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俄国的改革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1页
1.2俄国的改革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2页
1.2俄国的改革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3页
1.2俄国的改革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4页
1.2俄国的改革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学习导航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①

⁠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内容(1)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②

⁠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2)军事:创建了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经济:鼓励兴办③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

中央集权

手工工场

彼得一世改革影响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改革开启了俄国④

⁠的进程弊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近代化

废除农奴制背景19世纪中期,⑤

⁠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时间1861年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农奴获得⑥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⑦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⑧

⁠的道路弊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奴制

人身自由

土地

资本主义

【易混易错】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放农奴或者发

展资本主义,而是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关系(1)图示:(2)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农奴主)阶层性质的改革;

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相同点:①形式:都是由沙皇自上而下进行;②学习方向:都是

向西方学习;③对沙皇统治:改革都暂缓了国内矛盾,巩固了沙皇专制

统治;④对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实力,推动俄国对外扩张的步伐。

1.

图1人物是

⁠。他全面推进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

进程。彼得一世

2.

图2场景为贵族宣读“解放”

⁠的法令,此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俄国废除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奴

材料

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开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俄国。可是农民付出高昂的

赎金,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减少了,使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

重新遭受盘剥。改革对农民的掠夺,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你是否同意“改革对农民的掠夺,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示例1】同意。理由: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农奴为

获得人身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仍要受到地主的盘剥。农奴制残余

的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俄国人民仍面临着彻底消灭农

奴制残余的艰巨任务。【示例2】不同意。理由: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

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见,虽然改革存在对农民的掠夺,但

俄国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示例】“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

的窗口”。圣彼得堡地区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

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A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B.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C.彼得一世的正确战略战术D.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服务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在位期间,

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

强国行列。因此彼得一世才可以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圣彼得堡,A项

正确。

基础训练☞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A

)

1.

(2022广东)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

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

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A.积极向西方学习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C.决心废除农奴制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A(B)

2.

如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

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改革的决心,这场改革BA.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农奴制度的废除D.削弱了沙皇的专制权力(D)

3.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

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也存在局限性,后来成为俄国社

会发展的障碍。这一局限性指的是A.沙皇专制统治加强B.开始了俄国近代化进程C.彻底废除了农奴制D.农奴制进一步强化D(D)

4.

彼得一世制定了很高的进口税,同时规定凡开办工场的工场

主及其亲属均可免服兵役和免交人头税。1721年,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

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这A.改变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B.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C.加强了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D.刺激了年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D☞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

A

)

5.

(2023四川攀枝花)19世纪上半叶,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

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

经商。这表明当时俄国A.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A(D)

6.

(唯物史观)读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分析其变化的最主要

因素是年份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A.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D(D)

7.

(2023江苏泰州)如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

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D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难题7解析】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

农奴仅仅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但是象征财富、土地和权力的蛋

糕,他们却无权分享,D项正确。(B)

8.

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1861—1870年间发

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

万份。这项统计表明A.农奴制阻碍着社会进步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社会矛盾有效缓解B(C)

9.

(2023内蒙古赤峰)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了如

下信息。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人物内容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C能力提升(

B

)

10.

(原创)1720年,彼得一世颁布了《海军章程》,该章程以

英国的海军章程为蓝本,吸收了西欧海洋强国的相应经验。彼得一世即

位之前俄国没有海军,而到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

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由此可知A.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彼得一世积极学习西方以增强军队力量C.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对外的扩张D.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成为欧洲海上霸主B(A)

11.

(2021广东)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

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

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A【难题1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通

向世界其他地方,据此推知,俄国对外扩张首先需要夺取一个出海口,A

项正确。(B)

12.

观察下面大事年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1826—1854年据不完全统计,俄国共发生了709次农民暴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1863—1866年100多万采邑农民和800多万国家农民获得自由,农民暴动逐渐减少BA.彼得一世改革后社会矛盾尖锐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C.当时俄国国内的种族歧视严重D.农奴制长期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

13.

通过下列两则材料的对比,说明“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BA.1861年农奴获得了彻底的解放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1861年改革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俄国实力大增逐步开启近代化进程14.

(2023江苏宿迁)历史的困境往往需要强力的改革予以突破。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

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17世纪60年

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

面,直到17世纪,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

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

年间有712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

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

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

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

农奴制的弊病。——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俄国落后的主要表现。(4分)经济落后,手工工场发展极其缓慢;文化教育落后;社会比较封

闭,因循守旧。(任答2点即可,4分)(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4分)农奴起义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对外战争战败,进一步表明农奴制

的落后;经济和科技的落后。(任答2点即可,4分)(3)俄国通过哪两场改革分别突破了上述危机?(2分)从俄国近代化的

角度,分别概括两次改革的作用。(4分)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

革”)。(2分)作用: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或为俄国走上

强盛之路奠定基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或

废除农奴制,实现了俄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转折)。(4分)课后强化夯实基础1.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

的海出海口,并在此营建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俄国取得胜利的原

因在于(

B

)A.伊凡四世采用沙皇称号B.彼得一世推行改革C.二月革命建立临时政府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2.

列宁指出:“彼得大帝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

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

手段。”这反映了彼得一世(

B

)A.强化了农奴制度B.坚定的改革决心C.激化了社会矛盾D.残暴的统治手段B3.

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

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

(

B

)A.废除农奴制度B.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C.加强东西方交流D.进行对外扩张,争夺殖民霸权B4.

(2023湖北)“克里木战争中,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

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

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导致俄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B

)A.沙皇政府腐败软弱B.农奴制的严重阻碍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难题4解析】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

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

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5.

(跨数学)如图是俄国1861—1912年棉花产业的发展数据图,这可

以用来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

)A.促进经济迅速发展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C.推动了俄国近代化D.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6.

如图为1873年俄国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当时俄国很多

解放后的农奴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做纤夫维持生活。这说明1861年俄国改

革(

D

)A.未能改变社会性质B.阻碍了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C.加剧了俄国的社会危机D.未能根本改变农民生活方式D7.“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

面神雅努斯,一张脸孔望向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亚历山大

二世的改革(

D

)A.打击了俄国的守旧势力B.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C.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D.兼具进步性和局限性D能力提升8.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

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D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为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DA.瓦解了封建制度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C.实现了富国强兵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9.

以下是1861—1900年俄国农民外出谋生人数统计。据此推断,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B

)时间1861—1870年1871—1880年1881—1890年1891—1900年数量129.13万人164.24万人330.42万人713.66万人A.保障最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B.为俄国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推动俄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D.推动农民实现了完全自由解放B10.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

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

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