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3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章第三节第1课时【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6分(学问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学问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学问点1]下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改变。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A.日出前后 B.10时前后C.正午前后 D.日落前后2.第1天比第2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是()A.云量多 B.大气污染重C.天气晴朗 D.太阳高度角大【答案】1.C2.C[解析]第1题,第1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2~13时,第2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1~12时,因此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第2题,云量多、大气污染重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增加,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加;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因此第1天、第2天太阳高度角无法比较。3.[学问点1]“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使到达地表的阳光渐渐削减。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缘由是()A.太阳辐射能减弱 B.过量排放含有氟利昂的废气C.大量运用矿物燃料 D.水土流失导致沙尘暴【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的粉尘,使得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干脆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渐渐削减,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学问点1、2](2024年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读下列四幅昼夜阴晴示意图,完成第4~5题。4.若只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角度考虑,上图中温差最小的是()A.甲 B.乙C.丙 D.丁5.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 B.保温C.汲取 D.散射【答案】4.D5.A[解析]第4题,图甲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较大;图乙白天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温差较大;图丙白天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最大;图丁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温差最小。第5题,云层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反射;云层的保温作用对象是地面和低层大气,不是太阳辐射;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汲取和散射作用,但在数量上比反射小,因此不是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到的主要作用。[学问点2](2024年吉林白城一中检测)《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6.使近地面大气温度上升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④→③7.“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缘由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亮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加地面辐射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汲取大气辐射较少【答案】6.B7.B[解析]第6题,依据示意图推断①为进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据此可推断近地面大气温度上升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第7题,“天雨新晴”表示天气转晴,大气中云量少,大气透亮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降温快,加上“北风寒彻”即冷气流的影响,地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简单在地面凝聚成霜,导致“是夜必霜”。[学问点2]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题。8.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缘由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答案】C[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养分物质的积累。二、非选择题(22分)9.[学问点1、2](2024年山东临沂十九中调研)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填数字)(①大气和地面的反射,②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③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④太阳辐射)。(4分)(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缘由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缘由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缘由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5)秋冬季节,农夫往往通过在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卫寒潮,试用所学学问说明其原理。(6分)【答案】(1)①④②③(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甲(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干脆来源于地面乙(5)燃烧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可以剧烈汲取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削减,降温减慢,削减寒潮造成的损失。【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总分:41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2024年山东枣庄检测)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第1~2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缘由是()A.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C.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缘由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答案】1.C2.D[解析]第1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近地面大气汲取地面辐射较多,越往上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故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第2题,b处地势高,大气淡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错误;b处因为汲取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多,②错误;b处大气淡薄,因而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少,散失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辐射多,③正确;b处大气淡薄,因此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④正确;综上,选D项。[地理实践力](2024年广东深圳期中)诗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是古人对霜降季节景观的描述。据此完成第3~4题。3.诗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A.多云的黄昏 B.多云的夜晚C.晴朗的凌晨 D.晴朗的午后4.诗中景观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太阳辐射弱 B.地面辐射弱C.地面反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3.C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诗中描写的是霜降景观,夜晚气温下降,水汽凝聚,易形成霜,日出前气温降至最低,此时霜最明显;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夜晚降温幅度较大,有利于霜的形成,故诗中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晴朗的凌晨,C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可知,霜的形成与夜晚气温下降有关,大气逆辐射弱时,保温作用较差,降温幅度大,有利于霜的形成,D项正确。[地理实践力](2024年北大附中南山分校检测)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着儿。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爱护茶树,如图甲);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乙)。据图,完成第5~6题。5.图甲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干脆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D.防洪、防涝6.图乙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加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加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答案】5.B6.A[解析]第5题,冬季太阳辐射弱;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冬季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灾难;冬季,霜冻天气易发,网纱可阻隔霜冻干脆接触叶面,爱护作物。第6题,熏烟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加大气的保温作用;不会增加水汽含量;不会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熏烟并不能使大气温度增加。[综合思维]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第7题。7.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汲取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大气辐射【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汲取、反射、散射对其减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小部分被汲取;②表示地面辐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干脆的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无论白天、夜晚都有发生;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大气辐射。[人地协调观]青藏高原上的人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大袍,服饰的特点是宽松的腰部、两只可触及地面的长袖,如图1。图2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图1图28.不对称是图1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缘由是()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C.草原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9.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强【答案】8.B9.A[解析]第8题,不对称是图1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它主要是受高原特别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缘由是昼夜温差大,中午天热,脱一只袖子;晚上天冷,再穿上。山峰多冰川、草原面积广、高原光照强不是服饰特点的主要成因。第9题,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空气淡薄,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②强④弱。①没有差异。二、非选择题(14分)10.[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矿物能源的大量运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图甲为“阳光居室”,图乙为潮汐能发电机。甲乙(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纳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