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驱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1页
情境任务驱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2页
情境任务驱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收效最大的还是阅读。这是由于阅读文本可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读者可在感受文本之美的同时,充分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但在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文本的综合审美功能,只将阅读过程看作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寄予厚望。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师迫切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每况愈下。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任务设计施魔法,使学习任务更有趣,既彰显语文学习的魅力,又吸引学生到阅读中寻找答案。一、通过情境创设确定任务目标文学文本内容纷杂,体裁多样,常给学生一种神圣不可亲近的感受,因此很多学生都在作者的语言之外踱步,找不到进入其中的通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始终不了解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去目标化的阅读态度致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完成阅读活动,数次的无功而返让学生彻底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设定任务目标,并让这个目标“指挥”学生的思想,释放学生的能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不过,仅仅设定任务目标并不能将学生带到文本中,为了让学生不被繁重的任务“劝返”,教师可以将阅读任务目标隐藏在创设的情境当中,增强任务目标的趣味性。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选了五首诗歌,分别从不同内容方向展现诗歌的美,但很多学生仍然一头雾水,不了解为什么阅读诗歌,该去读什么。一时间,诗歌成为学生眼中的一个谜团。这样,学生又如何能有效阅读诗歌呢?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任务目标。为使目标更具体化,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完成任务设计。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为例。这首诗是关于爱的赞颂,诗人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你”的一些特点,让人读来心生温暖。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价值,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四月的风光,并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向学生提问:“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四月春天之美,那么谁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美呢?”学生纷纷摇头,教师继续说道:“出色的诗人林徽因可以做到,她用优美、洋溢着色彩且富有节奏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那么诗人只单纯描绘了春天吗?”学生回答:“诗人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特点。”“没错,以季节喻人是一种写作手法。范玮琪有一首歌《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也是用季节来表现人的性格,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在这里,教师以情境创设的方式一点点向学生透露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学习诗人的语言,感受诗人笔下美妙的四月天,了解诗人如何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人的特点。二、通过情境创设掌握阅读方法斯佩芬说:“如果想在学问上有点成就,那么,你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只有用功读书。”当然,用功读书是必要条件,还必须掌握读书的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了解语文学习任务,为了有效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还要掌握阅读方法,用适宜简便的方法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读书任务也由此变得轻松有趣。而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也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多个任务的相互重叠促进,正是有效的学习之法。为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诗人的语言,感受诗人笔下美妙的四月天,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了解诗人如何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人的特点,教师要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之法。在朗诵时,注重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对情感的传达;在精读时,注意意象、意境、多种诗歌写作手法对诗歌意蕴的展现。任务看似重叠在一起,实际上它们互相发力成为问题的解决之法。比如为了让学生完成品味诗歌情感基调的任务,教师提供了阅读方法,即注重语气、语调、语速对情感的传达。为了解决第一个任务,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诵音频,希望学生通过掌握阅读之法找到答案。比如有学生听过音频之后,分享自己的感想:“这首诗歌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构成复沓对称的诗歌乐章。不仅如此,诗歌语句多处停顿,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使人读来毫无滞涩之感,反倒觉得诗人的语言已经变化成雨滴,在鼓面上回旋流转。如‘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你是天真,庄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等句,无不给人这样的感受。”为了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品味上,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朗诵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这首诗的?”学生回答:“温和,静雅,慵懒。”“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这首诗的语句特点及朗诵者的语调品味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诗人的心中洋溢着爱和希望,笔尖所到之处都是温暖和惬意,给人昂扬向上的感受。”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把握阅读之法完成了学习目标。三、通过情境创设拓宽阅读视野要想进步,目标需不断前移,阶段需不断更新,视野需不断变化。尤其是语文学科,知识的疆域广袤无边,学生如果愿意放马驰骋,必将获得语文素养的快速提升。但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常因困在某个知识点中不能自拔,而看不到知识的全貌,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从点到面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识点,拓宽阅读的视野,建立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另外,知识学习到知识应用间并非跨越万水千山,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到应用的转型,最终为有效阅读教学画上圆满句号。通过接连的情境创设,学生确定了任务目标,也掌握了阅读之法,完成了学习任务,但相关联的知识数不胜数,阅读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知识面有限的学生并不能丈量自己与合格读者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林徽因的生平故事中去,理解这首诗中的“你”到底是谁,感受这位才女的情感,一睹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不过,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间的情感比较复杂,不能一言概之,所以教师可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编成简单的剧本,让学生在班上演绎。面对凝聚爱意的剧本,学生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来到林徽因的身边,目睹她为悼念徐志摩流下眼泪,又亲眼见到林徽因依偎在梁思成的身旁,怀抱刚出生的儿子眼角泛起的喜悦。为了启发学生开放性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希望的版本结尾,比如有学生认为这首诗就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于是用梁从诫的口吻在话剧结尾填一段念白:“父亲曾告诉我这首诗是母亲为我而作的,但母親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我想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很适合用星子、鹅黄、希望这些词。”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