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论文六篇_第1页
计量经济论文六篇_第2页
计量经济论文六篇_第3页
计量经济论文六篇_第4页
计量经济论文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经济论文六篇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1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状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月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状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月在西方消失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意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状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胜利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卡斯特(K.Lancaster)总结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洁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假如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状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它全部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意,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足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意,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全部这些得不到满意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洁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假如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明显,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意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明显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假如帕累托最优的全部条件不能全部满意,则满意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所讲的一个比方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当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围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肯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意的状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意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假如最优条件得不到满意,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讨论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讨论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同学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讨论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规律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进展实行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其次部分将采纳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讨论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学问和方法论学问,调查具备计量分析力量同学和讨论人员相关学问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讨论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讨论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需根据“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连续实行“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同学不行能在肯定的学时内完全把握基本原理并娴熟应用时,应当以应用力量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力量猎取的真正方式(即仿照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抱负的状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娴熟运用并进行进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进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讨论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特地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进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同学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行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当以娴熟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规律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状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娴熟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把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关心,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同学应当在操作层次上把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规律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根据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需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靠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进展都依靠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实行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需依靠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规律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需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当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把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同学把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同学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简单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讨论必需娴熟把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学问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根据尽量满意“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同学都不能把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需根据“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当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同学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肯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开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试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当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同学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试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同学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娴熟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同学针对详细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力量。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当以同学把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当放在同学自身的学习和讨论方案之中支配。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当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假如实行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定铺张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当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老师提高规律推动速度,但也增加了同学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同学无法准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同学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相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许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学爱好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把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育。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当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同学学习爱好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2

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进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进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

一般认为,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几乎全部国家的政府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加大建设投资的规模,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又可以直接带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的讨论表明:建设投资在经济进展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进展中国家,建设投资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中的比率甚至达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国大量的文献也争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讨论成果却极少。中国进展讨论院曾经做过一项讨论,发觉在中国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是打算社会需求的最乐观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作为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进展讨论院,1997)。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性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大部分还处在定性阶段,很少能够指出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进展的贡献水平。本讨论就致力于找到其对中国经济进展拉动水平的详细数量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

在本讨论中,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以肯定速度增长的建设投资所拉动GDP的增长量或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另外本讨论涉及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同样也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筑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依据国家的投资方案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本文采纳这个指标来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建设投资水平,既包括建水坝、修大路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也包括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还涉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修缮和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在本文中也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CI)作为衡量建设投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内国民经济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个衡量建设活动水平更为合适的指标。

本讨论拟采纳动态计量经济学所提倡的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导向,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这种建模途径对先验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靠性。这种建模方法在20世纪70年月的经济动荡前屡次猜测失灵,促使人们寻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纪70年月末80年月初,以英国经济学家D·F·Hendry为代表,提出了动态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供应的信息,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变量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经济变量都可以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假如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随时间变化,就称这个序列是稳定序列。假如一个序列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需经过d次差分,则称该序列是d阶单整。根据协整理论,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以降低单整阶数,即所谓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装投资(CI)为例,若GDP和CI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作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的表达式:

附图

和C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于是GDP的短期波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般(β[,2]-1)都会小于0,因此,若(t-1)时刻GDP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负值,使GDP[,t]削减;若(t-1)时刻GDP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正值,使GDP[,t]增加。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对GDP的掌握。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流量指标一般是一阶单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流量指标,一般状况下属于一阶单整,它们之间可以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的短期的变动又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影响。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受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短期变动的直接影响,又受两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调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争论这种关系:

附图

表明假如FAI变化了1%,GDP将变化β[,1]%。α[,1]同理。可见各个系数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

本讨论中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81年始,且已经折算为1981年不变价,这样可以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在本讨论中,采纳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的数据如下;

表1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1981-1999年,单位:亿元)

附图

注:1.全部数据均为1981年不变价;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设定和简化

一般来讲,在经济数据中,以不变价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从理论上推断,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应当是一阶单整。采纳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整检验结果也表明,的确如此。

然后,可以将方程设定为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的右边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解释变量及其时间滞后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首先设定为:

附图

用最小二乘法估量这两个自回归分布滞后方程,采纳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量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可见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并不显著。(由于此方程对后面的过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此不必剔除常数项。)其他各项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在建筑安装投资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量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也不显著。其他各项都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数为负值。消失这种现象的缘由是由于它们分别与LnFAI[,t]和LnCI[,t]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关系,导致两者的系数在肯定程度上能够相互任意安排。但这对后面的讨论影响不大。

(二)求长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简洁的回归分析求得长期均衡方程。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长期均衡方程为:

附图

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意。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当通过。从今均衡方程可以计算ecm序列(即残差序列):

附图

AdjustedR[2]=0.982F=980.657

整体显著性明显满意。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当通过。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固定资产投资方程

考虑到在初步设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较显著,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证方程的包涵性。

设定误差修正模型为:

附图

p=0.0002,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意。

从变量显著性检验来看,两个方程的ecm[,t-1]的显著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它们重要的经济意义,仍不将其剔除。

四、经济意义分析

(一)弹性分析

在以上两个误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数可以看作是GDP对FAI和CI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依据方程的系数对它们进行弹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数为0.324,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而LnFAI[,t]前的系数为0.317,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

这是特别重要的结论,定量地给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以往的分析往往仅限于定性,没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关系。从两个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都较大。

(二)拉动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安装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将其称之为“拉动效率”,它是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即附图,D[,i]表示在此区间内GDP对某一变量i的弹性系数,S[,i]表示某一变量i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这样可以排解弹性系数大小中不同变量份额因素的影响。假如q>1,这表明某一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乐观的,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据的份额,是高效率的。相反,假如q<1,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少于变量自身占据GDP的份额,是低效率的。

结果如下(1981年—1999年间):

变量D[,i]S[,i]q[,i]

CI(建筑安装投资)0.3240.1961.652

FAI(固定资产投资)0.3170.3001.057

由此可见,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乐观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9.6%,而弹性系数达到了0.324%。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本文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