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农村移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附图表目录 1附件目录 1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 1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4勘察等级与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判定 21.4.1勘察等级划分 21.4.2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判定 3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41.5.1勘察工作布置 41.5.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1.6.1工程测量 41.6.3钻探 41.6.4钻孔地下水文观测 51.6.5采样及室内测试 5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52.2气象、水文 52.2.1气象 52.2.2水文 62.3地质构造 62.4地层岩性 62.5水文地质条件 72.5.1地下水类型 72.5.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72.5.3水、土腐蚀性评价 72.6不良地质现象 7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7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 7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 73.3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与取值 83.3.1原位测试试验 8(1)标准贯入试验 8(2)动力触探试验 8(3)声波测试 83.3.2基岩 93.4岩土参数建议值 103.4.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103.4.2其他参数取值推荐: 11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13.6土、石工程分级 11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4.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114.2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14.3地震效应评价 124.4建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34.4.1景观平台1(1~4号剖面) 134.4.2人行小桥1(5号剖面) 134.4.3人行小桥2(6~9号剖面) 134.4.4景观平台2(10~13号剖面) 144.4.5凉亭(14~17号剖面) 144.4.6人行大桥1(18~22号剖面) 144.4.7景观平台3(23~26号剖面) 154.4.8景观平台4(27~30号剖面) 164.4.9人行大桥2(30~33号剖面) 165、地基评价 195.1地基均匀性评价 195.2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评价 195.3特殊土的评价 195.4评价成桩条件、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95.5基础持力层选择和基础型式建议 205.6施工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评价 216、地质风险评价及施工注意事项 217、结论和建议 21附图表目录附图:1、图例图号0-1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500)图号1-1~1-83、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200)图号2-1~2-334、工程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200)图号3-1~3-435、动探曲线图图号4-1~4-1附件目录1.室内岩土试验成果1份2.钻孔数据一览表1份3.勘察纲要1份4.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5.外业见证报告1份6.测量成果报告1份7.勘察合同1份1、前言1.1工程概况受的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忠县黄金镇大山村、绍溪村、黄金村、甘田村农村移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中结构物进行工程地质直接详细勘察工作。本次勘察范围主要为沿线结构物,如:景观平台,桥梁等。拟建忠县黄金镇大山村、绍溪村、黄金村、甘田村农村移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位于重庆市忠县黄金镇金鳞洞景区附近,项目建设共有4个景观平台、2座小桥、2座大桥,平台长10m,宽4m,设计拟采用架空结构;景观平台:桥梁总长10.0m,桥面宽3.0m,采用现浇T型刚构的方式,主梁梁高0.8m,宽度1.0m。翼缘宽度1.5m。人行小桥1、2:石拱桥:桥梁总长10.0m,桥面宽3.0m,净空7.0m,矢高2.0m,矢跨比1/3.5,桥梁主拱采用青条石砌筑,拱上建筑采用砌筑块片石。人行大桥1:索桥总长距离96.0m,人行道净宽2.0m,总宽2.5m,净跨87.5m,矢高2.0m,矢跨比1/43.75。桥面主索采用7根6×37S股Φ60mm1670MPa天然纤维芯钢丝绳,钢丝绳呈横向平行布置,横向间距35cm。上层辅助索采用2根6×19a股Φ40mm1670MPa天然纤维芯钢丝绳,分别位于两外侧的主索正上方,与主索呈竖向平行布置,与主索间距约1.39m。辅助索与两侧主索之间采用吊杆联结。吊杆采用Φ20mm圆钢,纵向间距2m。人行大桥2:55m的桁架拱桥:设计桥长55.0m,桥面宽3.0m,上部结构为44m单跨钢管桁架,断面为三角形状,主梁采用两道矩形钢管加横系梁组成,钢管高度35cm,拱为圆形钢管结构,拱上立柱也采用圆形钢管,共15根立柱,立柱与主梁拱圈连接。拱圈基础采用直径1.5m桩基础,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桥台台身采用C25素混凝土。根据设计方案,拟建项目存在桥梁基坑边坡,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岩质基坑,岩土混合基坑。其中土质基坑最大高度约8.0m,岩质基坑边坡最大高度为8.0m,岩土混合基坑约5.0m。建筑具体情况详见表1.1-1。表1.1-1拟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工点编号尺寸(跨径)m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形式景观平台114*10二级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人行小桥12跨径7.0二级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人行小桥23跨径7.0二级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景观平台244*10二级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凉亭54.35/1F二级钢筋混凝土框架浅基础/桩基础人行大桥16跨径87.5一级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景观平台374*10二级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景观平台484*10二级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人行大桥29跨径44.0一级钢筋混凝土桩基础1.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确定,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及设计参数,具体任务如下:1.2.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结构物总平面布置图及断面图,各拟建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1.2.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和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评价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1.2.3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1.2.4查明可能埋藏的河道、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2.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2.6提供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1.2.7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1.2.8对拟建物持力层选择和基础形式提出建议;1.2.9对场地特殊岩土进行评价;1.2.10对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进行分析;1.2.11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及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3.1勘察工作依据:岩土勘察合同书、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勘察纲要、业主提供的带地形图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1:500)。1.3.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设计通用规范》(GB55002-202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50585-2019);《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测试技术规程》(JGJ/T87-201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与《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2005年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4勘察等级与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判定1.4.1勘察等级划分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场地周边未形成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下表表1.4.1),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表1.4.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拟建场地分项基本特征单项复杂程度综合判定场地类别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单元单一,一般地形坡角2-10°简单中等复杂2岩层倾角(°)22°中等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简单4岩土特征岩土种类3种,种类较多,较不均匀,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复杂5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0.3~16.30m复杂6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复杂中等复杂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无。简单注:判定标准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4.1.6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进行。1.4.2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判定1.4..2.1勘察范围判定:本次勘察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建〔2013〕345号)相关要求和《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确定本次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合理满足勘察范围规定(详见表1.4.2)。表1.4.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不小于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判定: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建〔2013〕346号)相关要求和《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结果本次勘察不需进行初步勘察,确定本次勘察阶段为直接详细勘察(详见表1.4.3)。表1.4.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未见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受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影响。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1.5.1勘察工作布置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及地基复杂等级,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有关规定布置工作量。勘察方法及手段以机械钻孔为主,辅以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在建构筑物角点及边线布置钻孔,勘探点线距、点距4~100m,共布置钻孔43个(其中勘察前布置钻孔编号为ZK1-ZK38,后因设计方案调整补充钻孔编号为BZK1-BZK5)。其中控制孔28个,一般孔15个,控制孔占总孔数1/3以上;布置取样测试孔24个。控制孔孔深钻入预计持力层以下8~12m,一般孔孔深钻入预计持力层以下5~8m。1.5.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公司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工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及现行相关“规范”编制了以机械钻孔为主,辅以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的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并经我公司总工办审查,于2022年8月1日进场,8月2日开始施工,采用3台150型钻机配套施工,2022年8月3日完成施工并出场。完成实际工作量详见表1.5.2。表1.5.2工作量统计一览表工作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工程地质测绘Km20.5工程测量钻孔定位个43断面(比例尺1:200)Km/条1.52/33勘探钻孔m/孔843.4/43样品采集岩样组22标贯深度m/孔0.9/3动探深度m/孔1.50/1测试分析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岩样)组22三轴压缩、抗拉试验组0物探波速测试m/孔85.3/4水样件2水文地质水位观测孔43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内容为钻孔定位及断面测量,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为0.5m。依据委托方提供的4个控制点采用gps进行钻孔定位及孔口标高测量。表1控制点坐标点名纵坐标X(m)横坐标Y(m)高程H(m)等级A013361317.563495758.322208.23RTK图根点A053360736.110497222.201200.04RTK图根点A133361604.714500013.139177.98RTK图根点A153362151.920499735.187200.30RTK图根点备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国家1985高程基准工程地质测绘采用穿越法进行,主要进行地质界线勾绘,不良地质现象调查等,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委托方提供地形图进行放孔及剖面测量,钻孔定位及剖面测量均采用全站仪实测钻孔定位精度控制在±0.1m,高程测量精度控制在±0.1m。1.6.2各工点工程地质测绘质量评价本次勘察测绘主要内容为1:500工程地质图测绘,测绘采用线路穿越法和追踪法进行场地面状控制和重点地段地质现象的追踪,以控制和查明场地控制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点定位采用地质罗盘和皮尺配合的半仪器法为主,对重要地点定位采用全站仪或gps控制,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规定。1.6.3钻探本次勘察钻探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方案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以开孔φ110mm,终孔φ91mm钻具钻进,土层采用小水量钻进,基岩采用循环水回转钻进,采取率:填土层67%-78%;粉质黏土:大于90%;粉砂质黏土层60%—80%;强风化基岩66%—91%;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79%—95%。钻孔钻探结束并验收合格后采用粘土球回填钻孔,均匀回填,每0.5~1.0m分层捣实。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测试技术规程》(JGJ/T87-2012)要求。1.6.4钻孔地下水文观测钻孔施工结束后进行水位观测,抽干钻孔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水位恢复情况,资料整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能够满足设计及施工需要。1.6.5采样及室内测试本次勘察采集中等风化岩样22组岩样和2组水样进行室内测试。岩样采集后立即采用塑料胶布密封,运输中采取了避免振动的措施,取样深度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样均为河水样,一组为黄金河水样(T1),一组为戚家河水样(T2)。取样时及时包装,运输中采取了避免振动的措施,以上各类样品采集严格按样品采集的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包装、运输、送样时间等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测试技术规程》(JGJ/T87-2012)要求。室内试验工作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承担,测试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原位试验:①标准贯入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10.5标准贯入试验相关规定执行,选取填土厚度较大的3个钻孔作标准贯入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过程中,使穿心锤自由落下,落锤高度为(76cm±2cm),落锤的距离和速率及频率均满足技术要求;②重力动力触探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10.4标准贯入试验相关规定执行,选取填土厚度较大的1个钻孔进行现场试验,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数量、质量皆满足规范要求,总个数也满足规范要求。由地质工程师指导操作记录。每项工作均保持有相关质量记录,并经班组自检、项目部的过程检查和野外阶段竣工检查。波速测试:本次对ZK21、BZK4、BZK5、ZK37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使用的仪器,“RSM-SY5(T)智能声波检测仪”、“RSM-SW剪切波仪”,仪器生产单位: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试验方法:单孔法,在木板两端水平激震产生剪切波SX、SY,在木板中心激震产生P波,测量间距测量间距一般为1.0~3.0米。声波测试:单发双收,源距0.5米,间距0.2米,岩样测试为直达波的到达时,并计算波速。野外所有钻孔孔深及各类试验经四川得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外业见证,见证人为伍权,见证号YKJZ-2320162-0013,所有资料真实、可靠。各项勘察工作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详勘目的,提交的勘察成果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执行,地质编录资料真实、可信,所获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符合质量管理的规定要求,现编制本报告供设计和施工使用。本次资料整理使用软件有工程地质勘察CAD4.5、AutoCAD2010、WPS等软件。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忠县黄金镇大山村、绍溪村、黄金村、甘田村沿线。场地原始地形为浅丘斜坡,属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 工程场地地处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目前拟建场地内地形较平缓,坡角2-10°,局部陡坎坡角约50~70°。区内最高点位于场地东南侧,高程280.81m,最低点位于场地西北侧,高程272.96m,场地高差约7.85m。2.2气象、水文2.2.1气象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10℃年积温5787℃,年均温18.2℃,无霜期341天,日照时数1327.5小时,日照率29%,太阳总辐射能83.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80%。2.2.2水文忠县境内有溪河28条,均属长江水系,从长江北岸汇入的有10条,南岸汇入的有11条,流经垫江、丰都后汇入的有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8条。最大的溪河是黄金河,其次是汝溪河。场地及附近主要有戚家河和黄金河,其中戚家河上游勘察期水位为:204.76m,调查最大洪水位209.50m,勘察期河面宽约65~130m;戚家河下游勘察期水位为:196.00m,调查最大洪水位199.10m,勘察期河面宽约80m;黄金河勘察期水位为:171.58m,调查最大洪水位176.75m,勘察期河面宽约37.0m。2.3地质构造勘察场地位于大石桥背斜西翼,地表未见断层发育,地质构造简单。场内部分地段见基岩出露。实测1-8号工点结构物岩层产状为305°∠22°和9号工点结构物309°∠11°,呈单斜产出,层面分离,平直光滑,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构造裂隙主要发育有两组:LX1,产状210°∠63°,裂面粗糙,呈锯齿状,多闭合状,贯通性差,间距2.0~5.0m,延伸3.0~4.0m,顶部强风化带中见充填次生褐黄色粘土,贯通性较差,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LX2,产状126°∠58°,裂面较平直,多呈闭合状,半充填,延伸5.0~10.0m,发育间距0.5~1.0m,贯通性较差,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以上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裂隙。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4、表3.1.6-2及原钻探结果综合判定岩体属块状结构,较完整。2.4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分析,场地内地层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层组成,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砂质泥岩、砂岩层,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Q4ml):紫红色,灰色等,主要以砂、砂质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径一般为15~260mm,呈棱角形。为人工抛填,结构松散~稍密,稍湿,碎石含量约20%~50%。堆填时间约1-3年。填土主要分布在9号工点北侧桥台处,钻孔揭露最大厚度4.30m(ZK37)。冲洪积粉砂质粘土(Q4al+pl-1):灰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粉粒、粘粒和砂粒组成,次含少量风化状砂岩、砂质泥岩碎块,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手可搓条,呈可塑状。该层在场区部分钻孔中有分布,厚度在0.10m(ZK14)~16.3m(ZK28)之间变化。冲洪积粉砂质粘土主要分布在1-9号工点临近河道周边,其具体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冲洪积块石土(Q4al+pl-2):灰白色、褐色、黄褐色。主要由块石、粉粒、粘粒和砂粒组成,次含少量风化状砂岩、砂质泥岩和卵石碎块,稍密状,块石含量约20%~38%,最大块石直径约200cm。该层在场区部分钻孔中有分布,厚度在0.60m(BZK1)~9.30m(ZK16)之间变化。冲洪积块石土主要分布在5号工点(凉亭)、6号工点(1号人行大桥)、8号工点(4号景观平台)以及9号工点(2号人行大桥)周边,其具体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1)砂岩(Ss):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矿物。钙泥质胶结,岩体裂隙较发育,胶结程度较差。强风化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芯较新鲜,岩质较硬。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性,多与砂质泥岩互层产出,本层未揭穿。砂岩主要分布在1号、4号、5号、6号、8号、9号工点。(2)砂质泥岩(Sm):紫红色,暗红色,局部为灰色、泥灰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偶见灰绿色钙质团块,岩体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芯较新鲜,岩质较硬钻探未揭穿。砂质泥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3号、7号、8号工点。2.5水文地质条件2.5.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中,随季节变化,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形向坡下及下卧层排泄,具有含水层薄,分布不广,透水性强,赋水性差的特征。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基岩构造裂隙中,其赋存条件受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和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水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2.5.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原始地形大部分较平缓。场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建设场地素填土属中等透(含)水层,强风化基岩属于弱含(透)水层,中等风化砂岩基岩属于含(透)水层,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场区的块石土和含粉砂黏土层较厚,与土层接触的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根据钻孔揭露情况,沿线大部分钻孔都存在地下水位;由于拟建场地位于河道两侧,距离河道较近,所以场区的地下水较发育。勘察期间,在钻孔终孔提干残留水后24小时观测水位,钻孔水位均恢复,场区地下水较发育。根据钻探揭露及类似工程经验建议渗透系数取值:块石土取1.5m/d,粉砂质黏土取0.10m/d,砂岩取2.0m/d,砂质泥岩取0.005m/d。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较丰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2.5.3水、土腐蚀性评价通过调查,场地附近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场区周边路网的排水设施完善,未发现污染水源流入场地。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水样腐蚀性分析报告及工程地质测绘结合当地经验判定: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根据调查拟建工程场地内土层均未被污染;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场地内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凝土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6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勘察场地及周边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统计分析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为了获取场地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定量评价指标,本次勘察采集中等风化岩芯样12组在室内进行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变形试验,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等标准执行。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岩土样试验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数理统计。保证概率取95%。3.3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与取值3.3.1原位测试试验(1)标准贯入试验场地内粉砂质粘土在场地广泛分布,厚度变化大,均匀性较差。本次勘察为了粉质粘土承载力及均匀性,选取了3个钻孔,按规范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表3.1-1粉质粘土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孔号岩性试验段起点深度每段试验厚度(m)击数击数平均值ZK25粉砂质粘土2.110.50.36~87ZK261.84.30.35~97ZK285.613.50.35~86(2)动力触探试验素填土: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内ZK37钻孔中对素填土作了重型动力触探(N63.5)原位测试。测试结果见动力触探试验曲线。测试结果经杆长修正后统计如下表:(表3.1-2):表3.1-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ZK37试验段深度(m)杆长(m)试验长度(m)动探击数(击)修正系数修正击数(击)统计个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2.50-2.6050.140.963.8134.63.8000.3202.60-2.7050.140.963.82.70-2.8050.180.937.52.80-2.9050.160.945.62.90-3.0050.160.945.63.00-3.1050.130.972.93.10-3.2050.150.944.73.20-3.3050.160.945.63.30-3.4050.130.972.93.40-3.5050.130.972.93.50-3.6060.160.925.53.60-3.7060.130.962.93.70-3.8060.160.925.5备注: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B.0.1规定进行击数修正。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知:拟建场地内人工填土成分较杂乱,均匀性较差,变异性较大,局部地段含有一定量的较大块石,结构松散。(3)声波测试为了解桥梁岩体完整程度,在拟建桥梁范围内选取了BZK4等4钻孔进行声波测井。测试成果见表3.1-3、4。分析声波测试成果表明,素填土:剪切波波速为135~167m/s,平均值为153m/s,属中弱土;块石土:剪切波波速为221~249m/s,平均值为230m/s,属中弱土;粉砂质粘土:剪切波波速为165~178m/s,剪切波波速为172m/s,属中软土。强风化砂岩:剪切波波速为941m/s,属岩石。表3.1-3剪切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K20块石土0.0~1.0221221185粉质粘土1.0~2.0165~178172砂岩2.0~3.0935935--BZK4块石土0.0~1.0234234234砂岩2.0~3.0928~964946--ZK37填土0.0~4.0135~167153153砂岩2.0~3.0985985--BZK5块石土0.0~2.0226~249237237砂岩2.0~3.0942942--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153~237m/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表3.1-4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波速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指数岩体完整程度ZK204.0~24.0砂岩2938~3486328741860.62较完整BZK43.0~21.0砂岩2969~3512331941780.63较完整ZK375.0~20.0砂岩3010~3510334041820.64较完整BZK53.0~20.5砂岩3024~3494332142000.63较完整3.3.2基岩本次勘察在22个钻孔取中风化岩样22组作了岩石天然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和三轴抗剪试验,试验成果严格按DBJ50/T-043-2016进行统计,统计指标提供统计数量、区间值、平均值、软化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其统计结果见下表:表3.3.2-11-8号工点结构物中等风化砂质泥岩抗压强度指标统计岩性岩石物理性质指标岩石力学性质指标试样编号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备注单值单值中风化砂质泥岩ZK52.522.5512.78.562.522.5515.68.382.522.5512.59.53ZK82.532.55159.712.512.5413.79.962.532.5515.99.57ZK92.522.5510.98.692.512.5414.18.192.532.55137.71ZK262.532.5614.59.122.542.5612.79.162.512.55158.84ZK282.512.5415.39.712.512.5416.210.32.522.5414.810.2ZK292.532.5515.210.12.522.5414.69.92.542.5616.910.8ZK302.542.5711.27.682.532.5712.97.442.542.5711.37.58ZK312.532.5511.78.312.512.5414.28.882.522.5413.38.17统计频数(n)24242424子样最大值2.542.5716.9010.80子样最小值2.512.5410.907.44平均值(fm)2.522.5513.889.02标准差(σ)0.010.011.670.96变异系数(δ)0.0040.0040.1200.107标准值(φk)13.298.68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变异性0.107-0.120,分级为低。表3.3.2-21-8号工点中等风化砂岩抗压强度指标统计岩性岩石物理性质指标岩石力学性质指标试样编号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备注单值单值中风化砂岩ZK22.502.5333.129.52.502.5337.628.62.492.5234.524.9ZK32.512.5452.742.52.502.5351.142.12.502.5447.841.9ZK42.482.5240.9362.492.5347.435.42.492.5241.933.9ZK122.512.5340.833.42.502.5342.134.62.502.5345.434.5ZK132.482.5248.836.62.492.5246.338.42.492.5244.138.2ZK142.512.5356.346.12.502.5352.543.92.502.5350.843.4ZK152.512.5331.924.62.502.5230.724.42.492.5232.123.7ZK202.482.5143.834.32.492.5240.834.62.492.514131.7ZK232.512.5339.229.22.502.5336.729.32.492.513831.4ZK242.482.5140.433.42.492.5243.531.72.492.5236.931.5统计频数(n)30303030子样最大值2.512.5456.3046.10子样最小值2.482.5130.7023.70平均值(fm)2.502.5242.3034.12标准差(σ)0.010.016.716.08变异系数(δ)0.0040.0030.1590.178标准值(φk)2.492.5240.1832.20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变异性0.159.-0.267,分级为中。表3.3.2-29号工点(人行大桥2)中等风化砂岩抗压强度指标统计岩性岩石物理性质指标岩石力学性质指标试样编号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备注单值单值中风化砂岩ZK342.512.5253.843.22.512.5250.141.92.502.5250.543ZK352.512.5452.439.62.512.5351.640.22.502.5146.945.2ZK362.502.5439.229.82.502.5235.430.92.502.5138.728.7ZK372.502.5451.338.92.492.5247.339.42.492.5245.640.6统计频数(n)12121212子样最大值2.512.5453.8045.20子样最小值2.492.5135.4028.70平均值(fm)2.502.5246.9038.45标准差(σ)0.010.016.055.54变异系数(δ)0.0030.0040.1290.144标准值(φk)2.502.5243.7335.54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变异性0.129.-0.144,分级为中。3.4岩土参数建议值3.4.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根据地区经验,建议场地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强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石天然重度平均值25.20kN/m3。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天然重度平均值25.0kN/m3。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其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根据岩体较完整确定)1.10得来;中等风化岩体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再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33得来。有关岩土参数建议值如下表3.4.1。表3.4.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岩性重度(kN/m3)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承载力特征值(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岩体破裂角(°)抗剪强度标准值基底摩擦系数Cφ(°)(KPa)天然饱和填土20.0(饱和21.0)*/////6(天然)*3(饱和)*27(天然)*25(饱和)*0.25块石土20.0(饱和20.50)*/////7(天然)*4(饱和)*29(天然)*26(饱和)*0.25粉砂质黏土19.50(饱和19.80)/////10(天然)*8(饱和)*16(天然)*12(饱和)*0.25强风化砂质泥岩25.0*//300*////0.30强风化砂岩24.8*//350*////0.35中风化砂质泥岩25.213.298.683149120*60*400*35*0.45中风化砂岩(1-8号)25.040.1832.2011690200*61.5*800*40*0.55中风化砂岩(9号)25.043.7335.5412902200*61.5*850*40*0.55注:(1)带“*”者为地区经验值;(2)岩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砂质泥岩取:690kPa,砂岩取:1530kPa,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3)对于位于稳定边坡坡顶的基础,其地基承载力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10条进行折减。(4)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粉砂质黏土取10,填土取8,块石土取12,强风化基岩3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中风化砂质泥岩取150,中风化砂岩取550。3.4.2其他参数取值推荐:根据现场调查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层层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地区经验,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取55KPa,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取19°;Ⅰ组裂隙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C取60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取20°,II组裂隙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C取65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取21°。冲洪积块石土与基岩面滑动饱和情况参数C取3Kpa,Φ取20°,粉质黏土与基岩面饱和时C取8Kpa,Φ取12°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勘察结果可知:场地内强风化砂岩、砂质泥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别为Ⅴ级;1-8号工点场地内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的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02MPa,属软岩,根据区域经验岩体较完整。故场地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别为Ⅳ级;1-8号工点场地内中等风化砂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4.12MPa,属较硬岩,场地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故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别为Ⅲ级。9号工点场地内中等风化砂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8.45MPa,属较硬岩,场地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故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别为Ⅲ级。3.6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附录A,场区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为粉质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呈可塑状态。土石等级为I级。Ⅱ级(普通土):主要为素填土,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及部分碎石组成,土石等级为Ⅱ级。Ⅲ级(硬土):主要为沿线块石土、泥岩及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Ⅳ级(软石):主要为中风化砂质泥岩,属于软岩。V级(次坚石):主要为中等风化砂岩,属于较硬岩。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4.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地形总体较平坦,地形坡角2~10°。场区基岩埋置深度较浅,周边未见边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建议对场地已形成的边坡采取工程措施且稳定后,适宜拟建物的建设。4.2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设计意图,1号、4号、7号、8号工点为4个平台,4平台均为架空结构,设计后不存在新的岸坡稳定性问题,但在现状河岸存在约3.0m的既有岸坡,岸坡坡度约5°~18°,在洪水涨落的过程现状岸坡可能发生局部垮塌,勘察期该段岸坡处于稳定状态,不存在岩基岩面滑动的可能,但在洪水涨落的过程现状岸坡可能发生局部垮塌,建议设计对现状岸坡进行防冲刷设计。根据设计意图,两座小桥桥台处基本和现状地面持平,桥台建成后不会在桥梁两侧形成桥台边坡,设计后不存在新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在桥台两侧将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基坑边坡评价详见4.4节。根据设计意图,索桥总长距离96.0m,设计均采用桩基础,桥台建成后不会在桥梁两侧形成桥台边坡,设计后不存在新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在桥台两侧将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基坑边坡评价详见4.4节。根据设计意图,55m的桁架拱桥,设计均采用桩基础,桥台建成后不会在桥梁两侧形成桥台边坡,设计后不存在新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在桥台两侧将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基坑边坡评价详见4.4节。4.3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场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丙类)。拟建场地覆盖第四系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其覆盖层厚度为0.3~17.7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及重庆市地方经验,场地素填土剪切波波速取153m/s,属中弱土;粉砂质黏土剪切波波速取172m/s,属中弱土;块石土剪切波波速取230m/s,属中弱土;剪切波速500~800m/s,为破碎和较破碎的岩石或软质岩石;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坚硬、较硬或完整的岩石。拟建场地按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场地土层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建设地段划分详见表4.3-1。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4.1.8条公式计算:根据设计方案对场地整平后进行场地类别判定评价,拟建构筑物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第4.1.9条确定如下表4.3-1。表4.3-1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地段划分(划分依据)景观平台13.50(ZK3)粉砂质黏土172m/sⅡ10.3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人行小桥12.90(ZK6)粉砂质黏土172m/sⅠ10.2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人行小桥22.2(ZK10)粉砂质黏土172m/sⅠ10.2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景观平台20.2(ZK11)粉砂质黏土172m/sⅠ10.250.05g一般地段(基岩出露)凉亭9.8(ZK16)块石土230m/sⅡ0.3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人行大桥14.0(ZK24)粉砂质黏土160m/sⅡ0.350.05g一般地段(岸坡、斜坡)景观平台316.3(ZK28)粉砂质黏土172m/sⅡ0.3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景观平台46.30(ZK30)块石土230m/sⅡ0.3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人行大桥24.30(ZK37)填土153m/sⅡ0.350.05g不利地段(岸坡、斜坡)注:后期如对填土压实建议实测剪切波速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场地部分地段覆盖层较厚,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建筑布置应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可采取压实或其他方式进行处理。场地未见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等液化土层,覆盖层基本为粉砂质黏土和块石土,因此场地不存在土层液化问题。且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5.7.5条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第4.2章节,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综合分析场地内岩土体在不开挖的情况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4.4拟建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4.4.1景观平台1(1~4号剖面)1号平台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3.0~3.5m,下伏砂质泥岩夹砂岩夹层,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该段为低矮架空平台,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但是由于拟建平台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各墩承台均以中、微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该平台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2人行小桥1(5号剖面)人行小桥1位于一个小冲沟边,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2.6~2.90m,下伏砂质泥岩夹砂岩夹层,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桥梁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拱桥,桥梁基础宽2.0m,长2.0m,设计深为4.40m,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但是由于拟建桥梁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桥梁基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由于桥梁基础开挖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建议设计时考虑必要的截排水设计。0#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西侧桥台,在桥台四周形成深约4.4m基坑,基坑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其中土质厚约2.90m,基岩开挖深度约1.50m,主要为强风化层。覆盖层主要为粉砂质粘土,为可塑状。由于基岩开挖深度较小,且为强风化岩层,本次为进行定量分析,按经验放坡即可。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三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1#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东侧桥台,在桥台四周形成深约4.4m基坑,基坑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其中土质厚约2.60m,基岩开挖深度约1.80m,主要为强风化层。覆盖层主要为粉砂质粘土,为可塑状。由于基岩开挖深度较小,且为强风化岩层,本次为进行定量分析,按经验放坡即可。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三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桥台均以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该桥梁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3人行小桥2(6~9号剖面)人行小桥1位于一个小冲沟边,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2.0~2.20m,下伏砂质泥岩夹砂岩夹层,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桥梁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拱桥,桥梁基础宽2.5m,长2.0m,设计深为2.50m,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由于拟建桥梁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桥梁基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由于桥梁基础开挖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建议设计时考虑必要的截排水设计。0#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西侧桥台,在桥台四周形成深约4.4m基坑,基坑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其中土质厚约2.0m,基岩开挖深度约2.40m,主要为强风化层。覆盖层主要为粉砂质粘土,为可塑状。由于基岩开挖深度较小,且为强风化岩层,本次为进行定量分析,按经验放坡即可。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三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1#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东侧桥台,在桥台四周形成深约4.4m基坑,基坑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其中土质厚约2.10m,基岩开挖深度约2.30m,主要为强风化层。覆盖层主要为粉砂质粘土,为可塑状。由于基岩开挖深度较小,且为强风化岩层,本次为进行定量分析,按经验放坡即可。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三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4.4.4景观平台2(10~13号剖面)景观平台2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0.10m,下伏为砂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该段为低矮架空平台,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由于拟建平台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各墩承台均以中、微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该平台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5凉亭(14~17号剖面)凉亭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9.0~9.80m,土质为冲洪积块石土,稍密状,下伏基岩为砂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该段将修建1F的凉亭,凉亭高约4.5m,凉亭长约5m,宽约5.0m。根据地质断面分析本段基岩面倾角较大,且倾向河道,在新建构筑物后,边坡可能出沿土体或岩土界面滑移的风险。建议凉亭设计结合1号人行大桥北侧桥台一体设计,已确保该段边坡稳定。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凉亭在确保边坡稳定性的情况下,选择经过压实处理的块石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或选择中、微风化基岩作为桩基基础持力层。该凉亭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6人行大桥1(18~22号剖面)人行大桥1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0~2.2m,土质为冲洪积块石土或粉砂质黏土,稍密状,下伏基岩为砂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桥梁为索桥总长距离96.0m,人行道净宽2.0m,总宽2.5m,净跨87.5m。根据设计意图,该段为桩承台桩基桥梁,桥梁承台宽5.50m,,承台宽7.0,根据设计标高,0#桥台承台底标高为195.0m,1#桥台承台底标高为196.0m,根据现状标高开挖承台后,将在北侧承台形成桥台基坑边坡,基坑深度为2.2-8.0m。由于拟建桥梁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桥梁基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由于桥梁基础开挖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建议设计时考虑必要的截排水设计。0#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北侧,基坑分别在桥台东南西北侧,其中北侧基坑高度最大约8.0m,坡长约5.5m,为土质挖方边坡,基坑为土质基坑,覆盖层主要为块石土。块石主要由粘性土、泥岩、砂岩碎块组成。东侧、西侧以及南侧基坑深度为2-3.0m,基坑长度东侧和西侧为7.0m,南侧为5.5m,基坑均为土质基坑,局部基地存在少量强风化砂岩。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二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为进一步确定0#桥台北侧基坑稳定性,本次选取18-18’剖面进行基坑直立开挖后,基坑北侧基坑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稳定计算,饱和情况下斜坡安全系数为0.971<1.20,基坑直立开挖不稳定,建议设计对该段基坑边坡进行临时支护,支护方式可以选择桩板挡强或钢管灌注桩等方式或直接清楚表层不稳定土体。稳定性计算过程见下表。表4.4.6-118-18’0#桥台北侧基坑稳定性计算表1#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南侧,基坑分别在桥台东南西北侧,其中南侧基坑高度最大约5.50m,坡长约为5.5m,为岩土混合基坑边坡,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黏土为可塑状,下伏基岩为砂岩。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二级。本段北侧基坑边坡岩土界限倾向河岸,倾角约20-40°,根据经验,边坡可能会沿基岩面滑移,且本段基坑临近现有既有道路,场地无放坡开挖条件,建议该段基坑开挖时采用必要的支护措施。东侧、西侧以及南侧基坑深度为2.0-4.50m,基坑长度东侧和西侧为7.0m,北侧为5.5m,基坑均为土质基坑,局部基地存在少量强风化砂岩。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二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为进一步确定1#桥台南侧基坑稳定性,本次选取18-18’剖面进行基坑直立开挖后,基坑北侧基坑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稳定计算,饱和情况下斜坡安全系数为1.029<1.20,基坑直立开挖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设计对该段基坑边坡进行临时支护,支护方式可以选择桩板挡强或钢管灌注桩等方式。稳定性计算过程见下表。表4.4.6-218-18’1#桥台南侧基坑稳定性计算表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凉亭在确保边坡稳定性的情况下,选择经过压实处理的块石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或选择中、微风化基岩作为桩基基础持力层。该人行桥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7景观平台3(23~26号剖面)景观平台3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16.10-16.30m,下伏为砂质泥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该段为低矮架空平台,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由于拟建平台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各墩承台均以中、微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该平台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8景观平台4(27~30号剖面)景观平台3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2.80-5.40m,下伏为砂质泥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意图,该段为低矮架空平台,在进行墩台施工,施工不会对场地进行高挖深填,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现状场地适宜修建桥墩。由于拟建平台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基础持力层的选取:场地上覆土层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下部中、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好、性质均一、强度较高,建议各墩承台均以中、微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该平台参数取值见参数表3.4-1。4.4.9人行大桥2(30~33号剖面)人行大桥1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段,上覆土层1.80~4.30m,土质为冲洪积块石土或回填土,稍密状,下伏基岩为砂岩,岩土层序正常,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55m的桁架拱桥:设计桥长55.0m,桥面宽3.0m,上部结构为44m单跨钢管桁架,断面为三角形状,主梁采用两道矩形钢管加横系梁组成,钢管高度35cm,拱为圆形钢管结构,拱上立柱也采用圆形钢管,共15根立柱,立柱与主梁拱圈连接。拱圈基础采用直径1.5m桩基础,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桥台台身采用C25素混凝土。由于拟建桥梁临近河流,拟建场地周边地下水位发育,桥梁基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排水设计和河岸防冲刷设计。由于桥梁基础开挖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建议设计时考虑必要的截排水设计。0#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南侧,基坑分别在桥台东南西北侧。①其中南侧基坑高度最大约8.0m,坡长约4.0m,为岩质基坑边坡,基岩为砂岩。表层约1.8m的填土,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为进一步确定0#桥台南侧基坑表层土体稳定性,本次选取31-31’剖面进行基坑直立开挖后,基坑南侧基坑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稳定计算,饱和情况下斜坡安全系数为0.585<1.20,基坑直立开挖不稳定,建议设计对该段基坑边坡进行临时支护或清除不稳定滑体,支护方式可以选择桩板挡强或钢管灌注桩等方式。稳定性计算过程见下表。表4.4.9-131-31’0#桥台南侧基坑稳定性计算表挖方岩质段基坑:基坑坡向247°,岩层产状309°∠11°,岩体裂隙产状主要有以下两组:①组产状210°∠63°,②组产状126°∠58°。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见极射赤平投影图1。图1:极射赤平投影图上图可知,岩层倾向坡内,岩层面与坡面为切向组合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无不利影响,不会产生顺层滑动的现象。裂隙1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1滑动可能性不大;裂隙2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2滑动可能性不大。层面和裂隙面1交点位于边坡内侧,但是由于交角较小,一般不会滑动。综合分析,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的抗剪强度控制,只要放坡合理以及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可以避免坡体发生整体和局部破坏现象。由于边坡强风化层岩性软,开完后,岩性容易风化和干裂,岩体裂隙较发育,把岩体切割成块状,坡面形成不少危岩,容易引起局部崩塌、掉块或碎落。因此在确保边坡整体稳定的同时应边加强坡面防护。由于边坡高度较小,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中风化砂岩放坡坡率采用1:0.50,强风化砂岩采用1:0.75,粉质黏土或块石土采用1:1.50。②其中西侧基坑高度最大约8.0m,坡长约6.0m,主要为岩质基坑边坡,基岩为砂岩,少量土质边坡。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坡向77°,岩层产状309°∠11°,岩体裂隙产状主要有以下两组:①组产状240°∠63°,②组产状126°∠58°。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见极射赤平投影图2。图2:极射赤平投影图上图可知,岩层倾向坡内,岩层面与坡面为切向组合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无不利影响,不会产生顺层滑动的现象。裂隙1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1滑动可能性不大;裂隙2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2滑动可能性不大。层面和裂隙面1交点位于边坡内侧,但是由于交角较小,一般不会滑动。综合分析,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的抗剪强度控制,只要放坡合理以及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可以避免坡体发生整体和局部破坏现象。由于边坡强风化层岩性软,开完后,岩性容易风化和干裂,岩体裂隙较发育,把岩体切割成块状,坡面形成不少危岩,容易引起局部崩塌、掉块或碎落。因此在确保边坡整体稳定的同时应边加强坡面防护。由于边坡高度较小,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中风化砂岩放坡坡率采用1:0.50,强风化砂岩采用1:0.75,粉质黏土或块石土采用1:1.50。③其中东侧基坑高度最大,约2.5~8.0m,坡长约6.0m,主要为岩质基坑边坡,基岩为砂岩,少量土质边坡。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层产状309°∠11°,岩体裂隙产状主要有以下两组:①组产状240°∠63°,②组产状126°∠58°。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见极射赤平投影图3。图3:极射赤平投影图上图可知,岩层倾向坡内,岩层面与坡面为切向组合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无不利影响,不会产生顺层滑动的现象。裂隙1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1滑动可能性不大;裂隙2与坡面为切向组合,故沿裂隙面2滑动可能性不大。层面和裂隙面1交点位于边坡内侧,但是由于交角较小,一般不会滑动。综合分析,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的抗剪强度控制,只要放坡合理以及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可以避免坡体发生整体和局部破坏现象。由于边坡强风化层岩性软,开完后,岩性容易风化和干裂,岩体裂隙较发育,把岩体切割成块状,坡面形成不少危岩,容易引起局部崩塌、掉块或碎落。因此在确保边坡整体稳定的同时应边加强坡面防护。由于边坡高度较小,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中风化砂岩放坡坡率采用1:0.50,强风化砂岩采用1:0.75,粉质黏土或块石土采用1:1.50。④北侧基坑深度为2.5m,基坑长度为4.0m,基坑为土质基坑,局部基地存在少量强风化砂岩。土质基坑直立开挖后,边坡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二级。场地有放坡空间,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土质边坡坡率采用1:1.50,岩质采用1:0.75。1#桥台基坑:位于拟建桥梁北侧,基坑分别在桥台东南西北侧。①其中北侧基坑高度最大,约7.0m,坡长约为4.0m,为土质基坑边坡,覆盖层主要为回填土,填土主要由粘性土、泥岩、砂岩碎块组成,下伏基岩为砂岩。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基坑支护等级均为二级。本段基坑边坡岩土界限倾向河岸,倾角约9°,根据经验,边坡不会沿基岩面滑移,场地有放坡开挖条件,建议该段临时基坑按坡率法放坡,坡率采用1:1.50。为进一步确定1#桥台北侧基坑表层土体稳定性,本次选取31-31’剖面进行基坑按1:1.50开挖后,基坑北侧基坑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稳定计算,饱和情况下斜坡安全系数为1.487﹥1.20,基坑按1:1.50坡率放坡开挖稳定,建议设计对该段基坑边坡按坡率法放坡。稳定性计算过程见下表。表4.4.9-231-31’1#桥台北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台防汛演练总结范文(11篇)
- 【+高中语文+】《老人与海(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江苏省南京市第四中学集团校2024-2025学年度12月月考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医学教程 当前玉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途径郭庆法
- 医学教材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资料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含答案解析)
- 4.1 一阶有源滤波器
- 高一 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体系结构 课件
- 物质的量完整课件
- 2024年技术转让合同:技术研发方与技术使用方之间的技术内容、转让费用及技术支持服务
-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合同与企业管理服务合同
- 校园交通安全应急预案(30篇)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信》精美课件
- 期中测试卷(1~3单元)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完整版
- 中学教学课件:下第课《认识人工智能》课件
- 企业清算解散方案
- 10以内连加连减练习题(直接打印版)
- 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机械设计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