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病的定义及种类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因素3、疫源地发生条件、范围及消灭条件4、传染病的预防策略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6、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7、计划免疫及其效果评价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的定义及种类健康管理系21世纪新发传染病威胁新冠肺炎1、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transmissible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transmissiblediseases可人传人的传染病contagiousdiseases非人传人的传染病Non-contagiousdiseases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on-transmissiblediseases如条件致病菌导致的伤口感染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科学。2、传染病学的定义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3、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4、传染病的分类按照病原体分类朊毒体、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按照传染病的历史分类古老传染病:结核病、霍乱、疟疾……新发传染病:SARS、新冠肺炎、新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不断出现……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分类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4、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4、传染病的分类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7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7种。4、传染病的分类乙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传染病的分类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共11种。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5、传染病的特征具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感染后免疫可预防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播途径(1)1、传播途径的定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水平传播: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传播因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也称母婴传播。2、传播途径的分类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2、传播途径的分类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①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③在没有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④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水传播(waterbornetransmiss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水源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粪便、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的故意污染同样值得警惕。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饮用水传播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③如果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流行即可平息。经疫水接触传播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人有接触疫水史;②发病有地区、季节和职业分布差异;③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④加强个人防护和对疫水采取措施对控制疾病传播有效。经水传播5、经食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食物传播(foodbornetransmission)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受病原体污染时,可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受污染的食品,如果未经煮熟或消毒就食用便可引起感染。5、经食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人有进食相同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②病人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引起暴发;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④如果食物被多次污染,暴发或流行可持续较长的时间。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播途径6、经接触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导致的疾病传播。如性传播疾病、狂犬病。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又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兽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6、经接触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①一般很少造成流行,病例多呈散发,但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而呈现家庭中病例聚集的现象;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③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病例较多;④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transmission)又称虫媒传播,指经节肢动物机械携带和吸血叮咬来传播疾病。传播媒介是蚊、蝇、蜱、螨等节肢动物。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学传播。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机械携带: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非吸血节肢动物的体表和体内存活,但不在其体内发育。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餐具等,感染接触者。生物学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叮咬血液带有病原体的感染者,将病原体吸入体内,通过再叮咬易感者传播疾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从节肢动物吸入病原体到具有传染性的这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有一定的地区性,病例与传播媒介的分布一致。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消长与传播媒介的活动季节一致;③具有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④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8、经土壤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经土壤传播:易感者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主要包括一些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及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破伤风、炭疽)所致的感染。经土壤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个人卫生习惯和劳动条件等。9、经医源性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医源性传播(nosocomialtransmission):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以下两类: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或检查时由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疾病传播;输血、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而导致的传播,如病人由于输血而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10、垂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垂直传播: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经胎盘传播:指受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如风疹、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上行性传播:指病原体从孕妇的阴道通过宫颈口抵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如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等;分娩时传播:指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严重感染的孕妇产道时所受的感染,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11、传播途径小结有些传染病只有一种传播途径,如伤寒只经消化道(食物或饮用水)传播;有些传染病则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如疟疾可经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以哪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病原体所处环境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1、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传染过程: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传染病学上关注的微观过程)1、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病学上关注的宏观过程)三环节、两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病人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如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因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频率不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同。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通常所说的潜伏期是指平均潜伏期。潜伏期的变动可能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外潜伏期(extrinsicincubationperiod):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称外潜伏期。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病人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的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会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病人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期。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病人的临床症状已消失,机体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此期病人开始产生免疫力,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如麻疹、水痘等。但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痢疾等)病人在恢复期仍可排出病原体;少数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时间可很长,甚至维持终身,如伤寒。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包括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潜伏期内携带并可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少数传染病存在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如麻疹、痢疾、霍乱等。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可分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和慢性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从未患过传染病,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业、行为习惯、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伤寒玛丽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受感染的动物: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可以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称为人畜共患疾病。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疾病: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疾病: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染源的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的接触机会和密切程度、受感染动物的种类和密度,以及环境中是否有适宜该疾病传播的条件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易感人群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易感人群与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

orsusceptibilityofthecrowd),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人群易感性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herdimmunity),即人群对传染病病原体的入侵和传播的抵抗力,可以用人群中有免疫力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1、易感人群与人群易感性与人群易感性相反的是人群免疫力,即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当人群免疫力足够高,免疫人口能够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升高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减少新型病原体出现或病原体变异等2、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因素降低人群易感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