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规制度及作业流程_第1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规制度及作业流程_第2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规制度及作业流程_第3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规制度及作业流程_第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规制度及作业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要严格实施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要求,加强试验室安全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影响检验工作安全隐患进行控制。2.试验室和楼道内必需配置足够安全防火设施。消防设备要品种适宜,定时检验保养,大型精密仪器室应安装烟火自动报警装置。3.走廊、楼梯、出口等部位和消防安全设施前要保持通畅,严禁堆放物品,并不得随意移位、损坏和挪用消防器材。4.易燃、易爆药品专员专柜存放保管,并符合危险品管理要求。剧毒药品应由两人保管,双锁控制,存放于保险箱内。建立易燃、易爆、剧毒药品使用登记制度。5.一般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由专员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领用时应符合审批手续,并具体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剩下量,并有领用人签字立案。6.凡使用高压、燃气、电热设备或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试剂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7.多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试验室为单位,由专员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8.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预防病毒侵入,预防泄密。9.天天下班时,各试验室应检验水、电安全,关好门窗。等方面进行安全检验,确保无隐患后,方可锁门离开。值班人员要做好节假日安全保卫工作。10.检验过程中产生废物、废液、废气、有毒有害包装容器和微生物污染物均应按属性分别妥善处理,以确保环境和试验室人员安全和健康。11.任何人发觉有不安全原因,应立即汇报,快速处理。12.科主任要定时检验安全制度实施情况,并常常进行安全教育。每个月一次,召开医疗安全工作全员会议,总结发生差错或事故,分析原因,排查医疗安全隐患和试验室不安全原因,提出整改方法。试验室安全管理步骤一、工作人员和试验室安全通常要求1.试验室工作区内绝对严禁吸烟,杜绝易燃液体潜在火种和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路径。2.试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可能摄入其它物质。试验室工作区内冰箱严禁存放食物。3.眼睛和面部防护: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具。使用、处理能够经过粘膜和皮肤感染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情况时,必需佩带护目镜、面罩。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4.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要求符合试验室工作需要着装外,工作服应洁净、整齐。全部些人员在各一试验区内必需穿着遮盖前身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必需时佩戴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时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于能防渗容器内。5.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6.工作人员佩戴工作帽,头发不外露。试验室操作不准佩戴首饰,预防污染。7.洗手:试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试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和在进食或吸烟前全部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8.呼吸防护:在操作粉尘,有毒气体、烟雾、蒸气时,工作人员配戴呼吸面具,以预防吸人有害气体和污染空气。9.移液全部试验室操作严禁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10.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刀片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立即丢弃。11.垃圾处理:天天清理垃圾,医用垃圾按要求搜集送至医院焚化炉焚化城市医疗废物转运车处理。二、工作环境和设备1.试验室分区:依据具体工作情况确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被指定为“清洁”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要求工作人员在清洁区触摸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物品前取下操作手套,预防污染。2.设备: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时清洗和消毒,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适宜防护服。3.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预防引发火灾危险。4.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照下述安全规则:4.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玻璃器具。4.2接触过传染性物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消毒。4.3破裂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示记、单独、不易刺破容器里。4.4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4.5每次换班前,用1: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言适宜消毒剂对洗刷玻璃器具区域进行表面消毒。5.离心机:5.1操作离心机时盖好盖板后才能开启。5.2装血、尿、痰标本或易燃液体离心管,必需用管塞密封后方可离心。5.3用1: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适宜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机。三、防火安全准则1.易燃易爆物1.1易燃性液体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试验最小量。待处理用过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1.2严禁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假如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1.3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输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1.4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容器应经当地相关消防部门审核同意。2.火源隐患2.1常见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2.2应对电气设备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接地、极性进行年度检验。应尽可能消除多种火源隐患2.3灭火:试验室配置足够扑灭多种火情装置,并依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时检验维修。2.3.1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适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发火灾。2.3.2类灭火器适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发火灾。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韦内。2.3.3类灭火器适适用于电气引发火灾。全部工作人员全部应知道电开关位置和切断失火电器电源方法。2.4警报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验,随时检修、维护。3.消防训练3.1应对试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3.2全部工作人员必需学会怎样公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3.3拨打报警电话“119”。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3.4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3.5假如不能扑灭火情,应把全部通向火场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门缝,以阻止火情蔓延。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3.6由受过训练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方法,还应包含不一样火情采取不一样灭火器知识。3.7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训练应常常举行,每十二个月进行几次。全部些人员每十二个月最少参与一次训练(包含夜班和周末加班人员)。练习应包含帮助病人和其它人员撤离。撤离时,应关闭全部门窗。四、试验室用电安全管理1.仪器用电1.1定时对安全用电检验并建立档案统计。每十二个月最少对全部电插座接地和极性、电缆完整性进行检验一次,并将结果统计在案。可移动设备应接地或采取更优异方法预防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一样检验。1.2试验室应装有足够插座,分布要合理,以降低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电线。1.3在空气中存在达成一定数量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危险环境下,应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防爆电器设备。2.维修和维护2.1全部电器设备和包含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维修和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维修人员进行。2.2仪器维修: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全部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2.3接地电器设备必需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需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五、化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1.化学危险物品分类1.1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l020)腐蚀力超出O.635cm/年(55t)物质。比如:盐酸。1.2毒害品毒害品是吸人、食人或少许接触即可引发严重生物效应物质。1.3致癌物因为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比如:苯1.4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化学物品,包含可燃物和易燃物。1.5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可分为以下多个等级:1A级:燃点低于22℃-12℃;沸点低于18℃21B级:燃点低于22℃-12℃;沸点高于18℃1C级:燃点高于21℃低于38℃1.6可燃液体(燃点高于38℃低于60℃)可分为以下多个等级:ⅢA级:燃点高于60℃低于94℃ⅢB级:燃点高于94℃1.7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快速发生猛烈化学改变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比如:肼。1.8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购进可能有危害化学物品全部必需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全部危险化学品全部需要以易于识别形式进行标识,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轻易警觉其潜在危险性。标识能够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个形式并存。2.腐蚀品储存2.1储存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危险。2.2酸性试剂瓶搬运体积超出500ml浓酸试剂时,必需用运载托车。2.3不能共存化学物品注意不要在同一区域内存放相互不能共存化学物品。比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和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2.4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2.5溅溢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之前,应安排好处理轻易破碎或溢出物品容器。2.6化学通风橱全部挥发性腐蚀物品操作,全部必需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3.易燃物储存3.1储存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易燃和可燃性标识,工作贮备量控制在最低程度。储存可燃性液体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3.2冰箱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设计必需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要求。试验室全部冰箱门全部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4.紧急处理试验室必需重视发生化学危险品溅溢可能性。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应接收培训,以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知识。培训应包含化学危险物品溅溢识别,熟悉保护本身安全方法。在多数溅溢事故中,试验室能够决定撤离区域,并通知相关专业部门处理。假如由外部专门机构处理溅溢物,则试验室就必需中止工作,直到隐患排除。5.污染物清除和处理5.1每个试验室全部应负责日常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全部需要进行清污工作。5.2废弃化学物品5.2.1全部废弃化学物品全部应按危险物品处理,清洁溅溢有害物质所用材料,包含吸附物和中和物,全部按有害废弃物处理。5.2.2化学废弃物放置在密闭、有盖容器中。5.2.3标签化学废弃物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日期、起源、成份、物理状态(气体、液体等)、体积、危险性(易燃或易爆)。试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步骤1.临床试验室可能接触微生物可分为:1.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症(AIDS);1.2细菌包含:细菌、分枝杆菌、真菌;1.3其它含有高毒力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当接触和处理全部体液时,均应实施“常规预防方法”。2.感染路径2.1空气传输: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表面上、用未加塞子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含接种环内溶液)加热太急时,含有传染性溶液在上述多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2.2经口传输:用口吸移液可能造成微生物人人体引发传染。传染也可经过间接路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根本洗手引发“手—口”传染。2.3直接接种:偶然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经过直接接种引发传染。临床标本中感染原也可经过被纸张轻微划伤手指、很轻擦伤或损伤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2.4粘膜接触:部分病原体,包含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能够经过和粘膜(如眼结膜)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根本洗手。2.5血源性病原体间接接触:临床试验室工作人员全部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可能性。3.常规预防方法3.1全部血液和体液标本全部应放置于含有安全盖结构优良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3.2采集和转送标本时应预防容器外表或随标本检验单污染。假如存在潜在或实际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比如:包装袋)。全部标本应加上生物危害标签。3.3工作人员在处理全部血液和体液及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物质、采血、血管穿刺、处理污染物品时全部应戴上手套。假如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3.4产生气烟雾或飞沫操作包含混匀、超声雾化和猛烈搅拌均应使用生物安全橱。3.5试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严禁用口吸移液。3.6放置废弃锐利物品容器,不能装得过满而意外伤人,应在装满后立即运走。3.7血液或其它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适宜化学杀菌剂对试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和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溶液对全部工作台进行消毒。漂白剂溶液应最少作用15分钟,使用其它消毒剂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3.8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设备在试验室内或外送商家进行维修之前,应优异行清洁和消毒。无法根本消毒设备必需贴上生物危害标签。3.9手或其它部位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它体液后必需立即根本清洗。在试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试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