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探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8300字(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B/37/wKhkGWaTzyOAL1sgAAOjmsAwY4w537.jpg)
![【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探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8300字(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B/37/wKhkGWaTzyOAL1sgAAOjmsAwY4w5372.jpg)
![【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探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8300字(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B/37/wKhkGWaTzyOAL1sgAAOjmsAwY4w5373.jpg)
![【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探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8300字(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B/37/wKhkGWaTzyOAL1sgAAOjmsAwY4w5374.jpg)
![【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探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8300字(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B/37/wKhkGWaTzyOAL1sgAAOjmsAwY4w53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目录TOC\o"1-2"\h\u2768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15393一、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发展 124146二、《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以往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继承与创新 314511(一)选手的精准性 331915(二)粉丝的“养成”形式感 45931(三)节目形式的“小”创新 513632(四)节目的立意与主题 628530三、《乘风破浪的姐姐》对综艺发展的启示 711260结语 831657参考文献 8摘要2018年《偶像练习生》爆红之后,各大视频平台接连不断的推出了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作为国内新出现的综艺类型,它具有粉丝参与度高、视频平台会员续费率高、话题讨论性高等特点,节目的情节设计和叙事方式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娱乐需求。本文通过对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节目为例,总结了当前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特点,研究当下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生产模式与内容创新,以促进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关键词《乘风破浪的姐姐》;偶像养成;选秀综艺;生产模式;内容创新1984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中国歌坛选送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歌手;2006年《超级女声》唱响了选秀时代的奏歌,2018年爱奇艺上线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不仅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也为中国的选秀节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今天,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络绎不绝。选秀节目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笼统的音乐选秀,而是细分了各个小众领域,例如说唱、美声、民谣等垂直领域。节目的内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选手的比赛而不关注选手成长。今天我国的综艺节目蒸蒸日上,选秀类综艺在中国有了更新的发展。本文着重探究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的生产模式与内容创新以促进此类综艺节目的长久发展。一、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发展我国的选秀综艺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选秀节目从出现到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几载。在这十几年中,因为科学技术的革新、媒介技术的更新、观众收视习惯的差异、文化政策的变更等迅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秀节目也是如此。选秀节目并不是我们国家的本土节目形式,它是外国的节目模式,中国刚开始对其进行了借鉴和模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这一年英国推出了《英国偶像》,这是世界选秀节目的始祖。《英国偶像》当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为英国娱乐圈选拔了许多优秀的偶像。接着,《美国偶像》出现,美国观众的反响非常不错,并且在当晚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于是选秀热潮在世界风行一时。中国在当时也看上了这个时机。那时我国的娱乐节目做的最好的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了。湖南卫视身先士卒推出了《超级男声》,它是我国第一档大型平民选秀节目。刚开始办的时候,报名人数并不多,但是随着节目的进行,报名参加的人数极速增加,这预示着我国是完全有选秀型综艺节目的市场的。同时,央视推出了平民选秀节目《非常6+1》《梦想中国》。2004年,湖南卫视又推出了《超级女声》,它的出现预示着我国的选秀综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2012年,在湖南卫视独占选秀势头之时,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杀出重围,成为这一年选秀综艺的擂主。《超级女声》代表的是平民大众化的选秀模式,着重打造的是“全民偶像”;《中国好声音》所采用的是看不见选手,只凭借听到的歌声去选择选手的形式,给已审美疲劳的观众带来新鲜感。而且还有专业且具备流量的导师团队,使节目的质量和口碑都非常高。这一阶段与全民海选阶段不同的是,在这一期出彩的选手在具有人格魅力的基础上兼具专业素养。《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由于选手本身具有个性和感染力,导师素质高且有说服力以及节目样式的新颖造就的,节目本身的风格没有丢失乐趣,节目质量高还保持很高的水准。自2013年娱乐经纪公司时代峻峰打造了我国第一个以“偶像养成”标签的男孩团体TFBOYS,安徽卫视推出我国第一档定义为“偶像养成”的综艺节目《星动亚洲》之后。很多卫视和互联网传媒公司开始将综艺发展向偶像养成类节目倾向,并制作了很多相关的节目,两年就有超过十个这样的节目,并做了大量的宣传,由此可见重视程度之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关注到的一个变化就是,15年时一些男团类的综艺选秀节目还很多,而就短短一年时间,16年女团类节目的数量就开始力压男团类,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快。2017年偶像养成题材整体趋势略有下降,此时腾讯视频推出了网络偶像养成节目《明日之子》,成为了当年的比较有代表性综艺节目。这一时期偶像养成文化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并没有出现现象级爆款综艺。2018年,《偶像练习生》破土而出,这档定义为“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火遍网络,“蔡徐坤”“黄明昊”等一众偶像被大家熟知。紧接着腾讯视频打造出了国内第一部将目光聚焦到年轻女子团体的综艺——《创造101》,显而易见这两个综艺都有着较为精准的定位——偶像养成,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先封闭培训再出道”的模式。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改变了观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观看者到养成者。此外,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背靠头号视频平台拥有强大的制作团队和宣传优势,通过话题营销扩大平台会员人数,提高用户活跃度。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在这一时期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制作体系和宣传策略。2020年湖南卫视联合芒果TV再次出动,改变了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生产模式,将素人练习生换成年级30+的姐姐们,这些在娱乐圈打拼多年的姐姐们摇身一变成为被大众点评打投的练习生,更新了观众对于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印象,成为一档成功的典范。二、《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以往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继承与创新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自从2018年爆火之后,各大视频平台接连上线了数档此类节目。时至如今,纵观这些偶像选秀养成类选秀节目,不难发现,节目的制作已经陷入一种固化的商业模式。节目同质化和模式化愈加严重、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节目引发的话题很难再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等问题接连出现。视频平台想要绝处逢生,再次制作出爆款节目,形式的创新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形式背后的节目价值取向和观众对于节目话题的深度讨论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乘风破浪的姐姐》虽沿袭偶像养成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模式和女团培养模式,但在选手年龄、养成模式、受众圈层、节目立意等方面有所突破,成为2020年的爆款综艺,节目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而且还拉动了芒果超媒股值。本部分会将《乘风破浪的姐姐》与以往的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进行对比,浅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生产模式和内容的创新。(一)选手的精准性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刚开始以模仿借鉴为主。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这些深受“日流韩流”影响的年轻人对于“小鲜肉”“高颜值”等类型的选手也更为喜欢。所以观察我国几档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选手年龄,不难发现00后选手占据大部分。而且节目以“偶像养成”为目标,“小鲜肉”“高颜值”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节目结束之后,成团出道的练习生也不会错过自己的最佳演艺时期。“出道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情况在娱乐圈比比皆是。所以以往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在挑选选手时也是有一定的精准性在的。选手低龄化成为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特点。《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国内首个为30岁及以上女艺人提供舞台、打造大龄女团的综艺节目。它在已经成熟的综艺制作模式里,以逆向思维去打破套路,开辟了新的玩法模式。节目邀请的选手都是已经出道多年的明星,颠覆了以往大众对于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的认知。某种程度上,浪姐不受年龄与身份的束缚,就像站在了推崇年轻青春的传统女团节目镜像的反面。通过观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可以发现这群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的姐姐,她们在大众视野里都是特别优秀的存在,例如宁静、黄圣依等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正是由于她们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与以往的年轻青春的女团类节目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对这个节目满怀期待。节目组将选秀的主角从青春稚嫩的小姑娘转变成30岁以上的女明星,将这些已经结婚生子或者是“大龄剩女”召集起来。在节目中以同一出发点进行基础训练,最后在舞台上让她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二)粉丝的“养成”形式感如今的综艺市场,对于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粉丝经济的优势、占据一隅之地的综艺节目来说,拥有独具特色和成熟完善的节目制作模式是其决定性原因。早些年的选秀综艺节目制作流程太过于简单,只仅仅去展现节目,对于选手在节目中的发展全依靠选手自己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相对而言,为什么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能够在这一时期引起关注,成为一档现象级爆款综合?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成熟的“养成模式”。从选手选拔到舞台展示和节目内容、竞赛制度设计、粉丝参与互动、营销宣传等环节无不相呼应,从节目内容的制作到选手个人设计的创作,再到节目营销的推广,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给粉丝最大的“养成感”。在偶像养成模式中,我们主要借鉴了日本和韩国的偶像养成经验。最有参考价值的是日本组合AKB48的选拔和培养以及粉丝运营体系,还有韩国工厂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由于之前偶像养成类综艺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原因,我国的练习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数量。不仅是有一些大型娱乐机构培养的很多公司类练习生,还有一些想要成为明星的个人练习生,大量的练习生涌现使选手的类型多种多样。酷、帅、萌、甜等各类偶像练习生使得粉丝的可选性大大增强。而从粉丝的角度来看,在偶像的“养成”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满足是关键。通过对几部成功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偶像在节目中的成长过程更能引起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节目在导师的选择上也与以往不同,邀请自带流量和话题的导师,能够在节目前期吸引观众兴趣,最大化的抓住观众。同时,导师的身份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评审者变成选手们成团之路的助推者。节目最大化的把选择权给粉丝,在节目过程中,粉丝可以通过打投来决定选手的去留。此外,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还制作了许多小的衍生节目,粉丝们可以通过观看节目,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偶像。这些设置都使粉丝的“养成感”大大增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选手姐姐们年龄都30+,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以及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经历,致使“养成”在她们身上做不到与传统女团一样,所以节目组在节目制作中也特意把这一部分给弱化了,反而突出的是姐姐们霸气、个性以及意志坚定的一面。即便是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舆论,姐姐们也能面不改色的面对和处理。粉丝对于姐姐们的事业也没有之前参与感那么强。以往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打投方式,即通过网络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很大的提升了粉丝的养成感和参与感。《乘风破浪的姐姐》采用的是现场观众投票,邀请五百位“浪花”在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现场投票。因人数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能代表大众的意愿,导致表现很好的姐姐们未能成功晋级。不过,这个投票的设定也并非是没有意义的。从上文可以知道,以往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选手都是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小鲜肉”,所以决定了这些节目的受众大多是青少年。这部分的观众具备丰富的粉圈经验,对于氪金打投相当娴熟。让粉丝进行网络投票不仅使平台赚钱而且也能推动节目的热度,引发新的话题讨论。对于这些年轻、低龄的观众,《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的内涵她们无法体会、理解的更深刻。且姐姐们“不好管”的性格以及“养成”形式感的减弱使《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青少年受众会低于以往的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三)节目形式的“小”创新以往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因为选手都是素人以及年纪和社会阅历较低,所以导师和节目组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节目组说一是一说二是二,选手们必须严格遵循节目制定的标准,充分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节目刚开始,姐姐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的服装和表演顺序,还可以挑战和反驳导师的意见。节目组甚至为了照顾姐姐们的情绪,在乐华娱乐的总裁说出她们的一些缺点后,求生欲巨强的节目组在屏幕上打出了“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女团标准”的字幕,不仅如此,还有黄晓明在旁边进行夸赞。姐姐们有任何不满,节目组就的乖乖的配合,重新调整,直到姐姐们满意为止。这无疑迎合了观众期待中“侵略性地绽放”的“30+”女性想象,她们可以粉碎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原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30+女性在节目中的反叛性构成了节目的爽感叙事,矛头均指向当代女性的现实处境:代表“社会秩序”的节目组、代表“男性群体”的黄晓明以及代表“评价标准”的制作人等均在一开始就处于被姐姐们压制的状态注:引自张书雅.文化工业视域下的选秀综艺分析——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3):41-42.。注:引自张书雅.文化工业视域下的选秀综艺分析——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3):41-42.节目组的另一创新是利用文案和字幕与观众进行跨屏互动。因为姐姐们的名气和声望,节目在还没有播出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网友们巨大的关注,例如网友调侃黄圣依“带8个箱子进组”等。对于网友们自发组织的热点,节目组在宣发时用文字做了回应,例如黄圣依的文案是“装备是8个箱子,决心是每天只睡一小下子”。节目第一期播出后,网友们又自制了“黄晓明端水艺术家”等热点。第二期节目黄晓明在前半段时间一直没有出现,于是节目组在后期字幕上写道:“前半集,晓明暂无出镜环节,先以旁白为出演,安好,勿念”,而且在屏幕上还写上了“晓明历险记”的标题。这种代入式的后期剪辑将字幕构建成一座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观众在观看节目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心理上回应电视画面的人物或事件。字幕上有很多官方形式的吐槽,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效果。(四)节目的立意与主题传统的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节目不变的立意与主题是用“青春”“梦想”“努力”等标签去打造的励志主题。因为“养成”的本意就是将养成对象从“不好”到“好”的过程展示给观众,并且让其参与其中,以此来产生养成满足感。粉丝在节目中见证偶像的成长,见证偶像成团出道,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巨大的心理的满足感限定了节目的立意与主题只能是励志、向上。而《乘风破浪的姐姐》颠覆了以往大众对于女团选手约定俗成的认知,将目光聚集到30+,在演艺行业已经取得过优秀成绩的熟龄女艺人。节目主题从“青春梦想”变成30+不该被定义。正如节目开头所说,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有不同的精彩,女性的力量应该被看见,“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三十而励”。30+的女演员无戏可演,只能靠综艺增加综艺曝光度已经成为娱乐圈的一种现象。女明星尚且如此,那么社会上大部分成熟女性所面临的境遇也可想而知。《乘风破浪的姐姐》意在给姐姐们重新见证自己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让姐姐们重新获得大众认可,提高商业价值,获得更多的机会,给姐姐们一个发光的舞台,让大众见识熟龄女性的魅力。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认为,女性的美主要体现在青少年与老年时期,前者充满朝气,后者则蕴含时代沧桑注:引自乔纳森·科特的访谈记录《我幻想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不过,媒体故意放大突出女性“怕老”注:引自乔纳森·科特的访谈记录《我幻想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与《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提出了“凝视理论”,将“凝视”解读为一种权力关系,其中凝视者为主体,被凝视者则是被压抑的客体。女性主义电影评论家劳拉·穆尔维由此发展提出了“男性凝视”的概念,女性作为被观看的对象受制于男性的审美和背后强大的男权势力注:引自张书雅.文化工业视域下的选秀综艺分析——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3):41-42.。人们格外喜欢又白又瘦的带有稚感的少女,这种审美标准在一些亚洲国家流行已久。就算是引导大众审美的时尚圈也对这种标准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偶像、女团类节目也都把“青春”作为中心“卖点”注:引自张书雅.文化工业视域下的选秀综艺分析——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3):41-42.我国的女团养成类节目虽然很多,但是形象比较单一,不是可爱就是性感。《乘风破浪的姐姐》使观众的审美范畴扩大,姐姐们自信、自立、勇敢、知性,等特征充分表现了熟龄女性的个人魅力。在“姐姐们”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面对问题时她们新鲜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更贴近现实生活场景的方式,能以更积极的态度触动观众进行反思和选择,特别是成熟女性在坚守自我,实现梦想时,从而大大强化了她们的认同感。男权意识占据社会多年,留下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以男性利益出发去看待并塑造女性气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男人甚至很多女人都自觉地保持着父权社会特有的女性标签,如知性美丽、贤妻良母等。作为公众人物,女星应该接受公众的目光,但其中的夸张的行为,尤其是对干扰私生活的负面评价,一方面有害于自然和谐的媒介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媒介的广泛影响也阻碍了女性人格形象的形成。从这个角度看,《姐姐乘风破浪》在支持成年女性的努力下,让她们充分遵循个性,展现真实自我,也是推动女权主义发展超越一般选秀综艺的关键。三、《乘风破浪的姐姐》对综艺发展的启示在综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如何能够突破形式上桎梏去打造新的综艺模式是综艺制作人需要去探索的,但其实节目背后的立意才是能否成为现象级爆款的关键。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如何能精准打中观众痛点,是综艺制作人们未来要走的漫长之路。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在今天综艺同质化环境中乘风破浪了,但是节目中的不足还是需严肃看待并且在以后的节目中去规避。《乘风破浪的姐姐》抓住了当下中国社会女权意识崛起的机会,并且前期的营销和后期的代入式剪辑都做的很不错,虽然节目中有些内容刻意炒作,但是有话题讨论才会有热度,对于一档综艺来说也无可厚非。“成也萧何败萧何”节目前期的立意和主题吸引了大众,赚足了热度,到了节目后期却背道而驰。我个人认为节目组的本意是想往女性主义上去发展的,但随着节目的进行和一些不太合理的因素使得节目慢慢的往相反的方向走了。例如节目的中后期时,姐姐们在选歌以及舞台的表演风格都是在模仿普通女团选秀的表演风格,节目组此时没有意识到姐姐们需要不同的风格去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学习少女,营造“少女感”。另外,现场观众的投票决定当场选手的去留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容易使得节目舞台风格片面化。这些问题是我国很多综艺的通病,即节目效果无法做到与计划的效果一致。通过《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应该给综艺制作人们带来一些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地坪工程环保验收服务承包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汽车贷款担保合同会计处理与风险控制要点
- 2025年度法制副校长履职评价及激励措施合同
- 2025年度老旧城区拆除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感恩广场二期商铺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项目发展计划
- 文化机构安全隐患排查与防范计划
- 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的活动安排计划
- 重视课堂反馈的教学改进措施计划
- 校园文化在班级中的体现计划
-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数学学科模板)
- 建筑材料案例分析
- 2021年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结点评)
- 小班《夏天的服装》
- PI形式发票范文模板
-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PPT
- 《陈列展览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编制规范和预算编制标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办预〔2017〕56号)
- 《质量手册》培训教材课件
- 2016年输电线路评价与分析报告
- 全名校初二物理期末冲刺30题:力与运动、压强和浮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