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排泄幻灯片_第1页
药物排泄幻灯片_第2页
药物排泄幻灯片_第3页
药物排泄幻灯片_第4页
药物排泄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药物排泄药剂教研室药物排泄-1排泄是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与生物转化统称药物消除;与药效、药效持续时间以及毒副作用等密切相关。排泄速度

血药浓度,药效

或无效排泄速度

血药浓度,药效

或中毒排泄(excretion)药物排泄-1人体的排泄途径:肾脏排泄:代谢产物、原药胆汁排泄:胆汁分泌

肠道

粪便排出乳汁、唾液、呼气、汗腺等排泄。排泄(excretion)肝细胞毛细胆管药物血液全身肝脏药物排泄肾脏药物排泄代谢物药物排泄-1肾脏的功能:排泄功能:由肾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数量大。内分泌功能:肾脏能分泌多种激素。肾排泄的重要意义: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数量大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第一节药物的肾排泄药物排泄-1肾脏的形态肾脏的外形似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侧缘和前后两面。肾脏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输尿管、肾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肾门。肾门向肾内延续为由肾实质围成的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及肾静脉的主要分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从肾脏的冠状切面看,肾脏的表面有被膜包绕,下层为肾实质。药物排泄-1肾脏的分层结构肾为实质器官。外层为皮质,厚度为1cm,该层富有血管和肾小球,颜色较髓质深,为红褐色。皮质的深层为髓质,占整个肾实质的2/3,该层血管较少,致密而有条纹。髓质是由8~18个肾锥体组成,伸向肾窦部分称为肾乳头,肾乳头上有10~25个小孔,开口于肾小盏。肾锥体另一侧向皮质伸出许多放射状条纹,称髓放线。皮质嵌入锥体之间部分为肾柱。每1~2个肾乳头被一个漏斗状的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盏合成肾盂,肾盂向下逐渐缩小,连续于输尿管。药物排泄-1药物排泄-1肾的结构特点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升支粗段粗段细段细段远曲小管集合管肾单位药物排泄-1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药物排泄-1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目

85%-90%10%-15%入出动脉口径比2:11:1出球小动脉形成的毛细血管全部在肾小管周围①肾小管周围②U形直小血管

功能尿生成尿浓缩、稀释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球旁器有,肾素含量多几乎无药物排泄-1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大: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流经两肾的血液量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两套毛细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有利于重吸收

药物排泄-1肾排泄

肾排泄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三者的综合结果。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药物排泄-1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肾小管分泌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药物排泄-1原尿=血浆的超滤液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血浆中其他成分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与血浆的区别——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药物排泄-1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膜=有孔内皮+基膜+裂孔膜①机械屏障选择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

69000②电学屏障选择电荷(中性/正电荷)药物排泄-1EFP=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阻力: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滤过平衡:有效滤过压下降到0

药物排泄-1一、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毛细血管团滤过面积大:总面积>1.6m2通透性高:毛细血管内皮极薄,有较大的微孔(直径6-10nm)血压较高:为加压过滤入球小动脉直径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肾小囊内压力血浆胶体渗透压药物排泄-1一、肾小球滤过结果:滤过速度快、量多:1/5血浆被滤过,每天滤过量可达180L,成为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69000)外,血浆中未结合药物、水和小分子物质全部滤过进入肾小囊腔中。药物排泄-1概念:单位时间内滤过的血浆容积;表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肾小球滤过率(GFR)药物排泄-1滤过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1)概念: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GFR:125ml/min×24h=180L(2)滤过分数=GFR/肾血浆流量

=125/660×100%=19%表明:经过肾脏的血浆有1/5由肾小球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超滤液,其余4/5从出球小动脉流走。药物排泄-1其测定采用菊粉。分子量约5000,水溶性多糖,不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即不被肾小管分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不代谢也不蓄积在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菊粉的清除率=血浆肾小球滤过率所以进入体内的菊粉均通过肾小球虑过随尿排泄。药物排泄-1单位时间内滤过的血浆中菊粉量=尿中菊粉的量

Pin:血浆中菊粉浓度;Uin:尿中菊粉浓度;V:单位时间排出的尿量菊粉清除率药物排泄-1

菊粉清除率可作为人和动物GFR的客观指标,其平均数值有性别和动物种属差异。正常男性:GFR125ml/min正常女性:GFR较男性约低10%。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通过肾单位的变化。菊粉清除率(GFR)药物排泄-1人两肾每天生成的原尿量达180L,而终尿仅为1500ml左右,这表明滤液中约99%的水被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

溶解于血浆中机体必需的成分、药物以及99%的水分将被重吸收回血液。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尿素、尿酸几乎不被重吸收,肌酐酸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排泄-1重吸收机制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值主动转运(内源性物质: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被动扩散

(外源性物质:药物)重吸收符合pH-分配假说,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取决于药物排泄-1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例:磺胺类药物药物排泄-1磺胺的脂溶性和肾小管的重吸收长效磺胺药物排泄-12、尿的pH值和药物的pKa值尿液的pH约6.3,可在4.5~8.0变化。弱酸、弱碱性药物的重吸收依赖于尿液的pH和药物的pKa。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弱酸:pKa–pH=lg([HA]/[A-])

[A-]=[HA]10(pH-pKa)

[A-]:弱酸离子浓度弱碱:pKa–pH=lg([B+]/[BOH])

[B+]=[BOH]10(pKa-pH)

[B+]:弱碱离子浓度药物排泄-1pH

,[A-]

,重吸收;pKa≤2,完全解离,无重吸收pKa>8(苯妥英),在尿pH下,基本不解离,清除率始终较低pKa在3~7.5,其肾清除率和尿液pH值密切相关。弱酸:药物排泄-1弱碱:pH

,[B+]

,重吸收;pKa>12(胍乙啶),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清除率较高pKa≤6(丙氧芬),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可被重吸收,清除率始终较低pKa在6~12,其肾清除率受尿液pH变化影响大。药物排泄-1药物排泄-13、尿量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药物排泄-1

当尿量

,肾小管腔中的药浓

,重吸收

对于被动吸收,转运速度与药浓成正比。3、尿量药物排泄-1例1:应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物的排泄,以达解毒的目的。原因:甘露醇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提高了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渗透性利尿。故甘露醇可作为利尿药应用于临床。

例2:碳酸氢钠能解救苯巴比妥中毒,并用利尿药可缩短解毒时间。3、尿量药物排泄-1药物排泄-1三、肾小管主动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从肾小管周围的组织液转运入管腔,称为分泌。分泌属主动转运:需载体参与需要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竞争抑制饱和现象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速度药物排泄-1

有机弱酸、弱碱性药物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分泌排泄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制(磺胺类、马尿酸类、酰胺类、噻嗪类等)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制(有机胺类化合物)P-糖蛋白等药泵蛋白: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运,增加药物排泄量三、肾小管主动分泌—机制药物排泄-1四、肾清除率(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Clr:指单位时间内由肾完全清除所含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肾脏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全部清除排出。Clr:表示药物通过肾的排泄效率。单位:ml/min或L/h。药物排泄-1Clr在数学上可定义为尿药排泄速率除以集尿中点时间的血药浓度。每分钟尿药排泄量=血浆药浓×肾清除率四、肾清除率药物排泄-1通过肾清除率可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设血浆中未结合药物的比例分数为fu,则药物肾小球滤过率为fu·GFR若Clr

=fu·GFR,仅有肾小球滤过若Clr

>fu·GFR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分泌,或肾小管分泌>重吸收若Clr

<fu·GFR,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重吸收,或肾小管重吸收>分泌药物排泄-1第二节药物的胆汁排泄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D、E、B12、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一些药物经胆汁排泄;主动分泌的过程,所以要求必须能主动分泌,为极性物质,分子量(300~5000)。

药物排泄-1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过程: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分泌入毛细胆管汇入胆管流入胆囊贮存饭后向十二指肠分泌。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药物排泄-1特性:具分子量的阈值,分子量在300~5000范围内的药物,可从胆汁排泄。具一定的极性和化学基团,如卤素、羧基、磺酸基或铵离子等。极性强,胆汁排泄多。药物排泄-1

原形药物胆汁排泄的形式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谷胱甘肽结合物被动转运(所占比重小)转运机制

主动转运

(至少有5个转运系统)药物排泄-1胆汁的主动分泌Dubin-Johnson综合症:MRP2饱和现象逆浓度梯度转运竞争抑制代谢抑制剂的抑制药物排泄-1三、肠肝循环1.概念: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ycle)是指在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而返回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肠肝循环:己烯雌酚、氨苄青霉素、卡马西平、氯霉素等。药物排泄-1药物排泄-1

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可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可使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显著。例:非甾体抗炎药氟灭酸

正常状态结扎胆管

po,t1/2:7.5h5.1h溃疡发生率:+

-药物排泄-1第三节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一般,药物从乳汁排泄的总量<2%。有些药物如红霉素、地西泮、卡马西平、磺胺异恶唑、巴比妥盐等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注意:对婴儿产生毒副作用。一、药物从乳汁排泄药物排泄-1药物的浓度梯度

血浆中游离药浓,转运药物的脂溶性

高脂溶性药物,转运血浆与乳汁pH

人乳pH6.8~7.3,某些弱碱性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血浓分子量

分子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