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课件_第1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课件_第2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课件_第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课件_第4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换药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换药法:一、概念二、操作目的三、评估患者四、实施要点五、指导患者六、注意事项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概念

中药换药法是应用各种中药制剂对患处的疮面进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操作目的(1)遵医嘱协助治疗,观察伤口情况,注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创缘新生上皮生长趋势,并保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组织。

(2)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的目的。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评估患者换药部位的皮肤情况。3.了解患者年龄、配合程度,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无菌伤口、化脓伤口,如外科手术切口、各种疮疡、虫咬伤、烫伤以及跌打损伤、瘘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实施要点(一)仪表:符合要求。(二)操作用物:治疗盘:75%酒精、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纱布、干棉球、胶布;遵医嘱配制的中药液或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油纱布条、绷带、一次性治疗巾等。7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三)操作步骤:1.双人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手腕带,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2.七步洗手,戴口罩。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4.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5.确定患者的换药部位,患处垫一次性治疗巾,上置弯盘。

8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6.揭去外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黏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7.观察局部皮肤,用75%酒精消毒创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过氧化氢冲洗。9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8.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疮面深者要上纱条,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包扎。9、取出弯盘和治疗巾。10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10.协助穿好衣裤,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询问患者需要。11.分类处理用物。12.洗手,取口罩,记录。1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指导患者1.向患者讲解换药的目的及有关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2.告知患者局部可能出现粘贴胶布过敏现象。3.告知患者在去除伤口敷料时,局部可出现疼痛、少量出血现象。4、告知患者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5、告知痔瘘患者每次便后均需清洗肛门并换药。1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注意事项1、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按规范进行消毒。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3、遵守操作规程,疮面要清洗干净,勿损伤新生肉芽组织4、药料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敷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1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法5、一般伤口应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伤口随时换药。6、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注意保持功能位置。7、按院感要求规范分类处理用物。中医护理技术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