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_第1页
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_第2页
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_第3页
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_第4页
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学+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演讲人:CHAPTER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关键词

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学习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了解其意义。2.掌握学前儿童德、智、体、美教育的概念、任务及实施方法。3.运用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观念,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工作。内容结构图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概念,阐述了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第二节至第五节分别探讨了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概念、任务及实施方法。学习本章要重点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对学前儿童后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德、智、体、美教育的任务及实施方法;结合实践真正理解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是学习的难点。CONTENTS目录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第四节学前儿童体育0201020304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05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01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问题导入一位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于是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对“天才女儿”的教育上,为了女儿的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请高级家教,让孩子参加不同的训练班,不让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结果,这个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了超常的学习能力,但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十分低下。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后,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但遭到其母亲的反对。这位母亲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不当,这个年纪的孩子只要学习能力强就可以了,其他幼儿和老师是嫉妒她女儿的成就,才会故意找毛病。最后,这位母亲让孩子在少年阶段就提前上了大学,但最终因孩子在人格、社会性以及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表现的低能而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导致精神失常被迫退学。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问题案例中的母亲出现了什么偏差?这位母亲提倡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分析:案例中的母亲只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属于片面教育。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味地追求单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其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性格和气质、社会性等方面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什么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的学习。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明:“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现在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儿童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另一方面,儿童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儿童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儿童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具体来讲,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只有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其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2)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想,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促进人的自然天性,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应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宗旨。知识窗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人的全面发展2.全面发展教育是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知识窗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一)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告诉我们,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各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儿童正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学前儿童德育对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重要影响;学前儿童智育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起关键作用;学前儿童体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学前儿童美育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素质,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学前儿童德育可以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儿童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学前儿童体育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学前儿童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前儿童美育可以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02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问题导入案例1:儿童作家孙敬修爷爷看到几个孩子在摇一棵小树,便走到小树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孩子们奇怪地问他在干什么?孙敬修爷爷说:我听见小树在哭,你们快把它的命根摇断了。孩子们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以后,几个孩子成了这棵小树的小卫士,常为它浇水、培土。案例2:有一天,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了一个雀巢,里边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他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时您严厉惩罚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我总觉得自从我打死了那只麻雀后,世界上小鸟的啁啾声就少了似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问题这两个案例中反映的是对儿童进行的哪方面的教育?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分析:上述两个案例反映的是对儿童进行的道德教育,其使用的方法属于“良性刺激”效应。学前儿童年龄小,难免做错事,成人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与命令式的管理相比,给孩子一些“良性刺激”,因势利导,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育,以支持孩子、激发孩子的潜能,对他们态度真诚、关心、宽容,使教育过程更富有人情味,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充满爱心的家庭和社会氛围,这样对人、对己,尤其对孩子都是有益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什么是学前儿童德育?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对学前儿童实施德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的学习。学前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俗语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仅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趋势,更多地指向人格、品行等方面。学前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对学前儿童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学前教育得到国家重视的今天,为了有效地提高对学前儿童的保教质量,深入思考学前儿童德育的问题,对于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01二、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02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03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01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其内容来说,包括人的世界观、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前儿童德育主要是指对学前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儿童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a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是古今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教育传统。“做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中国历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做人”教育作为他们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作为他们的教育主旨。孔子办学把“仁”“义”“礼”“智”“信”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把“希圣希贤”作为其教育宗旨,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也是学前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品德、性格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观察、注意、想象、思维、记忆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些困难与挫折。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也说明意志力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方面,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与成人及同伴交往,从而促进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两难事件),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根据横断研究中不同年龄儿童所做出的不同反应,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表5-1)。知识窗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阶段,事实上有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有些成人仍在前习俗水平上进行思考。知识窗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二、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02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应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来制定。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应是使学前儿童的品德和性格有良好的开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涉及学前儿童德育目标的内容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目标中的“五爱”及其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规范等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同时,学前儿童德育的任务,对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比如,培养学前儿童爱集体的情感,对于小班儿童,要求他们能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于中班儿童,要求他们除能够爱家庭成员以外,还要爱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以及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对于大班儿童,要求他们还要爱祖国、爱社会中值得尊重的人。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03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应从儿童日常生活出发,并制定(一)学前儿童德育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注重生活化陶行知说:“人格教育依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a学前儿童教育应该是综合化的生活教育,而不应该是学科化的书本教育,品德教育更应该生活化。品德教育要从生活出发,让学前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品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依托,以学前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品德性问题为切入点,生成品德教育的主题。b例如,庆祝母亲节活动周,可以组织开展“妈妈辛苦了”的主题教育活动: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美术活动—我爱妈妈、语言活动—感谢妈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前儿童对妈妈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对自己无私的爱,使其爱的情感油然而生。学前儿童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03(二)专门的德育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德育的发展学前儿童德育除了注重生活化以外,还应该开展专门的德育活动。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根据学前儿童各年龄段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门性的德育活动。例如,有关德育的主题活动,可以是语言领域的活动,利用故事、儿歌、谈话等形式;可以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利用唱歌、舞蹈、绘画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道德认识,丰富学前儿童的道德情感,帮助学前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专门的德育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向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轮流进行;可以安排在每周的教育计划中,也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进行。活动时间要根据学前儿童年龄、德育内容而定,一般不宜过长。活动方法不拘一格,可以教育者讲解,也可以儿童自己动手实际练习操作。教育者应善于抓住儿童周围生活中的事例,及时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改正缺点,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水平。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设计意图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和社会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对现在的幼儿尤其重要。而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因此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乐趣,学习合作方法。活动目标1.在游戏过程中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2.体验合作的快乐,愿意与人合作。3.学会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活动准备1.皮球、筐子、布。2.比赛规则图示、PPT(生活中合作的图片)。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活动过程一、寻找“合作之星”,引出活动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合作吗?你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过什么事情吗?(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什么是合作)小结:合作就是通过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今天,老师想到我们班寻找谁是最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的人,看看谁能成为“合作之星”!二、闯关游戏,掌握合作方法1.第一关游戏:两人合作运球(1)出示比赛规则图片(图5-1):两人一组合作运球,运球的过程中手脚不能碰到球。图5-1两人运球规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2)引导幼儿讨论两人合作运球的方法。(教师让孩子们边讨论边示范,怎样在运球的过程中不用手脚碰到球,还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出来许多运球的方法,有用胸脯夹住球的,有背靠背夹住球的……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就知道了。(引导幼儿尝试之前讨论的方法,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3)幼儿分组比赛,评选“合作之星”。(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关注孩子运球的方法,提醒幼儿不能违反规则)师:我们来请合作之星说说刚刚是用了什么方法运球的,是怎么做的呢?(4)出示PPT图片(搬东西、拔河),请幼儿讨论生活中需要配合完成的事情。小结:原来要想合作成功需要大家很好的配合。2.第二关游戏:五人小组合作运球(1)出示比赛规则图片(图5-2):五人一组,用一块大布一次把所有的球运到终点,速度最快者为“合作之星”。图5-2五人运球规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2)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3)幼儿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每组幼儿的运球情况。(请最快的一组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小窍门)师:刚刚是这组小朋友运球运得最快,请他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运球的呢。(4)出示PPT图片(包饺子、搭积木),请幼儿讨论生活中需要分工合作完成的事情。小结:分工合作,可以把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3.第三关游戏:十人集体合作运球(1)出示比赛规则图片(图5-3):幼儿分两队,两两面对拉手站好,排成一队合作把球从起点传到终点,运球途中不能把球掉在地上。(2)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十人),尝试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运球比赛。(请最快的一组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小窍门)小结:有了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就能取得胜利。图5-3十人运球规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大班社会活动:寻找“合作之星”三、收拾场地,结束活动师: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合作,都成了“合作之星”!我们一起合作把球运回去吧!活动延伸1.幼儿园可开展“合作之星”大比拼的比赛,看看谁是真正的“合作之星”。鼓励孩子们通过合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合作搬桌子、合作摆床等。2.班级设计一个合作区角,布置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03(三)游戏是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方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游戏往往给学前儿童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儿童,态度积极、兴致极高、情绪愉快、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儿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肯定、积极的情绪,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道德体验与道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所以,教师利用游戏进行德育,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在游戏过程中,学前儿童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例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时,教师让儿童自己当商店的小老板,动手筹建“商店”。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小朋友们纷纷从家里带来毛巾、牙膏盒、香皂盒等各种“商品”,自己动手摆放货物,建起了“商店”,并自己分配好角色。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讲评、鼓励儿童。通过多次这种类型的游戏,儿童能逐渐学会礼貌待人,增加共同活动、相互合作的行为。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通过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培养自身同情心、责任感,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第二节学前儿童德育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03(四)学前儿童德育应重视榜样的作用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应重视榜样的作用。在幼儿园里,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孩子们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去模仿,并适当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容易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比如,为了让学前儿童勤洗手,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勤洗手习惯的儿童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洗手的舞蹈,并将他们的照片贴在表扬栏里。除了同伴以外,父母和教师的榜样力量也至关重要。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在德国,“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父母提到的字眼。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家庭,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孩子的职责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来。在德国家庭里,家长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他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与同事、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的“身教”有助于幼儿园德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教师的身教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才能对学前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并不是因为教师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然。一方面,教育学前儿童需要教师努力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展示人性的优点及美德;另一方面,教师在学前儿童心里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的眼里,教师是美好的化身,是值得他们崇拜和信赖的人,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学前儿童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03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问题导入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法庭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振翅翱翔。分析:反观国内幼儿教育,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教学方式、非科学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学前阶段是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但智力开发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诸多方面的学习。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问题我们从这个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呢?什么是学前儿童智育?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对学前儿童实施智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的学习。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智育是在成人有目的的影响下,促使学前儿童学习粗浅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智育是利用各种方法和实物对幼儿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我们从这个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呢?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儿童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前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智力教育对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学前儿童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幼儿童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在整个学前儿童智育过程中缺一不可。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学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3~6岁是儿童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其智力发育是迅速的,有如下特点。(1)随意运动的发展: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2)言语发展: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时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且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3)感知觉进一步发展:如5~6岁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对颜色的色度开始区别。(4)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发展:形象思维是借助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儿童3岁左右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时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如学计算时,依靠物体的具体形象(实物或图形),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5)游戏、学习和劳动:此时期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孩子的许多学习活动是寓于游戏之中的。(6)想象和好奇喜问:此时期儿童逐渐能按要求进行想象,其想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象还只初步发展。好奇多问是学前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对于儿童的问题应耐心,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回答。(7)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此时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知识窗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根据我国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以及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一)向学前儿童传授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前儿童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应带有启蒙性,即不强调完整的体系,只是初步的、浅显的、他们能够理解的粗浅知识。学前儿童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还能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断积累经验,将之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4魔法水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5雪碧喷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6不能形成雪碧喷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a)(b)图5-7魔术喷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培养其初步的智力活动技能所谓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前儿童进行智商、情商的培养与开发。学前期正是儿童身体和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教育者精心呵护与培育。学前儿童的每一点变化都需要关注,尤其在智力开发方面更是不能懈怠,一定要做好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工作。这要求教育者关注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锤炼出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培养学得活、能迁移知识、会举一反三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下基础。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8图形城堡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9拼合对称图形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10解救对称图形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图5-11找找图形的对称轴图5-12找出所有的对称轴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三)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学前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贯穿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学前儿童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他们的生活经学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儿童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学前儿童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四)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期是人生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教育起始阶段,是儿童良好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如果儿童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使信息的传导和身心接受水平均达到最佳状态。此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也不容易。”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今后小学、中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一半。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上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四个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只有学前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才可以促进其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学前儿童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又能激发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主要通过给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环境,让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积极创设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环境并有效利用,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环境是儿童最好的启蒙老师,它不仅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还能极大地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因此,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在学习环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性、参与性,结合学前儿童已有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将知识与情感融于一体,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多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二)组织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主要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应该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我们应该让孩子去感受这个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结果。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学前儿童智力的有效途径。学前儿童是在活动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更是如此。儿童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是进行智育的主要途径。例如,游戏、实物操作活动等,是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也是学前儿童不断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知识的桥梁。因此,教育者应解放学前儿童的双手,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从事不同水平的游戏、操作活动,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三)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和思考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对学前儿童实施智育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智育应当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之中,应当引导他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前儿童就餐时间,组织孩子们摆碗筷,以发展学前儿童的数概念和计数能力,或通过食物让他们学习有关蔬菜、水果的知识,了解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的关系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某小班科学活动实录某幼儿园小班组织过这样一次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观察蝌蚪”。活动是在一种很自然的状况下进行的,当孩子们还在走廊上玩时,老师告诉他们活动室里放了几只大塑料盒,可以去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孩子们觉得很奇怪,纷纷跑进活动室围在几只塑料盆旁。“小蝌蚪,小蝌蚪”孩子们欢呼起来,老师边巡视边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几分钟后,她让孩子们站起来围在身边,谈一谈看到的情况。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了出来:“小蝌蚪是黑颜色的。”“小蝌蚪有一个椭圆形的大脑袋。”“小蝌蚪的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小蝌蚪的尾巴是细细小小的。”“小蝌蚪在水里玩游戏。”老师肯定了大家的说法,并用儿歌的形式将孩子们说的内容连在一起。“小蝌蚪,真奇怪,细小的尾巴黑脑袋,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游来游去真可爱。”孩子们听了很高兴,并和老师一起念了起来。老师接着又问,你们还想不想看一看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小朋友们早就被小蝌蚪那灵活多变的样子吸引了,一听老师这样说,马上迫不及待地跑向水盆,饶有兴趣地观察起来。有胆子大的孩子还敢用手去捞小蝌蚪呢。教师再次抓住教育机会,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小蝌蚪在水中游的样子。孩子们发现小蝌蚪在水中游的动作各异,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有的斜着游,有的横着游,还有的转圈翻跟头,有趣极了。这时一个小朋友着急地叫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呀,这只小蝌蚪死了。”教师急忙跑过去看,真的有一只蝌蚪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但老师没有断然下结论,而是叫一位幼儿用手去触动一下,一眨眼,这只小蝌蚪就游不见了。孩子们紧扣的心知识窗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某小班科学活动实录松开了,他们拍手叫好,“小蝌蚪没有死,小蝌蚪没有死!”教师乘机问:“你们有谁知道这只小蝌蚪在干什么?”“它在睡觉。”“它在装死。”“它在休息。”“它在看别的蝌蚪玩。”孩子们众说纷纭。教师笑着表扬大家说得好。这时响起了音乐声,教师提议大家学小蝌蚪在水里游玩,孩子们一致表示同意。他们戴上了小蝌蚪的头饰,念着儿歌学小蝌蚪游泳。小朋友们一会儿踮起脚尖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一会儿斜着身子,一会儿转着圈儿,一会儿站着不动……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有情趣,教师仿佛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一个小蝌蚪的自由天地。知识窗第四节学前儿童体育04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问题导入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班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请家长观看。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获得家长的赞赏,每天花大量时间进行体操训练,户外活动的内容几乎都是训练,训练时,老师会对做操认真、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呵斥、责备、惩罚。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向自己的家长说不原意去幼儿园了。分析:由于儿童抵抗力差,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不宜进行长时间、爆发性肌肉活动,因此,幼儿园体育设计的重点是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不是让儿童掌握体育技能技巧,更不能因比赛、表演,为班级争荣誉等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什么是学前儿童体育?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实施学前儿童体育,增强学前儿童体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的学习。体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前期是儿童身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体育对于保护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促进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四)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狭义的学前儿童体育,是指教师养护学前儿童,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前儿童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体育是按照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维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a学前儿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阶段对学前儿童实施有效的体育教育,有益于增强他们的体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首先就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中,保证学前儿童生命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是学前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健康的身体是学前儿童进行后续学习的物质基础,也是学前儿童形成良好个性、情感及品质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根据我国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以及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一)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发展成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也不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应该精心呵护和照顾学前儿童,做好他们的卫生保健工作,科学地护理、安排学前儿童的生活,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各机体、器官的发展,从而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但是,成人应该注意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学前儿童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根据我国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以及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基本动作是学前儿童生活和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学前儿童必备的能力。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和钻爬,这些基本动作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学前儿童体质,还能促进学前儿童生活能力的发展,甚至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基本动作主要通过各项体育活动来获得,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学前儿童设计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还要教给学前儿童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让学前儿童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习惯,把体育锻炼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培养学前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对其一生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成人应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他们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餐点,让幼儿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等。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学前儿童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学前儿童体育工作。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前儿童身体素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中之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正常情况下,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幼儿园体育中,教师要多为学前儿童设计符合其年龄和身体特点的体育活动,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并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增强其体质。另外,还要注意在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不能把目光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不允许为比学赛、表演、为幼儿园争名次、争荣誉等为目的而进行伤害学前儿童身体的任何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日本爱知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体育工作介绍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该园有一个宽敞的体育活动场地,场地上铺着一种特制的红色沙土,松软而富有弹性。孩子早晨到园后,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场地四周设有各种运动器具,如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孩子们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单杠、平梯在我国幼儿园中很少设置,担心悬吊动作会使孩子肩关节发生脱臼和肌肉扭伤,而该园并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体育教授竹内仲也认为这类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臂力。从实际情况看,这类运动很受幼儿喜爱。在运动场的一端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沙坑(约有16平方米),配合玩沙游戏备有木铲、水桶、簸箕等。在这样的沙坑中,教师几乎可以带领全班幼儿在沙坑里挖山洞、堆沙丘、开水沟等。该园的体育设备较多,条件较好,可教师仍注意利用园内的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例如,他们在两棵树的树干上架一根较粗的木头,在木头上系着两根粗绳,绳上打着几个结,幼儿坐在绳末端的结上,双手拉住绳,前后晃荡,犹如荡秋千。他们还在沙坑两边的树干上,分别在上下系两根粗绳,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双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双脚踩着下面的绳子,从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过这类活动,可以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平衡力和灵活性。孩子们从上午8:30入园一直可以活动到10:15(10:30有一次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幼儿都可以充分地活动,体力、脑力得到一定的锻炼。知识窗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日本爱知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体育工作介绍日本儿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体质较好。5月初的日本,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当时我们都穿着毛衣和厚裙子,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只穿汗衫、短裤。据老师介绍,在冬天儿童也是穿短裤的。儿童虽然穿得很少,可没有见到有一个流鼻涕和老患感冒的。这说明经过锻炼后,儿童体质普遍较好。在一天的活动中,儿童喝的全是凉的自来水(日本自来水消毒过滤较好,可以直接饮用)。午饭是孩子们早晨从家中带来的,在5月的气温下,孩子们的盒饭不蒸热,中午直接吃冷食。据说,这种做法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肠胃功能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园的教师很注意幼儿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他们经常分析、研究所做的工作。他们曾做过这样一些研究:记录幼儿在一周中心率的变化,观察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幼儿体育运动后,及时测量幼儿机体生理活动反应,为掌握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和时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拍摄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分析幼儿动作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动作。知识窗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二)重视兴趣培养,让学前儿童从小养成勤于运动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必须从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出发,着力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一方面,采用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要选择新颖有趣的、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如游戏情境练习法、音乐融合练习法、奖励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逐步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勤于运动的习惯。另一方面,提供学前儿童喜爱的材料。体育活动中的材料最好能“一物多玩”或有多种玩法,形成多种练习方式来促进学前儿童多种动作的发展训练;还要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层次,根据年龄层次提供不同的材料来满足他们的需要;除此之外,所提供材料本身应具有层次性,不仅有利于各年龄段的学前儿童进行练习,还有利于学前儿童进行各层次间的切换。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三)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专门的体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体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学前儿童体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日常活动对于学前儿童体育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合理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成人的呵护以及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这些日常生活活动可以满足学前儿童生长的需要,有助于其积极稳定情绪情感的形成,最终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图5-18场地布置示意图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

(a)(b)图5-19幼儿尝试撕名牌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四)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体育活动,教师的作用各不相同,与学前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动作应该标准,起示范的作用;在体能训练时,教师要调动学前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属于指导者、协调者;在体育游戏时,教师则是观察者、保护者,要充分保证学前儿童活动的自主性,并保护学前儿童的安全。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05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问题导入案例2:倩倩是个4岁的小女孩,非常健康可爱,可最近她总是嚷嚷着要减肥,饭也不好好吃,甚至要求妈妈给买减肥茶。在幼儿园里,老师发现倩倩只吃很少的饭,水也不敢多喝,因此人变得很没有精神,参加各种活动都不积极。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虽然担心倩倩会因此生病,但她的妈妈竟然很“理解”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导入案例1:电视里正在播放“幼儿歌舞大赛”节目。上场的孩子不仅化着非常成人化的妆,而且衣饰也非常成人化,小女孩穿着露背装、高跟鞋,看上去简直是一个微型的成年人。孩子们唱的歌也是成人“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小选手们载歌载舞,评委打出高分,主持人盛赞他们是小帅哥、小美女,赛场下的家长和观众非常满意地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孩子们的表现美吗?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分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美为何物,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让幼儿感到自己爱美的天性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如衡量一个人是否美,漂亮的外表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心灵美。除此之外,还要让幼儿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使幼儿通过美育养性怡情、净化心灵。问题案例内容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幼儿、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审美偏差使孩子们失去了健康、正确的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才是美?该如何进行幼儿美育呢?什么是学前儿童美育?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对学前儿童实施美育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的学习。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美育最初是在18世纪末由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席勒提出,除了应该有“促进健康的教育,促进认识的教育,促进道德的教育”之外,还应该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20世纪初,王国维开始引进席勒的美育概念,并且大力提倡美育。与此同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也十分重视倡导美育,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学前儿童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也就是以各种学前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达到丰富学前儿童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水平、审美情感,使儿童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艺术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美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具备使儿童认识深化、道德感化、情感净化、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诸多功能。在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儿童美育中,通过引导儿童置身于愉悦的、和谐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儿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魅力,从而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根据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实践经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一)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教育者向学前儿童传授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此类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美,并在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中理解美,甚至能够自己创造美,与此同时,培养了学前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例如,音乐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深受幼儿的喜爱,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教给学前儿童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使学前儿童掌握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其艺术兴趣。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二)初步发展学前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1.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是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很难创造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感受美比创造美更重要。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主要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理解、评价以及体验能力。自然美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兽,变幻多端的自然景色,这些都是学前儿童感受自然美的素材。教育者要把学前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并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其中的美,并教给学前儿童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色。社会美也普遍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如社会中常见的各种好人好事、人们所生活的优美环境等。教育者要让学前儿童接触社会中美的环境、美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教育者通过让学前儿童欣赏这些作品,引导他们说出欣赏作品之后的感受,从而提高其艺术水平。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二)初步发展学前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2.发展学前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发展学前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学前儿童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学前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和活动上,如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游戏时都有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并带有个人的特点。例如,在学前儿童的早期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充分体现他们创造力的一种游戏。在此游戏中,既有儿童丰富的想象,又创造性地反映了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方面。另外,学前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表现在艺术活动中,绘画活动是最突出的一种。随着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他们对艺术的创造力明显提高。因此,教育者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前儿童,并为他们提供更好发展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机会。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前儿童实施美育,以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一)通过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育在学前儿童美育内容中,艺术教育居于主要地位。艺术是人类审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