽了国家版图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变式2-2】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段材料说明秦汉(
)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 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可以看出,分封制被郡县制逐步取代,秦汉开创并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从“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来看,分封制没有真正结束,排除A项;钱穆探讨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3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例3】(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答案】D【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一史实的佐证需要秦朝当时的历史文物来佐证,里耶秦简是秦朝的历史文物,D项正确。【名师点拨】影视作品不是历史真实,有很多虚构成分,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来印证历史;《史记》与《说文解字》都成书于汉代,不是秦朝文物。选择题常用排除法。【变式3-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秦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排除A项;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3-2】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其根本目的是(
)A.便于军队戍守边疆 B.扩大领土疆域C.开发边疆地区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D项正确;便于军队戍守边疆和开发边疆地区经济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C项;扩大领土疆域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考向04陈胜、吴广起义【例4】(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答案】D【解题思路】据题干“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所学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增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名师点拨】秦朝大兴土木、兴建工程(长城、阿旁宫、骊山陵墓等),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变式4-1】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这里的“基因缺陷”指(
)A.重农抑商 B.皇帝制度 C.中央集权 D.暴政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赋税沉重,兵役、徭役多如牛毛,这种暴政是秦朝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基因缺陷,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排除A项;皇帝制度、中央集权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这和秦朝不施仁政而施暴政导致速亡无关,排除BC二项。故选D项。【变式4-2】下表为不同历史文献中有关秦末的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记述出处“诸郡县苦秦交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陈涉世家》“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史记·张平陈余列传》A.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严重 B.人民群众纷纷加入反秦斗争C.政府残酷压迫致使起义爆发 D.起义军内部隐藏着分裂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体现出在全国范围内,民众杀官吏以响应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说明人民群众纷纷加入反秦斗争,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响应响应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没有体现起义爆发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起义军内部隐藏着分裂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二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①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②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③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3.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4.汉高祖采取的措施: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④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5.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知识点2、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2.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封建治世的标准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国力增强。知识点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方面)背景:(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七国之乱: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建议者:主父偃;3.具体措施:EQ\o\ac(○,1)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EQ\o\ac(○,2)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具体措施:eq\o\ac(○,1)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eq\o\ac(○,2)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4、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经济方面)1、背景: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具体措施:EQ\o\ac(○,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eq\o\ac(○,2)盐铁官营、专卖;eq\o\ac(○,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战役前119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知识点4、东汉的兴衰(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3.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4.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人。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三)、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张角创办太平道,经过10年传教,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知识点5、张骞通西域与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③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19年②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③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职责: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3)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设立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目的:恢复对西域的管辖。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知识点6、“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开辟者:张骞(2)路线: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21知识点7、造纸术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变化:(甲骨文)龟甲、兽骨——青铜器——简帛——纸发明纸的原因:用简帛做书写材料有何弊端?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纸的发明:西汉时期。西汉早期的麻纸。甘肃天水(说明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①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②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③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扩大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4.造纸术传播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知识点8、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2、华佗: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知识点9、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3、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评价《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学习司马迁勤奋好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知识点10、宗教: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道教能够传播的原因:①道教教义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②治病传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3.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明帝令在洛阳建的白马寺;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及建筑、雕刻、绘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1.刘邦治国策略: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吸取了秦亡教训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2.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而非大学。秦始皇与汉武帝虽然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其统治。3.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4.西汉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5.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虽对儒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但二者的本质相同,即均为文化专制的手段。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6.西汉灭亡后,接着建立的新政权是新朝,而非东汉。7.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并没有直接导致东汉政权灭亡。8.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并没有开辟丝绸之路。9.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它有力地证实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10.造纸基本方法在西汉已经掌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1.道教是一种宗教,而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不能将二者混淆。1.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①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③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2.秦朝与西汉初年在治国思想方面的异同项目秦朝西汉初年治国思想法家思想黄老学说(道家)原因全国刚刚统一,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统一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汉初民生凋敝,急需恢复社会生产力表现加强中央集权,严刑重典,横征暴敛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结果成为短命王朝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3.评价汉武帝:提示:(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③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EQ\o\ac(○,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4.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提示:原因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5.东汉衰败的原因(1)统治阶级的腐化:东汉末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到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官员为了攀升,开始大肆搜刮,导致百姓难以生存下去。(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皇帝几乎都是幼年即位,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开始相互残杀,交替专权。由于中央政府的常年混乱,地方豪强势力开始逐渐膨胀。6.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项目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不同点时间公元前209年184年领导人陈胜、吴广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主要原因秦朝沉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等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灾荒连年相同点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7.解读东汉陶院落(模型)陶院落(模型)【常考点】1.朝代:东汉。2.反映的史实: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3.特别提醒:东汉政权是刘秀建立的;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东汉后期爆发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8.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其路线。(1)条件:①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②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③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④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以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9.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历史意义①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发展。②西域的核桃、葡萄、宝石、乐器等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③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④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为以后汉对西域进行行政管辖打下了基础。(2)现实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总之,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要道。10.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利用宗教?①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等级秩序。②消磨劳苦大众的斗争意识。11.解读《史记》《史记》书影【常考点】1.作者:司马迁。2.体例: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4.特点:《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5.特别提醒: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强调它在历史学和文学中的地位。12.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1)国家统一;(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考向01“文景之治”【例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项正确。【名师点拨】文景时期,采取以农为本的国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终使社会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变式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凡米石五千,人相食,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休养生息 B.以德化民 C.削弱侯国 D.实行分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失作业,面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休养生息。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A项正确;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侯国,排除C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A项。【变式1-2】《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等信息,可知,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统治者勤俭爱民,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A项。考向0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评价汉武帝【例2-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A项正确。【名师点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就削弱了王国势力,解决了汉朝建国以来留下的政治隐患,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变式2-1】儒家思想长期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这主要得益于(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推恩令” D.盐铁专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B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2-2】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汉和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种变化反映了(
)A.汉代改变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在放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信息“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可知,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而汉和帝时期则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D项正确;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之后,一直固守这一政策,排除A项;中国古代工商业者的地位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考向03东汉的兴衰【例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结合所学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恢复了西汉的三十税一和五铢钱等,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B项正确。【名师点拨】熟悉封建社会几个主要治世是解题关键,同时,使用选择题的排除法也是正确解题的途径。【变式3-1】“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主要体现了(
)A.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D.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此后,东汉政权就在外戚与宦官的争夺打斗中交替,皇帝完全成了傀儡,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帝无能”,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3-2】下图分别为《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作为历史遗存,它们能共同展示东汉时期的(
)
A.朝廷政治 B.生活风俗 C.民族关系 D.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东汉宅院画像砖》”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屋主悠闲的对坐畅饮,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反映的是东汉的民间生活,B项正确;两幅图与生活相关,与朝廷政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关系和对外贸易,排除CD项。故选B项。考向04张骞通西域与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例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答案】A【解题思路】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长安出发,探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它打通了内地与西域乃至地中海的联系,历史上称之为“凿空”。由材料“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凿空之旅”,可知指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名师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本题中“开始打通”“凿空之旅”,班超、甘英、班勇都是东汉时期的外交家,迟于西汉的张骞。【变式4-1】《汉书》载“……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讲述的是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 B.设立西域都护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设立西域都护使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府,排除B项;玄奘西游天竺在唐朝,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排除CD二项。故选A。【变式4-2】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C.元朝时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西域都护的设置【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排除B项;元朝时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晚于西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排除C项。故选D项。考向05“丝绸之路”【例5】(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答案】C【解题思路】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传入中原,C项正确。【名师点拨】正确解读题干信息是选择题必备技能,本题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变式5-1】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A.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C.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大漠雄关”“西域胜境”等体现的是丝绸之路,它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是改土归流的影响,排除A项;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是朝贡贸易的特点,排除B项;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5-2】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下面属于汉武帝时期“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是(
)A.修建万里长城 B.派甘英出使大秦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行焚书坑儒【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C项正确;秦朝修建万里长城,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汉时期,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考向06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医学)【例6-1】(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答案】A【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出现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人称“蔡侯纸”,A项正确。【名师点拨】学习历史,储备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是必要的。西汉出现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变式6-1】下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纸本地图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答案】D【解析】据“纸本地图”可知,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D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图上有道路等图形并不能说明了它完整清晰,排除B项;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并不普遍,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6-2】某班同学为了了解一位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于是在网上搜索了“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由此可判断这位同学要了解的人物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项正确;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排除A项;华佗有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排除B项;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C项。考向06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史记》、道教与佛教)【例6-2】(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评论下图著作的创作者是“史界太祖、中国通史之创始者”。享有这一崇高声誉的历史人物是(
)《史记》书影A.司马迁 B.张仲景 C.霍去病 D.董仲舒【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A项正确。【名师点拨】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西汉的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注意其区别。【变式6-3】《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著编撰史书(
)A.强调一家之言 B.侧重文笔质朴 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可知,材料反映司马迁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说明司马迁著编撰史书注重史料考证,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能体现强调一家之言,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司马迁的文笔风格“质朴简洁”,排除B项;材料反映司马迁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并非秉承朝廷旨意,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6-4】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据此,我们可以了解道教兴起的(
)A.背景 B.教义 C.派别 D.传播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说明“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是道教兴起的背景,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道教的教义、派别、传播方式,排除BCD。故选A项。1.(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千古一帝”“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秦始皇,秦的统一是中国统一封建王朝的开始,并以此奠定大一统的根基,A项正确;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短期内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限制人民思想,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排除B项;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多,本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C项正确;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排除A项;政治联盟,与合作协议相关,可知“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B项;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题干内容“《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图示意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统一使用半两钱C.统一文字为小篆 D.统一车轨的宽窄【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C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制度,图片没有反映,排除A项;秦朝时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图片没有反映,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车轨,但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据“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可知,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陈胜、吴广起义,B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排除C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5.(2021·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刘邦项羽争霸过程中,项羽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符合题意要求,故选A项;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6.(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休养生息”政策,A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为防止唐末起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而采取政策,排除B项;为了维护集权统治,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A项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项。8.(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文景之治”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C.“推恩令”的实施 D.农民起义的打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有助于解决侯国问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推恩令”的实施,C项正确;“文景之治”的影响,发生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A项;北击匈奴,与巩固边疆相关,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B项;农民起义的打击,与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巴郡办有郡学,有的县有县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不仅改变了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而且为地方政权的建设输送了一批人才,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儒学人才培养,推行蜀郡文翁的办学经验,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排除A项;推广办学经验与禁锢人们思想言行无关,排除B项;利用考试选拔官员开始于隋朝,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C项正确;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排除A项;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排除B项;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我国北部边防,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处的朝代是东汉,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C项正确;嬴政建立秦朝,排除A项;刘邦建立西汉,排除B项;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3.(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可知,材料描绘了该女子卖酒的场景。她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的美玉做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所产的宝珠,反映出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排除B项;榷场贸易指的是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卖酒的场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木屑长期供应合同
- 2024年度代持能源权益合同
- 2024年度工程承包合同: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合同
- 04版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湿式潜水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贵金属制钥匙圈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灯罩座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智慧城市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磁带录音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四川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军士生生涯规划
- 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闭合性颅脑损伤课件
- 西安游学报告
- 中药学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广州白云区经济分析报告
- 设备维保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维护
- 机票售票培训课件
- 医院进修培训交流
- 《工厂改善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