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_第1页
2019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_第2页
2019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_第3页
2019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_第4页
2019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精打细算(第2-3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板书设计: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打扫卫生(1)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打扫卫生(2)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试一试霸王龙玩具每盒12个,共12.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直接呈现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进行交流时,总结方法,着重让学生思考余“6”以后该如何试商。剑龙玩具每盒24个,共18元。平均每个多少元?如果学生有困难时,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的范围比“1”小,比“0”大,因此商的整数部分应该写“0”。练一练第6页第6题,一方面利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情境解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加深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第6页第7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加深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的理解。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口算题。板书设计:试一试12.6÷12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6.3÷7240÷604800÷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0.35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记录。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

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分)??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竖式计算57÷7.2=(分)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2、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谁打电话时间长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

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学的价值。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试一试1、1.2kg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重点讨论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当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多时,被除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该如何处理?商的小数点的位置该如何处理?结合学生计算的情况明确:商的小数点应该与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2、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小数时,如何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即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0。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二、练习1、第9页第4题先要指导学生读懂图意,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列式计算。2、第9页第5题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板书设计:试一试1.2kg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练习一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自己对于题意、运算的理解来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第1题结合情境解释小数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第2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解题,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可以把除数转化为整数?交流时,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第3题通过计算两组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第4题用竖式计算,练习小数除法。注意学生在计算时的各种表现。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验算。第5题通过单位之间换算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第6题先要指导学生读懂图意,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列式计算。第7题注意让学生读懂图意后,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列式计算。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一、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复习迁移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2、复习铺垫①3.56元=()元()角()分②21.7元=()元()角③320÷61=()¨¨¨()④3.8÷0.7=()¨¨¨()二、探究交流,建构新知(一)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了解中国银行2005年9月公布的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理解人民币兑换的比率的含义。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1.04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10.07元100泰国铢兑换人民币19.67元(二)应用比率,尝试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是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①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②思考怎样求这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试着列出算式。2、根据汇报,讲清算理①学生汇报。②小结,讲清算理。人民币最小的货币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③比较准确值和近似值的不同。3、出示例题(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1)学生自已读题并列出算式,同桌交流算式的意义,然后试着做一做。(2)根据汇报,讲清算理①学生汇报。②小结,讲清算理。(方法是用人民币÷比率=外币,展示出正确算式后,作简要讲解:600÷8.09表示600中含有多少个的8.09,因为1个8.09元,就相当于1美元。记得保留两位小数哟!)③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4、小结。三、巩固深化,运用新知(板书出示)1、填空题。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完成课本68页第1、2、3题。四、总结深化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人民币兑换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是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除得尽吗?(第15~16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教学重难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生3:谁爬得快???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二、探索新知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用了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3、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4、师介绍: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5、介绍写法。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24.333?,0.85454?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4题。[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得尽吗?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73÷3=24.333??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9.4÷11=0.85454??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小数除法:调查“生活垃圾”(第17~18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板书设计调查“生活垃圾”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探索新知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再认识(二)(第23~24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师:还记得照镜子的游戏吗?我们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吧!生:照自己、图形、数字……回忆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我们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出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如果要你画,你在中一半里都要画什么?出示教材主题图中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的整个房子,他画的对吗?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他画的小房子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长方形与左下方的长方形距离对称轴的格数不一样多。你能试着画出正确的小房子吗?要注意什么?学生画好后总结:房顶左边的三角表距离对称轴三格,右边也要距离对称轴三格,左边墙体距离对称轴两格,右边墙体也距离对称轴两格,大门左右距离对称轴都是1格。出示教材主题图2.你能试着沿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吗?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初步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汇报总结。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线段的相交点、端点等。(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4)按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下图。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2题。3、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二)(1)找关键点(2)找对称点(3)描点、连线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轴对称和平移:平移(第25~26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复习铺垫1、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图形做平移运动。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2、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3、揭示课题。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方法基本相同。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实践操作、巩固新知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过程。2、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板书设计平移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起点移点连点成形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轴对称和平移:欣赏与设计(第27~28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生自由汇报。欣赏图案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2、图案欣赏。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3、说一说。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4、想一想。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设计图案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轴对称与平移学生设计作品展示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三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2.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

做p691

首先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然后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二、做p692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图形中有几条对称轴,再画出来,并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画法。三、做p693让学生明确画的另一半在哪个方向,并确定是什么形状。

四学生独立完成p69—704、5、6板书设计:练习三一、做p691二、做p692三、学生独立完成做p693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第31-32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难点]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9×4=36(人)5×7=35(人)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25×4=100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75÷25=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三、找一找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2、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课堂总结]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9×4=36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36的因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2,5的倍数的特征(第33-34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探索和发现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难点]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三、奇数、偶数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四、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五、数学游戏: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课堂总结]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2、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吧。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3的倍数特征(第35-36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三、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1)30、45、54(2)30、54(3)30、45(4)30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一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课堂总结]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找因数(第37-38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在小组探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难点]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拉力来学习一个新知识。探索新知1、动手拼长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2、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1×12、2×6、3×4。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请学生近顺序说出来:1,2,3,4,6,12思考问题:(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地找)三、试一试找因数的基本练习:找9和15的因数。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排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排法。[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序思考、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板书设计找因数面积是12的长方形有:6种1×12=1212×1=122×6=126×2=123×4=124×3=1212的因数有:1,2,3,4,6,129的因数有:1,3,9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找质数(第39-40页)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知道100以内的质数。[难点]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复习导入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找因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找因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拼长方形和想乘法算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形容找质数的方法。讲授新知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3、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它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总结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应用概念,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1、尝试判断:2、8、9、13、51、37、91、52是质数还是合数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交流“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归纳方法:只要找到一个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四、巩固应用:第1题: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观察和交流,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提出的研究质数的方法,称为“筛法”。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第2题: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第(1)、(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引导观察:因为2,4,6列除2外,其他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2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第3列的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第(3)题理由: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找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倍数与因数:练习四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授课人二次备课第1题: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问题。有4种可能:9、18、27、54。第3题: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第4题: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第3项结论是36或92。在完成本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5题:先让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2问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第6题:本为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板书设计练习四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2、通过理整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整理复习第一、二、三单元让学生先罗列出所学知识,再组织归纳,明确联系所学的面积公式,讨论他们之间的联系。二、练一练:1、第1,2,3题: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进行筛选。2、第4题:先摆一摆,再总结规律。3、第5题:指名分析错误原因4、第6题:注意估商的方法。5、第8题:独立做、再讨论。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画法。6、第9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2、3、5的倍数的特征。7、第14题:寻找“万能钥匙”的基本策略是筛选法,本题先根据是两位数而且是5的倍数这两个条件,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再根据“所有因数的和为48”这一条件,排除“95、85、75、65、55”这五个数,接着求“45、35、25、15”的所有因子,直至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数。答案是:35。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二、归纳比较的方法:(1)平移(2)分割(3)数方格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三、练习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4、17页第4题。5、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比较图形的面积(1)平移(2)分割(3)数方格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地毯上的图形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灵活运用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2.图形有什么特点?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1)数格(2)大面积减小面积(3)分割数格二、练一练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说如何分割?为什么这样分割?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4、19页第3题第二部分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地毯上的图形(1)数格(2)大面积减小面积(3)分割数格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认识底和高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教学重难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4、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二)认识“高”1、出示平行四边形。(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3)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出示三角形(1)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学习,猜一猜我们要对这个三角形做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2)各小组汇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3、出示梯形(1)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3)画梯形的高4、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引导观察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三)练习巩固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板书设计: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激发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1)长1.2厘米,宽3厘米。(2)长0.5米,宽0.4米。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二、尝试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1)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2)投影出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3)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操作讨论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2)揭示转化规律: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3.归纳总结公式(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讨论,汇报。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4.教学字母公式(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3)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实践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①读题,理解题意。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2.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激发1.出示平行四边形高1.5厘米,长2厘米(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二、尝试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1)核对数方格的结果。(2)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自由拼图。(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2)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平移?(3)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归纳、总结公式。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三角形面积=底×高÷2(4)字母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S=ah÷2。(板书)三、应用实践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①读题。理解题意。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四、全课小结今天有何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S=ah÷2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激发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2、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3、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二、尝试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4.汇报结果。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强化理解推导过程。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点拨: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a+b)h÷2(板书)5.小结: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三、应用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②生试做。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2.做一做。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判断。(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练习(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四、全课小结体验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S=(a+b)h÷2(板书)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四、多边形的面积练习五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1.回答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指导练习1.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三、攻破难题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3.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四、全课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练习五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五、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活动: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你准备怎么拿呢?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二、练一练1、看书说理,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1、2、3,体会分数之间的关系,说说发现了什么。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4、思考:小红和小明都吃了1/2块蛋糕,谁吃的多?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1/2---------4枝整体“1”不一样1/2---------3枝分数所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五、分数的意义分饼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重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活动一:分一分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3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3张一样大的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4分之一,3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3个4分之一,就是4分之3。板书:1/4+1/4+1/4=3/4第二种分法: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3个4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4分之3。3、这里的4分之3表示什么?4、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1张,每人4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4分之一就是4分之9。师:4分之9在这里表示什么?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4分之一张,合起来是2张加上4分之一张。2张加上4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21/4,读作: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也就是4分之9等于2又4分之一。5、观察4分之3、4分之9、2又4分之1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6、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7、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4分之4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8、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在假分数里,像2又4分之1,1又4分之3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活动二:试一试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第二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活动三:课堂练习1.独立练习练一练1、2、3集体校对。2.判断(1)真分数小于1(2)假分数大于1.

(3)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板书设计:分饼1/4+1/4+1/4=3/4分子小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五、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课时1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一次备课 授课人二次备课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36÷6=

4÷5=

80÷5=3÷7=

5÷10=

4÷9=归纳分类: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