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说“木叶”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说“木叶”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说“木叶”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说“木叶”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木叶」林庚第1页

林庚,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汉字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汉字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他在楚辞研究和唐诗研究上结果卓著,著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等。他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最著名论点是“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为研究者广泛引用。认识作者第2页概括文意1、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钟爱形象。请用尽可能简练文字概括各段文意。第3页概括文意2、古代诗歌中极少见“树叶”而一再使用“木叶”。第4页概括文意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字。第5页概括文意4、“木”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其本身含有落叶原因。第6页概括文意5、①“木”概念暗示性使读者更多地想起树干;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以极少见“树叶”。第7页概括文意6、①“木”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黄和干燥之感;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漂亮形象。第8页概括文意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几,艺术形象上差异是一字千里。第9页一、提出问题。1、导出话题:2、设置疑问:(第1、2段)梳理文脉“木叶”古诗中为何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第10页二、分析问题。3、关键在“木”字。4、“木”本身含有落叶原因。(第3~6段)梳理文脉5、“木”含有落叶原因原因。6、“木”有落叶微黄与干燥之感。解答了古诗中极少见“树叶”缘由。解答了古诗中一再用“木叶”缘由。第11页三、得出结论。7、“木叶”与“树叶”概念相差极小,艺术形象差异极大。(第7段)梳理文脉第12页一、(第1、2段)提出问题。梳理文脉二、(第3~6段)分析问题。三、(第7段)得出结论。第13页解析疑难1、结合文意,辨析“树叶”与“木叶”意味不一样。第14页解析疑难2、结合文意,辨析“落叶”与“落木”意味不一样。第15页解析疑难3、“木叶”形象既然如此生动漂亮,那么是否能够将“无边落木萧萧下”改为“无边木叶萧萧下”呢?第16页文外探究

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是否还另有原因?第17页文外探究“木”总含有落叶原因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无可《秋寄从兄贾岛》第18页文外探究“木”总暗示落叶微黄与干燥之感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第19页文外探究“树”总是与繁茂枝叶相关联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萧萧远树疏林外,二分之一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第20页文外探究“黄叶”总是不如“木叶”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